芳华已逝 青春不悔——记大余县池江镇兰西小学黄瑞良老师扎根山区先进事迹

德泽文武

<p>  穿越时光的隧道,从教41载悄然而逝,他已从青春韶华变得满头白发;39载扎根山区,他用一支粉笔谱写出人生的旋转舞台,编织出自己的春夏秋冬,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内涵!他就是大余县池江山区学校兰西小学的黄瑞良老师。</p> <h1><b>   🌟 </b><font color="#ed2308" style=""><b>立志--创办彭坑教学点</b></font><b>🌟 </b></h1><p> </p><p> 池江镇兰溪村小汾和彭坑,是当年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也是新四军整编的出发地。当年,项英、陈毅、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同志在这里坚持了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他们的革命故事在这里广泛传扬。</p> 黄瑞良老师生于1963年2月,中师学历,1980年刚高中毕业,就放弃升学的机会,立志到大余县池江镇山区学校小汾教学点任教。<br> 1981年,地处偏远的红色老区彭坑,当时没有学校,彭坑的孩子要上学必须爬山涉水到六里开外的小汾教学点上学。为了方便红色山区的孩子更好的就近入学。上级领导决定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黄瑞良老师到彭坑创办教学点。<br> <p>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往深山里面跑,会耽误自己娶媳妇。黄瑞良老师笑了笑说:“娶媳妇还早呢!只要做好了工作就会有老婆的。我不去,谁去?”于是黄瑞良老师背起简陋的行李,徒步来到陈毅旧居所在的生产队,在原有的仓库里创办起彭坑教学点来。</p><p> 当时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十分简陋:一间教室、一块木制黑板、几张板凳,如此而已。这些都是黄老师从家里搬运过来的。</p> 彭坑教学点的创办拉开了黄瑞良老师扎根山区学校、谱写红色革命老区教育事业的序幕。革命老区的孩子从此有了自己成长的摇篮,圆梦的天空。 <h1><b style="font-size: 18px;"> 🍂</b><b><font color="#ed2308">深造--爱撒芬芳格外浓</font></b><b style="font-size: 18px;">🍂  </b></h1><p><br></p><p>  1987年,黄老师决定到县进修学校学习深造,更好地为革命老区教育做贡献。黄瑞良老师两年的进修学习,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知识。他反复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新的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和成长。</p> <p>  1989年,学业有成的黄瑞良老师毅然又回到了他深深爱着的革命老区--池江镇兰溪村小汾教学点任教,一干又是四个年头。</p> 在这里,身为校长兼教师的黄瑞良老师开辟了“复式教学”。一笔一画教孩子写字,一字一句教孩子读书;课间与孩子一起戏嬉,雨天背孩子过小溪;……情满山村,爱撒孩童!<br> 每逢下雨,溪水暴涨。黄老师就早早来到溪头,一个一个背着孩子们淌过小溪,走过泥泞小路上下学,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当地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夸这个小伙子很不错!<br> 黄老师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真诚的奉献和给予。有一次,他发现班上有个家庭十分困难的学生,做作业时没本子和铅笔。黄老师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为他购买了学习用品、课外辅导书、新华字典等,并到镇上为他购买了新衣服和新鞋子。<br> 黄老师经常义务给同学们做辅导。白天,利用下课和放学后的时间为孩子们培优辅差;晚上,批改作业、钻研教材到三更半夜。<br> 在这四个年头里,黄老师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刻苦钻研,把进修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老师无私的奉献,默默的耕耘,得到了回报。他所教的班级学科成绩,一跃成为了全镇前茅。 <h1><b> 🇨🇳<font color="#ed2308">担当--六年摘冠创奇迹</font>🇨🇳</b></h1><p><br></p><p>  黄瑞良老师热爱这份教书育人的事业,对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地投入。1993年,由于网点布局,黄瑞良老师离开了深爱的小汾教学点,来到了革命老区--池江镇兰西小学任教。</p> 那时学校没有正规的田径队,每年全镇举办运动会,学校的队员只能拿几分回来,常被别人戏笑说:“山里孩子发育不良。”黄瑞良老师心里很不服气,主动向校长提出组建学校田径队。<br> 在校田径队训练实践中,黄瑞良老师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领队员们从学校跑步到青龙镇的同盟村,来回跑步十多公里;下午放学,又带领队员们从学校沿着“红军路”,跑步到陈毅旧居--彭坑,并借机给同学们讲述当年项英、陈毅、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同志的不畏艰辛、英勇斗争的英雄故事,其乐亦无穷!<br> 在黄瑞良老师的带领和训练下,队员们的体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队员们懂得了要成功,就必须有不怕苦的坚定意志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凭着这份执着,黄瑞良带领的学校田径队在全镇田径运动会中连续六年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创造了田径运动的“奇迹”,深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老师的赞誉。由于工作突出,2007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大余县优秀教师”。 <h1><b> ✨<font color="#ed2308">愧疚--家校兼顾两难全</font>✨</b></h1><p><br></p><p> 2013年,是黄瑞良老师一生中最悲痛的一年。那一年五月,远在广东省佛山的儿媳不幸得了血癌--“白血病”。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黄老师喘不过气来。但为了不影响学校孩子们的学业,黄瑞良老师仍然坚守岗位,不请假、不早退。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到处借钱、贷款为儿媳治病;利用双休日时间,来回奔波于池江和佛山之间,直到儿媳不幸逝世。<br> <br></p> 面对家庭的噩耗,黄瑞良老师无比的悲痛和愧疚,常常一人坐在家门口流泪,抽闷烟。他幻想着:如果自己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如果自己多借点钱……或许噩运就不会发生。<br> 但一想到学校山娃娃那一张张渴求知识的笑脸,一道道玩耍的身影,黄瑞良老师很快就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更专注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h1><b> 🌸<font color="#ed2308">无悔--芳华不负香如故</font>🌸</b></h1> <p>  如今黄瑞良老师虽然芳华已逝,临近退休,但他不忘初心,青春不悔,仍然坚守在他那钟爱的那一片蓝天,日夜守护着山沟沟里的孩子。</p> 教学之余,为了改善老师们的伙食,节省学校的开支,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空地里开辟出“菜园子”,种上些蔬菜;还经常到山上挖几根竹笋,到河里捉几条小鱼,拿到学校,亲自“下厨”。美味佳肴,赞不绝口!大家都夸他是“山沟沟里的“大厨师”!教师口福的“营养师”。<br> 每逢山洪或暴雨,他第一个去打前站,第一时间护送孩子上下学;每到暑假,他第一个要求去巡河防溺;如果有那个学生生活有困难,他第一时间去关心、帮助……<br>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困扰着所有人的心。战“疫”当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困难,黄瑞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全力做好疫情后勤保障工作,主动包揽了整个学校的消杀任务。 <p>  </p><p> </p><p>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他所得到的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渗透着辛勤的汗水,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着辛苦的付出!</p> 一张张泛黄的奖状,是岁月的沉淀,更是一名老教师以孺子牛的精神一路耕耘的见证! <p>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黄瑞良老师扎根山区学校,不知不觉已三十九个春秋。几十年如一日,他任劳任怨,默默耕耘,全身心地扑在山区孩子的教育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才;他心胸宽广,大公无私,把辛苦留给自己,把荣誉让给别人;他谦虚和善,乐于助人,积极的工作态度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p> 扎根山区育桃李, 献身教育心不悔。芳华已逝,初心如初,花香如故。这就是一位山区学校优秀教师一生的真实写照,不愧于民,无愧于心!

黄瑞良

老师

教学点

学校

彭坑

孩子

山区

池江镇

老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