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节中伏天,气温开始攀升,炎热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因为日子特殊,就忆起了少时的暑天。虽然已记不清那时到底有多热,但依然清晰地记得,傍晚我们把门口的道地扫干净,然后父亲用铁皮桶去台门口的河里拎来水,泼在石板地上,待水干了,暑气也就消去了大半,然后搬出桌子凳子,在道地上搭起竹榻,堆上烟堆驱蚊,等外婆和母亲摆好饭菜,边吃饭边乘凉。这种自然朴实的味道,是任何住在空调房里的人无法感受的。还有那一张竹榻床与竹摇椅,竹子表面已被摩擦的十分光滑并泛着红光,躺在上面凉爽怡人,只清晰地记得,每天晚上,外婆,母亲手中的那把芭蕉扇在不急不徐地摇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小小的芭蕉扇为我们几妹几个摇过多少美好时光。酷热的季节,日子虽不富却有万千滋味。</p><p> 蔬菜是用土肥施种的,一大早父亲或母亲从地里摘来,农村人叫气也没断,绝无污染。鸡鸭鹅自由觅食,或用米糠和稻谷喂养,肉质极美。台门口清澈见底的河水里,鱼虾很多,去河里淘米洗衣或洗澡,只要愿意,就能摸到螺蛳河蚌,哥哥们总能用蚯蚓钓到河虾。年少的记忆里,有过无数的生活乐趣。</p><p> 一碗干菜肉,一碗生姜盐水螺蛳,一碗盐水胖头(鳙鱼),一碗霉苋菜梗水腌渍过的蒸南瓜或豆腐干,一碗臭味十足的霉苋菜梗,一碗黄蚬,一碗水煮毛豆,一碗嫩花生,一碗能解暑气的笋干菜浦子汤,一碗豆芽丝瓜,一碗红烧南瓜茄子,豆腐芋艿,被母亲和外婆变着花样端上桌,成为夏日餐桌的主打菜,让处在酷暑中的我们,食欲大增。其实,少时关于吃的记忆远不止在餐桌上,吃上一支白糖,绿豆或麻酱冰棍是多么的幸福。那个时候想要吃到冰爽的味道,是一个党山骑自行车来我们村走卖,唯一一个现在依然清晰记得他的名字——王中保,他叫卖棒冰的吆喝声,老远就能听到,但当时没钱,总盼着下雨,下雨冰棍会化掉,也就会便宜一半,我们也就能如愿吃到。姐姐会给上二三分钱,我们站在他的自行车边,眼巴巴地看着他打开放在书包架上的那只大木箱,掀开箱内盖着的棉被,露出放在被子中央整整齐齐的棒冰,冷森森的雾气冒出来,顿觉满面清凉。买上一支,剥开包装纸轻轻一舔,满嘴都是冰甜的滋味。夜幕降临之后,便是纳凉的好时光,把用井水浸泡了的大西瓜,切开放在盆里,黑籽红囊,特别诱人。捧起一块送到嘴里,满口都是清甜的滋味。抬头,便可见漫天的星星眨巴着眼睛。边乘凉边听外婆讲她小时候的故事。</p><p> 记忆深处,小时夏天的味道,是时光带不走的温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