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期待了好几天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践项目终于开启了,在毛毛细雨中,我们来到了这块饱含文艺气息的地方。</h3><h3> 令人惊喜的是,在一排排古朴的窑洞前,竟然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咖啡馆!待我们坐定,工作人员给每人端上一杯咖啡,却没有糖包,没有奶,没有勺。品一口,有点咖啡的焦糊感,却不香浓。正诧异,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鲁艺咖啡。</h3> <h3> 原来,鲁艺咖啡并不是寻常咖啡店里的咖啡,它源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当年冼星海先生在法国留学的时候爱上了咖啡,后来到延安,在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想要用咖啡来激发创作灵感。可是在艰苦的延安哪里能有咖啡呢?为了让冼星海更好的创作,妻子钱韵玲费尽心思制作了由“黄豆炒糊→磨成粉末+白糖”制作出来的“土咖啡”。冼星海就是喝着这种咖啡,完成了一曲曲音乐作品的艰辛创作。</h3><h3> 鲁艺咖啡馆内景</h3> <h3> 品完这特殊的咖啡后,我们开始了“《黄河大合唱》创作背后的故事”主题党课。老师用陕北独有的嗓音,带着我们走进了那个歌声嘹亮的时代:那里有朴素又包含着深情的《东方红》,有展现热火朝天劳动场景的《军民大生产》,有三五九旅变荒地为江南的《南泥湾》,还有展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黄河大合唱》……</h3><h3> 我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唱起了那些经典的歌谣。</h3> <h3> 唱完红歌,来到下边的操场,腰鼓已经准备就绪了,根据安排,我们要观摩腰鼓制作技艺,学习腰鼓打法。</h3><h3> 腰鼓是陕北安塞一带的古老艺术,也是农民们在苦难贫瘠的土壤上尽情宣泄的方式,用《安塞腰鼓》里的话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h3><h3> 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我们很快就投入到学习中。平时不练不知道,这个是真的很耗体力,不一会我的头发、衣服就湿透了。很想偷个懒,四周的学员大哥大姐们练得都太投入了,深受感染,也就放开了打起来。</h3> <h3> 练了两个小时,效果还蛮好的,好佩服这些哥哥姐姐们!</h3> <h3> 休息的间隙,我们还亲自体验了腰鼓的制作方法。</h3> <h3> 还可以趁着休息时间,向朱姐姐讨教一下😊</h3> <h3> 当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可是有一批大家,著名的版画家石鲁先生就在此任教。假装我也来学习过😊</h3> <h3> 鲁迅艺术学院在1938年4月10日正式创立时,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教材,条件异常简陋。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鲁艺仍像一个大熔炉,吸纳了祖国各地的精英骨干,以笔为枪,为抗日战争呐喊鼓劲。在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共开办了文学系4届,戏剧、音乐、美术系各五届,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h3><h3> 一杯杯特殊的鲁艺咖啡,一首首激昂的抗战歌曲,一声声震天撼地的鼓点,传递出来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时代,是人民军队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是我们面对内忧外患的定海神针!</h3> <h3>图文编辑:赵娴(部分图片为随行人员拍摄,部分文字为查阅史料所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