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学生时代始,就喜欢读张爱玲的小说,她的作品常常选择上海为舞台,书中人物也大多带有浓浓的上海气息,她把笔触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幽雅中夹杂着市井的真实。有些作品的故事情节我已记不大清了,但她文字里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竟然时不时会浮现出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儿子在上海读大学和工作的缘故,我周末经常去上海,只要有时间就拎着相机坐着地铁,流连于那些有着浓郁年代气息的街道和弄堂,每每行走在梧桐树下竟心生许多联想,搞不清是建筑的故事还是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从早上闻着油条葱饼生煎包的味道开始,到晚上坐在露天藤椅上,点一杯咖啡结束,我能停停走走遛达一天,思绪不断在现实和过去中切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陕西南路的步高里可以称得上是上海最典型的里弄,当时这里属于法租界,由法商建于1930年,90岁高龄的老房子,目前还是维持着之前的老样子,没有商业的开发,算是上海老式弄堂中保护最好的一个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住在里面的基本上都是老人,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都盼望着拆迁改造,但是在这块黄金地皮又加上是历史建筑不是轻易能动的。晾衣杆、搓衣板、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着主角。在这里可以看到上海人的那种精致,哪怕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厢房里,也能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的味道不只是新天地的咖啡馆和衡山路的酒吧,也不只是田子坊里小资工作坊,还有像步高里这样属于上海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休养生息的地方。这里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中还保留着一丝有讲究细节的西洋遗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步高里相隔不多远的马勒别墅如同其他老洋房一样,除了外观建筑奇特之外,主楼的室内装饰十分讲究。一场户外婚礼包了全场不让进入,绕了一圈总算跟着一个扔垃圾的阿姨溜了进去。婚礼证婚人竟然是南通羽毛球世界冠军赵建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思南路或许是上海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条法租界街道,记录着当年花园洋房的“原生态”。这是一条很“纯粹”的马路,不通公交车,也没有灯红酒绿的霓虹招牌,连路灯都是老式的很昏暗的那种,马路两侧满是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马路安静得可以听见树叶的沙沙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思南路上有一批法国乡村别墅风味的花园洋房,被称为思南公馆,周恩来、梅兰芳、柳亚子等都曾居住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思南公馆里的周公馆,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工作生活于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扎根思南路13年的古董花园,是名副其实的“高龄咖啡馆”,所有陈设都是真正古董。《亲爱的热爱的》,《南方有乔木》剧目都在这里取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小吃最对我胃口,每次回去轻轻松松能胖上两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说阿娘面已经火了数十年,2018年的米其林上海指南里,依然有她的身影。尝了一下她的招牌黄鱼面,味道还不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点了有上海老味道的柴爿馄饨、年糕、鹌鹑蛋,看看街景,吹吹凉风,很惬意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栀子花……白兰花……每年夏天,这一声叫卖声总能勾起上海无数人的回忆。一只精致小巧的竹篮,铺一层微湿的深蓝色蜡染方巾,摆上新鲜芳香的栀子花白兰花。她们犹如老上海街景的缩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