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秋之韵

秋水伊人

<p>  2012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秋之韵文学社。那天在沈阳中山公园参加北斗群聚会,第一次见到无情剑客老师。他说,你爱写诗,有个叫艺术人生的群主办的秋之韵文学社适合你。那时,诗社还少,我正在大海捞针的想结识文人,就这样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秋之韵文学社QQ群。每周五坐在电脑前,听雁鸣声声、塞北长歌、玉种兰田、元舒老师讲平仄、讲对仗、讲炼字、讲词谱。接受空空如也的砸砖,听天南地北的调侃。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开始懂得格律,痴迷创作。从学员到讲师,乐此不疲的把我学诗的感想与诗友们分享。八年来,在秋之韵结交了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秋之韵是我人生中的第二课堂。加入秋之韵的八年里,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管理者。这八年发生的许多人和事,令我无数次感动!</p> <p>第一次感动是参加在丹东河口举办的2012年年会。第一次见到了山羊社长、艺术人生副社长、雁鸣声声主编。当时年近七十的山羊社长自驾小车往返百十里地,一次次接送外地朋友,累得直流鼻血。江杰从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草原赶来,在会上为几位群领导献上哈达,那情景不知赚了多少人的眼泪。在那次会上,我得到了由雁鸣主编亲自签名的《秋之韵文集》第2集。485页的文集,收进了文字的厚重,诗人的情怀。当时非常羡慕作品被收入文集的作者,心想,下次我也要登堂入集。</p> <p>在丹东河口断桥下,与海拉尔江杰、河南新乡的蓝丝带、云淡风轻、沈阳的紫萍合影。</p> <p>第二次感动是2013年辽阳之行。在山羊社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去弓长岭洗温泉,游览了大瓦寺、龙鼎山、广佑寺,参观了女书法家孙美然的书画庄园。在工作研讨会上,山羊社长宣布由我做文集编辑。我本想低调做人,潜心学习创作诗词,不被琐事烦扰。但看到文学社的管理层,多数已是白发苍苍,却孜孜不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忘我工作。他们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在两年时间,打造了五个QQ群,集结了遍布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社员。社员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商人、公务员,有作家、画家和自由撰稿人,把虚拟的网络变成了文学园地。我感动于他们的辛苦和付出,也想为社里分担点责任,所以欣然接受了编委会的工作,并承担了文集3古韵部分的编辑工作。</p> <p>第三次感动是2014年群里自发地为云水散人捐款。山东农村的云水散人因妻子患尿毒症,医生建议每周二次透析,因家境困难,孩子正在读大学,因此每周只能透析一次。一次,他妻子突发病变,正在医院紧急抢救,急需治疗费。群友知道后,自发地为他捐款。那时还没有微信转款,只能从银行汇款,因为银行离我公司很近。我就承担了跑银行的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款源源不断的汇给散人。很多人不愿披露姓名,我逐一追问,终于搞清了67名捐款人姓名。秋之韵文学社文友67人共为散人捐款29300元。散人从医院发来视频,他妻子泣不成声的说:和你们素不相识,却给我们捐助这么多钱,我的生命是你们给的。时过境迁,捐过款的社友有的已经不在秋之韵了,甚至杳无音信,但他们的爱心奉献永远是秋之韵最美的话题。</p> <p>第四次感动是2014年10月7日登泰山。崂山会议后我们六位秋之韵文友结伴登泰山。半夜两点我们就开始登山运动。那年,我们年龄最大的63岁,其余几位也都奔六了。湖北的盛教授在20年前出过车祸,被鉴定为四等残疾。因为身体原因,他提前休息,辞去了某大学校长职务。多年来,他从来没走过那么远的路。白天我们去三孔,已经耗费了许多体力。接着又马不停蹄的连夜登山,这对于我们来说,无论在体力上意志上都是个严峻考验。我们一路上扶弱载重,相互照顾鼓励,伴着小苹果舞曲,踩着节拍向上攀登。 终于在日出时到达玉皇顶。当我们张开双臂拥抱阳光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在极顶石前,铺上餐布,开始早餐。盛教授启开了从山下带上来的白酒,我们每人斟满了纸杯,先把酒敬献给玉皇大帝,祈求一生平安。再举杯互敬,为我们一路相伴结成的深厚友谊干杯。兴之所致,我们每人吟诗一句,凑成一首七律当场朗诵:披星戴月赴征程,一路松涛载笑声。拄仗相扶云海渡,欢歌载舞碧霞经。当惊五岳独尊立,更恋六人结伴行。极顶知音同览日,举杯盟誓共诗情。从7日凌晨2点爬山,到当日下午2点下山,我们在泰山呆了12小时。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次体力透支。如果没有日出的吸引,如果没有团队的互助,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我们是领略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我为自己感动,也为我们这个团队精神感动。</p> <p>第五次感动来自河南新乡。秋之韵文学社2016年工作研讨会定于5月14日在河南云台山召开。有32人参加。河南文友蓝丝带得知消息后,热情邀请我们在新乡集结,以便让她尽地主之谊。到了新乡,蓝丝带和她的三位妹妹在车站出口迎接我们,为我们备下了四桌丰盛的宴席。还有新乡的随风飞扬,送来一箱白酒。我们称蓝丝带四姐妹和飞扬为新乡的五朵金花。五朵金花带我们参观了红官窑会馆和平原博物院。得知蓝丝带夫妇靠经营一家建材小店为生,还要抚养三个孩子,四桌酒席花费很大,在争抢一番后,其中两桌我们实行了AA制。</p><p> 在云台山会议上,山羊社长宣布让我接替已故的追潮担任秘书长。先前已经有两位男性副秘书长意外去世,这个位置的不祥之兆,令人生畏。山羊社长幽默地说:秘书长只能让女的来干,秋水伊人是最合适的人选。在大家的掌声中,我无法推却,硬着头皮接过了担子。我当时用毛泽东的一句诗词表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p> 图为新乡五朵金花 <p>第六次感动来自深圳。秋之韵文学社成立六周年暨第六册文集发行庆典于2016年10月26日在深圳永安大酒店举行。盛教授在一年前就开始选址,跑遍了深圳大小酒店,几经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了深圳大剧院附近的永安大酒店。交通便利,价格便宜,住宿条件好。他在10月22日从湖北荆州来到深圳,把摔伤后生活不能自理的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交给护工护理。他接送了一批批文友,安排食宿,布置会场。安排旅游行程,帮助返程人员联系飞机票火车票。连日的身心透支,把他累倒了,他仍挺着病痛,为大家服务,在医院打点滴时还在微信中发通知。他是湖北人,却在深圳担当了东道主。24日晚自掏腰包设晚宴招待了四十多位文友。并几次请同行文友吃午餐晚餐。他在退休前是武汉大学下属学院的院长,走到哪里,都有学生前呼后拥,可是在这里却甘当我们的勤务员,帮我们拎包送站。他的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细心周到,让我们佩服并感动。来自顺德的陈慧妃提前入住酒店,承担了安排住宿、迎来送往的工作。她安排缜密,和颜悦色,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住宿要求,耐心细致地指点路线,与会人员无不赞美这位热情富有爱心的江南才女。四川泸州老三,请深圳的朋友设计制作了会议用的背景墙,还从远道背来了点歌机,并承担了音响和晚会节目主持工作。深圳的常乐、美丽菜农、子牧,他们虽然工作繁忙,却在百忙中陪我们逛街逛景区。摄影师美丽菜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深圳会议,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文友们打趣说:深圳高温30度,我们还能忍受,可深圳文友的热情超高温40度,要把我们烤化了。秋之韵是个团结的群体,不管走到哪那里,都会有文友给你一个家的感觉。</p><p><br></p> 图为盛教授为沈阳文友送站 <p>第七次感动是来自海南。2018年3月,我在海口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当代著名诗人、诗词活动家——包德珍大姐。我在大姐家住了一夜。短暂相处,让我不但领略了大姐的学识,更受到她人格魅力的熏陶。这些年来,大姐不仅义务参与海南诗词协会的相关活动,还经常深入到东方、儋州、临高等市县及乡镇为小学生及诗词爱好者免费授课。我问大姐,您这般年纪,到处讲课,身体吃得消吗。大姐回答: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别人,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虽然累点,但看到自己的劳动能换来很多人对诗词的创作热爱,我这值了。大姐这番话好生令我感动。我向大姐介绍了秋之韵文学社情况,大姐说,你们做得很好,这是一件启发民智,传承文化的好事,要坚持做下去。希望你跟着我一起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大姐还推荐我多学习舍得之间的课件。从这以后,大姐成为我的良师益友。2019年5月,我又在广州与惠妃一道拜会了大姐,和大姐游园吟诗,尽得亲传。应我邀请,大姐走进秋之韵文学社,为我们做顾问做讲师,为秋之韵注入了活力和精华。大姐还把她的老师舍得之间也请进秋之韵,为文友们授课。包大姐默默的支持感动着我,使我坚定信心,要把秋之韵做强做大。</p><p><br></p> <p>第八次感动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2019年年会暨文集九发行仪式在乌兰浩特召开。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广东、上海、湖北、台湾的45名文友参加了会议。居住海拉尔的江杰是文学社的老社员。有着草原人的热情豪爽。十年来日夜照顾因为脑血栓不能自理的老伴,无法抽身参加文学社聚会。这次听说文友要来呼伦贝尔,她兴奋得两个月没睡好觉。早早就在金水岸大酒店备下了丰盛的酒席,还为每个人准备了哈达和下马酒。24名文友为了见到江杰,专程绕道到海拉尔,见面时紧紧拥抱,热泪盈眶,如同久别的亲人。</p> <p>  草原之行,还有让人更感动的一次邂逅。那天,我们乘坐大巴车从乌兰浩特前往阿尔山的途中,忽然发现路边草丛中躺着三块写着“秋之韵”的彩石。这三块石头不知何人而立,不知何时而立,不知因何而立。冥冥之中,它好像是专门等待我们秋之韵文学社的到来。在司机停车接受安检的几分钟内,反应神速的原野跑下车,举起手机,一顿快照,留下了这珍贵的镜头。秋之韵”三个大字,和我们社旗上的字体如同出一辙。乌兰浩特会议后老社长山羊和老主编雁鸣声声让我担任社长兼秘书长,我觉得两副担子太重,没有即刻答应,说考虑考虑再说。也许是凭空送来的三块秋之韵彩石,告诉我天意难违,那我就顺应天意,把秋之韵大旗扛下去。</p><p><br></p> <p>八年来,秋之韵带给我的感动,再写上一万字也说不完,这里只能简单概述。</p><p> 秋之韵文学社创建人山羊一次又一次的在辽阳款待来自全国各地社友,在大连会议上,他的儿子掏腰包招待四十多人两顿海鲜大餐。秋之韵文学社发起人艺术人生以东北女人子的豪爽热情,多次接待来沈的外地朋友,有求必应,热心帮助文友解决困难。盆栽黄杨在湖南常德借助他所在公司的力量承办了2015年年会,并安排文友游览了常德名胜古迹。田园人几次慷慨解囊赞助年会,韩江潮多次为年会赠送纪念品。穿石、老三为秋之韵申请创建了公众号,并编发了百十期微刊。文学社每年出一本文集,从2011年至今已经出版十集。主编雁鸣声声打下了这个底,编辑人员既要付出劳动还要带头出资购买文集,一分也不少。这条规定一直沿用至今。小兀、雅兰、黄杨、慧飞、笑然他们为文集编撰付出了很多心血 。副社长盛教授几年来一直主抓授课工作,请讲师,做计划,发通知,每周雷打不动。十年来,群里所有的讲师都是无偿授课。正是这么一群人的无私奉献,正是坚持了老社长山羊创建的“文字、情感、包容、奉献”的建社理念,使得这个一无权二无钱的自发的民间网络团体长久不衰,日愈兴旺。</p> <p>十年风雨沧桑,十年薪火相传,十年春华秋实,十年奋斗不息。</p><p>正是因为太多的感动让我在秋之韵坚守了八年。从一名普通的社员成为秘书长、主编、社长。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我们播种了文字,结识了朋友,收获了友谊。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和志愿者。 </p><p> 但愿我对秋之韵的这些感动能感染更多的人,为秋之韵发展壮大尽一点义务,担一份责任。有愿意和我同行的朋友,我在秋之韵的家里迎你!我在诗与远方的路上,等你!</p><p><br></p><p>最后,以一首七律结束我的通篇感慨</p><p><br></p><p>秋之韵文学社成立十周年感念 </p><p><br></p><p> 吟坛风雨十周年,四海方家始结缘。</p><p> 点墨陈台曾展卷,抚筝楚水几调弦。</p><p> 传薪少壮欲承业,起帜元翁莫息肩。</p><p> 南北既知秋韵美,何能枫叶不红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