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今昔

静静小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代北京皇家园林是由三山五园组成。三山是指北京的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静宜园,颐和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次提出要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畅春园位列“五园”之中。然而,这座名园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早已逐渐消亡,如今仅存两座小型山门,几乎是名存实亡。畅春园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园中山水建筑是如何布局的,种了哪些植物?园子经过了怎样的变迁?居住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更有必要了解并弄清。带着上述疑问,查阅了网上有关资料,并实拍畅春园当今的现状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畅春园复原后的鸟瞰图</b></p> <p>  “这张图以东南向西北的角度鸟瞰了畅春园及附属西花园的内部及周边格局,再现了它们在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去世当年(1777年)的历史风貌,而这时很有可能是畅春园繁盛的结束,自此就开始遭到废弃与拆除。”图中的建筑造型是有关研究团队根据畅春园的相关资料及同时期皇家园林的风貌综合确定,包含一些推测的成分。对瑞景轩、渊鉴斋、蕊珠院、集凤轩等缺乏资料的景区,还没有进行还原。</p><p><br></p><p><b>畅春园复原平面图</b></p> <p><br></p><p><b>畅春园及西花园旧址在当代海淀区的区位图</b></p> <p>  将古今平面图叠加后可以看到,畅春园园址目前主要是校园、居住区、体育中心、写字楼以及公园绿地,西花园园址主要是海淀公园。两园范围大体上位于南至北四环、北至蔚秀园以南无名路、东至颐和园路、西至海淀公园路的地区内。</p><p> 几张复原图背后,是北林大团队多年的酝酿、考证与复原。与圆明园相比,畅春园既缺少遗址留存,又没有充分的清代图档记录,因此精确复原的难度较高。只能从局部的考古资料、城市化之前的航拍影像及近现代的测绘图纸等零散资料上寻找关联。</p><p><br></p><p><b>畅春园各时期重大变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恩佑寺、恩慕寺</b></p> <p>  畅春园最早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建造,是清朝的首座离宫。他非常喜欢这座园子,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园中处理朝政。</p><p> 雍正三年(1725年)时,圆明园取代畅春园行使离宫的功能。畅春园被雍正帝作为纪念先皇之处,他在康熙皇帝病逝的寝宫——清溪书屋旁建造恩佑寺。</p><p> 乾隆三年(1738年)起,乾隆帝将畅春园作为皇太后园,并频繁到此探望和临时办公;四十二年(1777年)崇庆皇太后逝世后,他在恩佑寺旁加建恩慕寺以寄哀思。</p><p> 此后,随着畅春园奉养太后功能的逐渐丧失,以及圆明园的大规模修建,畅春园的命运开始由盛转衰,道光年间拆除了大量景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畅春园剩余不多的宫殿也被烧毁。此后畅春园遗址失于保护,至民国时期,已是一片废墟,两座寺庙的山门幸存至今十分不易。</p><p><br></p><p><b>畅春园遗址变迁平面图</b></p> <p><br></p><p> 经过实地调研和对不同时期图像资料的识别与叠加,研究团队推测出了宫墙、大宫门,恩佑、恩慕寺及清溪书屋等景点的准确位置。事实上,单是宫墙的红线范围,团队就进行了多次研究比对,最终复原出的畅春园占地面积约56.64公顷,宫墙总长度约3538米,接近于史料记载的“缭垣一千六十丈有奇”(3533.33米);西花园占地面积约31.47公顷。</p><p><br></p><p><b>畅春园主要承载哪些功能?</b></p><p> 康熙时期的畅春园主要可分为外朝、办公、文教、起居、骑射、农耕、游赏和宗教8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涵盖了皇家生活的各方面。</p><p> 例如举办仪典的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位于园南端,研习古籍和编纂书籍的渊鉴斋和佩文斋位于中部,皇子读书的无逸斋位于西南,皇帝起居的清溪书屋位于东北,演练骑射的马厂位于大西门外,观稼验农的菜园和稻田位于园西,寺庙和游赏型景点则分散布局。西花园主要作为众皇子的居所。</p><p> 从畅春园的植物分布看,里面大面积栽种有牡丹、丁香、绛桃等花木还有杨、柳、油松、侧柏、枫树、梧桐等种类丰富的乔木,以北京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p><p> “畅春园中既有从南方移植的蜡梅,也有从西域哈密移栽的葡萄,还有原产塞北的山枫、婆罗树等。”朱强说,园内还种植有清凉山(今五台山)移植的松树,畅春园俨然一座荟聚了南北方花木的植物园。</p><p> 据了解,北林大团队陆续有8名硕士和本科成员加入畅春园复原研究组,大家因热爱历史文化而聚在一起,寻找畅春园的历史记忆。“由于史料稀缺,这次的复原研究仅窥探到了细微的局部,很多推论也有待进一步考证。畅春园的史料发掘和研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对他们而言,研究仍在继续。</p><p> 令人欣喜的是,北四环附近正在进行由责任规划师牵头的城市微更新,团队已与规划师建立了合作意向,有望将在之后的城市微更新中“植入”畅春园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p> <p><br></p><p><b>当今畅春园</b></p> <p><b>北京大学</b></p> <p><b>北大附中实验学校</b></p> <p><b>万泉河路</b></p> <p><b>市民广场及住宅小区</b></p> <p><b>海淀公园</b></p> <p><b>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b></p> <p><b>海淀体育馆</b></p> <p><b>(部分历史资料根据网络资源整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