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们三兄弟的父亲马英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从北平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就投身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中。参加国民党空军,在四川省灌县空军幼年学校任地理教官,教书育人为培养空军后备人才尽了自己绵薄之力。峥嵘岁月深深地刻入父亲的脑海中,经常对我们讲述历史往事,对我们产生了极大影响,寻父辈足迹,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愿望。</p><p>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九日大哥马开坪与我(三弟马小平),从成都出发驱车六十多公里来到都江堰市蒲阳镇(四川省灌县)。</p> <p>从成都优品道曦岸出发</p> <p>国民党空军幼年学校原址(而今校门)</p> <p>一九三九年建校时大门</p> <p>沧桑巨变,日月轮換,我们兄弟感叹声声!忆蒋经国先生因抗战初期,国民党空军为了保卫家园,反击日本侵略者,湧现出高志航,周志开等一批英雄,驾驶战机与数倍于己的日机战斗,血洒长空,可歌可泣!但空军主力几乎损失贻尽,故而于一九三九年在四川灌县蒲阳镇,创建空军幼年学校,千里挑一选拔学员、教师,在国家极为艰难时刻,尽可能为师生提供了最好待遇,最安全的教育环境,真不易啊!教员尽责,学员努力,人才倍出。共六期学员,二千一百人,其中有七十余位将军。</p> <p>学员们正从地图上识别地形地貌</p> <p>经过德智体的全面培养,学员们不断成长,王锡爵学员也是父亲的学生。在学员写的回忆文章中,是这样描写的,地理老师讲那一省的知识,就手绘出地形、山川河流、城填乡村,讲完课后该省全景跃然在黑板上,学员感到言简意赅,牢记心中,影响很大。一九四七年因不满内战,父亲离开空军幼年学校,到国立江津师范专科学校任教。随时局变化一九四九年空军幼年学校迁往台湾。</p> <p>地图上的空军幼年学校地址</p> <p>大哥马开坪</p> <p>三弟马小平</p> <p>四九年后的门卫室</p> <p>四九年后由解放军空军接管,成立了空军疗养院,我们进入大门,虽门卫室里没有人,但电视机还开着,看来门卫不在。墙壁上四个大字“志在凌云”,还有点空军的意味。从大门标牌上看到,都江堰市政府已将空军幼年学校原址,改建成中小学教育基地,从当地人士的口中了解到,空军疗养院于九十年代搬迀,原旧址不在使用,苍凉之感油然而生,国民党空军幼年学校尤如国民政府已随风飘去!而在原校园内人去楼空,绿树苍苍,一片荒凉!然而抗战时期国民党空军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保卫家园的精神,永记心中!</p> <p>石雕</p> <p>励志墙</p> <p>训练道</p> <p>废弃广场</p> <p>唯一留存的建筑体育馆</p> <p>空军训练室</p> <p>体育馆外墙运动标识</p> <p>苍松翠柏</p> <p>我们在空军幼年学校校园,寻觅了近二个小时,希望看到四十年代的建筑而无果,深深的遗憾留在心头……</p> <p>我们哥俩回到蒲阳镇,看到了会元桥,它老旧古朴的身影,向人们述说历史,为中华民族奋斗过的人们,都长留在人民心间,永远不会遗忘!</p> <p>会元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