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当嫁》

雨后 3143

<p>文/雨后</p><p><br></p><p> 婚礼是中国“五礼”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文化基础,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大礼。在《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古人认为结婚的终极目的就是开枝散叶、传宗接代。古人把“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也体现出婚姻的缔结、尊重和践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nbsp;</p><p> 泗水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在节日里来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有着不同特色的风俗。除了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风俗以外,还有一个习俗:婚嫁习俗。</p><p>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了进入建立家庭、传宗接代的阶段,也是延续香火中决定意义的重要一步。</p><p> &nbsp;我的婚姻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一天,媒人领来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人,让我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相亲,也应了传说中的一见钟情。&nbsp;</p><p> &nbsp;媒人征求了我们两家的意见,结束了短短几个月的恋爱历程。订婚头一天,他送来了聘礼,大包小包的足有八样。</p><p>&nbsp; 槐花飘香,吉日订婚。经过媒人的说和,从相识到相知,也决定了进入下一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环节。&nbsp;订亲的当天,俗称:“正日子”。&nbsp;选了一个干净整洁的饭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娘给我买了一件淡紫色的连衣裙,蝴蝶结系在腰间舞动着。他穿一件崭新的白色衬衫,折叠的纹路格外醒目。</p><p>&nbsp;&nbsp;&nbsp;订亲后,谈婚论嫁到了婚前最后一个阶段。&nbsp;自从定下日子,娘每天进进出出,扯布、弹棉花、选嫁妆。她执意准备了一些成双成对的婚嫁物品。凡是与亲戚有来往的基本都下了喜帖。按照婚俗流程一切准备妥当,&nbsp;&nbsp;娘请了送亲队伍,送亲人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是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若是儿女双全更是最佳人选。随轿、抬嫁妆、抱鸡,“抱鸡”其实只是一种仪式而已,小男孩不是真的抱着鸡,不仅害怕也抱不住,只能把鸡装在蒙着红布的笼子里,“抱”的是一只母鸡,按当地风俗成亲三日后,鸡必须卖掉。而且不可讨价还价,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如果被人识破是卖得结婚喜鸡会给得很便宜。</p><p> 凌晨,大花轿等在了家门口。迎亲队伍相当庞大,吹喇叭的队伍在大门口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准备出嫁,一夜都没有睡,好几个人围着我转,往我脸上涂抹着各种油脂,头上插满了装饰,金光熠熠。&nbsp;“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我围着花轿转了好几圈,触摸着上面的刺绣。花轿的轿帏有着极为鲜明的艺术风格,轿帏用的红色的绫罗绸缎。刺绣的图案纹样赋予了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轿帏上面用金线绣着“禧”字、五彩麒麟送子、七彩事事如意。织绣纹路极为精湛细腻、立体丰满而充实,图案非常生动。那种鲜艳、热烈,明亮夺目的颜色烘托出婚礼喜庆热闹的气氛。</p><p> &nbsp;随着一声:“起轿,新人起”。唢呐奏起,鞭炮噼里啪啦的一阵好响。坐在花轿里的我无法平静,在忐忑不安中终于来到公婆的新家,迎上来两位胸前系着红布条的妇女,扶持我走出花轿。家门口上方挂着绸子大红花,一对贴着双喜的灯笼,院子里摆上了“天地桌”,是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平平稳稳,象征天地,桌上铺设红布。一对龙凤烛台摆在铜镜两边,上面摆满了喜糖、红枣、花生、桂圆、栗子,这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这四种食物象征“早生贵子”,而这种象征意义只是有了解汉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其意义。</p><p> 院子里围满了亲人,都等着拜堂仪式。拜堂成亲的时辰也是提前订好的,“十点十分”寓意着十全十美。拜了堂就是夫妻了。我就这样,结婚了!</p><p> 一拜着天地、二拜着高堂,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夫妻对拜,珍惜美好姻缘。互相感恩,珍惜对方,尊重对方。那一刻,他给我戴上一枚戒指,一个精致的银圈上镶嵌着一颗绿色玉石,在指间闪烁着神圣的光芒。</p><p> 阳光透过窗棂的一层薄薄的窗纸影射进来,双喜窗花格外红艳。一对鸳鸯戏水剪纸在微波荡漾中温暖而柔软。如同无数个翅膀扇动着斑斓的色彩,包含着暖意和幸福。</p><p>&nbs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