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中摇曳着的红罂粟花

毕胜

<p>  几只小小的夜鸟扑扇着柔软的翅膀,悄然无声地低低飞翔着。天色非常的灰暗,仿佛有一张深颜色的巨型幕布笼罩在大地上空。</p><p> 近处,那排小屋似乎被一层薄纱所遮掩,只见轮廓;远处,河边行走的人们也是身影模糊,难辨男女老幼。</p><p> 然而,面前这一簇簇鲜红色的罂粟花却是那样的耀眼,在一阵阵晚风的吹拂下,她们随风而动,时而昂首挺立,时而弯腰俯视,似以翩翩舞姿欢迎远道而至的客人。</p> <p>  这一时空,定格在2010年7月1日的20:30(北京时间7月2日 8:30),地球北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以西、约100公里处的圭尔夫市(Guelph)麦克雷大街(McCrae Blvd)拐角处的一座院子里。</p> <p>  那天傍晚,我在圭尔夫大学工作的妹妹和在滑铁卢建筑设计公司工作的妹夫,陪同我和家人在她的同事Steven Rothstein 家中用完晚餐,趁夜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便散步至此。</p><p><br></p><p> 我们在一块镌刻着英法文介绍的纪念铭牌前停下了脚步,Steven 用他那略微沙哑的声音和低沉的语调,向我们叙述了这座院子和其主人的故事……</p><p><br></p><p><br></p><p> </p> <p>  随着Steven叙说的逐渐展开和妹妹、妹夫在一旁的轻声翻译,我弄明白了:原来这里就是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地诗歌《在弗兰德斯战场》的作者约翰•麦克雷(John McCrae)先生的故居。</p> <p> 1872年,麦克雷就出生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小屋内。他既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诗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麦克雷加入了加拿大的远征军,奔赴欧洲战场。在前线,也就是弗兰德斯战场,麦克雷主要负责抢救、医治伤员,也参加战斗,还担负着处理阵亡军人的善后工作。</p> <p><br></p><p>  1915年的5月2日,麦克雷的亲密战友、年仅22岁的亚历克斯•赫尔墨(Alexis Helmer)中尉在战斗中当场牺牲。第二天,在亲手安葬完战友的遗体之后,麦克雷坐在河畔临时搭建的救护所旁的一辆救护车上,远望着埋葬牺牲军人的坟堆间野生的红色罂粟花,随手从文件簿上撕下一页纸,用弥足珍贵的20分钟写下了15行诗,抒发其内心的情感。这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一战著名战地诗篇《在弗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 Fields)。</p> <p><br></p><p>《在弗兰德斯战场》</p><p><br></p><p>在弗兰德斯战场,</p><p>罂粟花随风飘荡,</p><p>一行又一行,</p><p>绽放在牺牲者坟墓的十字架之间,</p><p>这是我们的战场。在天空中</p><p>云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着,</p><p>展翅飞翔</p><p>而歌声却淹没在连天的枪炮声里。</p><p>此刻,我们已然罹难。但在几天前</p><p>我们还生活着,感受过晨曦,</p><p>也仰望过落日,</p><p>我们爱过,也被爱过,而如今我们已长眠在弗兰德斯战场。</p><p>继续和敌人去战斗吧</p><p>请你们</p><p>从我们低垂的手中接过这火炬</p><p>高高举起,照亮疆场。</p><p>如果你们背弃了与逝者的盟约,</p><p>我们将永不瞑目,纵使罂粟花依然</p><p>绽放在弗兰德斯战场。</p><p>(英文诗歌原文附后)</p> <p>  说起弗兰德斯(Flanders),那是一战时期欧洲几个主要战场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南部交界处,沿英吉利海峡一带一直抵达瑞士边境。</p><p> 一战期间,加拿大许多年轻军人赴欧参战,在弗兰德斯战场死伤惨重,无数无名战士就此长眠在弗兰德斯的黄土之下。</p> <p> 麦克雷在战争后期因罹患肺炎和脑膜炎,于1918年1月18日病逝于战地医院。他牺牲时已是上校军衔。</p><p><br></p><p> 1946年加拿大集团军第257分部在此为约翰•麦克雷立碑。</p><p> 1966年加拿大政府正式将约翰•麦克雷故居列为国家历史遗址。安大略省也将此地列为麦克雷纪念花园。圭尔夫市也为此专门列了纪念铭牌。</p> <p>  为了弥补前一天晚上拍摄不太理想的缺陷,第二天早晨,还在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读大二的外甥,陪着我又去了麦克雷故居补拍了一些照片。</p><p> 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晨光透过苍翠的树叶斜射到小院。那一朵朵红艳的罂粟花,就像一团团烧的正旺的火焰,在油光碧绿的草丛衬托下,格外出挑。</p> <p>  说实话,在麦克雷故居,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鲜艳的红罂粟花。之前,在脑海中一直留存着“罂粟花”即“毒品”的概念。只要提起罂粟花,即刻会联想到与毒品有关的词汇及事件。</p><p><br></p><p> 此刻,这一概念被完全颠覆了:因了麦克雷的这首战地诗歌的诞生和广为传颂,红罂粟花成为了纪念一战中阵亡军人的一个特有标志,也成为了欧美国家激励军人们奔赴战场,英勇战斗,不畏牺牲,为国捐躯的一股精神力量。之后又发展为对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纪念标志,以至于扩展到对所有战争中牺牲军人的深切缅怀和永久纪念的一种象征!</p> <p><br></p><p>  其实,这也是欧美国家的人们对军人和烈士的一种尊敬与爱戴的举动。以此表达一种“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及“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心愿!</p><p> 每年11月11日的战争纪念日前后,英美国家(包括加拿大)的民众,都会自发的在胸前佩戴一枚红罂粟花,为了那不能忘却的纪念。</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所以,2010年7月1日(这一天也是加拿大的建国纪念日)那个傍晚,那个场景,让我记住了这耀眼的红罂粟花,记住了约翰•麦克雷,记住了《在弗兰德斯战场》,记住了在这首战地诗歌激励下为祖国为和平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军人们!</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自此以后,我在去欧美国家的旅途中,总会特别留意这红色的罂粟花。而事实上,也的确会经常的与红罂粟花不期而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当见到那一朵朵如鲜血般的红色罂粟花时,内心就会有一种亢奋和激动,同时也会有一种悲壮和痛惜之感。</p><p><br></p> <p>  2017年7月1日,又是加拿大的国庆节。那一年,恰逢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庆典活动。在其首都渥太华的联邦广场战争纪念碑前,见到了一片红罂粟花和正在执勤的现役军人以及民众们对军人敬重尊崇的神情!</p> <p>  加拿大西部BC省维多利亚市市政厅广场的战争纪念碑前,红罂粟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2017年7月11日)。</p> <p>  ELORA,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1万人口也不到的小镇。在离大都市如此偏远、宁静的小地方游览,也能见到那熟悉的红罂粟花(2017年7月26日)。</p> <p>  北美处处可见她。</p><p> 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从多伦多来到了华盛顿。林肯纪念馆前,那长长的战争纪念墙边,人们似乎在默默思考着,红罂粟花静静守候在纪念碑前,参战军人的群雕矗立在灌木丛中,民众对阵亡军人的崇敬之心及缅怀之情完全能够感受得到(2017年6月13日)。</p> <p>  2018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我行走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旅途中,曾多次与红罂粟花直面相会。她们既有在纪念碑前、展览厅和博物馆内静静绽放,也有在军人们、老人们的胸前熠熠生辉。</p><p><br></p><p> 这是在英格兰威尔士境内的卡纳芬城堡所见到的战争纪念标志和红罂粟花。</p> <p>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古城堡内的军事博物馆和战争纪念馆都留有后人对战争、对军人的纪念标志物,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无限哀思。</p> <p>  旅程匆匆,走马观花。</p><p> 在经过伦敦市皇家骑兵卫队广场时,回头一瞥,庄严高耸的战争纪念碑前又见那红色的花朵。</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 <p>  据介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小城镇,也有着许多为当地的一战、二战中阵亡的军人而设立的纪念碑、纪念墙,在那儿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红罂粟花。可惜,我2005年和2010年曾二次到过澳洲和新西兰,却未有留意到,完全是因为那时对红罂粟花特别意义的一无所知。</p> <p>  在旅途中,每每遇到红罂粟花,都会稍停片刻。在我伫立着朝她们凝视时,总觉得她们在对我述说着什么……</p><p> 她们好像在轻轻询问我:每年的“双十一”,当你们沉浸在购物狂欢之中时,还会同时记得10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吗?如今,有多少年轻人知道1918年11月11日是一战停战日?每年的11月11日是战争纪念日?</p> <p>  她们好像在暗暗提示我: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远离人们70多年了,虽然第三次世界大战至今未有发生,但局部战争屡有爆发,从未停止。硝烟和战火,距离和平年代的人们并不遥远啊!</p> <p>  她们好像在尊尊告诫我:战争,需要军人的冲锋陷阵;军人,本身就意味着牺牲!因而,军人,应该得到尊崇和敬重;烈士,应该值得缅怀和纪念!</p> <p>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p><p> 自从对罂粟花有了全新的认识后,心中便念念不忘,甚至有些痴迷和钟情。</p><p> 2017年的7月,我专程又一次来到了圭尔夫市麦克雷故居,瞻仰、拍摄、静思、遐想。</p><p> 那天是午后,天空格外的晴朗,一片片白色的云朵形状各异,悬浮在蔚蓝色的天幕上。微风轻拂,夏意正浓,那座小院子和院内的景物清晰地呈现在眼前:</p><p><br></p><p>高高飘扬着的加拿大国旗,</p><p>大气而又凝重的石砌正门,</p><p>平凡普通的砖瓦小屋,</p><p>庄重肃穆的纪念石碑,</p><p>平坦整洁的院中步道,</p><p>异常醒目的纪念花园指引牌,</p><p>正在院内修剪花草的养护工,</p><p>翠绿茂密的参天大树和地面植被,</p><p>艺术味颇浓的侧门门廊(这是近几年新增设的),</p><p>……</p> <p>  然而,最最吸引我的依然是那一朵朵随风舞动的、殷红鲜艳的罂粟花,她们犹如一个个浑身浸透鲜血、在战场上拼搏的年轻士兵;犹如一面面插在军事高地上迎风飘扬的红色战旗;犹如一座座镌刻着烈士英名、记载着战争风云的纪念墓碑!</p> <p>  希冀这些红罂粟花永远不会有凋谢的那一天!而盛开在人们心中的红罂粟花更将永远的鲜红耀眼!</p><p><br></p><p>附:</p><p>约翰•麦克雷《在弗兰德斯战场》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