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抒怀 悟则欣生(原创)

悟则欣生

上过学,下过乡;当过工人,开过镗床。搞过行政,也曾经商。工农商学兵,唯独没有扛过枪...... 本人 凌晨,滴答滴答的雨声,像睡梦中不情愿被叫醒的孩子起来练琴一样,无精打采的,断断续续弹了几句,老天爷好像不忍心了,让小雨休息了,一切又安静下来。而我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思绪就像惊蛰后的生物,蠢蠢欲动,总想说点什么。我知道,过两天就是八一建军节啦。每年到这个日子,就有这种冲动,那就是心中久久不能放下的军旅情节。 我们这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小耳闻目睹“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绿色军营,钢铁长城。尤其在我们少年时期,正是“三观”形成时,投入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经风雨,见世面”。“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 ”,看到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着军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听到的是“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学习的榜样是“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邱少云”“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门合,麦贤德”。(英雄人物,如数家珍,铭记在脑海里)。<div> 当时,能穿军装的人一般是“红五类”,穿起来充满优越感,自豪感。尤其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为“女民兵题照”,“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更将穿军装提到了一个政治高度。那时候你要能弄到一套绿军装,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还能证明你是很革命的,你有一定政治背景的。很多人会羡慕你,拥护你。而身着军装和穿任何衣服,任何身份;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人群在一起,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鹤立鸡群”。<div> 那时期,一些军人家庭的同学穿着父辈的真军装,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充满自豪感。把同学们羡慕的不得了不得了。如果谁能通过关系,弄到一顶真的军帽或“武装带”,(更别说,一套真军装,或军大衣啦)那也是引以自豪,令人瞩目的事情了。而照相馆穿上(假冒的)军装,照张军装照片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也是十分时髦的事了。故而,在大街上经常会出现“孬孩儿”“抢军帽”的事件。<br>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大气候下,许多同学都把参军入伍,做一名解放军战士当成最光荣(事实上也是)的事。我同样也是有这种参军入伍的强烈意愿。那时参军不亚于当前的高考,多人前赴,优中选优。不只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与热情就行。首先出身就得“根正苗红”,层层把关,俗称政治审查,一切没问题,才能再多次体检等一系列程序。种种原因使我没能如愿以偿,走进军营。每当看到同学们参军入伍,心里总是百感交集,纠结多日。<br></div></div> 六十年代入伍通知书 最难忘的是我的好友刘全利,他不但“根正苗红”,下乡插队到辉县上八里公社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才得以从的农村入伍的。他是工程兵,去的地方是山东某地。(当时保密,后来才知道的)临出发前,我和侯建国同学一起去新乡车站送他。 <div> 我记得那是70年的冬季,时间是12月31日。那天天气灰蒙蒙的,新乡火车站一站台,灰色的水泥地面上,挤满了穿着几乎一色灰颜色服装的送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天气虽然有点寒冷,但熙熙攘攘的人群散发出的各种各样的气味与体温,再加上你呼我叫,鼓励祝福的鼎沸之声此起彼伏,也使冬日的站台暖哄哄的。天桥的柱子上挂着的几幅写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红色条幅和新兵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激动的红彤彤的脸庞,显得格外醒目,也更催人奋进。<br> 远处老式的蒸汽机火车头,像一个忠实的老奴仆,在寒风中轻轻的呵着白色的烟雾,它身后紧紧牵着的一列“闷罐车”皮,更像朴实的农村的打工孩子,静静的等着主人的吩咐。</div><div> “闷罐车” 因为车厢只有几个很小的通风窗口,人们都形象地把它叫做闷罐车。这种车原本是用来运输这货物的,车厢里没有座椅,地板是粗糙的木板铺成。那时,我们国家运送新兵也都是用这种车。据说是传承前苏联运兵的用的都是这种军列。(现在早已淘汰了)。(我有幸乘坐是有一年春运增加的班列,回新乡过年)。</div><div> “闷罐车”厢外,一个个身穿新的,棉呼呼的没有领章帽徽的新军装,满脸充满稚气与火热激情的新兵与前来送行人们交谈着。唯一一个肩上斜挎着小提琴的,个子不太高,淳朴敦厚的新兵,就像一大片绿色的芳草地上绽放的一朵不起眼的小黄花,引人注目,“主题”鲜明。他就是我的好友同窗刘全利。</div><div> 我们三人(侯建国)在站台上嬉笑着,打闹着,高歌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铁道兵志在四方”,而全利也对未来的军旅生活充满着美好憧憬。</div><div> 这时“老奴仆”得到主人命令了,昂头高喊起来。阵阵嘹亮的汽笛声冲破灰色的雾霾,,也沉沉的激荡在人们的心中。</div><div> 带兵的战士催促上车了,就在那临分手的一刹那,不知为什么,我和侯,记根(刘全利)禁不住失声大哭起来。仿佛生离死别一样。(过后才明白)这也恰恰也印证了社会上流传的男人“四铁”中的一铁,“上学是同窗”。那天的场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div><div> (注:另三铁为:当兵扛过枪;腐败分过脏,无良嫖过娼”)<br> 也正是刘全利同学得以在“革命大学校”的学习,充实;磨炼,成长,才在转业后在新的岗位成绩斐然,功绩卓越。成为新乡电业行业标兵,全国劳动模范。<br></div> 70年代入伍通知书 刘全利(左) 刘玉根(哥俩好) 我上过学,下过乡,当过工人,开过镗床。搞过行政管理,也曾尝试经商。工农商学兵,唯独遗憾的是没能当兵入伍,保卫边防。几次与绿色军营擦肩而过,使我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唯一没有“扮演”过军人角色。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唯一能和“兵”有些“粘连”的,就是“红卫兵”了.哈哈哈)。<div> 这就是每当“八一”建军节到来我的感叹啊!<br> </div> 我的大哥 我的女婿王琦(入伍时) 王琦(入伍时) 我的外甥女婿李强(入伍时) 我的大侄儿吴巍夫妇 我的大侄儿吴巍 二侄儿吴海(入伍时) 本人军装照 但能给我欣慰的是大哥早年入伍,老革命了。两个侄儿先后入伍,入党提干。女婿,外甥女婿及同学好友许多也是曾在军营磨炼。也正是他们有这种军旅生涯,无形中铸就了他们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宽容感恩,忠于职守,注重战友情谊的军人美德。<br>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向现役军人,退役老兵表示崇高敬意!敬礼!<br> 2020.7.30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