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景德镇的故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殷国光</b></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 </b></p><p><br></p><p> <b>罗家机场扩建</b>是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民航局批准立项、华东民航设计的4C级机场。它于1992年9月30日开工,我任机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指挥部总指挥。机场总投资2亿元,1996年9月10日通航。开通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合肥等多条航线。</p><p><br></p> <p><br></p><p>下图:景德镇机场航站楼夜景</p> <p><br></p><p> 一座古城,一条昌江河,亘古以来,昌江河就与景德镇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使它们成为瓷都不可分割的整体。无怪乎有人云,没有河流,就不会有城市。千百年来,瓷匠傍水开窑,坯房依河而立,瓷都因江而兴。“陶舎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无愧于“水上丝绸之路”的昌江为世界送去了无与伦比的景德镇瓷器,也为自己竖起了不倒的风帆。</p><p><br></p> <p><br></p><p> <b>瓷都大桥</b>是继昌江大桥、珠山大桥之后连接昌江东西的又一座大桥,是市区交通主动脉之一。</p><p> </p><p>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瓷都大桥设计桥型为钢管混凝土拱桥,一跨过江,为全省第一座,全国第五座。该桥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气势雄伟。预算总投资1290万元,大桥建设总指挥李水根。1997年1月18日通车,刘华清副主席题词“瓷都大桥”。</p><p><br></p> <p>下图:瓷都大桥</p> <p><br></p><p><br></p><p> 1992年9月30日,<b>景德镇发电厂进行第二期技改</b>,投资5.2亿元,安装两台12.5万千瓦发电机组,同时与之配套220千伏变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后能新增发电量9.84万千瓦,全市形成42.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通过水电部审批的“饶河流域规划”中的湾溪水电枢纽和鸬鹚电站,还可增加8.31万千瓦网装机的水能。景德镇供电局21层楼高的调度营业中心已耸立在瓷都大地,显示出现代气息。</p><p><br></p><p><br></p> <p><br></p><p> 被列为景德镇市重点工程之一的<b>洋湖水厂二期</b>扩建工程,完成后日供水量由6万吨增加到12万吨。为了解该厂二期扩建后的供水情况,看望坚守一线岗位的职工,我于投产后盛夏的某天下午,来到洋湖水厂。当时的厂领导认真给我讲了生产情况,我勉励大家尽心尽力地做好供水工作,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达产达标,确保全市人民的高峰用水。</p><p><br></p> <p>下图:景德镇供电大楼、邮电大楼</p> <p><br></p><p> <b>梨树园住宅区建设</b>是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示范性安居工程,当年8月,我和时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忠信一行到建设工地,察看施工进度和质量。我提出住宅建设,百年大计,在工程质量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差错。住宅小区,环境质量要搞好,要保护好绿地,原有树木能不砍的坚决不砍。梨树园小区是我市目前按国家标准设计施工的第一个安居工程示范小区,建房与售房要统筹考虑,住宅安居工程,为的是解决老百姓的住宅问题,要加强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小学、托儿所等公共设施都要考虑, 要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地抓紧抓好,达到“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意境。</p><p><br></p> <p>下二图:瓷都大道街景</p> <p>下图:景德镇汽车站</p> <p><br></p><p> 与此同时,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p><p> 一一煤改气的全市煤气管道工程;</p><p>一一昌江大道、林荫大道建成通车;</p><p>一一打通景德镇市瑶里汪湖至安徽休宁盘山路段,战备公路通车;</p><p>一一新汽车站投入使用;</p><p>一一中国银行、中国邮电、中国人民银行等三座高层建筑先后竣工。</p><p> 另外,九景高速公路1997年4月6日开工。</p><p> 开展了浯溪口水电工程和一一九景衢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p><p><br></p> <p>下图:九景高速景德镇收费口</p> <p>下图:景德镇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大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进景德镇就是走进开放的世界,走出景德镇就能满载厚重的陶瓷文化。</span></p><p><br></p> <p> 受江西省人民政府派遣, 应泰国南邦府中华总商会和南邦府陶瓷公会的邀请,以我为团长的江西省经贸考察团,赴泰国进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情况及边境贸易考察,尤其是了解泰国陶瓷的生产技术水平、销售市场和价格情况。受到了泰国南邦府政府,泰国中华总商会会长、中华总商会秘书长、会董和陶瓷公会,还有清迈府的华侨代表、社会名流各界人士热烈欢迎;期间,拜访了我国驻清迈总领事馆张总领事、刘领事和张领事等外交官;会见了南邦府府尹和及其夫人等省、县政府官员以及泰国工商、金融界人士,拜访了不少老朋友和华人华侨。</p><p><br></p> <p><br></p><p> 通过考察宣传了江西,系统介绍了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介绍了江西的经济发展情况、投资环境,转达了吴官正省长的感谢和问候;泰国中华总商会李建南秘书长转达了会长对考察团的问候,并对泰国昊官府的陶瓷生产情况、泰国陶瓷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顺利与泰国南邦府陶瓷公会达成了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的六点意向。</p><p><br></p> <p> </p><p> 景德镇生产的珍品瓷,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发挥着积极作用。如邓小平同志1978年10月访问日本时,就曾以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山水花鸟图装饰的七头文具精品,赠于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及田中角荣、太平正芳;1979年1月访美,则以“青花松鹤”装饰大瓷瓶赠于美国总统卡特,以“色釉综合双耳瓶”、“青花玲珑瓷瓶”分赠于尼克松、基辛格。</p><p><br></p> <p><br></p><p> 郭沫若同志在景德镇参观时,亲眼所见瓷都的飞跃发展。面对景德镇陶瓷的继承传统与创新成就,即兴挥笔题诗一首以赞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来居上看东洋,夺取外邦瓷市场;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进美金七千万,数逾我国十番强。</p><p><br></p><p> 郭沫若同志出访泰国,以精巧的瓷雕“六鹤同春”赠于泰国国王;访问新加坡时,又以珍贵的高温颜色釉“三阳开泰”瓷瓶相赠。</p> <p><br></p><p> 田汉在景德镇参观期间,曾为雕塑家曾龙升的作品《钟馗试剑》题诗一首: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艺蜚瓷都;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今有鬼犹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p><p><br></p> <p><br></p><p> 景德镇市与摩洛哥扎非市、泰国南拜市、日本有田市建立了互为友好城市关系。</p><p><br></p> <p> </p><p> “<b>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奋力争先</b>”———在繁华的珠山中路尽头,巨大的景德镇精神霓虹彩灯,是我市建设局同志奋战几昼夜竖立起来的,它闪烁着奇光异彩,激励着瓷都人奋发向上!</p><p><br></p> <p><br></p><p> 走出去学习长三角,对接长三角,开展经济合作。</p><p> </p><p> 1992年6月我率团赴江苏南京市、南通市、张家港市、常熟市、上海长宁区、嘉定县、静安区、奉贤县等地考察学习,同南通、常熟和上海静安区签订了合作协议。</p><p><br></p> <p><br></p><p> 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1995年10月,我再次率队去张家港学习考察归来后,提出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随后通过认真凝炼,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正式提出16字景德镇精神,市委宣传部发出了《关于组织开展景德镇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的通知》。</p><p><br></p> <p><br></p><p> “钩陶自古宗良匠,怪得呈材要楷模”。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景德镇市广大干部、职工、市民当年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同舟共济、奋勇拼搏,构筑一座新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p><p><br></p> <p><br></p><p> 参加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后称“九方经济区”)。接待多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和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泛进行产学研合作。东南大学和我市电子企业广泛协作,并为我市高中毕业生解决保送指标,最多的一年达7名。并且专划30名三年成人就学指标,以解决部分市民子女上大学困难。</p><p><br></p> <p><br></p><p> 1992年8月18日至23日率团参加香港江西出口商品展览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期间应邀考察了李兆峰集团公司, 就陶瓷合作达成了意向。</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大力支持乐平市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使之成为全国蔬菜基地(时任景德镇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胡应良,市长王光秋)。1994年,乐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的决定》。</p><p><br></p> <p><br></p><p> 经过一年的辛苦努力、攻坚奋战,乐平蔬菜实现了跨越,蔬菜面积稳定20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总产值达到4亿元,公司+农户模式获得成功,实现了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成为乐平农村经济的“王牌“、景德镇市域经济的“骄子”、江西最大的蔬菜基地,引得省内外58个兄弟县市纷至沓来,参观取经。</p><p><br></p> <p> 1992年冬,支持乐平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稳定了人心,留住了省部属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因此,乐平市出席了1994年全国百县法制宣传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发言。</p><p><br></p> <p>下图:浮梁县城</p> <p> </p><p> 1915年,我国的“浮红”、“祁红”同时参加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的茶叶经纪人江智普荣获茶叶金质奖章。1994年,<b>在浮梁江村乡严台村的郑凤宜老人家中找到了这枚金牌</b>。这位老太太提供了公爹江智普在浮梁开茶号的有关资料,并拿出珍藏50多年的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给我看。</p><p><br></p> <p>下图:时任省委副书记朱治宏视察浮梁县</p> <p><br></p><p> 郑风宜的家位于景德镇北部,与安徽祁门相连,那里山势蜿蜒,山山有树,流泉潺潺,常年翠绿。每到春、夏便“晴天早晚遍地雾,阴天成天满山云”。当地不仅是宜茶地域,早年还是婺源、德兴、浮梁和祁门等县茶叶的集散地。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元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茶叶700万担,税15万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便是浮红茶区的一个剪影。</p><p><br></p> <p>下图: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p> <p><br></p><p> 1991年4月30日,浮梁县成功复制了中国历朝贡品——浮瑶仙芝,参加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并获文化名茶奖。(时任浮梁县县委书记周华保)。 </p><p><br></p> <p>下图:瑶里汪湖风景区</p> <p><br></p><p> 1992年春节正月初三,面对茶叶生产的现实问题,我和张桂生副市长及马博维、周华保同志在汪湖村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浮梁茶叶低改,并对生产高档茶给予奖励,用于茶地改造,发展茶叶生产。此事有效促动了当时茶农观念上更新,当年培养出三十多个制茶能手,当年生产高档茶200斤,奖励2万元,促使浮梁茶叶由传统做法向名优茶做法转变,促使茶叶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转变,促使茶园管理上由传统向科学管理转变。既提高品质又提高价格更提高单位产量。从而带动了茶农致富,带动了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浮梁县浮瑶仙芝品牌的发展。汪湖村原来是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赤贫村,通过发展茶叶生产,不久就进入小康。</p><p><br></p> <p><br></p><p> 1997年支持浮梁县实施封山育林100万亩,并实行封山育林目标管理责任制。此举还有效带动了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b></p><p><br></p><p> 1990年重建竣工瓷都城市标志——<b>龙珠阁</b>。</p><p><br></p> <p> </p><p> 据景德镇地方志记载:珠山,被誉为景德镇的标志,是千年瓷都古镇的别称。龙珠阁,位于古镇城区珠山。古代的珠山,气势磅礴,高数十仞,绵亘数里,风光旖旎。登山顶可以俯视四境,自古以来被列入景德镇的著名风景胜地。明清两代在此设建御窑厂,并派人踞此坐镇,监造皇宫用瓷,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后,又成为世界的陶瓷圣地。</p><p><br></p><p> 珠山得名唐代,历来为官民所重视。唐代置“聚珠亭”、宋代称“中立亭”、明代建“朝天阁”、清代称“环翠亭”、民初提“文昌阁”。据1984年景德镇市地名办公室稽考:龙珠阁始于民国14年(1925年),是由一位名叫康达的民族实业家倡议而主持并捐资建造的。现在我们看到矗立在珠山红楹黄瓦、金碧辉煌的五层高阁是1990年复建竣工的“龙珠阁”。这座楼阁的复建颇具匠心,它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好一派“山色川光南国天,珠峰千仞绿江前;萧萧停立秋云上,多是龙携出玉渊”之景象。亦展现了督陶官唐英当时咏诗:“环翠孤亭老桂花”,“珠山开遍小桃花”之情境。它现已成为瓷都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一部分,供中外游人和陶瓷文化爱好者考察欣赏。</p><p><br></p> <p><br></p><p><br></p><p> 1994年建成景德镇市陶瓷历史博物馆内的清园陶瓷碑长廊,为景德镇市新增了旅游新景点。2001年5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参观了此碑廊。</p><p><br></p><p><br></p> <p><br></p><p> 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文化保护。</p><p><br></p> <p><br></p><p> 1998年5月10日出席有关会议并作了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讲话。</p><p><br></p> <p>下图: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p> <p>下图: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镇窑”窑房</p> <p><br></p><p> 教师节走访胡献雅老师,向他表示敬意和慰问。获胡老先生墨宝一幅。</p><p><br></p> <p>下图:胡献雅先生墨竹图</p> <p> 重视群众文化活动。</p><p> 连续十七年<b>群众歌咏月活动</b>的实践证明,歌咏月活动意义早已超过了一般的文艺活动,它实质上是坚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阵地,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在任期间一直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柯尔荣说: “我对这项活动是有深厚感情的,十七年,年年不断,不容易,一年比一年办得好,其作用和意义是难以估量的。”</p><p><br></p> <p><br></p><p> 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時》栏目,1996年中秋之夜在景德镇古窑博览区向全球直播《’96中秋特别节目》。</p><p><br></p><p> 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時》栏目的工作人员来到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品陶斋”提前录制节目。我曾听人说过在录制过程中的一些趣闻:平时不苟言笑的<b>刘新园</b>所长,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围绕艺术氛围谈品陶斋橱窗里的孤品、绝品,说到开心的事会目空一切的开怀大笑,导演的“0K”也没能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来,还一个劲地劝着客人吃月饼、品陶瓷残片! </p><p><br></p> <p><br></p><p><br></p><p> 可惜的是<b>刘新园</b>先生驾鹤西去。刘新园先生在他所领导的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珠山御窑厂明清官窑遗址等做了突破性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有重大发现。上海复旦大学刘朝晖教授说:刘先生学术论文的厚实给人以很深印象,这些论文不仅有丰富扎实的考古新材料,里面的讨论也引人入胜。他总能把藏匿在御窑历史深处中的细碎史料搜罗出来,将正史、方志、笔记、诗文、图像等材料融会贯通,并与相关器物串联起来,挖掘出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在当时的陶瓷学术界,有如此功力的学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是景德镇的骄傲!中央电视台《’96中秋特别节目》那样一个宁静、详和、幽思、深沉的思亲节目,是对他留给世人最好的纪念。</p><p><br></p> <p>下图:刘新园先生赠书《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p> <p><br></p><p> 九十年代初,景德镇青花舞和瓷乐演奏获各界好评。</p><p><br></p> <p><br></p><p> 实施“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基地面积,增加产量,平抑物价(时任分管为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喻长林)。</p> <div><br></div> 组建交通银行景德镇支行。<div> </div> <p><br></p><p> 提出蓝天碧水工程,治理昌江乱淘金、乱采砂。有一段时期,昌江及其支流河道上非法采金造成水源污染、航道堵塞、河堤倒塌、毁坏良田等现象非常严重,也危及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广大市民反映强烈。</p><p> 为此,市政府发出通知,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在景德镇市境内除国家批准的国营臧湾金矿外,全面禁止个体和群体淘金。</p><p><br></p> <p><br></p><p> 十年如一日,每年除夕夜我都上街看望慰问环卫工人。有一个叫曹金花的环卫女工,被瓷都市民以最高的票数,选为景德镇市职业道德十佳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头上那顶发黄的草帽,那饱经风霜的脸和红肿的手上一道道裂开的口子,还有单薄的身材,不到1米50的个头,但整洁、娴静,都给我留下深刻地印象。当社会上有人把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总爱盯在多少财富、获得了多少收入上的时候,曹金花甘于吃苦、乐于助人的“钉子”精神弥足珍贵,瓷都市民把“十佳”献给一名普通的清粪工,这确实有点异乎寻常。</p><p><br></p><p> 景德镇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写道: 居民们一致评价: “选十佳要选她,哪怕选一个最佳的,也要选她!” “多年来一直这样,真难为她呀!” 曹金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们尊重和赞美。</p><p><br></p> <p><br></p><p>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九十年代,景德镇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加重,基层和群众的呼声、抱怨声增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按照中央的精神,在基层和群众中深入了解后,我多次在大会上強调,市委市政府一定要下大力气,帮助企业和城乡群众排忧解难,解决老矛盾,正视新问题,让群众的骂声转移,特别是最大限度减少骂声,提高满意度!</p><p><br></p><p> 九十年代初,市政府強化"12345″市长电话日夜值班,处理了大量大到经济运行,小到供电供水的问题;市领导对基层和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即批即办,跟踪问效;对特别诉求,安排家访和实地调查;对群众情绪偏激的集访,我们市领导都是闻风而动,一线疏导指挥,妥善处理;对县市区和重点行业企业反映的突出矛盾,采取现场办公形式,审时度势提出解决办法,立刻就办!</p><p><br></p> <p> 1994年,我了解到艺术瓷厂生产遇到严重困难将陷于停顿,急需注资启动,我们市政府在该厂召开现场办公会,并做出决定,由市财政拿出资金一百万,委托市陶瓷馆收藏艺术瓷厂艺人作品十余套(件),这批顶尖精品、孤品,有的甚至是国宝作品,出自毕渊明、余文襄、 雷火莲、邹国钧、陶鼎乃、汪似俊 等该厂艺术家和中国国内顶级国画大师林凤眠、王个簃、唐云、朱汜瞻,这批名人名作一直完好保存至今。而百万资金注入企业,及时有效地缓解了该厂启动生产的燃眉之急。</p><p><br></p><p> 艺术瓷厂退休老艺人和职工逾千人,当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使上交市社保局养老统筹金的难度增大。我又牵头协调市劳动局和陶瓷公司及其企业,经过共同协商,将艺术瓷厂彩绘大楼抵押,后实行产权转移,由市社保局负责承担该厂应交社保统筹金,并延伸扩大扶持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p><p> </p> <p><b> 同年景德镇开始实行市党政领导轮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b>。市委常委们无论工作多忙,或是身体不适,接待日这天也必到市信访室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大家身体力行,对信访日每个信访个案作出批示,认真实践“俯首集民意,躬身纳良言”。 </p><p><br></p> <p><br></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b></h1><p><br></p><p> <b>1996年</b>景德镇市首次被评为国务院命名的<b>全国双拥模范城市</b>,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领导非常珍惜,以后多少年一直保持这一殊荣(时任军分区领导马存才、刘道清、丁荣、张学法、王延汉等)。</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八</b></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景德镇市地处昌江下游丘陵地带,为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每到6、7月份,景德镇就成了洪水灾害的频发区和重灾区。</span></p><p class="ql-block"> 1998年6月下旬,暴雨咆哮,洪魔肆虐,瓷都景德镇军民经受着一场严峻的抗洪考验。昌江、乐安河水位猛涨,其中昌江渡峰坑水位高达34.27米,超过警戒线5.77米,为建国以来最大洪水。这场洪水来势汹涌,水位居高不下。</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陶瓷系统、机械系统、供电系统、邮政通讯系统的损失普遍超过1996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大水压境,景德镇市抗洪救灾进入非常关键的时刻,市党政军领导深入水灾一线与20万军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了抗洪救灾的战斗。面对严峻的险情和严重的灾情,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一周内召开3次全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专题会议,我反复强调:要把救人当作第一位的事情来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房管局干群以战斗的姿态迎战洪水,全市8.5万平方米直管公房未倒一幢、未死一人。</p><p class="ql-block"><br></p> <p> </p><p> 我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险情险段指挥抢险救人。在洪水已淹没瓷都大桥、珠山大桥、昌江大桥桥孔,上游冲下来的树木杂物将桥孔堵塞,尤其是珠山大桥桥孔堵塞严重危及大桥安全时,我赶赴现场指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大桥,市建设局派来了吊车和桥梁技术人员,驻景德镇市武警官兵一边维护桥上秩序,一边协助清理大桥障碍物。</p><p><br></p> <p class="ql-block"> 一些被困群众,一天一夜未吃饭,市委、市政府安排送干粮。大阳光酒店、合资宾馆等单位赶制馒头支援灾区,一袋袋方便面、一瓶瓶矿泉水源源不断地分发到灾民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滔滔洪水和不断加剧的灾情,珠山区及各街道纷纷组成了由干部、党员和民兵为骨干的抢险队,安全疏散受灾群众6万多人,解救被困群众25万人,抢救物资2000多吨,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昌江区领导划分8个小组,到各乡镇街道指导并参与抗洪抢险工作。全区有7个乡镇(街道)54个村委会受灾,全区经济损失达875亿元,受灾人口11万人,这些群众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无一人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景德镇市党政军民在“98洪水”中,发扬英勇无畏的昂扬斗志,释放了巨大能量,经受了一场严峻的大考,确保了全市无一人死亡,大中型水库无一倒坝,而且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供气,市场供应平稳,社会秩序正常,并把灾害损失减到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救灾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为长久解决洪水之困,1996年12月、1998年5月我市先后编制完成了《景德镇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及景德镇市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确定了“堤(墙)库结合,先堤(墙)后库,逐步实施的防洪基本思路” ,并提出了巜江西省语溪口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p><p class="ql-block"> 在总结抗洪斗争取得胜利的会上,我提出景德镇防洪,要把浯溪口水电枢纽工程当做重中之重来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政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我从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回来,及时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认真传达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和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对全市各项工作作出新的安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12月9日,在省委领导下召开中共景德镇市笫七次代表大会。我代表市委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实现我市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并顺利完成换届。</p><p class="ql-block"><br></p> <p> 1998年4月6日,我代表中共景德镇市委向中组部领导作了《在理论学习上深入,在实践运用上提高》的汇报;1997年12月27日为《解放军报》撰写了《第一书记职责谈》的文章; 1996年在《江西党建》杂志12期上发表了《坚持党委议事制度,确保民主科学决策》的文章; 1995年7月在《景德镇党刊》创刊号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文章;1997年召开景德镇市理论武装工作座谈会,作了《论理论武装工作》的讲话(时任景德镇市委副书记舒晓琴、刘爱才、张桂生,市委常委杨金云、查炳炎、刘道清、张忠信、许爱民,时任市人大主任李孝来、周庭祥,时任市政协主席龚农民)。</p><p><br></p><p> 1996年9月26日,出席景德镇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人士纪念全国政协成立45周年座谈会并讲话(时任市委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周国俊)。</p><p><br></p> <p><br></p><p> 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工作。</p><p><br></p> <p><br></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b></h1><p><br></p><p>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景德镇的改革开放发展、对景德镇人民一直十分关心,1990年一1998年,李鹏、乔石、朱镕基、宋平、刘华清、尉健行、吴邦国、吴官正等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先后到景德镇视察。</p><p><br></p><p> 杨成武、王任重、钱正英、邹家华、方毅、刘延东、毛致用、李锡铭、李铁映、杨汝岱、费孝通、钱伟长、程思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到景德镇视察。</p><p><br></p><p> 遵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我分别向李鹏、朱镕基、刘华清就陶瓷全面振兴、深化改革发展和某直升机定点作专题汇报,均得到肯定和好评。 </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b></p><p><br></p><p> 回顾在景德镇主要领导岗位的九年,我扪心自问,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引下,从来是以认真求实的精神抓工作,不曾有丝毫懈怠。抓改革、扩开放、打基础、建支柱、谋发展、为民生,则一直是我工作的主基调。</p><p><br></p><p> 1998年,全市GDP776532万元,增速10%,居全省同规模城市第二位。财政收入74898万元,在全省同类城市中居第一位。</p><p><br></p> <p><br></p><p> 在景德镇二十八年,组织上给了我关心、爱护和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给予我大力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我分别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代表,这使我终身不忘。</p><p><br></p> <p><br></p><p>“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二十八年的工作,虽然我尽心尽力、恪尽职守,但离组织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些事情还不尽人意。都说人生难免有遗憾,我也只能如此了。</p><p><br></p> <p> “人间有味是清欢”,1998年10月8日,我谨遵组织安排,告别工作生活了 28 年的景德镇,去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赴任。我留下一本书:《历史的责任——瓷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实践与思考》,其中有些曾在报刋杂志公开发表,如1993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增强质量意识,讲求市场信誉》的文章;1997年6月《瞭望》杂志发表了我的《瓷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文章;1995年《半月谈》(内部版)发表我的《让名牌如虎添翼》的文章;1992年第10期《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发表了我的《大力发展有瓷都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的文章。</p><p><br></p><p> 景德镇陶瓷界同志送我一尊陶工雕像,意指我已成为瓷都人一员; 艺术瓷厂老职工还送我一只自制的、画有昌江景色的花瓶,并赋诗一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殷国光同志离景赴昌而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稔共相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风期汝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饮昌江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暮浴南山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伴我佛印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我珠山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艰辛廿八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情系古瓷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br></p><p> 浮梁汪湖村的村民,专门给我送了两小玻璃瓶采自自家树上的“香椿”以表心意,让我十分感动。我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在景德镇我仅做了阶段性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和全市人民的支持、帮助,我尽了绵薄之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瓷都人民对我的深情和厚爱!我会永远关注景德镇,并将继续尽己之力关心支持景德镇的建设和发展。</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附录</b></p><p><br></p><p>附一:</p><p><br></p><p> 在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我任局长、党组书记,四年间顺利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并留下了《新的责任——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书。期间,执着于离景时的心愿,仍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景德镇的建设、发展。比如,曾先后为景德镇的"昌河"、"景德德“、"华意"、"红叶'、"法蓝瓷"、"鑫森淼“、"昌南”、"玉风"等知名品牌抢注中国驰名商标并取得实效。</p><p><br></p><p> 2003年1月17日我当选为江西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江西省政府省长黄智权),后又任党组副书记,分管提案工作。五年间我亦留下了《在政协委员岗位上——政协提案工作创新的实践和思考》。三本《实践与思考》既是我工作心血的结晶, 也是我服务江西四十年的人生轨迹。</p><p><br></p> <p><br></p><p>附二:</p><p><br></p><p> 2009年11月我退休,学书画又成了我退休后生活的主要内容。十年间,我办了四次个人陶瓷展览,出了四本陶瓷画册,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的专题采访。</p><p> </p><p> 2016年原福建省政府陈元魁副秘书长向我引荐了智华财团林高远董事长无偿捐赠7400万元,资助我省两所大学、七所中学办学,其中:1200万元捐赠景德镇陶瓷大学新建艺术大楼,并已付诸实施。</p><p><br></p><p> 退休后,我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又新增了一些"头衔",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静心斋斋主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继续在以艺术为友、与健康为伍的道路上学习学习再学习。</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夕阳无限好,</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何惧近黄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心安即吾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健康享天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 年 8月 15日</p><p><br></p><p><br></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总编:李 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编辑:徐祖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和美篇合成:崔 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校对:殷佰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篇务:饶亚明,徐冬春,胡慎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歌曲:《瓷都,我的故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词、演唱:李战和</span></p><p>作曲:肖继根</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