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些参战老兵

晴岚

<p>  2020年7月22日受参战老兵之邀,晚上九点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回声嘹亮节目,节目内容真实、感人!陈雨露导演以她父亲陈正克亲笔写的“再见了妈妈”这首歌为引子,引出了参战军人藏雷(上图)本人作为演员讲述了他自己和身边战友当时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的典型事例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他自己、刘斌司令员、吉兴林等战友家庭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看的我热泪盈眶,止不住泪流满面。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想把故事的梗概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国家今天的强大是这些参战老兵用生命换来的。请记住这些参战老兵!</p> <p>  节目开始由主持人李思思(上图)请出了导演陈雨露和著名歌唱家郁钧剑,由郁钧剑为观众演唱了陈克正作词,张乃诚作曲的“再见了妈妈”这首歌,歌曲一改以往军旅歌曲高昂的风格,用深情演唱的方式体现解放军战士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p> <p> 当词作者陈克正先生的女儿陈雨露导演(上图)说到这首歌《再见吧妈妈》时回忆说:“我爸那时是总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所以我们家老来试唱的演员,都是断断续续的听到的,我爸写歌是在前线,也就是1979年,当时他是第一批上前线的,就是第一批咱们总政歌舞团有一个小分队上去了。听我妈妈说,在他们上战场之前,每个人的领张上面都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血型、职务、出生年月以备不时之用。爸爸写这首“再见吧妈妈”歌词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一个帐篷里面完成的。</p><p> </p><p> 听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1979年正好也是我当兵的那年,记得有一天队长给我们开会,也让每个人把自己的姓名、血型、职务、出生年月写在领章的背面以备不时之用,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所以我更加敬佩参战军人。</p> <p>  是呀!整个节目由参战伤残老兵藏雷(藏雷一家上图)讲述了他自己和身边战友们英勇作战的故事,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把我的心撕扯的阵阵作痛。当年藏雷和他的弟弟藏鲁都参加了那场自卫反击战,藏雷一共参加了63场战役,12次死里逃生,两次重伤,全身16处骨折。他和他的弟弟都身负重伤,身体残疾了,但是当妈妈知道他们没有牺牲时,竟然摆了家宴,妈妈坚强的喊着:他们没有死!他们还活着!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她只有两个儿子,就把他们都送到了战场上,作为一位母亲,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p><p> 还有藏雷本人,在一个晚上带领战士执行任务回来的途中,摔进了一个悬崖,昏迷了六天六夜,到了野战医院以后才苏醒过来。</p> <p>  当时藏雷(上图)的腰部两处骨折,头部三处骨折,大小便失禁。挽回生命后他觉得天都塌了非常沮丧,自己的身体不能动了,原来一个生龙活虎的突击排长突然间痴痴呆呆的躺在床上让人伺候,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多余的生命!首长们看到他的样子都很心疼。他说他不怕疼,不怕牺牲,他可以倒在战场上,但不是医院里,如果真是这样,他没有脸面见那些牺牲的战友。</p><p><br></p><p> 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们做事能坚持不懈,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会勇往直前,不会轻言放弃。有恒心的人,不但能收获事业的成功,还能锻炼自己的毅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藏雷就属于这样的人,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坚持锻炼,终于使自己扔掉双拐能正常行走了。</p> <p>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照片(上图),藏雷指着照片说:这些都是我的战友,它是我们很多伤残战友的一个缩影,照片被取了一个很幽默的名字叫四个老爷们儿。从左至右,第一位是14军的吴长军战友,第二位是67军的郑守勇战友,第四位是27军的大学生排长王曙光战友,戴墨镜的这位是我们11军的彝族英雄安忠文战友。</p><p><br></p><p> 安忠文是个英雄,他当时是一名突击排的班长,他们排负责攻打敌人的12号高地,但是在突击发起的时候,他们发现前面是敌人的一片地雷场,这时候已经没有爆破器材了,而冲锋的号令已经下达了,安中文率先滚进了雷区,他们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冲击部队滚出一条通向胜利的通道,地雷在他们身体的碾压下不断地爆炸,排长很快就壮烈牺牲,安忠文一条腿丢了,继续向前滚,两只眼睛炸没了,还在往前滚。14米,这是一条血路,他们排的战士就是顺着这条路冲上了12号高地,消灭了敌人,他被上级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p> <p>  这真是用命去打仗!拿命来保卫祖国的领土不受任何外来者侵犯呀!看着这张四个人一条腿的照片,我的心里涌出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再看看他们灿烂的笑脸,我明白,当他们冲锋在前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就像他们灿烂的笑脸一样。这些军人在战场上早就立下誓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闹,宁可前进一步上,决不后退半步生。</p><p><br></p><p> </p><p> 他们都知道在战场上多前进一步,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些军人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战场上他们整个人心里想的就是消灭敌人,其余的什么都顾不上想。就像安中文英雄说的那样:我们虽然今天早已脱下军装,但是依然情系祖国建设,情系部队,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依然会义不容辞,若有战,招必回!看看我们这些伟大的军人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啊!所以,请记住这些参战老兵!</p> <p> 战场上还有许多动人的事迹,还有许多动人的英雄人物值得被铭记,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对于我来说无法忘怀的故事吧藏雷接着说:有一位老首长是一位军分区的司令员他叫刘斌。刘斌司令员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杀出来的战将,立有战功。他们家有六口人,司令员、司令员的夫人、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可是这个六口之家就有五口都参加了边疆保卫战。儿子刘光刘明两兄弟都是我的老战友,刘光是一位杰出的侦察兵,后来在边境上他成为了一名侦察连的副连长,在一次出镜作战的过程当中不幸触雷,当时战友们要扑上去救他,他们不知道这个地方还有多少地雷,他不能让战友们靠近他,他严厉地制止了战友向他的靠近,而自己向前挪动,慢慢地挪动,但是最后由于失血过多牺牲了。</p> <p>  弟弟刘明(上图)是一位步兵排的排长,也是一名对战士非常好的干部。1984年7月敌人组织加强了师规模的进攻,想把老山抢回去,但是被我们打的狼狈逃窜,当天的火力密度相当大,刘明排长他们这个排所隐蔽的那个短洞被炸塌了三分之一,第二天炮火仍然很猛烈,刘明为了保护战士们,把所有的战士都往短洞底部塞,最后他自己只能守在炸塌了的洞口那里,一群炮弹飞过来刘明没了,两个儿子就这么先后牺牲了。刘司令员非常悲痛,但是悲痛过后他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以更加勤奋的工作投入到部队建设当中,直到退休以后仍然在关心着部队建设直到终老的那一天。刘斌司令员一家被我们部队称作:民族脊梁!民族魂!甚至被称作当代杨家将。刘司令员一家真是为国捐躯在所不惜,这样的军人世家,这样的参战老兵难道我们不该永远铭记吗?</p> <p>  接着战斗英雄藏雷又给观众讲了他的战友吉兴林(上图吉连长和他的爱人小路)连长的故事,他说:吉兴林在部队是一名优秀的军官。因为作战勇敢很快提升为排长、副连长,在老山作战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连长。战前,当军区战斗的命令下达后,按照规定,按照惯例部队所有在外出差探亲的官兵都必须立即归队,所有来队探亲的家属都必须立即离队。所有的官兵都这么做了,所有的家属也都这么做了,但唯有吉兴林的爱人小路没有走,在全团的军官大会上,团长很生气,点名让吉连长站起来很很的批评了他,吉连长低着头,没有说一句话。</p> <p>  记得出发那天,团长的指挥车刚刚驶离到大营门口,突然从送行的人群里走出来一位女同志拦住了团长的车,团长下车迎了上去,这位女同志就是吉连长的爱人小路,她走到团长的面前认真的说:团长,我是来道歉的,对不起我没有按时离开部队,原因是我怀孕了,这里的医疗条件比我们那里好,我想请那位著名的妇科专家帮我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很健康,我知道要打仗了,兴林是连长,他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打仗是要有牺牲的,我做好了所有的思想准备,万一……不管怎么样,我的想法就是想给兴林留个后。</p><p><br></p><p> 看看这位军嫂,这个时候了她想的是要给心爱的人留个后,无论在战场上她的爱人是否能回来?这又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军嫂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就意味着如果爱人在战场上回不来,她就要面临着自己把孩子扶养大,自己承担所有的一切!</p> <p>  可是我们这位军嫂(上图吉兴林的爱人小路)真的做到了,就在他们的女儿出生后的第四个月,她得知了吉兴林战友牺牲的消息。她含辛茹苦把女儿扶养大,经常去看望兴林的母亲,一辈子未嫁,这是一位多么忠贞善良的女性啊!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就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军人家属妻子母亲的缩影。共和国不会忘记她们!人民不会忘记这些军人和家属!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参战老兵!你们就是山岗上最美丽的山楂花!因为你们用年轻的生命拉着战争之舟走向胜利,一起为国家利益而战,为改革开放赴死。是的,我们胜利了,你们这些参战老兵没有辜负祖国,也没有辜负人民,你们是永远屹立在祖国人民心中的丰碑,而我们将高举着你们鲜血染红的军旗,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p> <p> 几天来我反复观看这个视频,看一次被老山前线军人及家属的故事感动的哭一次。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中国之魂,民族脊梁。“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后人的心中!这个节目,贯穿了对越自卫反击十年轮战中各个时期的英雄故事,英勇的解放军官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以及献身国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在此“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写出我的观后感以表对已故老兵的怀念。十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牺牲了无数中华儿女。 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那些在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战友, 更加怀念那些长眠在南疆的烈士, 向为祖国捐躯的战友们致敬!请记住这些参战老兵!</p> <p>  作者: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1979年参军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喜欢读书、写作、舞蹈、健身、旅游、朗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