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豪迈悲壮的人生篇章;我们不能忘记,长眠在赣南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战,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他们的精神辉映万代,值得我们永远铭记!</h3> 诵读红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br>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br>牢记初心使命,争做爱国少年。<div>请聆听阳明小学爱国少年诵读红色故事!</div> 《虎口送信》 作者:佚名<div>朗读者:阳明小学西郊路校区 四(2)班 刘嵘</div><div>指导老师:刘丹丹</div> 赣州解放前夕,赣南中学的几位地下团员受党组织指示,专门油印散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等文件和宣传品。戴泽波同志就是这几名团员中的一个。他们常常在深更半夜将宣传品往居民门缝中塞,或者在街头巷尾及水井亭柱子上张贴。<br><br> 一天,组织上要他想办法将解放军的《约法八章》送给国民党赣县县长廖上璠亲自收阅。这可是一项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无异于虎口拔牙。<br><br> 泽波同志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到廖上璠宅第所在的九曲巷摸清情况。九曲巷东口是文清路,南口连通孟衙巷,北口与新赣南路相接,西面经七曲八拐可通高芫上并可出到西门城脚下的壕塘、菜地,那里居住户不多,利于隐蔽和转移。他又以找朋友为名深入虎穴,对廖宅进行一番观察,发现廖的宅第系一进三栋的高墙建筑,前栋平房为佣人住房,后面两栋为客厅和廖的家人住宅。这样的深宅大院,进去容易,万一不慎要出去就困难了。为了万无一失,经再三思索,他决定乘傍晚廖下班回家时在住宅门前亲手将信交给廖。<br><br> 主意打定,泽波开始行动。谁知他在廖宅门口等候许久,直到天黑,也不见廖的影子。他只好扫兴离开。但他不甘心,第二天下午下班前,他又按原定计划赶到廖宅门前守候。这一次,他终于见到廖上璠坐在一辆黄包车上,朝家里走来,后面跟着一个斜挂盒子枪的警卫人员。看到廖上璠从黄包车上下来,戴泽波同志便沉着地走上前去,将一个装有《约法八章》的信封递到廖的手中,廖上璠有些莫名其妙,问:“你有什么事?泽波灵机一动,说:“这是广东一位刘先生写给你的信,要我转交给你。”说完,他转身朝巷子西口不急不慢地走去,待转过巷子弯,他抬脚飞奔起来,很快脱离了险境。<br><br> 就这样,泽波同志顺利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他自己也喜在心里。 《智送食盐给红军》 作者:佚名<br>朗读者:阳明小学西郊路校区 四(4)班 朱治源<br>指导老师:钟玉莹 当太阳越过西侧的山脊,江水越来越暗的时候,白军巡逻队的脚步声在沿江两岸“踢踢蹋蹋”变得稠密起来。<br><br> 就在敌人戒备森严的眼皮底下,赣州城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送盐队伍,冒着生命危险把紧缺物资送到中央苏区。船运码头的老工人王木生就是其中一员。<br><br> 1931年的一个冬夜,在赣州城南郊的一间破屋子里,正在生病的王木生和他的独子红生,商量如何把积蓄下来的食盐运到东河去。红生是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小伙子,从小就跟父亲泡在河里撑船、放木排,练得一身好水性。这回,父亲生病,不得不把运盐任务交给红生。<br><br> 红生早就听过红军的的故事,早就想去看看红军,他也知道苏区的食盐太紧缺了,这回能为红军送盐,他高兴极了。<br><br> 可数九寒天,白军把河间的船只全部集中到了西门河边,不得擅自启动。怎么才能把盐运过河去呢?<br><br> 父子俩商量来商量去,还是王木生有办法:找来一根大毛竹,打通内部竹节,食盐藏入空筒,封上筒口。竹子自身有浮力,用它载食盐过河,既轻便可靠又能够借力浮水,一举两得。<br><br> 翌日下午,红生扛竹筒往沙河口走去。到达江湾出口处,只见一个白军,扛着长枪,在背风的山坡下踱来踱去。红生装着没事地走了过去。白军看见有人来,吆喝一声:“干什么的?”红生说:“买竹子的!”白军气势汹汹地吼道:“检查!”红生不慌不忙地放下竹子,解开棉袄,白军对他浑身上下摸了一遍,烂棉袄的每个窟窿都搜了,朝他屁股上踢一脚:“穷光蛋,滚——”<br><br> 红生扛起竹子朝河边走,见四周无人,抱起竹子,一个纵身跳入河中。河水冰凉,冻得呼吸紧迫,红生不顾一切,手脚并用,拼命地向对岸划去。<br><br> 这时,河西卡子上的白狗子发现有人在河流中漂泊,大吼起来:“站住,干什么的!”<br><br> “捡竹子烧的”红生嘴上答应,手上用力往东岸划。<br><br> 白狗子一看形势不对,“砰”的一声,朝天开了一枪。<br><br> 红生躲也没法躲,借助傍晚的暗色拼命往东河划去。<br><br> “嘘——”一颗子弹射入河心,白狗子瞄准红生开枪了。<br><br> “乒乒乓乓——”河心溅起了一片水花。子弹越来越密,越打越靠近红生,竹筒上也挨了子弹。突然,红生攀住竹筒的右手一震,一阵麻木松了手,“咕嘟咕嘟——”连喝了几口水,整个身子往下沉。西岸的白狗子,幸灾乐祸地看见红生沉下水去,停止了射击。<br><br> 红生缓缓地沉入江底,脚下一蹬又浮出水面,一沉一浮又坚强地从水下钻了出来。不知经过多长时间的挣扎,双腿终于抵达东岸的沙滩。红生一阵晕眩,昏厥在地……<br><br> 红日初升,阳光明媚。红生从梦魇中苏醒时,伤口已经包扎,身体躺在暖和的床铺上。他惊叫道:“这是什么地方,我的竹筒呢?!”<br><br> 一位红军走过来,用一只温暖的大手,抚着他发烫的额头道:“好兄弟,食盐我们收到了!” 《甘做共产主义铺路石》 作者:佚名<br>朗读者:阳明小学西郊路校区 四(5)班 赖星烨<br>指导老师:张静 在为革命牺牲的数百万革命烈士中,由毛泽东亲自题词纪念的,为数并不多,而赣南寻乌县的革命先驱古柏烈士就是其中一位。<br><br> 1925年11月间,年仅19岁的古柏在广东梅县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形势日益恶化,他不怕艰险,仍然在梅县和家乡寻乌开展革命工作。<br>有位好心的长辈,非常担心古柏的安全,曾劝告他说:“自古以来,时代之变迁,政党之初期发展,一定要牺牲不少青年,为党铺平道路,党之主义才能实现。难道你愿意做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br><br> 古柏听后,坚定地回答:“我愿意这样做!没有铺路的人,哪有康庄大道可走?”<br><br> 这位长辈听后非常惊奇,又问:“难道你不怕死吗?”<br><br> 古柏从容地回答:“信者不惧!”<br><br> 正是因为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古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于1927年冬在寻乌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1928年3月25日,又参与领导了寻乌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敌人四处搜捕古柏等暴动领导人,屠杀了一大批革命群众。他没有气馁,没有灰心,没有停止革命斗争,不久就领导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创立和发展了寻乌红色区域,并担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br> 1930年5月,古柏协助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深得毛泽东信任,随后被调任中共红四军前委秘书长。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王明“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但他仍然坚定地相信正确路线一定会战胜错误路线,革命道路再曲折,也一定会胜利,因而始终积极工作,勇敢战斗。<br><br>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古柏奉命留在赣南打游击。1935年3月5日,他在广东龙川县上坪镇的鸳鸯坑向游击队传达中央指示精神时,被敌人包围,为了掩护同志们突围,不幸壮烈牺牲。<br><br> 为了深切悼念古柏,1937年秋,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