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悉心救护,32周早产儿度过重重难关转危为安

pyyblqc

<p>  最近一个星期,这位妈妈有点忙。</p> <p>  高温天气每天跑医院,就为了能轻轻唤着早产孩子的名字,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亲自给孩子喂口奶……看着孩子身体健康一天天好转,妈妈表示再忙再累也值得。</p> <p>  经过在坪山区人民医院近20天的治疗和护理,孩子各项指标接近出院标准,为了让孩子出院后得到更好的照顾,医院儿科主任、护士长与主管医生郑旭新商量决定,让妈妈在孩子出院的前一周每天来医院学习照顾新生儿。感受着这个幼小的生命有力的吸吮着母乳,妈妈一颗焦虑的心渐渐放下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早产儿的生命历险记</b></p> <p>  6月29日,邹女士因为胎膜早破,怀孕仅32周的孩子出生了,体重只有1.8kg。因孕周不足,出生不到半小时孩子就出现了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呼吸快达70-80次/分,同时伴有口周发绀、呻吟、口吐泡沫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立即被收住新生儿科,值班医生护士马上对患儿进行治疗,予以保暖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通畅。医生考虑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立即行呼吸机给予无创呼吸支持治疗。</p> <p>  <b>呼吸关是早产儿要挺过的第一关。</b>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常见于早产儿,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肤色青紫甚至呼吸衰竭。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容易让孩子稚嫩的鼻中隔损伤,孩子身上还有其他各种管道,如胃管、输液管、呼吸感应器、血氧探头等都可能对他的皮肤造成伤害。每班护士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负责,细心的呵护照顾,操作动作尽可能轻柔、集中,把每个有可能被伤害的部位都做了保护措施。这些“妈妈们”调整合适的箱温和湿度,给小家伙做了舒服的“鸟巢”,让宝宝有仿佛在妈妈肚子里般的安全感。经过三天的精心治疗护理,孩子呼吸情况好转,撤掉呼吸机管道的时候,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孩子你太棒了!</p> <p>  <b>挺过了呼吸关就是喂养关。</b>早产儿胃肠发育不完善,吸吮力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差,但是营养对他又非常的重要,静脉营养成了他的主要营养来源。为了能尽快适应胃肠内营养,新生儿科郑主任与护士长商量,要求家属送母乳来医院,哪怕是一点点母奶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营养。护士细心喂养,密切观察耐受情况,从1ml开始逐渐增加,孩子吃奶情况逐渐好转。为了让他顺利排便,防止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每班护士都会温柔的给他按摩腹部、帮助通便。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喂养,孩子吃奶越来越好,营养也跟上了,出院时体重增长到2.04kg。</p> <p>  <b>感染关是早产儿后期最需要关注的。</b>做好感控,手卫生是第一步,每接触孩子一次,护士都严格执行手消毒流程,即使手被消脱皮也毫不松懈。护士每周更换一次温箱,每天更换无菌的包布,所有接触到孩子的东西都经过灭菌处理。孩子在科室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任何感染问题,医护人员的认真与坚持让他成功过了关。</p> <p>  经过24天的细心呵护与专业治疗,孩子于7月23日顺利出院了。妈妈在医院学习的这几天,接受了医护人员在喂养、护理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对照顾新生儿也有了信心,在孩子出院时紧紧握住科主任及管床医生郑主任的手,不断表示感谢。医者仁心,辛苦的付出不需要多大的回报,孩子的健康加上家属的认可,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成就。</p> <p>  这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后一例,坪山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一直用心照顾每一位患儿,对早产儿的治疗照顾也在不断突破和创新。现在在院的还有31周1.5kg的早产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目前情况良好。早产儿的护理是一个发展性的照顾,对于回归家庭的早产儿,医院医护人员会通过“互联网+护理”平台,做一个定期的延续性护理与指导,查看孩子发育情况及被照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轻家长的焦虑,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医院医护人员为出院的早产儿开展回访</b></p> <p style="text-align: right;">供稿:新生儿科</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审:刘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