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创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走向。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p> <p>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读书不多,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明令的家风家训,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无不渗透着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起榜样的力量。父亲自幼家境贫寒,16岁便辍学学艺,由于当时油漆工艺盛行,父亲成为了一名油漆匠。他在向师傅学习基本的油漆工艺后,还经常思考:怎样才能让漆物更精致、美观?思来想去,他买来一些基本的绘画书籍,开始练习画简笔画。</p> <p> 一次偶然的机会,村中的破庙里,回来了一位上海某大学的退休老先生,老先生每日都会在庙中练习画国画。父亲闻讯,喜不自胜,便常去观看老先生作画,回到家中,他会铺开纸、笔自学,第二日又拿去请教老先生。一来二去,老先生被父亲的诚意所感动,答应收他为徒,开始手把手教授他画国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绘画技艺大有长进,他在糊口之活__漆艺上,学有所长。在漆物上,父亲能灵活地绘制各种山水和花卉图案,在当时那个年代,父亲漆出来的家具图案精致、美观,技艺首屈一指,获得了无数乡邻的认可。在80年代,父亲的手艺可谓红极一时,最多时他还带过8个徒弟。但父亲并不满足于此,此后,成为一个画家,已成为了父亲崇高的理想,每日里坚持作画成为了他的家常便饭。有了老先生的指点,父亲开始主攻梅花,平日里,父亲省下来的任何一分钱,他都舍不得花,统统用来买书、买纸、买笔,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的藏书竟达到了8000余册。初中时,每年的寒暑假,父亲书柜里的那些藏书,便成了我的精神伙伴。</p> <p> 2001年,我和哥哥中考,因分数相隔少许,我们毅然选择了读职高,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受到父亲影响的缘故,我们兄妹相继选择了美术专业,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之旅。每次放假,回到家中,我们都会拿出自己近期的素描、水粉等作品和父亲进行讨论。迫于生计,父亲开始外出务工,他先后辗转在浙江的一些寺庙里雕塑菩萨。闲暇之余,父亲会给我们寄回许多佛经、字画、工艺品和绘画类书籍。这一阶段,父亲极大地开启了我们的学习之旅,我们对兴趣、爱好有了广泛地追求。不仅如此,父亲还会在无形中开启我们对人生智慧的启迪,还记得父亲某次带回的一幅字画,张贴在墙,画上人物寒山问拾得曰:“世上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你只要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当时的我,只是随意赏画、默念于心,走向社会后,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p> <p> 多年后,嫁人之时,父亲没有给我丰厚的嫁妆,他用箱子装上满满的几箱书,递到我手中说:“孩子,这些嫁妆,足以让你在成家立业的道路上去慢慢地咀嚼五味人生。”现如今,父亲已老,他辛勤作画43载仍笔耕不辍,他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民画家,但他的修养和造诣非我和我的油画硕士哥哥所能及的!</p> <p> 父亲是一名有远见的父亲,他曾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不如对他们贴心陪伴,父母教育孩子,全凭德行感化,不娇、不溺、不打、不骂、根据个性,自由发展,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去诱惑。”原来父亲一直是在用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示范引领。而母亲也是一位好母亲,她勤劳、宽厚、善良,在教育子女成才的道路上,她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丈夫,支持他教育观点、支持他的人生理想,让他43年如一日地坚持作画,在兴趣上引领孩子、人格上启迪孩子、毅力上感化孩子。</p> <p> 父母良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在参加工作多年后,深深地体会到“传家必须读与耕,兴家必须勤与俭”,在未来的育儿路上,我将继续发扬父母传承的优良传统,默默地感化我的孩子,把中华民族的好家风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