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西部游记(二)

房车玩家老康

<p> 7月15日从青海茫崖市进入新疆巴州若羌县,检查站只看了一下14天行程绿码,测了体温,顺利放行,我们暗自高兴,看来周游新疆已成定局。</p><p> 7月16日风向突变,乌鲁木齐发现一例新冠病毒患者,按行程我们18日将游览天山大峡谷和天山天池(属乌鲁木齐管辖),去还是不去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之际,被告知乌鲁木齐封城。</p><p> 车友老耳在非洲摩洛哥因新冠病毒被滞留两月的艰难经历,很是后怕,思前想后,决定马上离开新疆。</p><p> 17日在巴州首府库尔勒做了核酸检测,18日下午拿上检测单,准备从库尔勒一路高速到新疆叶城,然后改走新藏公路(219国道)进入西藏,远离是非之地。</p><p> 但考虑叶城归喀什管辖,万一不让下高速怎么办,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原路返回青海,走青藏公路进藏最为稳妥(事后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喀什也因发现新冠病毒患者,不许外省自驾车辆进出),虽然我对走青藏公路还是有顾虑的。</p><p> 从库尔勒返回青海的途中,新疆疫情突紧,车友老耳和几十部外省车辆被巴州警车强行护送出疆(怕中途逃离,收走身份证,车门被贴上封条),于19日深夜才返回青海境内。</p><p> 我比老耳的车晚到检查站,跟警察说,车没油了,需要加油,进而躲开了警方的护送,避免了近千公里的夜行之苦,途中在若羌休息一晚。</p><p> 回想临行前,有朋友劝告不要去新疆,我还满怀信心的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看来疫情这只虎比预想的要厉害的多。</p><p> 下图:望着这一进一出的两个路牌,五天前“欢迎来到新疆”,五天后,因疫情又返回青海,“青海人民欢迎您,欢迎再来新疆”,心中真是五味杂陈。</p> <p>  </p> <p>  七月21日,离开新疆后,从青海格尔木驶入青藏公路,途径西藏公安检查站,因行程绿码显示到过新疆(疫区),是否能进入西藏,还是有些顾虑,我们将核酸检测报告,行程绿码等交给执勤人员,他们说只看身份证,别的不要。想不到,竟如此顺利的进入西藏。</p><p> 下图:青藏公路</p> <p>  可可西里、唐古拉山、沱沱河……,昆仑山上一棵草,这些有关青藏公路的美景和传说,我从小就深深向往。</p><p> 虽然青藏公路很美,但很多车友劝我,青藏公路不好走,一是海拔高,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唐古拉山口5230米(超过珠峰大本营),比川藏线(318国道)更容易高原反映,二是大货车太多,不但对路基造成损坏,而且拥堵现象严重,三是部分路基因冻土原因,造成的搓板路、坑洼路、凹陷路等等,自驾在这些路段,车子犹如在跳舞,剧烈的颠簸、摇晃,不但人难受,而且及容易对车子造成损坏,尤其不适合房车行走,上述问题,这次自驾青藏线都经历了,甚至比车友说的还要严重。</p><p> 但青藏公路的美,也的确使我终身难忘。</p><p> 下图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海拔4460米),望着远处的雪山,草原奔跑的野驴,使我们忘记了旅途的颠簸。</p><p> </p> <p>  沱沱河旁(海拔:4533米),望着车门前一蹦一跳的野兔,夫人手疾眼快,用手机拍了下来。</p> <p>  7月23日,在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口,又遇到一位拉车进藏的驴友,不同的是,他有三条可爱的狗与他相伴,并帮他拉车。</p><p> 夫人交谈得知,他是山西大寨的农民,为锻炼自己的毅力,徒步拉车进藏,出发已七个月,临近唐古拉山口,一路上坡,空气稀薄 ,严重高反,每天只能行走六、七公里,可能还需几个月时间才能走到拉萨,这才是真正的“牛人”。</p> <p>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p> <p>  唐古拉雪山的牦牛,摄于海拔5200米。</p> <p>  7月25日我们同行两辆房车,来到青藏公路最具观赏景点—纳木错湖扎西半岛(海拔4800米),也叫吉祥爱情岛,是纳木错藏民宗教活动最集中的地方。</p> <p>  扎西半岛是个由石灰岩构成的半岛,由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组成。</p><p> 扎西半岛如此奇异多彩,巧夺天工的地貌,实属奇观。</p> <p>  纳木错湖(海拔4750米)的美景是原始的,碧水蓝天,马和牦牛在湖边吃着青草。</p> <p>  纳木错湖鸥</p> <p>  夫人轻轻抚摸着湖边吃草的小白马。</p> <p>  喂食纳木错湖鸥。</p> <p>  夫人望着在湖边飞来飞去的湖鸥,高兴的像个孩子,忘却了高反带来的不适。</p> <p>  房车夜宿纳木错湖边(海拔4750米),空气清新,温度较低,非常舒适。</p><p> </p> <p>  纳木错扎西半岛和纳木错湖的确很美,是西藏最主要景点之一,门票120元,65岁半票,70岁免票,而且游客可驾车驶入岛内,在湖边过夜。但目前因施工,服务相对较差,卫生间关闭,很不方便。</p><p> 据说改造完工后 纳木错将不许私家车进入景区,只能停在60公里外的游客服务中心,搭载景区通勤车进入,车票不会低于150元。</p><p> 下图:距纳木错60公里,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可能不久将会启用。</p> <p>  7月27日重游拉萨,因穿越青藏公路,稍有疲倦,休整三天,期间游览了药王山(最适合拍摄布达拉宫的平台)、色拉寺和八角街。药王山在布达拉宫斜对面,免费开放。</p><p> 下图:从药王山拍摄的布达拉宫。</p> <p>  蓝天白云衬托下的布达拉宫广场,显得格外美丽、壮观。</p> <p>  瞭望布达拉宫。</p> <p>  老康重游布达拉宫,每次感觉都不一样。</p> <p>  拉萨八角街民族风情浓厚,转经轮随处可见 ,夫人和车友老耳也随着朝拜者而互动。</p> <p>  望着美丽的藏服,眼睛都看直了。</p> <p>  夫人与藏族青年聊着八角街,老耳目不转睛的看着年轻藏民在八角街拍摄写真。</p> <p>  拉萨八角街是典型的藏族古街,引来藏汉游客来此拍照、写真。</p> <p>  游览拉萨三大著名寺庙,近八百年历史的色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色拉寺内有多座具有数百年历史,待修复的破旧庙宇,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更有研究价值。</p><p> 我们围着破旧庙宇仔细观看,细细品味,对古代的建筑有了进一步了解。</p> <p>  7月31日来到祖国西南边陲重镇,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游览著名寺庙扎什伦布寺。</p><p> 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住锡地,占地15万平方米,房屋3600间,近千名僧人在此修行,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p><p> 因扎什伦布寺属寺内僧人自行管理,票价没有优惠,统一100元,车不可过夜。</p> <p>  因语言不通,老康好奇的看着席地而坐的僧人,他们在辩论经文,争论很是激烈。</p> <p>  在青海、西藏,我们游览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对堂内地面异常清洁、光亮,很是好奇,在扎什伦布寺我们与年轻僧人聊天得知,他们每天就是用这种工具(上面是近200斤的青稞,下面是毛毡),来回在经堂地面反复拖拉,进而使地面光洁、明亮。</p> <p>  夫人因一直在高海拔地区游览,身体还是有些不适,不想吃东西,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规模很大,接诊是一位僧人藏医,他摸摸脉说问题不大,高原反映,不用吃药,到海拔低一点的地方就好了,服务非常到位。</p><p><br></p> <p>  8月1日离开日喀则,进入拉孜县境内,318国道沿线大片油菜花盛开,游客纷纷下车拍照。</p> <p>  比青海湖的油菜花漂亮多了。</p> <p>  318国道,临近珠峰大本营,偶遇藏族同胞在河边清洗手工制作的毛毡,河边挂着经幡彩条,衣服五颜六色,欢歌笑语,好一幅现代藏民生活画卷。</p> <p>  8月2日按原定计划准备沿318国道 ,到中尼边境樟木口岸,途中边防检查站告知,通往樟木口岸的桥被洪水冲断,无法通行。</p><p> 与车友商量后,改219国道(新藏线)去吉隆县的另一个中尼口岸(吉隆口岸)。</p><p> 下图 去吉隆口岸,途中翻越本次行程的最高峰,海拔5236米的孔搪拉姆山口(唐古拉山口5231米)。</p><p> </p><p> </p> <p>  因山高、路险,弯道很多,夫人看着导航,直呼太危险了。</p> <p>  这样的盘山公路远比川藏公路的72拐要艰险的多,从海拔5236米的孔搪拉姆山口到海拔1800米吉隆口岸,近百公里路程要下降3400米,感到非常刺激。</p> <p>  更感意外的是,在海拔5236米的孔搪拉姆山口遇到中国铁建的勘测人员,他们告诉我在测量中尼铁路,(拉萨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为后期铺路做准备,这可是不可思议的巨大工程。</p> <p>  随着海拔不断降低,沿途绿色植物逐渐增多,景色越来越美。</p><p> 下图 国道旁近百米高的大瀑布,异常壮观。</p> <p>  开车路过大山深处的藏族村落,眼前的绿叶葱葱、雪山、白云,犹如到了仙境,夫人直呼,太美了。</p> <p>  国道沿途景观美不胜收,随便一拍,胜似黄山美景。</p> <p>  因通往口岸的道路弯曲、狭窄,路边景色变幻莫测,目不暇接,过往车辆容易对在路中行走的家畜(动物)造成伤害,在西藏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p><p> 下图 被撞死在路旁的黑牛,引来乌鸦啄食。</p> <p>  8月4日,在开往吉隆口岸途中,被检查站拦住,告知吉隆口岸因疫情关闭,不准通行,一位执勤的河南籍武警战士通过微信发来海关的现状,以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关口,如今空无一人,本来还想到尼泊尔来个几日游……,可恶的新冠病毒。</p> <p>  口岸去不了,游览一下管辖地吉隆鎮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体看吉隆鎮的周边环境比西藏林芝毫不逊色,也属同一海拔高度。</p><p> 首先来到离吉隆鎮不远的吉布大峡谷铁索桥,桥面离谷底近300米,两侧山崖陡峭,直上直下,古树参天,老康站在桥面,望着谷底深渊,还是感觉两腿有些发抖,太壮观了。</p> <p>  过了铁索桥就是吉布村,铁索桥是村民唯一进村的通道,如今为了改善村民通行状况,也为了进一步开辟当地旅游资源,在铁索桥的旁边修建了一座漂亮的水泥吊桥,不知以后铁索桥是否会关闭,如果这样就太可惜了。</p> <p>  吉布村地处中尼边境交界处,原始森林、雪山白云、小河流水、绿水青山,这些大自然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小小的吉布村在仙境中生存,犹如世外桃源。</p> <p>  生长在吉布村藏族同胞,每天忙忙碌碌,家养的鸡、牛遍地,鸡蛋格外好吃,但一颗鸡蛋3元,价格不低。</p> <p>  吉布村藏族老太靠卖当地茶叶为生,她对夫人的手镯很感兴趣,虽语言不通,但聊的似乎很投机,夫人与她年龄近似,但看起来好像要年长20岁。</p> <p>  吉布藏语是“分手”的意思,当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的时候,送亲的尼泊尔一行在此地分手,吉布村由此而得名,并且在分手地的山洞中修建了庙宇,以此纪念。</p> <p>  8月3日来到吉隆鎮另一著名景点“乃村”,藏语为“大山顶上的圣地”,因“乃村”建在山顶上,有40户人家,是自然形成的观景平台,可瞭望四周的雪山、草地,以及吉隆鎮全貌。但要上此山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房车爬到三分之一处,因暴雨塌方,只能忍痛返回。</p><p> 下图 夫人望着通往山顶乃村的公路,不住的摇头,说我在下面等着,你们上吧。</p> <p>  这是在通往“乃村”三分之一途中拍摄的蓝天、白云、森林,草地,已感心满意足。</p> <p>  通往“乃村”山顶公路周围的美景</p> <p>  8月5日离开西南边陲重镇—吉隆鎮,返程途中,游览了日喀则拉孜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修建的“彭错林寺”。</p><p> 繁盛时期,彭错林寺有僧人3300多人,目前逐渐衰落,只剩40名僧人在此修行。</p><p> 尤其文化大革命被破坏的山顶庙宇残迹,至今没有修复,看来很是沧桑。因海拔太高(4100米),没有登上山顶,不知庙宇损坏情况,很是可惜。</p><p> 下图 文化大革命被破坏的山顶庙宇</p> <p>  这次重游318国道日喀则路段,好像多了一道景观,隔不远处,就在危险、拐弯路段就摆放一台退役的警车,车上写着(慢),以示提醒过路司机注意安全,我觉得很有警示意义,值得全国推广。</p><p> 下图 318国道5218公里处,摆放一台退役警车,以及后面一辆报废的事故车,很有警示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