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伴我行——大田县石牌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大田县石牌中心幼儿园

<p><b>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致,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b></p> 传播方式 <p><b>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b></p> 易感人群 <p><b>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及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b></p> 主要症状 <p><b>  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b></p> <p><b>  患儿在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出现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表现。</b></p> <p><b>  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屁股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b></p> <p><b>  患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b></p> <p><b>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愈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b></p> 预防手足口病口诀 <p><b>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多通风、晒衣被</b></p><p><br></p> <p><b> 请家人们与幼儿园共同携手,积极配合,为宝宝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b></p>

口病

手足

患儿

疱疹

感染

人群

传播

口腔

肠道病毒

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