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57)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魏纪》中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之所难也。”治国理政首要的任务便是选人用人。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这甚至成为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识别人才的办法,连圣贤也感到困难。司马光这段话,浓墨重彩的描述,蕴含着丰富的用人智慧,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璀璨结晶,为现代各级领导提供用人之道的参考文献。</p> <p class="ql-block">领导者,尤其是高级领导不可能样样都懂、事事躬亲。领导不会做业务,没有人说他笨,如果不会用人,就有人讲他不称职。人才是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领导者有一双慧眼准确识人,才能精准用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缺点,领导者要善于识别这些优缺点,根据需要用他们的可用之处,让他们尽己所长,充分发挥能力。研读史哲之人都有所感悟优秀领导者用人妙用,这是千百年来治国理政的智慧。用人典故,俯拾皆是,不胜枚举。</p> <p class="ql-block">典故一:远古时期,商朝右相伊尹用人方面上真是“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大兴土木的时候,用脊背强健的人背土,用独眼的人推车,用驼背的人来辅路,使人各做适宜的事,从而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了充分发挥,成就伟大事业。</p> <p class="ql-block">典故二:晋平公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p> <p class="ql-block">典故三:晋献公灭了虞国以后,听说百里奚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善于为主谋划,就想重用他,派了好几个人去劝说,可百里奚就不肯为晋国做事。晋献公心里暗自想道:“百里奚不愿为我做事,留在身边也是个祸害。”于是在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5年)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仆遣送到秦国去了。百里奚当了俘虏就一肚子气,现在又被充当陪嫁的奴仆,更是无法忍受,于是,在半路上趁人不注意就溜走了。谁想到他才跑到楚国,就被当作奸细抓了起来,后来又被流放到南海去牧马。再说秦穆公完婚以后,才发现陪嫁奴仆名单上一个叫百里奚的不见了,就问晋国来的公孙枝是否知道百里奚。公孙枝说:“这人本是虞国的大夫,很有才能。虞国亡后,他陪虞君一道当了俘虏。晋公原想重用他,但他死活不肯在晋国当官。这人既忠君,又有计谋,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只可惜没遇到明主。”秦穆公这时已有称霸中原的念头,正在四处招贤纳才,听了公孙枝的介绍,恨不得马上找到百里奚。于是,他马上派人去打听百里奚的下落。</p> <p class="ql-block">后来得知百里奚在为楚国牧马,秦穆公就要派使者带着厚礼去见楚成王,把百里奚赎回来。公孙枝在一边急着劝阻道:“主公要是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赎百里奚,他反而回不来了。”秦穆公一听奇怪就问为什么。公孙枝不慌不忙地说:“楚国派百里奚去牧马,正说明他们不了解百里奚的才能,主公现在用这样贵重的礼物换他,不正告诉楚王百里奚是个人才吗,到那时楚王还会放他回来吗?”秦穆公一听才明白过来,便依照当时买卖奴仆的一般价格,派人带着五张羊皮去赎百里奚。秦国的使者到了楚国,对楚成王说:“我们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偷跑到贵国了。我们国君想把他赎回去,当众治罪,吓吓其他奴隶,让他们以后听话一点。”说着就献上五张羊皮。楚成王认为百里奚只不过是一个一般奴隶,也不在意,就让人把百里奚从南海带回,交给秦国的使者。百里奚被带到秦国边境时,公孙枝就带百里奚去见秦穆公了。刚一见面,秦穆公见百里奚已经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心中不禁失望,随口问道:“你多大年年纪了?”百里奚说:“已经70多岁了。”秦穆公叹息道:“可惜太老了。”百里奚说:“那就看作什么事了。主公如果让我去追赶飞鸟,或者捕捉猛兽,那确实老矣。如果让我为国出谋献策,运筹帷幄,那还正当年呢。岂不知当年姜太公80岁,还为周武王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呢,我比姜太公还年轻10岁。难道就没有用了吗?”</p> <p class="ql-block">秦穆公听了这番话,觉得百里奚说得确实在理,是个人才,就向他请教富国强兵的方法。百里奚有问必答,说得头头是道。秦穆公越听越兴奋,不觉兴奋地说:“天助我矣!天助我矣!我有了先生,如同齐君有了管仲啊!”说罢就拜百里奚为相。可百里奚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对秦穆公说:“我的本事和才华比不上我的朋友骞叔,主公若真想实现称霸中原的愿望,就应该拜蹇叔为相。”秦穆公一听,立即派人去蹇叔隐居的地方,请蹇叔出山。公子絷找到蹇叔的住处,见到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书信。蹇叔看完信后说:“当时虞君不信任百里奚,不听忠言,招致败亡。现在秦公若能慧目识贤人,一个百里奚也足够了。我已隐居多年,不想再出去做事了,请回去代我向秦公致谢吧。”公子絷一听就慌了,急忙说道:“百里奚大夫说过,如果您不去秦国,他也不愿一个人在哪。”蹇叔一听此话,无可奈何地说:“为了成全百里奚,我也就只好走一趟了。”</p> <p class="ql-block">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侃侃而谈:“秦与西戎相接,百姓久与戎民杂居,多数不懂礼教,不明法理。应当加强教育,并对犯罪者惩之刑罚,使百姓自己明白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是荣耀,什么为耻辱。只要国家风气正了,什么事都好办。”秦穆公又问:“我想称霸诸侯,依先生见,我该从哪里做起呢?”蹇叔略加思索便答道:“首先要做到三戒:一戒贪图小利,二戒气愤蛮干,三戒急于求成。”他还进一步解释说:“贪图小便宜往往要吃大亏,愤怒时不知忍耐就会失去理智,急于求成则难免有失误,只有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才能为富国图霸打下牢固的基础。基础好了,统一诸侯就有了牢固的根基。”秦穆公听了蹇叔的一番话觉得有道理,真是相见恨晚,连声道:“我得蹇叔和百里奚,如同又增左右臂。”第二天就拜蹇叔为右相,百里奚为左相。从那以后,秦穆公在蹇叔和百里奚的辅助下,兴利除弊实施变革,秦国也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典故四:汉高祖刘邦曾问文武百官:“吾何以得天下?”文武百官回答都不正确。刘邦接着说:“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比不上萧何;统帅众多士兵,只要打仗就胜利,攻打城池一定得到,我比不上韩信。我承认自己本事不如他们,但是能够驾驭这三位人杰,为自己所用,把不同的人才放在各自合适的岗位,所以致使我今天得到天下。”</p> <p class="ql-block">典故五:杨时斋,又名杨遇春,清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不但以军事指挥著称于世,而且在用人方面独特眼光,在他军营中无人不可用,包括残疾人。杨时斋认为:聋者,安排在左右当侍卫,因为耳聋听不到将领们谋划的军机大事,可防止军事秘密泄露,聋者是最合格的贴身侍卫。军事机密可是了不起的大事,现场上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高度保密作战部署;哑者,可派他传递密信,即使被敌人抓获也不会泄漏军机,因为敌人读不懂密信,从哑者的口中更是问不出任何情况。哑者,是最安全的密信传递者;跛者,可以派他去守护炮台,因为行走不便,一般情况下他会坚守阵地,不会擅离岗位偷偷瞎溜达,不会轻易弃阵而逃。再说了,如果离岗溜达,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太惹人眼;盲者,听力都特别好,由于目盲,这样的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了,正常人听不到的声音,他们都会清楚地听到。让盲者潜伏到阵地前沿,窃听敌军的动静,是正常人做不到的。这就是杨时斋妙用残疾人的奇招。</p> <p class="ql-block">古代领导者用人思路值得借鉴,现代领导者要虚心学习,从中汲取养分转换己慧。看到典故中优秀领导者,早晚只想一件事,如何用人去做事;又听到典故里介绍说,善于用人的人,一定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顺应着世道人情,遵循了自然的规律,那么用的力气虽然很少,而功业可以建立起来却能够推行,在适宜的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能轻松所担任工作,而且又没有谁在心里想留下一点力量。为此,当代领导者向古代求学用人智慧,懂得了妙用人才招数,并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选拔任用贤人,致使工作轻松自如,做什么事都顺心,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p> <p class="ql-block">任人唯贤要有宽阔的容人胸怀,有超人的胆、识、才,不论亲疏恩仇,只要有贤才就用之,所谓“贤人”其实就是德才兼备之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说领导要使用人才,首先就要尊重人才,要礼贤下士,只有真正成为贤士的知己,才能使贤能之人心甘情愿为国家做事情,为自己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位不骄,高而不危。</p> <p class="ql-block">用人,能力方面不可不考虑,但是德行人品则居其首,以德为先。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德,有才无德不得人心会失去天下。缺德领导者不是普遍,而是个案存在而已的。缺德领导者不按国家用人标准任用干部,而是以个人的标准审察提拔干部,存在任人唯亲的思想,人才在身边也不发现,发现也不很好使用。</p> <p class="ql-block">又有极少数缺德的领导者,把国家单位当作自家,在几个人办公室里关起门当皇帝,随心所欲,横行霸道,把单位员工当作家奴,其实人才就在“家奴”里,家奴变成了出气筒,早晚责骂不停止,不论有理无理都要骂,下班了又将闷气带回家,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殊不知,长期生闷气,日积月累,累积成山,脸色变黑,身体无法承受,只能生病,终日把药物当作食物来维持生命,正是损人害己应得的下场。由此可知,缺德领导,连自身问题难以解决,自己都不服自己,如何服众?怎么可能做到任人唯贤?做不到则损害国家利益,这是所谓嫉贤妒能的危害性。</p> <p class="ql-block">任人唯亲,不是亲戚熟人,不加以重用,凡事先看是不是自己家人,是自己家人并不优秀,也要放在重要岗位职位,再优秀的人因为不是自己亲属熟人,坚决不委以重任,排斥打击。一个人的亲友究竟有限,在有限人数中了解选拔人才,必然数量少,而质量不高,故多庸才。用人唯亲,必然不信任外人,以至排挤之,而不被信用的人才,必然另寻出路,投奔他处。这实是逼走人才,为对手输送人才,其结果是削弱了自己的势力。项羽留不住人才,身边的人才都跑到刘邦军营里,韩信就是一个实例。项羽挥刀自刎乌江边的原因,总而言之就是不会用人,任人唯亲。由此看出,任人唯亲,轻则失去人心,潜隐危机;重则亡国,断送河山。再次翻开我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商纣王宠幸妲己,唯言是听,唯计是从,结果满朝文武万余人,忠者死,良者逃,为周武王所灭,给商朝打上一个令人沉思的句号。楚怀王近奸佞而远忠臣,即失霸业,为秦国所吞。</p> <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任人唯贤呢?作为领导者必须做到四个基本点:第一,孝亲尊师,修身养德,力戒贪念,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二,先学做人,懂得做人,才会用人;第三,选贤不避仇。这就需要领导者公而忘私,虚怀若谷,有很高的素质,能够不计较个人恩怨和得失。第四,举贤选才,要出于“公心”关键在于无私,无私是选贤才的前提。</p> <p class="ql-block">对于无私,孔子说:“君子对天下之人,不分亲疏,无论厚薄,只亲近仁义之人。”这就是说,在人才问题上,应该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而只考虑国家的利益、民众的利益。其实质,是在选才上无私,对于能力强于自己,贤于自己的人,要加以举荐,或使他来代替自己,或使他居于自己之上。在选才上无私,就是要抛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评价,即使对其并不喜欢,也绝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毅然举荐选拔。</p> <p class="ql-block">优秀领导者一心为公,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务,这样好领导必然受到他人嫉妒、讽刺、打击和不公平的待遇。公道自在人心,只要做好本职工作,没有非分之想。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使受人诬陷,也自然会趋吉避凶。</p> <p class="ql-block">为了各种职事互不干涉,避免明争暗斗,建议实行人才分类管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强者和弱者就不会再去较量力量的大小,就像冰与炭不再同时放在一个容器里因而不发生冲突一样。</p> <p class="ql-block">回馈社会:实话实说吧!别人有特长,我没有任何专长,读书写作是我最大兴趣。我对社会没有特别的贡献,只想用写作方法帮助社会大众,也许这是我最大愿望吧!让中国老祖宗慈悲加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致使字字生金、句句话成为天然美容品、篇篇文章暖人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初心和使命,如果夜晚失眠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让你睡安稳觉;如果心理痛苦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就能解除你心中的烦恼;当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教育时,读我其中一篇文章,教育方法尽在其中。本来都是非常普通的文章,不如美友写得好,只好向美友学习求进步,让文章内容蕴藏深奥的哲理启迪心灵。</p> <p class="ql-block">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原创作品具有独特性,贯穿古今通达未来。本人创作与众不同的思维,把读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择投稿“读书笔记分享会”,主要是让读者开卷有益,懂得读书写笔记,养成读书做笔记习惯。文章中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本人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解答读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没有超强能力跟学者专家辩论,敬请美友理解。</p> <p>作者:黄勇哲</p> <p>2020年7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