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忽撒”?<br>“忽撒”是大同话,新大同话,早年似乎没听说过这词。<br>曾遍查手头工具词书,不见此词。<br>上网搜搜,连万能的“度娘”也搜不出来。莫非是写的不对?于是“忽沙”、“胡撒”、“胡洒”、“忽啥”、连“花洒”都搜了,还是不对。<br>虽然没有“官方”解释,但是大同人都听得懂。<br>大同人把外边放松叫“忽撒”,这样看,似乎和“潇洒”近义,推敲一下,又不一样。<br>有些事就是这样怪,只可意会,无法用文字准确表达。<br>无法表达并不等于不能表达,这年头有的是牛人。一好友网名“大侠看世界”,不仅把“忽撒”写了出来,而且建了个群,叫“众乐乐忽撒群”。<br>“众乐乐”咱略懂,好像出自《孟子》,大意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侠是中文系出生,果然有文化!<br>就是在这样的“众乐乐指导思想”下,7月25日,与群友搭伴,户外“忽撒”。 “忽撒”的第一个目标是“大东沟”。<br>路过代县白云寺,进去随喜了一把。 大东沟是繁峙县岩头乡的一个小村子,隐在深山里。<br>和多数村子一样,这村基本没人居住。好在还有一户人家开了农家乐。 村子干净,宁静。雨后的早晨,雾霭蒸腾,远山近树半隐其中,亦真亦幻。 <p>“村政府”大门紧闭,并不见人。</p> 这块牌子信息不少。河名、长度应有尽有,县长、乡长、村长一应俱全。 这个标志告诉我们,这里是五台山林区。此前我一直以为五台山全部属于五台县,看来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如同不能认为云冈机场是云冈区的一样。 从村子沿河向里走两三公里就是“古北台”,这里有座文殊寺。据说从这里出发登五台山北峰叶斗峰顶,体力充沛者只需两小时。 <p>这座大白塔是新建的,尚未完工。白塔下建了两层地宫,有转梯可下。</p> 从古北台上山不远,就是一片草甸,泉水潺潺,林木葱郁。<br>据说这里盛产台蘑。出发时大侠让带足塑料袋,去采蘑菇。 真有蘑菇,不过不多。采蘑菇图的就是一乐。 奇花异草真不少,虽说没网,但手机拍下图片,回来用“花伴侣”查了一下。<div>这是“瞿麦”。</div> 落叶松。 这披头散发的是红桦,又叫纸皮桦。 这是缬草,又叫五里香,也是一味中药。 长草及腰,徜徉其间,宛若置身画中。这一圈“忽撒”得好! 从大东沟回来,到第二个景点“赵杲观”。<div>赵杲观位于代县天台山中,进门先得爬不少台阶,真累。</div> 这是赵杲观的代表景点。此处高阁悬空,上抵峭崖,下临绝壁,左右山石如削,更绝的是想上楼却无楼梯,仅在山洞中垂下一条大约20米的铁链,须攀索而登。 虽然体力不好,但见别人登楼,一时技痒,居然也攀了上去。 这是在二层楼上仰视上边的景象。 俯瞰下面,一览众山小。 “三晋第一观”,虽然吹牛,但有所保留,没说“天下第一观”。不过,这里已经不是观了,住持都是和尚,成了庙。 赵杲观门外的现代雕塑很有特点,不比古人差。 回程到旧广武城“忽撒”一把。 不远处的广武长城历历在目。 最后,感谢群主大侠、群友“五谷丰登”的努力。也感谢各位同行群友。这次“忽撒”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和大家继续一起“忽撒”。 <p>PS:我怀疑“忽撒”其实就是“挥洒”,大同话变了音,不知道对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