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现在一到夏天那叫一个怕热,躲在空调房里能不出去就不出去,饿了叫餐,喝了点饮料,没事看电视上网,家务活儿得懒就懒,家有养宠物狗的被狗较劲地还能出个门溜个弯</p><p><br></p> <p>如今,家里没有空调电风扇大有过不去夏天的感觉,过去在大街上手执扇子,书包里放一把坤扇的现象成了稀有风景</p> <p>除了在路上行走,进商场,办公室,餐馆,甚至有的电梯间都是清凉感,稍热人就更加浮躁起来</p> <p>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想到儿时的夏天,记得也很热,没有这些取冷仪器,记得大人说过,今天早下班的原因是因为天气40度,国家有规定,气温超过人体高温放假在家避暑。</p><p><br></p> <p>实际上再怎么回忆,真的是想不起来我们的热伏天难受的滋味是什么印象了,是不是这也叫好了伤疤忘记疼!?</p> <p>相反,是留下许多夏季充满开心与活力,快乐与向往的豪横韵味之记忆</p> <p>放学或是出门回家,先到院里的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冲脚,洗脸,冲头洗发,小一点孩子被大人泡在大盆凉水里降温,放假了更是离不开院里的水龙头,那片区域到了夏天永远都是湿漉漉地汪着水</p> <p>永定河,什刹海,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戏水,学校和家长每到暑期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不要去不是游泳场的地方游泳,因为每年都有孩子在那些地方溺水。</p> <p>游泳池在伏天会开早场和夜场,最早6:30,最晚10:00入场。学生票暑期每场5分钱2小时,成人2角5分(有点记不住啦)。每天巡回场,有人数限定。</p> <p>满员只能等下一场。泳池有深水区,需要考核获取深水合格证方可进入。学校夏天的体育课也是常常安排在游泳馆。生病的同学可以不参加,但要有家长写的请假条。现在想起来一个体育老师➕一个班主任带着一班学生40多人去游泳,真有担当!!</p> <p>早场还好,起早的多是成年人,夜场常是拉家带口的参与,池中岸边到处人满为患,被人称为是“煮饺子”,那不叫泳池就是一个大的冷水澡堂子。</p> <p>遇到下雨,大人们都是躲着水坑走,我们偏偏是哪有雨水往哪里趟。那个年代大杂院的夏天,人们都是在家一盆温水或冷水搽拭,也不知那个时候会有多少人能想到现在淋浴的方便画面?</p><p><br></p> <p>再有的解暑乐趣是吃冰镇西瓜。附近的副食店每天会有从冰库运来的冰块,用于冰镇肉类鱼类,出售冰镇西瓜,卸冰时会有零星冰块掉下来,你可以捡回家去,这样就可以吃到自制的冰镇西瓜、西红柿、黄瓜、汽水啦</p> <p>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吃根儿冰棍,北京是红果冰棍3分一根,红小豆绿豆冰棍5分一根,奶油雪糕1角,双棒大雪糕1角5分,还有奶油冰糕,分油纸和纸盒包装,2角,2角5分。有不少老人(绝大多数)推着一辆白色手推车沿街叫卖,然后停在自己的位置上。</p> <p>我所居住的那条大街全长1000多米,从东到西有8、9处可以买到冰棍。车内四周都是厚厚的棉被,里面有两个铝质的带盖大桶,盖子也是用棉被包着,一个放红果冰棍一个放红小豆和绿豆冰棍。</p> <p>售完这车她们就会到附近的冷饮批发店再去取货。家里来了人,家长让去买冰棍,是最乐意屁颠屁颠干的活儿</p> <p>因为知道要买的冰棍中肯定有自己的一根,所以最积极,尤其是上南来顺买大雪糕,那买完后基本是百米赛跑的速度回家。</p> <p>街边手推的冰棍车里是没有大雪糕等高级的冰棍和大雪糕,因为极少有人买,需要去远一点的大副食店或大饭馆。出货最多的还是3分钱一根的冰棍。这种红果冰棍20根一箱,有时我们几个同学一起买一起吃,具体情节早已忘记,留下刻骨痕迹的就是冰棍吃多了,瞬间头疼,是那种拔凉拔凉的头疼。</p><p><br></p> <p>每年9月1日游泳池停业,冰棍也吃的少了,到了国庆节基本就没有手推冰棍车出来了。</p> <p>这也意味着一个夏天走过,我们要和冰棍道别,各种不舍呀,没有了暑期,没有了泳池,没有了冰镇西瓜,没有了冰棍,没有了雨水在脚面上的清凉,没有了暑期电影,没有了相对的随性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反正明年还有夏天</p> <p>那时候芭蕉叶扇子,敌敌畏,花露水,上海药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是夏天的组合主角,家居必备,对了还有仁丹,这是对付中暑的重要利器,记得家长所在单位会发一些,药店都有售</p> <p>最难忘的还是过冷水儿面条,满屋飘香的芝麻酱➕蒜拌面,或是北京炸酱,外加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放点菜码,美食美味就这样与一生相伴。</p> <p>年复一年人长大啦,听闻开始多了,听说在哈尔滨大直街飘雪的日子有人在大街上吃冰棍和冰糖葫芦,好羡慕呀,这一生要这样豪情尽挥一回。</p> <p>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完成任务,不仅吃糖葫芦和冰棍,还喝了冰镇啤酒,唯一没敢做的就是下到松花江里冬泳。</p> <p>后来真的做了大准备,游了一年冬泳,感触良多:冰天雪地中游泳,穿皮衣围炉吃西瓜,吃菜已经没有季节之分,夏天在空调中披厚衣.....这是逆天还是人类打开了长寿通道?</p> <p><br></p><p>前年我和83周岁的母亲乘专列去了俄罗斯海参崴,在一家商店里,我问母亲:想不想吃大雪糕?小时候您自己舍不得吃,全给我们吃,今天我请您吃。</p> <p>我们娘俩走在大街上边走边吃,母亲说:我吃出了南来顺大雪糕的味道!我说:记忆中没有见过您吃过呀,您怎知的?她老人家诡秘一笑:你爸给我买过!这一刻四目晶莹,吃出了彼此的幸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