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9日下午第一节高二数学备课组陈淑英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随机事件的概率》。</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中,陈淑英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设计理念,都有自己独到认识和做法。</p> 引入生动活泼:从生活问题双色球中奖案例抽象出数学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应用意识,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为顺利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新课探究从"动手"开始:学生依据自己动手抛掷硬币试验的数据入手, 经历了探索的过程, 结合多媒 体教学反复地思考、反复地观察图像,慢慢探索到知识的 " 源 " ,是 " 有感而说 " , 其思路也就 " 源源不断 " ,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思维导图系统记忆:陈老师首先在课件上展示她根据本节课知识点经络制作的思维导图,分享她的思维导图制作的思路。然后由学生制作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理解的思维导图 学生正在画思维导图。 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最美的听课老师 课堂小结:本节研究的是那些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随机事件,它们都具有频率稳定性,即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内的某个常数上(即事件A的概率),这个常数越接近于1,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概率越接近于0,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概率就是用来度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图:罗娘<div>文:刘小妹</div><div>校对:刘小妹</div><div>审核:谢德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