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蒙自军分区独立营简史

铁骨柔情(谭跃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蒙自军分区独立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系列里仅存在了6年时间(1976年9月~1983年1月)。也许是这一原因吧,历史很少记载,这的确让人遗憾!为此,我要尽最大努力,书写一下我的部队我的营,让战友们知道"我的部队我的营"曾经的辉煌。</b></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蒙自军分区独立营,下辖五个建制连、一个生产连和营部,全营主要担任内卫执勤任务和机动战斗任务,部队分别驻扎在个旧、开远、建水、蒙自。其前身为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3团(部队代号0401),1976年9月独立第13团缩编为蒙自分区独立营(部队代号35519)。</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团部和营部及一连营房在个旧市老阴山脚,军营正大门面对个旧市体育场和金湖。因营区里有一礼堂,礼堂大门正上方有醒目的"八.一"二字,因此从0401部队到35519部队,当地老百姓均习惯性地称之为"八一礼堂"。"八一礼堂"既而成了这支部队的象征,或者说"八一礼堂"成了这支部队的代名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若要追朔独立营之前的历史,概略地说,解放初期,1961年之前,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队在清匪剿匪、巩固地方政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辗转云南各地作战,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1961年之后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云南总队曲靖支队,1967由公安部队云南总队曲靖支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3团,部队代号:7708。1969年2月24日7708部队和7709部队对调,7708部队改代号为0401部队,番号还是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3团,并从曲靖地区转战红河地区驻防。1976年9月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3团缩编为云南省蒙自军分区独立营,0401部队改代号为35519部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若要对老部队作一个简略评价,那就是:老部队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军事过硬的一支队伍。在剿匪平叛、保护地方政权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边疆、守卫边疆、边境对敌斗争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在云南省军区地方部队中,是一支小有名气的队伍,一度时期,被誉为"老虎团"。因此说蒙自军分区独立营的前身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战斗历程的部队,是一支有着优良传统和良好素质的队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独立营建立时领导班子为:政治教导员赵文龙,副政治教导员张靖波;副营长杨承显(不久升任营长),崇云祥。营党委委员会由五人组成,书记:赵文龙,委员:赵文龙,张靖波,杨承显,崇云祥,卯林龙(时任四连副指导员)。首任营长杨承显(贵州遵义凤岗县人,59年入伍,独立营时期,杨营长从首任营长一直干到转武警红河支队。),副营长依次为:杨承显,崇云祥(云南宜良人,62年入伍,独立营建立初期和杨承显同时任副营长,1978年到南京高级步校深造),张忠德(云南陆良人,58年入伍),李汝恒(云南个旧市人,61年入伍),魏佛应(湖北崇阳县人,65年入伍,曾任一连连长,已故),朱虎恩(云南宣威人,68年入伍,曾任二连连长)。首任政治教导员赵文龙(云南泸西县人,53年入伍),以后有杨栋成(云南大理剑川县人,62年入伍,已故),田泽(云南会泽县人,68年入伍,曾在一连任副政治指导员,在三连任政治指导员,在蒙自军分区警侦连任政治指导员,已故)。副政治教导员先后为:张靖波(云南石屏人,59年入伍,已故) ,刘振华(云南富源人,68年入伍,曾任二连政治指导员,已故),卯林龙(云南富源人,68年入伍,曾任四连副政治指导员,一连副政治指导员和政治指导员,已故)。</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营部驻地个旧市八一礼堂。营部直属有卫生所(所长戴永锡,军医张永建&lt;已故&gt;),军人服务社,通讯班,驾驶班,炊事班,打字室,电影组等。营部书记先后为:彭文俊(其间,覃信刚曾协助彭文俊工作,后覃信刚到《国防战士报》担任记者),单明章(其间,谭跃建协助单明章工作,后谭跃建代理书记,独立营改武警过渡时期,即1982年底谭跃建退伍返乡后,由郭洪排长接任书记工作)。营部其他干部有管理员刘崇武(烈士),管理员赵常荣,车管助理员李永祥,军械助理员黄有和(已故),军需助理员智学兴,刘家芳,财会助理员林启高、张应建等。</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一连驻地个旧市八一礼堂。连长先后是:魏佛应(已故),朱树友(已故),张自荣。副连长先后是:朱树友(已故),张自荣,苟正友,赵金才(已故),魏传洪,覃廷洋。政治指导员先后是:李正明,卯林龙(已故),王勇(已故)。副政治指导员先后是:田 泽(已故),周兆德,卯林龙(已故),彭文俊,王勇(已故),单明章。</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二连驻地建水羊街农场。连长先后是: 杨万忠 (已故),朱虎恩,黄兴明;副连长先后是:俞家忠(已故),朱虎恩,崔体光,黄定雄(已故),申修堂。政治指导员先后是: 任永富(已故),俞家忠(已故), 刘振华(已故),李树功(已故),周国义;副政治指导员先后是:王来平(已故),董兴忠,刘金安(已故),高政礼,刘明超。</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连驻地开远小龙潭煤矿。连长先后是:张忠德,李学昌(已故);副连长先后是:李学昌(已故),赵常荣,黄兴明,覃廷洋,罗安宁。政治指导员先后是:崔懋云,田 泽(已故),伍家辉;副政治指导员先后是:赵吉云,苟正友。</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连1977年从建水调开远小龙潭煤矿一大队(老灰坡),后又从小龙潭煤矿调蒙自草坝(东山脚),1980年又从蒙自草坝东山脚调建水羊街农场,两月后又从建水羊街农场调小龙潭煤矿二大队。连长先后是:李开阳,戚光先,赵金才(已故),曹德品;副连长先后是:曹德品 ,魏传洪。政治指导员先后是:范春太(已故),杨 忠;副政治指导员先后是:范春太(已故),卯林龙(已故),朱永康,杨 忠,吴太金。</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连驻地蒙自草坝农场。连长先后是:唐荣华,刘开友;副连长先后是:伍家辉,周国义,覃廷洋,唐德武。政治指导员先后是:周庆华,张丽华,俞家忠(已故),李树功(已故),夏开献;副政治指导员先后是:李树功(已故),夏开献,刘金安(已故)。</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生产连驻地蒙自草坝东山脚(原先的生产连为四连,后四连调防小龙潭煤矿驻防,于是新的生产连于1980年诞生,全称为蒙自军分区独立营生产连,干部配属有连长、指导员、医助、司务长;不设副连长、副指导员和排长;生产连战士由一连、二连、三连、四连、五连各抽调一个班)。连长:赵金才(已故),指导员:高政礼。</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独立营建立后,沿袭老独立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团结一致,力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军事过硬的队伍。此时正逢全军军事大比武热潮时期,独立营各连队也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热潮,每年都要举办一批军事骨干培训班,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军事大比武"。1977年~1978年,蒙自军分区、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每年度都要举办军事大比武赛事,我营代表队在分区组织的军事大比武赛事中,表现突出,成绩斐然,尤其是一连一班成绩尤为突出,在班长魏传洪带领下,作为蒙自军分区代表队,在参与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组织的军事大比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由于成绩特优,魏传洪带领的一班作为省军区代表队的一员,在昆明军区组织的军事大比武中,同样取得了辉煌的荣耀。更为主要的,是在全营每个战士心里,树立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思想,把"思想作风合格,军事技术过硬"作为追求的目标。一时间,“小群练兵"在全营兴起,战士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愿掉队,谁也不愿意落后。这个时期,各连都有尖子排,各排都有尖刀班。"军纪严明,军事过硬"成为独立营这一时期的佳话。</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1978年10月,由于时事需要,在蒙自军分区警卫排基础上,分别从绿春边防独立营、河口边防独立营和我营抽调部分战士到分区,参与组建蒙自军分区警侦连。之后,我营五个连队(当时还没有生产连)各抽调3、6、9班,共15个班,以及朱树友(已故),俞家忠(已故),董兴忠,夏体荣,崔体光,王正荣,蔡芝伦(已故),刘奔志,肖洪青,杨训昌,高学明,谢昭和等一批干部,在河口边防独立营基础上,参与组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边防第13团于1978年12月24曰在屏边建立,部队代号:35548)。刘崇武(中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杨文旺等抽调到金平,参与组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4团(部队代号:35549)。战时,为了加强我营一连的战斗力,从分区教导队调李勋到一连组建炮排并任炮排排长,从二、三、五连火箭筒班各抽调三名战士充实到炮排。从分区调周建华(已故)到一连,组建电台班并任班长,梅养善、倪永吉等战士为报务员。炮排和电台班在战斗中各自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我营朱永康调分区情报站;张金元调分区作训科;李燎原调分区军械科;方浙郴(已故)、李星胜等调警侦连,之后周兆德、朱永光,徐建平,齐湘黔,黄定雄(已故),相继调敌工站;严浩调分区军务科,韩斌调分区宣传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新组建的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配属陆军第13军作战,我营一连、四连全建制配属13团一营作战。负责夺取边境当面越军的设防要点新官。</span></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新官位于越南黄连山省坝洒县城西北5.5公里处的一条狭长谷地里,是越南重要经济资源地柑糖磷矿的一个附属厂矿区。其东、西、北三面环山,是越军边防线的一个重要据点。守敌为矿区武装工人一部、公安一个排和武装民军等约140余人。这股敌人大多数是在越南战争后退伍的老兵,熟悉地形地貌,作战经验丰富,且在新官周围的119、180、178等高地上构筑了野战工事,在工矿区、居民区布设了明暗火力点,防御体系健全,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针对新官地形和越军布防,边防13团决心偷渡红河,迂回敌后,全歼守敌。据此确定了战斗部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将新官地区若干高地统一编为1~13号;13团一营一连从新官北侧偷渡红河,占领3号(178)高地、4号(180)高地,同时一连一排向新官西侧迂回占领193高地;三连在新官正面偷渡红河,占领1号(119高地)和2号(大松山)高地,然后向新官发起攻击;我营一连随13团一营一连偷渡红河,分别占领新官以北周围5号、6号、7号高地,以西417高地,阻击周围向新官增援之敌;我营四连和一个民兵连为预备队,在主力偷渡红河后渡河待命;民兵82迫击炮连和092步兵炮连在祖国一侧河岸构筑炮阵地,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左邻陆军第13军38师一个榴弹炮营和一个85加农炮连火力配合边防13团战斗。</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根据团的命令,在13团一营一连、三连、我营一连偷渡红河时,由我营四连负责掩护。1979年2月17日凌晨1时30分(一连官兵们习惯称2月16日晚),我营一连集结到红河北岸,乘借深夜和浓雾的掩护偷渡红河,在敌军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成功到达红河南岸,接着途经王国卡、曼璋等地,按时穿插抢占了217高地(此高地后为团指挥所)。7时35分,新官战役打响,在上级炮火的支援下,边防13团一营一连、三连向新官之敌发起突击。17日下午,团指挥所命令我营一连快速抢战500号高地以及其它阵地,一连官兵马不停蹄,快速占领高地。这样,新官以北的高地全在一连控制范围,有效堵截开往新官之敌。新官战役中,成功地阻击了敌军的多次班级增援,保障了主攻连侧翼安全,强有力地支援了13团一营一连、三连攻克新官,取得基本全歼守敌(歼敌123人,俘敌11人)的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撒离回国时,一连担负断后任务,掩护主力撤退,3月中旬才回到屏边休整待命,是最后凯旋回国的连队之一,战后,一连荣立集体三等功。在战前训练和战斗中,时任独立营一连指导员卯林龙曾写下两幅对联并赋诗一首,记载了当时的场景。其一:"枕戈待旦辞旧岁,英勇杀敌迎新泰"。(79年初,一连奉命开拔河口前线,在达水沟一带作临战前训练,并渡过了难忘的辞旧迎新~春节)"。其二:"达沟河枕戈暮待旦,坝洒场衔枚夜渡江"。(场:即坝洒农场。枚:秘密行军时,行军人员口衔横枚&lt;形状象筷子&gt;,免被敌人发觉。反击战未打响前,一连从坝洒渡口偷渡红河进入越南,之后穿插至新官战场的217高地)"。诗曰:"自卫还击入越南,地形奇险非一般。山高林密难行进,两步三步藤蔓缠。弗畏艰难与险阻,惩罚忘恩小安南。弹丸交趾嚣张气,螳臂当车不知量。华夏重炮齐怒吼,丢盔弃甲叫爹娘。中华义军英雄气,激战两旬凯歌还(注:安南~越南古时称安南;交趾~越南古时也称交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连连长张自荣回忆说:“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时,因边防13团一营二连要据守四连山,我连以13团一营二连身份参与攻打新官。1979年2月16日晚11时38分左右开始强渡红河。渡河成功后,一排负责占领191高地;二排随连部、炮排、通信班、担架队占领217高地;三排负责占领504高地。全连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新官战斗打响后切断越军对新官的增援,从而保障新官战斗的顺平利实施。新官战斗结束后,我连转为主攻连队,向曼章后山208高地发起进攻,以保障兄弟连队向板饶进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进,顺利占领了208高地。这时,由于兄弟连队在板饶受敌阻击,团前指命令我连迅速增援,接令后我连迅速组织部队,连夜兼程,于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保障了兄弟连队顺利通过板饶向纵深前进。同时次日一早,我连对板饶发起了搜索攻击,圆满完成增援任务。"张自荣连长还说:“战后,我们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三排荣立三等功,有3个班荣立三等功,方辉医助荣立二等功,45名战士荣立三等功,战斗中,周开云、万国成、谢正祥三名战士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连连长戚光先回忆说:"在攻打新官战斗中,我连担任预备队和警卫营部指挥所任务。新官战斗取得胜利后,于2月18日奉命执行搜缴任务。搜缴中战士彭顺冲在最前面,他第一个发现有我们的伤员,并吼了一声‘这里有伤员’。随即躲在掩体的越军向他开枪,彭顺中弹倒下。副连长曹德品下令开枪,敌人被消灭,彭顺牺牲,李财元受伤。下午我连又奉命参加进攻板饶战斗,于晚上占领了两个山头制高地。2月21日,二连、四连配合攻打底南战斗,魏佛应副营长带队,二连在前,四连跟进,到了底南村对面与敌人远距离相见,双方立即相互开枪,敌人迅速钻进树林逃命,我们部队顺利搜缴了底南村,占领了制高地。2月24日下午接到命令,去攻打永刚,我连担任主攻任务。2月25日早上8时我军炮火轰击永刚后,我连分4个小组从不同方位包围永刚,进村汇合后对全村进行搜缴,发现三个弹药库,上级命令我连打下越军弹药库,由唐德武排长带领小分队隐蔽接近弹药库,发现弹药库外有巡逻守护越军,唐德武排长向敌人开枪射击,越军仓惶逃命,我们迅速占领敌军火库制高地,本次战斗缴获各种枪枝弹药12大卡车,全部运回国内。"戚光先连长还说;"对越还击作战,我连牺牲1人,受伤1人,顺利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受到上级的嘉奖!"</p> <p>79年2月中越边境反击战西线河口战场新官战役一组珍贵的老照片:</p><p><br></p><p>①河口中越大桥</p> <p>②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边防13团新官战役老照片。</p> <p>③新官战役老照片</p> <p>③新官战役老照片</p> <p>④新官战役老照片</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⑤蒙自军分区李凤岗司令员、张春雅副司令员、王晋副参谋长和边防十三团王团长在越南谷柳大桥视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248, 227); 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⑥原我营四连文书、时任蒙自军分区作训科参谋张金元(右)跟随牛玉堂副司令在前沿指挥战斗。</span></p> <p>⑦我营一连荣立集体三等功照片</p> <p>⑧我营一连三等功排合影照</p> <p>⑨我营一连炮排合影照</p> <p>⑩我营一连八班战友战后归来合影</p> <p>(11)我营一连部分战友战后回到屏边待命时合影</p> <p>(12)战友张金元(右)在越南谷柳大桥留影</p> <p>(13)我营一连三等功班回国后集体照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1979年2月中越边境自卫还战中,我营一连周开云,万国成,谢正祥,四连彭顺四位战友光荣牺牲,从我营调边防13团的李金权,调边防14团的刘崇武两位战友也光荣牺牲。</p> <p class="ql-block">我营一连、四连参加的"新官战役",在79年反击战中仅仅是局部的一个攻占点,在西线云南方向,我军突入越南直线纵深23~40公里,最远实际距离达80公里,攻占了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市和重镇柑糖市,以及孟康、沙巴、坝洒、封土和保胜5座县城,前出到郭参、铺楼、外波河、黄连山垭口、封土地区。歼灭性地打击了越军345师和王牌316A师。345师几乎全军覆灭,316A师4个团被我军撕得七零八落,尽管没有全军覆灭,但也损失大半。在西线云南方向,基本歼灭越军5个团、8个营,大部歼灭2个团、4个营,部分歼灭4个团,歼灭性打击14个公安屯。缴获各种枪炮50000余件和大批军用物资,摧毁了西线浅近纵深境内的大量军政、经济设施,达到了教训越南霸权主义猖狂一时的目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需要提及的是:在对越作战中,独立营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一方面不忘抓部队正规化建设,一方面精心统筹前线战斗和内卫执勤的关系,心系战况,运筹帷幄。新官战斗中,营部高腾六等战士随副营长魏佛应(已故)在一线战斗。原独立营副营长、时任分区教导队副队长张忠德带领郭洪(已故)等战士随一连、四连出征,并任前指参谋。为确保前线后勤保障,营部各部门为备足备够军需物资,干部战士齐上阵,仓进仓出,汗流浃背。首批军需战略物资由政治教导员赵文龙亲自带队,率周国义、徐建平、林昌恒、赵学金等押运到河口前线。营长杨成显率黄有和(已故)、敖邦成等,押运军需物资,到前线慰问一连、四连官兵。战斗回撤前,副政治教导员张靖波(已故)率单明章等到边防13团,协调我营配属13团作战战评等相关事宜,并到一连、四连组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官兵们互相让功的氛围。副营长李汝恒在反击战期间,亲自作"反敌特、防破坏"预案,严密布防越南特工可能出现的地段,做到了哪里有情况就出击到哪里,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受到上级首长的好评。战时,按分区命令,我营五连抽调副班长夏文继、战士张云安等人到金平蛮耗大桥,配合蛮耗武警边防检查站,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保障11军主力安全过轿。同时,五连还抽调一个班,组建为高机班,配属边防第13团二营作战。人员有:班长夏绍明,副班长姚元海,战士龙显云,吴红云,陈顺豪,李梦旭,靳天富,张兴野,余贵喜,李尚林等,战后从371高地撤离回国,任务完成后回原部队独立营五连。</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之,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蒙自军分区独立营一连、四连全员在前线英勇杀敌,二、三、五连和营部除抽调部分干部战士出征外,其余官兵在做好内卫值勤、安全保卫、防特反特的同时,整装待命,时刻准备着,只要一声令下,即刻奔赴前线。在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的反击战中,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对越作战,特别是在反特防特、安全保卫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军分区、省军区、昆明军区等领导表扬。</p><p><br></p> <p>1982年9月1日零时,蒙自军分区独立营成建制转编至武警红河支队(注:1982年9月1日零时,为独立营成建制转编至武警红河支队文件下达规定时间,而1982年10月~1983年1月,为蒙自军分区独立营转编至武警红河支队过渡期,军转干部和退伍战士以83年1月1日为终点,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5519部队系列。之后转业和退伍的,就是武警红河支队系列了)。从云南省军区独立第13团(0401部队)1976年9月缩编为蒙自军分区独立营(35519部队),到1982年9月1日零时独立营成建制转编至武警红河支队,蒙自军分区独立营这支部队正好存在六年时间。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系列里,这支部队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不复存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支部队无论是在解放军系列时期(1976年9月~1982年底),还是武警系列时期(1982年底~1989年底),都属于中央军委划定的红河战区范围,在79年2月17日~3月16日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是对越作战的参战部队。在1979年4月~1989年的边境反敌特以及"两山"防御战役中,同样属于红河战区部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13, 12, 20); color: rgb(255, 248, 227);">后记:这篇文稿历时二年时间,终于完稿。由于我营在解放军系列里仅存在短暂的六年时间,在云南省军区、蒙自军分区编写的军事史里很少提及我营,要查找我营历史很难很难。2018年7月底8日初,卯林龙副教导员到贵州参加郎岱、贵阳两地战友会,交谈中让我挑起"写写独立营历史"的任务,在众多战友的鼓励下,我欣然同意试试看。但史料无从查找,全凭独立营健在的老领导及部分老兵回忆,整理资料时很费劲。总之,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战友的支持和帮助,卯林龙、朱虎恩、单明章、苟正友、魏传洪、张金元、敖邦成、齐湘黔、梅养善、齐晓光、梁志刚、徐建平、周国义、高政礼、夏绍明、韦应龙等提供了相关史料,老营长杨承显、副营长朱虎恩对文稿作了审定。卯林龙副教导员生前对史料的收集付出了心血,朱虎恩副营长对老独立团时期的史料核查收集作出了重大贡献。彭文俊、单明章对文稿的修改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此,对关心、支持文稿写作的各位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