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国龙,1964年3月出生于江苏扬州宝应,祖籍江苏苏州。曾在北京武警服役25年,上校军衔。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在职研究生,知名电视编导,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等政府奖30余次。自幼酷爱书法,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首届高级班学习,受到书法大家沈鹏、李铎、刘炳森、韩绍玉、付家宝、田英章、李有来等名师指点。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军、全国展览,获得武警部队文艺奖、文化部群星奖等,偶有书法论文在书法专业报刊发;书法作品编入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书法实用教程;被第十二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组委会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人民日报》经济网、海外网、《中华儿女》杂志、《人民武警报》、《东方书画》杂志等媒体有专题报道;出版有《沈国龙书法》、《沈国龙书法艺术》作品集,其作品由中国邮政出版发行,美国、英国、意大利、哥伦比亚等国收藏家收藏。现为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研究员、中国新水墨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致公党书画院签约书法家、北京清正书画院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惠民专项基金艺术总监、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分台艺术顾问,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智库专家。</p> <p class="ql-block">福</p> <p class="ql-block">对联</p> <p class="ql-block">对联</p> <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月夜</p> <p class="ql-block">参加《百年历程.辉耀东方—-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位将军百位名家双百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参加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办的《永远的旗帜——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华诞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书写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十米长卷,此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将军名人名作委员会收藏,并在全国巡展!</p> <p class="ql-block">中国收藏家协会将军名人名作委员会主任黄齐国将军、独立投资人李小林等出席收藏仪式!</p> <p>“盛世大阅兵”,2019年8月1曰赠参加建国70周年大阅兵的民兵方队!</p> <p>“展朝阳风采,扬国威军威”。2009年9月30曰赠参加建国60周年大阅兵的女民兵方队!</p> <p>和著名书法大家李铎老师在原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p> <p>千字文</p> <p class="ql-block">敬録毛泽东沁园春.雪一首</p> <p>为首都自来水集团禹通公司书写“甘泉记”</p> <p>春江花月夜</p> <p>杜甫诗望岳</p> <p>王羲之兰亭集序</p> <p>精气神</p> <p>家和业兴</p> <p>翰逸神飞</p> <p>上善若水</p> <p>惠风和畅</p> <p>对联</p> <p>参加司法部和法治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民法典》法条“书·法”活动</p> <p>为北京太阳宫文化中心书写(吹拉弹唱情有所寄 琴棋书画放飞梦想)</p> <p>乐在其中</p> <p>骆汉兵先生嘱书</p> <p>对联(人民日报社)</p> <p>寿</p> <p>寿</p> <p>王冕诗一首</p> <p>书赠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p> <p class="ql-block">扇面</p> <p class="ql-block">见贤思齐</p> <p>福</p> <p>尽善尽美(歌唱家刘晓静)</p> <p>真善美</p> <p>明心见性(甘肃)</p> <p>白居易词</p> <p>禹通甘泉记</p> <p>周敦颐爱莲说</p> <p>心心相印</p> <p>福缘</p> <p>交流</p> <p>对联</p> <p>贺扬州宝应龙之情成立五周年</p> <p>对联</p> <p class="ql-block">对联</p> <p>入围北京笔歌神州书法电视大赛</p> <p>小楷金刚经</p> <p>南京张总收藏</p> <p>小楷金刚经局部</p> <p class="ql-block">1986年拜访我的老师韩绍玉先生,韩先生曾题写《经济日报》、《中国农业银行》</p> <p>和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李少靑在一起</p> <p>歌唱家汪正正</p> <p>在北京大学向留学生传播中国书法</p> <p>在清华大学荷塘边现场书写:荷塘月色</p> <p>福寿康宁</p> <p>和扬州宝应政协主席秦有芳、政协秘书长王振海、宝应书协名誉主席张泽民在秦邮文苑</p> <p>千年古镇行.....江苏高邮临泽镇</p> <p>厚德载物</p> <p>青铜魂:为湖北大冶铜録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书</p> <p>龙马精神</p> <p>邀请美女书家方放到北京798艺术大讲堂讲课</p> <p>参加北京清正书画院写春联送福字</p> <p>参加北京王四营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p> <p>参加卫健委健康中国书画展</p> <p>在龙开胜先生工作室学习交流</p> <p>恵风和畅</p> <p>德艺双馨</p> <p>行稳致远</p> <p>龙马精神</p> <p>知足常乐</p> <p>龙马精神</p> <p>道法自然</p> <p>大道至简</p> <p>不忘初心</p> <p>忠孝传家</p> <p class="ql-block">鸿运当头</p> <p>精气神</p> <p>忠孝传家(为无锡江阴宋氏祠堂题)</p> <p>逐梦堂</p> <p class="ql-block">为河北石家庄某公司题</p> <p class="ql-block">为海南贵公司题字</p> <p>自作诗</p> <p>古诗二首</p> <p>国龙版庚子战疫记</p> <p>弟子规</p> <p>局部</p> <p>庚子战疫记</p> <p>书毛主席诗</p> <p class="ql-block">书李建新先生诗</p> <p>春联赠著名演员杨立新</p> <p>福</p> <p>书写</p> <p>为琉璃厂文化街110号黄总写春联</p> <p>党建引领</p> <p>用书法的方式参与战“疫”</p> <p>对联</p> <p>参加祈贤堂书画展</p> <p>参加北京扬州商会活动</p> <p>日本友人</p> <p>中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先生为本人题写:逐梦堂</p> <p class="ql-block">从军事记者到书法名家——访沈国龙先生</p><p class="ql-block">海外网</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 19-05-1018:17海外网官方帐号</p><p class="ql-block">油菜已结荚,麦子正扬花,四月天,空气里弥漫着芬芳、清新的气息。趁着老乡沈国龙先生从北京回乡的机会,我受《晚安宝应》委托专访了他</p><p class="ql-block">乡音乡情</p><p class="ql-block">虽然初见,因为老乡的缘故,我们没有太多的陌生感。</p><p class="ql-block">提起老家,沈国龙随口吟唱:“宝应土桥是我家,三中沟里有鱼虾。圩埂边边种瓜豆,田无一处不黄花……”沈国龙出生在夏集镇郭桥村(原塘河村),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走过田间的小路,跟着沈大哥来到他出生的地方——土桥。这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小村子。偶见田间劳作的乡亲,面对他们相见不相识的探寻表情,沈国龙亲切地用家乡话大声喊:“大爷子好!我是大龙。”</p><p class="ql-block">指着一条清浅的小河和一片已经改为麦田的打谷场,沈国龙兴奋地谈起他少年的趣事,言词间,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衣胞之地的深情和眷恋。站在老庄房前,他告诉我,入伍五年后第一次回乡探亲,车过高邮时,他看见路边熟悉的草垛,金黄的油菜花……感觉格外亲切,兴奋的喜极而泣。对家乡的思念,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俨然已经浸入他的骨髓。</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后,再次踏上家乡郭桥的这片热土,眼前的一切,沈国龙特别感慨。他说老家的变化太大了,大到高铁,小到村村通,道路四通八达;家乡河水清澈,环境整洁,景色优美;村民精神抖擞,相处和谐。</p><p class="ql-block">问起他对家乡建设有什么期望和建议,沈国龙稍加思索后说:家乡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固有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比如借助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影响力,创建纪念馆、双拥馆,把二妹子民兵班迁至团庄景区,并适时进行训练表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景区要处处体现红色经典主题,紧紧围绕红色经典主旋律,把电影《柳堡的故事》中让人记忆犹新的让人怀旧的场景,让那些木桥、木船、草房、芦苇荡、风车……在新景区再现。在政府主导、各界支持下,可以通过持续打造,不懈努力,把宝应柳堡建设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乡村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在新时代流传、唱响!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要高定位、高起点、高质量,深入挖掘各乡镇的旅游资源,把分布零散的风景点串联起来,重点打造具有宝应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另外,作为书法之乡、乱针绣之乡、玩具之乡、荷藕之乡,我们要要不断扩大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加大传承传统文化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推送本土技术型、文化型、艺术型人才,把他们打造成宝应对外的一张张靓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军旅生活</p><p class="ql-block">皮肤黝黑,今年年过半百的沈国龙,自嘲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他的爷爷和三叔是当地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在他们的影响下,沈国龙从小也喜欢拉拉二胡。求学时代农村的条件都十分艰苦,沈国龙每天放学都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干完农活之后,他才可以拉拉二胡,写写毛笔字,也正是这些爱好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7日,经过严格挑选,18岁的沈国龙和村里的其他三位年轻人胸带大红花,在乡亲们的锣鼓欢送下光荣入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某部。好强的沈国龙进入军营后,要求进步的欲望特别强烈,从军事训练到理论学习,从执勤站岗到细小工作,凡事都尽心尽职,争夺第一,争当先进。入伍三个月以后,连队领导便让他写一篇入伍后的感想,沈国龙整整写了六张信纸。由于写得一手好字和较好的文采,沈国龙被调至连队当通讯员。在首长身边,他学到了更多精忠报国的道理和各种知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p><p class="ql-block">19 84年9月初,入伍仅一年多,积极要求上进的沈国龙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并成为连队的文书,打报告、写总结,负责整个连队对内对外的文字工作。多才多艺又吃苦耐劳的沈国龙还办起了连队俱乐部并在全团推广。为了在全团文书兼军械员业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把自己关在军械库里,蒙上眼睛反复练习各种武器的分解、结合,最终在全团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获得上级嘉奖。梦想是前进的源动力,命运往往垂青有准备和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初露锋芒的沈国龙被调至团司令部内卫股担任绘图员,22天后又被调到武警北京总队成立不久的电视报道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去兰州学习电视录像、无线电修理,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又入武警北京指挥学校深造,1986年被提升为中尉军官。</p><p class="ql-block">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沈国龙从战士到军官主要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后提拔为武警北京总队新闻工作站站长,上校军衔。在25年军旅生涯中他勤于思考,学习刻苦,深入部队,采写拍摄出许多在全国、全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发表、播出,30余次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的政府大奖,个人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带领所在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p><p class="ql-block">访谈中,沈国龙微笑着说:我可能是拍摄天安门升旗仪式最多的记者。由于所在部队是中国的窗口部队,先后拍摄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国宾护卫队》、《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的升旗仪式》、《中国礼炮兵》、《一分零六秒的记忆》等许多重大题材作品。其中《生命的绝唱——抗非英雄李晓红》为中组部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1991年由沈国龙全程主创的新闻、电视专题片——《国旗的儿子陶卫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播出,反响强烈。</p><p class="ql-block">书法人生</p><p class="ql-block">翰墨飄香,丹青溢彩。2007年,沈国龙从部队转业,为了追逐最初的梦想,他一方面继续从事电视策划、编导、摄制、摄影工作;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的系统研究和创作之中。</p><p class="ql-block">沈国龙先生对书法的喜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家乡地灵人杰,丰厚的文化积淀,早早熏陶了他的心灵。少年时代就喜欢舞文弄墨的他,写的“大字”多次获学校奖励。入伍来到北京后,首都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令他惊喜异常。每逢节假日,沈国龙经常来到中国美术馆、荣宝斋等艺术殿堂,观看名家书展,从中汲取营养。当时尽管津贴微薄,但他几乎全部用在了购买《三希堂法帖》、《墓志铭》等各种书帖上……</p><p class="ql-block">沈国龙书法真、草、隶、篆皆能,行草书尤精。他初学米芾、黄庭坚,后研钟繇、王羲之等名家,旁及“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由于职业的缘故,结识了文怀沙、沈鹏、刘炳森、李铎、刘艺、林岫、傅家宝、田英章等当代书法名家,并得到了他们的亲授和指点,受益匪浅。他先后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首届高级班的学习和各种培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特别是经过数十载的潜心钻研,逐步形成了萧散简远、古拙遒劲、秀逸洒脱之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沈国龙认为:书法创作必须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笔法与章法共生。他摒弃书法中“过眼烟云”没有美感的符号罗列,而注重在继承中求发展。强调读帖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意义就在于提高书写者的审美水平及创作能力,通过多思多悟,加之苦练,以“眼高”引领“手高”。</p><p class="ql-block">为了“眼高”, 沈国龙孜孜不倦地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诗歌散文;为了“眼高”,他几乎每天读帖,即使出差探亲也不例外;为了“眼高”,他足迹遍及“西安碑林”、“敦煌莫高窟”、“泰山石刻”、“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全国众多名胜古迹;为了“眼高”,他还不断探索影视、音乐等姊妹艺术,从跳动的音符和电影蒙太奇中获得启迪。</p><p class="ql-block">既要“眼高”也要“手高”。工作之余他经常笔走龙蛇,在书法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在自己的“逐梦堂”里,他饱览名帖,临池不辍,对古今大师的用笔、章法、气韵、意境,反复揣摩、实践,着力提高书写技艺,把对生活、艺术、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凝注于笔端。沈国龙的书法既具有军人特有的气质,豪放中见沉着,遒劲中见秀丽,又颇有王羲之、米芾、黄庭坚书法“沉着飞翥”之神韵。</p><p class="ql-block">“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沈国龙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展览,并屡屡获奖。不少作品在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发表,并有四幅书法作品编入国家教育部《大学生硬笔书法实用教材》。沈国龙现为中国书画人才中心研究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日报》经济网、《中华儿女》杂志、《人民武警报》、《东方书画人物》杂志等媒体有专题报道。2012年6月,被《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组委会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沈国龙认为,作为书法家必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有义务和责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真正做到文化惠民,艺术惠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多一些认知,审美有所提高,素养有所提升。作为北京发展基金艺术惠民专项基金艺术总监、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分台艺术顾问,沈国龙经常深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写福字、送春联、赠作品活动,让普通百姓真切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艺海游龙。沈国龙不仅对书法艺术如痴如醉,对摄影艺术也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从1987年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摄影培训班后,沈国龙坚持用手中的照像机、摄像机拍摄报道部队官兵的先进事迹,记录生活中生动、美好、精彩的画面。从万里长城到黄土高坡;从旷世盛典到北京奥运;从大运河畔到香江两岸;流金年轮30余载,沈国龙用快门定格历史瞬间;用精品力作反映部队火热生活,见证和谐繁荣盛世,诠释着他对真善美的独特感悟。</p><p class="ql-block">“琼花白,茉莉香,还有窗外千年的月光,拱桥边,杨柳岸,烟花三月最美的地方……”访谈在沈国龙先生深情演唱的《一生缘》歌曲中结束。衷心祝愿老乡沈国龙先生艺海腾飞,有机会常回家看看,多为家乡的建设进言献策,也让更多的家乡人欣赏到他精美的艺术作品。(文夏正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