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小城里的“大”人物 系列小说 于大花</p><p><br></p><p>戏迷于大花,最近有点忙。在州城国强京剧艺校学戏的两个孙子刘传承刘继承,这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北京参加中央五的少儿京剧争霸赛,双双获得当月金奖,捧回了赵宝乐亲手颁发的奖杯,两个孩子说什么也要回老家,在真卿公园戏迷角儿,给奶奶和她的戏迷朋友们,来一场汇报演出,连名堂都想好了,就叫德陵区戏迷消夏晚会。于大花知道这是儿子刘小闸刘二闸的主意,两个孩子这是变着法儿的逗老两口儿开心呢。</p><p>可于大花心里明白,这名堂好起,活儿可难干。老伴儿刘大闸虽说支持自己,但他一个门外汉,能帮自己多少忙!他满脑子都是他的闸池,一天不去闸池呆着,仿佛那鱼呀虾的,就让别人全给钓光喽。再说了这办晚会可不比平常娱乐,谁高兴了唱顺了嘴,就可以在叫好声中,多过一会儿瘾,谁要是等烦了,也可以上去抢话筒,反正都是老熟人啦,谁也不计较。但是办晚会就不一样啦,你得提前策划,有出场顺序,还得有大节目儿,有压轴儿的,还得征求协会的意见,取得上级部门儿的支持,最关键的是,还得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正能量,政治上得站住脚。对,去找庄主席,让老爷子给出出主意。</p><p><br></p><p>这庄主席可是资深戏迷,当年真卿公园还是德陵县人民公园时,他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京剧迷。那时老庄也就是五十多岁,刚刚从单位二把手的位子上下来,没什么具体工作,老领导新领导都不好意思管他,都知道他打年轻就是个样板戏迷,有时在办公室里,就突然吊两嗓子,所以一来二去,人民公园假山傍的几十棵大白杨,就成了他的忠实听众,这公园就成了他的办公室。老庄一米七八的大个子,却偏偏爱唱旦角,特别爱唱梅派,动不动就来两句"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眼角有戏眉梢有戏,手指有戏脚下也有戏,还真有点梅韵。那时小城还不那么开放,戏迷也少。老庄就到处打听,听说哪里有人好唱戏,不管什么天儿,老庄骑上车子就去请人家,非要把人家弄到公园来唱戏。一来二去,还真叫他聚了十几个人,虽说水平参差不齐,行当也是东拼西凑有名无实,甚至有的戏迷本身不是好京剧的,老庄也不在乎。他自己出资弄了个双卡录音机,又专门到州城买来很多京剧伴奏磁带,请大家在公园西侧的老兵酒家吃了顿饭,饭局上就着酒劲儿,就宣布德陵县戏迷协会成立,自任会长,这群戏迷中,就有于大花。</p><p>于大花也唱旦角,但她不擅长梅派,她的看家本事是程派。念高中的时候班里唱样板戏,她辫子长个子高,瓜子脸细高挑儿,一看就是现成的铁梅,跟着学校从地区京剧团请来的老师学了半个月,她就能把铁梅演得活灵活现。特别有意思的是,地区京剧团来的指导老师,原本是唱程派的,怎么教,这铁梅的荀派唱腔里,也会夹杂着一股程派的哀怨气,好在人们都不懂,那时也不讲究这派那派,大家反倒觉得于大花的铁梅,仇恨之外更有一股女孩子应有的东西,比电影上的假小子更好看。学校汇演时,以刘大闸为首的本班男同学,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于大花的脸,要不是有妆遮着,估计得比关云长的脸还得红。后来她问刘大闸,我唱的真那么好吗?刘大闸打趣道:主要是长的好看,你那大辫子一甩,我心里就麻酥酥儿的。</p><p>于大花刘大闸两口子,在电灌上看了一辈子闸,养了几十年的鸡鸭鹅猪,种了一辈子的树,那小日子过得忒滋润。孩子们念书一走,老刘一忙起自己的事情来,这一大片河堤大小动植物,就统统成了于大花的听众,于大花要是唱高了兴,她能把鸡舍的门打开,让它们满坡自由的放风。自从和老庄接上了头,于大花慢慢地就专攻程派了,一来二去,熟悉的戏迷票友们,不叫她于大花,都叫她玉堂春。前几年,老公园要重建,那时于大花的老根据地还在,老庄就领着大家,到于大花的大堤上来摆阵式,这戏唱的,连鸭子鹅子都跟着呱呱的叫好,产蛋率蹭蹭的往上涨。后来新公园也落成了,德陵县也变成德陵区了,文化兴区的战略规划逐一落实,区文联成立八大协会,老庄的戏迷协会,一下子成了正规军,老庄成了区京剧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几年下来,一大批戏迷被聚拢在协会的旗下,像孙大勺这样的乡镇进城者,就有十几人。</p><p>孙大勺和于大花刘大闸两口子住对门,儿子小孙在刘大闸的电灌站拆迁赔偿时,和老刘打过交道,知道老两口儿是好人,常给他爸说刘叔是个有家国情怀的正派人,能摊上这样的好邻居,是咱的造化,所以两家走的很近。因此在戏迷角过瘾时,一到于大花唱罢,老孙就特起劲儿的叫好儿,弄的大伙儿都瞅他,老孙也不在乎。老孙会唱余派老生马派老生,虽说不那么纯正,到也算是有点功力,协会里本来会老生的就少,四个老生一对儿麒派,老孙就特别受老庄待见,给了个分管组织协调的副秘书长,一到有什么活动,老孙就特别欢实,没成想,于大花的消夏晚会还没弄成,老孙却弄了个猪八戒逛镜子店,四面八方不落人。</p><p><br></p><p>于大花找到庄主席,把两个孙子要回老家汇报演出儿的事儿一说,庄主席当场就表了态:太好了,前天文联刚开了会,上半年各协会动静都很大,就是咱们没有大活动。人家作协组织了安徽古井贡酒厂采风,为文化联姻和旅游推广助了大力,很多作品都发到市里报刊上去了;体委下属的乒协参加市老干部友谊赛,拿了个集体二等奖;音协侯副主席凭一首歌在全国获二等奖,当选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下半年咱们也该出出动静啦,这回我得把宣传部和文联的主要领导都请来,京剧协会也要为文化兴区、为丰富德陵区人民的业余生活,作出大贡献。</p><p>说干就干,老庄马上进行组织协调分工,于大花人缘好,这事儿又是因为她俩孙子而起,就由她负责联络各位戏迷朋友,要求大家都要把自己最拿手的唱段献出来,要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到时候不但要保证唱好,而且要比平时更精彩,要让领导知道,京剧协会藏龙卧虎,要让老百姓知道,德陵区的戏迷们,不是瞎唱胡唱的自娱自乐,而是一群真正的民间艺术家。老于的任务是,确定十二到十五个节目,要行当全,要尽量兼顾河北梆子和评剧,最好是有一两个带情节的戏剧片段。老孙搞外联,要协调好州城晚报德陵记者站、区电视台,德陵报等官方媒体,还要把戏迷中的摄影爱好者组织起来,多留影,多留音像资料,以利互相学习。老庄亲自出马,邀请区文联的大才子,青年诗人丁一夫,为本场晚会创作压轴儿的大戏----京歌儿《腾飞的德陵欢迎你》。这丁一夫可了不得,大学毕业才几年,诗集出了好几本儿,现代诗古体诗信手拈来,诗风大气自然自成一体,早在进区文联之前,人家就是省里挂号儿的名家,他的笔名很响亮,很有诗意。他将名子中间一字拆掉,自号得月湖畔六画生。这个活儿交给他,可以说是小菜一碟儿。任务分派完毕,大家各忙各的,进展都挺顺利,唯独老孙这趟头儿,出了点小情况。</p><p><br></p><p>这孙大勺本是德陵县神头镇的一个个体户,自己有几间沿街门市,这几年因为看孩子,接孙子上幼儿园,不得已进了城。但老两口儿舍不得老家,又扯起了乡村土特产德陵大派送的旗子,妻子老许在家坐庄收,老孙开着小电轿儿送,一周两次,经常忙到没空吃饭。但老孙有两个活儿忘不了,一个是每天上午,到真卿公园象棋角儿跟楼上的邻居赵大锤杀两盘儿象棋,一个是每天傍晚,到戏迷角儿去K两嗓子,然后为玉堂春叫两声好儿。当然,别人唱得好,老孙也会鼓鼓掌的,可给玉堂春叫好儿时,老孙的老脸上,褶子都能笑平喽。这回给于大花的两个孙子开晚会跑腿儿,老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正好这段时间老许也进了城,这个季节也没什么可倒腾的土特产,老孙就马不停蹄的跑起来。几天下来,事儿定的差不多啦,才想起来,好几天没去象棋角儿啦,赶忙拿起电话给老赵道歉,参加过自卫还击战的老赵说:没有你这小钢炮儿,我还不攻山头儿啦,有本事你明天再不来,我可换对手啦!</p><p>老孙连忙道歉:老赵啊,这不是人家老刘的两个孙子要回家亮亮相嘛,你说这事儿我能落后儿?对门实户的住着!谁叫咱也会整两嗓子呢?好啦,我保证,以后再走错了步儿,我坚决不悔棋好不好!这边刚安抚好,老伴那里又出了故障。老许说:老孙啊,这几天怎么跟打了兴奋剂似的,这里头有不对劲儿的地方吧?老孙刚想解释,老许又发话啦:明天都回神头,到了蟠桃儿进城的时候啦,跟人家签的合同必须完成,马虎不得。</p><p>军令如山,违者必斩。可老孙若是回老家,弄不好就得忙个十天半拉月的,这要是误了演唱会的事儿,罪过跟违反军令也差不多。关键这是老于的事儿,容不得掉链子。老孙脑子像飞了车的柴油机,哗哗的转了好一阵,终于想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老许啊,你刚回来不久,有个事我一直没来得及给你说,对门儿刘哥的两个孙子,在京城得了央视的少儿京剧大奖 ,要回咱德陵区真卿公园,办一场汇报演出,协会里把这事儿给揽下来,庄主席还把这事儿给拔了高儿,当成了协会今年要办好的头一件大事儿,你说我一个负责组织协调的副秘书长,能在这时候跑路吗?老许扑哧一声笑了:这会儿又成了刘哥的孙子啦,不是你于姐的孙子吗?人家玉堂春,可是你们这帮子老家伙里的大明星啊!把手伸过来我看看,这阵子我不在城里,是不是叫好叫的,手指头又拍粗啦。老孙的脸腾一下子成了关公,挂上胡子就能唱红净,赶忙急头白脸的更白:说啥呢!老夫老妻的你还信不过我。这话可不敢乱说,让外人传出去,别让人家老刘误会,对门实户的住着呢。老许忍住笑:好啦,谅你也没那个贼胆儿,开个玩笑,看把你吓的。蟠桃还得过一阵子才熟呢,又不是一口蜜,熟的早,放心忙你的吧。不过我可告诉你,玉堂春再漂亮,人家老刘哥才是那王金龙呢,你呀,顶多也就是个崇公道,这里头可没你什么事儿!老孙把左手往额前一比划,拖了个长腔:得令啊。</p> <p>不到一周,庄主席就急着开了晚会筹备组第一次调度会,大家一碰头儿,又碰出很多新问题。庄主席这边儿,区文联区宣传部的领导已确定要来,宣传部的马副部长又谈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州城戏校的孩子回来,向家乡父老汇报演出,那么就不是你们协会自己的事啦,这是德陵区城市化进程的大事,这是小城人民提高生活品位的大事。马副部长提了三点意见:一是她亲自出面,力邀分管文化体育的王副区长届时出席;一个是建议于大花和德州戏校的老师联系一下,孩子的授业老师能不能到时候出出场,也算是给德陵区的戏迷朋友们提提格儿,给晚会提提档;再一个是宣传部出出面,提前做做宣传,尽量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效果。庄主席把领导的意见说完,又接着说:要是这样,就得借十把靠背椅,总不能让领导自己捎椅子来,这事我已经协调了老年大学的满主任,已经敲定。另外老于你看一下,戏校的老师这一块儿,能不能运作一下。于大花笑着说:没问题,我家刘二闸和孩子的师父关系很铁,一句话的事儿。我这边的情况挺理想,主力干将们都很支持,节目基本定下来了,大家都在下面努力练习呢,不知道出席的领导中,有没有能上台的,这个你得私下问一下。老庄点了点头问老孙:你的情况怎么样?老孙说:基本搞定。广播局的副局长老谢说啦,到时候来两台机子,完了事儿给咱们弄个完整的U盘,咱们自己录不录的无所谓。州城晚报记者站的李站长说啦,保证争取文化副刊一个整版的版面,好好宣传宣传。把个老庄乐的,嘴都合不拢啦:好好好,我这就去找丁科长,抓紧把压轴的京歌儿定下来。</p><p><br></p><p><br></p><p>公元2017年8月24日,农历丁酉年七月初三,处暑后的第二天,真卿公园戏迷角儿,从下午三点开始,京剧消夏晚会的彩旗就扑啦啦的飘扬起来。高高的小叶杨上,老蝉的叫声,被加州锦城高楼间斜穿过来的毒日头,刺得越发沙哑,高大威严的唐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先生,不怒自威的双眸俯视着过往的行人车辆,手压宝剑,仿佛依旧在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雕像基座四周的大平台,就是戏迷票友们平时亮相的地方,今天成了消夏戏剧晚会的舞台,横穿在左右两棵大杨树上的一根细揽绳上,悬挂着黄底红字的大横幅儿:德陵区京剧消夏晚会暨国强艺校学生汇报演出专场。舞台北侧观众区,前面是刚从老年大学拉来的十把靠背椅,中间的主位前,还摆了两张条桌,上面放上了几瓶矿泉水。</p><p>六点五十分,晚会还没开始,戏迷角儿的东西北三面儿,就被看戏的观众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跳健身舞的、扭大秧歌的、围着公园疾走健身的,都成了临时戏迷。大家都想知道知道,这在中央台获金奖的孩子,到底有啥本事,这州城戏校的老师孩子们,到底比小城里的老师孩子,高在什么地方,听说戏校的老师学生来了十来个。更多的人是看到微信里的区电视台官宣,说是这次京剧消夏晚会,是小城融入州城的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广大市民生活品味、引导市民更加注重文化消费的新举措新创举,以后,类似的文化活动将越来越多,大家议论纷纷兴致很高。在观众席里,有好几个穿着统一坎肩,手拿各种相机的人,来回穿梭忙忙活活,不时的扑捉镜头,和拿着手机拍照的观众形成鲜明对比,有人觉得好奇随口一问,原来是区摄影家协会的几位发烧友在拍素材,怪不得服装这么另类呢。</p><p>七点的时候,州城戏校的老师孩子,从万晟西区老于家走着来到了演出现场。刘传承刘继承的老师,国强京剧艺校的校长尹国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小伙儿,个子不高很敦实,一看就是唱花脸的。据说小尹老师在北京某艺校毕业后,曾跟著名花脸孟广禄学过两年戏,曾得孟广禄亲传整本的《打龙袍》。他在州城开京剧艺校六七年了,培养的学生,有十几人考入北京天津的艺校,好几个毕业以后已经走上专业道路。这次铁哥们儿刘二闸一说,他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觉得,这不单是对铁哥们儿家乡的支持,也是对自己艺校的一次宣传。他不但根据刘传承两兄弟的特长,亲自为他俩选戏,亲自排练,还组织了六名不同行当的优秀学生,抢排了一个戏剧小品,反映的是戏曲进课堂,给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他听说德陵大才子得月湖畔六画生,亲自为晚会创作了一首京歌,当即就让刘二闸给他妈打电话,这首京歌的曲子,得让我谱。曲谱定稿以后,尹校长在手机上发给庄主席,几个老戏迷一看,西皮原板、二六、流水几个声腔自然转换,意境和唱词完全吻合,高兴得庄主席连点了几个好。尹校长立即组织戏校的乐队反复排练录制,提前十天就把伴奏的U盘给送来,让德陵戏迷抓紧排练。</p><p><br></p><p>七点二十分,当微风把条幅吹得欢快的摇动时,庄主席宣布晚会正式开始,首先请区政府王副区长讲话。在热烈的掌声中,王副区长走到舞台中央,先给所有的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热情的说:首先向在中央台获得金奖的刘传承刘继承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你们的成功是家乡人的骄傲,向州城国强京剧艺校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对德陵区的京剧事业,大力支持,向为晚会提供赞助的万晟新区物业管委会和区老年大学,表示感谢。京剧消夏晚会,是让广大市民享受城市化生活的好创举,以后这样的好活动会越来越多。希望大家一会儿看节目时,掌声热烈一些,叫好声高一些。</p><p>第一个节目是刘传承兄弟俩的本工戏,兄弟俩从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到扶大宋锦华夷,再到劝嫂娘休流泪,连唱了三段儿,声音洪亮音域宽广,眼神动作一丝不乱,气不喘声不哑,连尹校长都不由自主的大声叫好,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 。接下来是德陵戏迷们挨个上场,节目是个个精彩,尤其是刘传承兄弟俩的奶奶,著名程派于大花一上台,掌声就哗哗的响个不停,还真有点大明星的意思。有人喊着"玉堂春玉堂春",有人喊着"锁麟囊锁麟囊",有人喊着"绣红旗绣红旗",粉丝们嚷成了一片。于大花只得一次次慢慢鞠躬,一袭大红色的短袖旗袍如一团缓缓跳动的火焰,那情景真像是一树红梅开,万花皆逊色。等观众们的掌声渐息,于大花又鞠了一躬说:谢谢大家的抬爱,为我的两个孩子捧场,下面我给大家唱一段"红梅赞",希望大家喜欢。</p><p>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特别是几个孩子的小品,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那么难管教的一个孩子,专门研究孩子叛逆期心理的专家,都被他逼的几乎崩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戏曲兴趣班,学了几段唱儿,就一下子像醍醐灌顶一样开了窍儿,知书达理了,孝顺老人了,谦虚好学啦了,整个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精彩的是扮演孩子家长的尹校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可喜的变化,一句"风儿正船儿直扬帆远航",唱出了所有家长的心声,赢得观众长时间热烈的掌声。</p><p>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啦 ,晚会的压轴戏,京歌儿《腾飞的德陵欢迎你》马上要开始了。担任和声的是全体参演人员,在舞台后方站成一排,从舞台的左右两侧分别上场的,是主唱的四位演员,分别是老生孙大勺,老旦蓝慧芳,花脸尹国强,青衣庄主席。庄主席特意穿了一身白,连脚上的皮鞋也是借的孙子的结婚礼鞋,目的就是为了淡化自己的角色性别。王副区长和马副部长,还有文联邀请来的其他协会的负责人,在演员就位的同时,全都站了起来,带领周围的观众,热烈地鼓起掌来。一弯新月爬上了加州楼王的楼顶,公园路上过往的车辆已渐少,老蝉早就被优美的京剧曲牌比下去,再也不好意思出声了,好像所有的消夏人群,都被吸引到戏迷角儿,连颜真卿老人家的脚下,都挤满了观众。伴随着雄浑激越流畅欢快的乐曲,一曲京歌儿《腾飞的德陵欢迎你》立时响彻真卿公园的夜空:</p><p> 老生:汉唐风韵 千年小城</p><p> 德水滔滔 滋养了鬲氏后生</p><p> 青衣:信义儒雅 齐鲁民风</p><p> 忠贞慷慨 不乏那燕赵豪情</p><p> 老旦:大夫执戟立庙堂 为的是汉家邦 </p><p> 花脸:太守仗剑城头怒 守家园 驱虎狼</p><p> 犹闻那狼烟滚滚马蹄声声 马蹄声声</p><p> 众和: 犹闻那狼烟滚滚马蹄声声 马蹄声声</p><p><br></p><p> 老旦:州城东延展开了新画卷</p><p> 同城经济铺开了金彩虹</p><p> 花脸:借力发展走上快车道</p><p> 鲁西北升起了耀眼的新星</p><p> 老生:鬲津微微映倒柳 朱雀依依落古亭</p><p> 彩袖飘飘 舞的是盛世美景</p><p> 皮黄声声 唱的是锦绣前程</p><p> 青衣:两湖烟波 鱼儿雀跃似江南</p><p> 湿地公园 野鹜成群戏绿汀</p><p> 游客们 个个脸上笑盈盈</p><p> 众和:游客们 个个脸上笑盈盈 笑盈盈</p><p><br></p><p> 众主唱:鲁北的明珠 美丽的小城 </p><p> 开放的小城 繁荣的小城</p><p> 众 :欢迎你观光旅游到德陵 </p><p> </p><p><br></p><p><br></p><p><br></p><p>注: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并敬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