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文昌印记⑵:文昌怪客与他曾经落下脚毛的地方〗</b></p><p><b>背景音乐:漫步人生路</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注〕除少数几幅来自网络的外,其余大部分新老照片皆为本人收藏或拍摄。</b></p><p><br></p><p><b> 继续保持『老人讲旧事』的老习惯——回头瞄一瞄70年岁月里面驻留长达40年之久的『文昌』地面所落下的脚毛——</b></p><p><br></p><p><b> 我不是标题党,不喜欢利用怪标题来……,不过,用“在文昌落下的脚毛”来形容,也的确比较恰当。</b></p><p><br></p><p><b> 若要细数脚毛,首先还是得从我哇哇坠地的地方说起……</b></p><p><b> 呵呵,但那不叫脚毛,而是胎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铁拳让老爸离韶关驻广州〕</b></p><p><br></p><p><b> 1 9 4 9 年,解放前夕的一个晚上。当时在韶关经营一个小电器维修店的父亲突然被拍门声惊动,开得门来,一个国民党伤兵站在门口,要父亲帮他修理那支坏了的军用电筒。电筒修好了,国民党伤兵转身要走,父亲忙喊住他:“哎,长官,还没给钱呢!”那家伙掉转身来,父亲还没醒过神来——啪啪两下,巴掌已经落到脸上。父亲无名火起三千丈,猛冲一拳!打得那家伙跌倒在门边,父亲就势冲前,再擂几拳,正打得兴起,不远处突然响起枪声!原来,是那家伙的战友找来了。好汉不吃眼前亏!父亲忙掉头进门,把门关上。抓了把钱,从阁楼的天窗爬出去,再翻越好几家的房顶,从后街逃出,连夜乘火车下广州……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第一站:与文昌无关——胎毛落在了詹天佑故居附近〕</b></p><p><br></p><p><b> 几经周折,父亲总算在恩宁路(金声电影院背后附近)一条名叫『大地旧街』的内街小巷租房子住了下来。然后又让朋友上韶关找到我祖母、母亲和我大哥……</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那时没有“文昌街道”只有“连元街道“〕</b></p><p><br></p><p><b> 然而,生计必须尽快落实!否则一家老少的生活很快就要出现大问题……</b></p><p><b>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龙津中路206号租下了一个可商可住的门面——以帮人安装霓虹灯而闻名韶关的〔光明电器〕又加上『油糖豆面』的兼营项目,出现在广州的西关一隅——父亲说搬就搬,尽管那时我出生还没满月呢!</b></p> <p><b> 说起来,老爸真的是命途多舛啊——安生日子过了大约三年,又面临带着全家(五口人)睡在自家门前的骑楼底下的悲催局面!</b></p><p><b> 原来,当年匆匆租下的这铺面,是一个逃亡香港的地主的物业!没多久,他便把铺面转手给了一个姓黄的新业主。而这个新业主不打算出租,要自己用,所以用不容商量的口吻逼迫我们马上迁出!于是,眨眼间,我们成了街坊邻居眼中可怜的流浪汉……</b></p> <p><b> 其实自从搬到这里的三年来,父亲一边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一边还当起了居民小组长,义务帮助房管站向辖内租户收取租金。因此不但房管站工作人员对他印象深刻,许多街坊邻居也对他颇有好感。如今,看到我们一家老少沦落街头,顿起怜悯之心——十几个街坊以居委主任牵头,联名向房管站写信,希望政府能帮助我家解决“一瓦之需”!</b></p><p><b> 政府(房管部门)也确能体恤民情,经过一番切实有效的工作,大概一个多月后,终于让我们在斜对面227号与231号之间的大约18平米的闲置空地上住进了后来连续住了卅年的简易瓦房! </b></p><p><b> 于是,韶关的〔光明电器〕兼营木屐的小生意又在229号新铺面重新开张了……</b></p><p><b> 从此,我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的好长一段时间都与〔龙津中路229(后为346)〕、〔文昌街道〕密不可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脚毛基本上全都落在了1985年前的“小文昌”地面〕</b></p><p><br></p><p><b> 翻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各种水、电、房租……的费用单据来分析,得知广州市初时的分区是用东、南、西、北、中来命名的,我们西关所在的是[西区],而龙津中路所属街道是[连元街道];1956年撤销旧划分,改为荔湾、越秀、东山、海珠、郊区等区,龙津中路我住处所在一段就属〔文昌街道〕;一直到我离开的1985年,〔文昌〕所管辖的地域大概就是东起文昌北路、南至长寿西路、西至宝华路北段与华贵路、北至龙津中路西段——像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包括各条马路外侧的部分内街内巷)。</b></p><p><b> 至于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把“带河街道”“逢源街道”先后并了进来,而且名字最终也改为〔逢源街道办事处〕,那是后话——虽然办事处还在原址,但已经与我落下的脚毛无关啦……</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我蹲在厂门前捡卯釘卖钱的七年后当了这里的党支书〕</b></p><p><br></p><p><b> 说来有点搞笑!文革时期的1967年,我这个不属于任何派别的“逍遥派”,在百无聊赖、又没钱买雪条的日子里,在与弟弟到处撕大字报拿去卖废纸的同时,还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在北京路新华书店附近,天天都聚着不少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在进行一种交易——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各种比较稀缺的收音机原件、(作为放置各种原件的底板的)快巴板、(固定原件、零件的)铆钉……都有交易的市场!</b></p><p><b> 而能够为我们提供货源的地方,就是『飞跃五金社』门前的泥地上——这个街道小厂有个车间,专门为风扇厂加工琴键开关,这种开关面板上要用铆钉。工人们在各个工序都会落下一些铆钉……</b></p><p><b> 于是,等工人下班后,这里的泥地就成了我们捡宝贝的地方!</b></p><p><b> 1974年,我被派到这里来担任党支书。在跟班劳动过程中,不但学会了装配风扇琴键开关,也明白了七年前所捡的宝贝原来究竟是用在什么地方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这里的好几栋“高层”建筑都落下了我的脚毛〕</b></p><p><br></p><p><b> 如今说来也还是有点搞笑!什么“高层”建筑?不就是三层高的楼房而已?!</b></p><p><b> 不过,在当年,确实一点也不好笑——这确确实实就是高层建筑!因为那时在11居委,大部分的房子都是一层的瓦顶平房,少部分是两层的,三层的有,是极少数!</b></p><p><b> 那时,只要一接到上级关于防台风的通知,我就要和居委主任等一众基干分头上门,挨家挨户的去通知居民做好防风准备,而对于二三层高的楼房,不但要口头通知,更要亲自查看——有没有花盆、杂物等危险品放在容易掉下去砸伤人的位置,甚至要亲自动手帮他拿下来……</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文昌地块虽小但含金量却不低〕</b></p><p><br></p><p><b> 〔文昌街道〕这块东起文昌北路、南至长寿西路、西至宝华路北段与华贵路、北至龙津中路西段不规则的长方形,比起如今的〔逢源街道〕确实是“小不点”而已!</b></p><p><b> 然而,也是亮点多多的!</b></p><p><b> 我们不妨从龙津中路起步→往东方向走→右转入文昌北路→往南方向走→右转入长寿西路→往西方向走→右转入宝华路→往北方向走→继续向前→进入华贵路→回到起点(龙津中路)</b></p><p><b> 〖边走边看〗……</b></p><p><b> 龙津中路的〔德昌茶楼〕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但由点心师谭祖在1938年所创制的『德昌咸煎饼』至今已近百年,却依然名誉天下;第三代蔡李佛门人颜耀庭及弟子颜云龙直到文革前都在这路上开馆授徒及开医馆——根据记载,整条龙津(西、中、东)路汇集的中、西医诊所、名医不少,而光是从华贵路口至文昌北路口一二百米的距离,除了这一家,还有张济民王德芬夫妇、符炬鸿(肥仔松)……等诊所。</b></p> <p><b>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布拉肠粉”就已经名扬老西关,后来更是驰名于省港澳的〔银记肠粉店〕于1958年在文昌北路167-169号创建了第一间;如今在文昌北路345号之一、之二、之三经营的是这家老店2003年搬迁到这里扩业经营的,现在〔银记〕的分店已在广州多地有了分店;港澳知名人士马万祺、蔡澜都与〔银记〕有深度的交往……</b></p> <p><b> 在文昌北路南段,有一条闻名遐迩的耀华大街。</b></p><p><b> 长约一百米的耀华大街,房子多为西关大屋“三件宝”特色的门面:青砖、石脚,三重门。</b></p><p><b> 〖青砖〗,透气性强、吸水性好(保持空气湿度),耐磨损,长年不腐,居家冬暖夏凉;〖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到100厘米,越高越显示这家人的富贵;〖三重门〗,吊脚门、趟栊、洋杂木大门。吊脚门高度比常人的头顶稍高,然后是趟栊,它用圆木组成,形状像栏杆,圆木的条数为单数。趟栊之后第三重,真正的大门。这样的设计与近代的广州开放有关——当时对家居的通风、防盗有一套相应的设计。</b></p><p><b> 这样的西关大屋在这里有近30座保存完好。站在这条不长不宽的小巷里,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那么多的有钱人家在此居住过。它是西关传统民居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代表,现在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b></p> <p><b> 耀华西街8号和10号是出演《五鼠闹东京》走红的粤剧名伶白玉堂的故居;30号是南海横江名门黄咏雩的故居,画家黄中如、黄中羊也自小居住这里;耀华大街12号是一座西关竹筒屋特色的二层楼房。香港爱国同胞、督察凌剑刚先生的祖母晚年曾生活在这里,受到街坊邻居诸多照顾,祖母去世后,为感谢街坊,他把这祖屋捐给了“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是由逢源街道办事处及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广州首家非营利的为市内长者提供休闲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我落下最多脚毛的地方——文昌北路〕</b></p><p><br></p><p><b> 幸福二巷新街、青桐里、文昌花苑、文昌北路192号、耀华大街——这些烂熟于心的名字都是我当年常常踏足、甚至驻留日久的地方:</b></p><p><b> 第一份工作(纸盒组切纸工)、(在文昌)最后一份工作(文化站打杂)、走马(单车🚲 )槎头狗屎岗当玻璃厂党支书的市内落脚点、转任服装厂的(党支书、厂长)办公室;街道宣传干部位上奔跑停步的各个基层单位……</b></p> <p><b> 当然,这条并不算长的文昌北路,也不光光是只有过往历史上的光芒,就算后来合并了带河、逢源,一直到现在,还是光芒四射、威水事迹不断出新——</b></p><p><b> 名满天下的〔文昌正骨〕地址就在以前的〔文昌卫生院〕原址;俗称“古董街”的〔源胜工艺街〕就从文昌北路的文昌花苑对面一直通到康王路,与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华林寺前玉器街遥相呼应——它不但是广州十大专业市场之一,而且是华南最大的陶瓷玉石工艺品集散市场;〔耀华大街〕更是因为西关大屋建筑群而闻名全国!当然,除了美景,更有“美心”——耀华社区获得的『全国』性荣誉就有:十佳学习型社区、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社区、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首届社区服务示范社区……;『本省』的荣誉有:广东省平安和谐红旗示范社区、广东省文明社区 。</b></p><p><b>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我的文昌老同事、老友记『小龙丁丁、阿面』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发扬工匠精神、承上启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阿面妈妈手上继承下来的文昌北路的〔恒记面店〕(婆婆面)一直开到了越秀区的德政中路……,前两年还获得了『米其林』的推荐……</b></p> <p><b> 从文昌北路往南走,右转进入长寿西路,在与宝华路交汇处,就是西关当时比较有名的美华电影院(如今的地铁一线长寿路站A出口附近)——这是小小文昌地块上的唯一一家电影院。</b></p><p><b> 在这段路上,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禾吉新街〕粤剧丑生陆云飞一家曾经在这里住过。</b></p><p><b> 1962年,陈毅副总理、田汉在广州看了陆云飞饰演孤寒财主钱不仁的粤剧《三件宝》后,认为该剧可媲美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作品《吝啬鬼》,说想不到粤剧也有这么好的一个丑生。</b></p><p><b> 陆云飞主演过很多喜剧,而最突出的是在《三件宝》中塑造孤寒财主的艺术形象。他的女儿陆坤玲曾经是文昌宣传队队员,群众对她演奏箫、笛的技艺尤为赞叹不已。</b></p> <p><b> 在华贵路的中段,有条名叫〔乐贤坊〕的小巷,巷虽小,但名气可不小——『乐贤坊小学』1983年率先创办成为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1986年被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命名为"优秀家长学校",1988年被国家教委会命名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语文四结合试验先进校"等多项称号,同时入选为“中国地方名校”;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b></p><p><b> 我的脚毛也没有忘记在这里落下一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在华贵市场落下的脚毛也不少〕</b></p><p><br></p><p><b> 在即将右转进入龙津中路的地方,有一条『华贵桥』,桥下早在曾生当市长时就已经整治覆盖为暗渠。居住在臭涌旁的人家兴奋不已,纷纷打开这里的后门(前门在龙津中路)纳凉聊天……</b></p><p><b>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出现在这里摆地摊卖点姜葱蒜、喂饲金鱼的红虫……的人渐渐多起来,也不见有什么部门来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卖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东西品种也越来越繁杂,因抢占好位置打架、缺斤少两、污染环境……的问题也不断出现!</b></p><p><b> 终于,出面管理的重任毫无悬念的落到了街道办事处肩上,区工商局也向办事处派出了驻街的工商所……</b></p><p><b> 当时已经从基层厂社调回办事处的我,隔三差五就要与同事们出动——起初,是作为违规乱摆乱卖来驱赶、没收;后来逐步改为划线准摆摊(不收费),再改为收费摆摊(办事处周六出动干部负责清洗地面……),最后干脆砌成连片的固定摊档,按月收取费用,但并没有正式的市场名称;究竟什么时候成了一个有板有眼的肉菜市场,看来要问当地居民……</b></p><p><br></p><p><b> 眨眼间,几十年后,这里居然成了三市聚汇的旺地:龙津市场+华贵市场+鸿福市场……</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在自家门前抓聚赌落下的不仅仅是脚毛……〕</b></p><p><br></p><p><b> 1974年秋,我正在飞跃五金社当党支书(与11居委的联合支部),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聚赌的风气严重,基干和群众屡屡向我反映——在『九五坊』,有十来个青少年几乎天天都围在一起用扑克牌赌钱,吵吵嚷嚷的,甚至时有打架斗殴,希望党支部想想办法管一管……</b></p><p><br></p><p><b> 『九五坊』就是我家后墙外面的一条长不过20米的窄窄的小巷。当时,我家住的还是尚未改建的一层瓦房,没有后门(只有一扇透气的小窗),进出都是在龙津中路这边,所以根本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b></p><p><br></p><p><b> 出于种种原因,反映到派出所后也未见明显改变。面对频频反映来的情况,我必须想出解决办法(这是居委范围内的治安问题)……</b></p><p><b> 经与五金社的几位民兵骨干商量,决定自己动手!某日上午,在获悉这些人又在聚赌后,我立刻从生产岗位上抽出8个年轻力壮的男职工(民兵),戴上民兵〖执勤〗袖章,疾步赶往『九五坊』!</b></p><p><br></p><p><b> 我让其中3人守在『九五坊』(龙津中路)入口处(即后来的[琴姐服装]中间通道),又让3个人守住(华贵路)入口处;余下两位最高大健硕的工友与我一起疾步走向聚赌点!三个方向的九个人几乎同时高声喝道:“全部蹲下!不要动!”</b></p><p><b> 正低头围赌的大部分人都被这突然的喝声吓住了!马上蹲下不敢动!其中有两三个拔腿就跑,被守在两个入口处的民兵一一拿下!</b></p><p><b> 一众赌徒被我们带到派出所……,『九五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b></p><p><br></p><p><b> 谁知几天后,当我下班回家发现门前围着七八个过路的人——我家的玻璃窗被打破了,碎玻璃在人行道上散落一地!</b></p><p><b> 一个街坊低声告诉我,看到对面荔湾路口单车佬的小儿子和几个人扔了砖头后就跑了……</b></p><p><b> 父母下班回来知道了情况后,非常担心,但没有太多的责怪,只是说自己又不是身强力壮的,能不管就不管,要我多加小心……</b></p><p><b> 第二天,我向专区民警反映后,与他一同到单车修理档找到单车佬,说了事情经过,希望他好好管教管教这个儿子。单车佬登时操起扫把要打儿子,我们立刻按住了!自此以后,宁静总算真的回复往常……</b></p><p><br></p><p><b> 实话说,当时的确没有想太多,虽然明知有危险,但一心只想怎样回应居民的反应。后怕也是后来的事啦!</b></p> <p><b> 不久前,我特意回到在文昌街工作的最后一个岗位——文化站所在的文昌花苑逛了一圈,惊异的发现:经过多年的整治、建设,原先杂乱无章的环境如今变和谐、变美、变干净了!</b></p><p><b> 看着老人家三五一堆的在花苑各处或闲聊、或逗孙、或运动、或打牌、或下棋……,一派悠闲自在各得其乐的模样,舒服感、羡慕感油然而生!</b></p><p><b> 老街坊啊,说实话,我真替你们高兴!一句话直冲喉头而上:能在这里生活真是一种福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