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p><p>这是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咏荠菜的名句,说出了荠菜这一野生之蔬,先与春而萌,是返青最早的报春菜,也是春天野菜家族里的第一抹绿。</p><p><br></p> <p>荠菜的耐寒力和生命力极强,严冬刚过,初春时节,荠菜就已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溪边露出了头。它在乍暖还寒的初春里起舞。等春天慢慢地热闹起来,四野遍绿,姹紫嫣红的时节,便悄然开花退场。</p> <p>在民间,早已有阳春采荠的习俗。</p><p>“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这种常见的十字科野菜,原产我国,现分布世界各地。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含荠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还能降血压、消积食、利五脏、舒肝气、清明目,治疗消化道溃疡、痢疾等多种疾病,所以荠菜又是名符其实的“护身草”。</p> <p>北宋文豪苏轼称荠菜为“天然之珍”,喜用它与萝卜、粳米混合,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自称“东坡羹”。而那脍炙人口的咏荠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则又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乡村画卷,村妇幼童手持小铲、肩背竹篓,到田野地头采摘荠菜时那鲜活热闹的场景。</p> <p>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在春季时由寒冬时的紫红色变成嫩绿色,就连模样儿也跟着变。它有时匍匐在地上,有时直接向上生长,有时也自成锯齿状,而有时叶子就变成圆突突的柔嫩细滑没有锯齿,活脱脱就是植物界的一条“变色龙”。</p><p>荠菜棵儿小,贴着地表生长,一簇簇,碧绿青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极鲜美,可以炖、煮、炒、烹、做馅儿包水饺,也可以煲咸饭、调凉菜、烫火锅、蒸菜,包包子、清炒、或者做成荠菜豆腐羹、荠菜神仙汤,清清爽爽,胜过佳肴珍馐。唐朝诗人陆游的“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则更是道出了其对荠菜的迷恋程度。</p> <p>我是最喜喝荠菜煲的汤和蒸的菜。那闻着就香喷喷的汤,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的就想喝上两碗。</p><p>用荠菜蒸成的菜也是特别的好吃。喜爱荠菜的吃货们也可以跟我学上一招。</p> <p>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p><p>首先要准备好这几样食材:面、荠菜、盐、鸡蛋。先把荠菜洗干净切碎,再把切碎的荠菜放在一个盆里,打上几个鸡蛋,搅拌一下使荠菜都均匀的黏上鸡蛋浆。搅拌均匀后再边揉荠菜边撒面粉,以保证荠菜都能黏上面粉,接着再揉上几分钟,这样蒸出荠菜会更好吃。最后就是蒸了,先在锅里倒上热水,再放上篦子摆上笼布,把刚才调好的生荠菜放在笼布上。大火蒸上10~20分钟,蒸熟后把菜盛在盘子里,放上醋和蒜,再加上盐与鸡精等佐料一拌,一盘色佳味香的蒸荠菜就做好了。那个清香啊,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p> <p>我喜欢荠菜,喜欢它的颜色、形状和滚动在唇齿舌尖的春天味道。但更欣赏的是它以田野、路旁、庭院,四处为家的朴实与无华。</p> <p>荠菜,这大地的精灵,当初春的微风吹起,就会从城市的缝隙间顽强的钻出来,年复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