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采用这样的手术入路了。一来大部分岩斜区病变在没有侵犯到内听道平面以下时基本都用岩前入路了,二来现在感觉这样的病人也在减少,三来这个入路开颅还是太累了😭。但是朋友介绍的病人专程来做这个手术,为不负嘱托还是要认真对待。</p> <p>这是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基本没啥症状。从核磁来看病变是个岩斜区宽基底脑膜瘤,并且内听道里也有病变了。病变下界已经超过内听道靠近颈静脉孔了。因此单纯岩前会有盲区。而中颅底的部分单从幕下去也是困难。反复思考还是只有发个Fukushima大招才好些。</p> <p>骨瓣在幕上部分比较大,就我个人体会当需要将颞底尽可能的抬起时去除的较大的骨瓣使脑组织有更多的空间可以移位,也叫术中去骨瓣短时减压术🤔(这个叫法纯属杜撰)</p> <p>完全暴露乙状窦及部分横窦,以便术中向后牵开。乳突气房切开术保留骨皮质以做关颅时压迫自体脂肪之用。</p> <p>有同事问为什么要轮廓化半规管,个人认为该手术尽可能多的磨除岩骨脊以利于处理肿瘤基底,并无死角的分离肿瘤与颅神经之间的粘连。而半规管是我们能磨除岩骨脊的最外界限,如果不轮廓化就无法明确最外界,要么可能破坏半规管影响听力,要么就磨的不够影响手术。</p> <p>病变全切后暴露的颅神经,术中证实肿瘤长入内听道,用剥离指将其剥除。三叉神经被完全包绕。滑车神经入硬膜处被包绕。</p> <p>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面听神经被推挤。</p> <p>自体脂肪填充</p> <p>肌瓣完整复位手术结束。憋一个Fukushima大招要累几天😫。总算不负朋友嘱托,也越发感觉应该思考更加简单而安全的手术入路和方法来处理这类病变。内镜不知道会不会更有帮助呢?继续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