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沛成作品十八

千雨千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 作品出来了,好不好在其次。从表现上,意境上,它宣示了它的存在。<br> 标题,先拟为《曦》,有点文。又改为《挤奶》,那太实惠了。最后才定为《晨》。<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 本来一幅没什么底的画,出来,自己反倒被感动了。联想到三年前那幅《曦微》,天空就缺了这幅画上的一笔紫罗兰,地平线上那一抹曦微,怎么也响亮不起来。<br> 哪天,翻出那幅速写,重新回回炉。<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醒》补记</div> 两年前,《初醒》刚搞出来时,二哥端详了一阵子,把牧马人当成了钓鱼的了。<br> 这些日子,画完《晨》、《曦微》,又想起了《初醒》。从电脑上调出来,画面下方一遛空白,连自己也感觉群马奔腾在孤岛上了。二哥把套马杆看做钓鱼竿,也就合情合理了。<br> 重新处理,一张纸涂了个铺天盖地。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却不会有那种歧义解读了。<br> 秋天,北京的孙志钧先生看了我的画册,提了这么句:“局部看,好多地方挺精彩。整体处理上,欠点儿。” 当时还没懂。今天,从这幅画前后不同处理上,似乎悟出点什么。<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风的雪坡</div> 这幅画就叫《没风的雪坡》吧。<br>画已经画出半个多月了,标题、文字还没一点眉目。也难怪, 这两年搞了七八幅雪地作品,才思没枯竭,词儿先干瘪了。<br> 前年年根儿下一场雪,真大。清明后去草原,小丘背阴处,还厚厚的一层。<br> 去年一冬都没雪。达茂十月初落了点,几天白毛风,举目四望,已是一片灰黄,连沟沟坎坎,都不留一点白。<br> 等今年冬天落了雪,说什么也得去草原转转,看看了。<br><br><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红</div> 最初,打动我的是那匹微微弯曲条前腿的马,与那一遛马拉开个两三步的样子。<br> 喜欢,雪坡上那一片片浓浓的老红;喜欢,那静静的调子。在一笔笔涂抹中,融化了自我。<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气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 今年暖的早,才清明没几天,大后山枯草根下已钻出寸把长的嫩芽,小牛犊也前前后后落草了。去年这时,沟里的杨狗子才努嘴儿,阴坡上还厚厚一层残雪。<br> 草地上的牛,冬天不补草,不补料,由它在野滩上啃。五六个月下来,到这跑青季节,支支楞楞的,没了光泽的毛胡乱粘在脊梁上,肚皮上。<br> 七八头牛卧在那儿倒嚼,晒暖。见我们几个又是本,又是笔,又是相机,还跟条巴儿狗,真麻烦,不情愿的慢慢起来,走了。前前后后随了四五头小牛犊。<br> 钩了两条地圪塄,填了几笔远去的牛背影。<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 水墨上大块补色,也只是这四五年的事儿。出了三百多幅作品的今天,不自觉中已有了几种程式,几副套子。疲了,麻木了。<br> 这幅春天草地速写,想变变,搞成铅笔淡彩味的国画,也许更贴近那天的气息,试试。<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