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王小波曾留学海外,以此经历写了系列杂文,涉及到衣,食,住,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各方面。我很喜欢,看了又看。关于吃饭问题是这么一篇《域外杂谈.食》,其中写到那边的中餐馆,米饭就像醋泡的大米,颗颗掷地有声,可以当子弹打鸟,沙拉就是胡乱扯碎的生菜叶子。在幽默生动中给人介绍不同的饮食习惯。可惜的是他盛年猝然离去,我常常读着他的文章想要是他没有离去,针对如今的种种会作何评论。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在变化,日新月异。而很多事情,却也一成不变。</p><p>下面要说到的是我自己家里的吃饭问题。女孩高中的时候,先生拼了命给女儿做可口的饭菜,收获到女儿的好评和赞美。等到高考一过,这股子劲松了下来。如今女儿整天在家,每天吃饭都囔囔:没什么好吃的,我要出去吃,我要叫外卖……</p><p>中午陪女儿出去吃,商场的五楼全是饮食:牛排,煲仔,火锅,甜品……家家火爆,不提前去还要排队等座位,好像全高安人都跑到外面吃饭了。</p><p>我们进了一家不用排队的火锅店,服务生都18,19岁的模样,年轻而稚气的脸。女儿进了店,如鱼儿入了清溪,快活自在地游来游去,点单,加调料,调火。</p><p>等煮开了,开吃。女儿说点的可都是网红食物。竹篾一样的宽面,拳头一样的鱼子福袋,滑虾……好几个盘子的食材扔到火锅里,有化整为零的效果,之前担心吃不了完全是多虑了。</p><p>女儿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面带微笑,也带着汗珠。而我,勉强吃了一个鱼子福袋,吃了几根宽面,然后也是脸带笑颜,看着女儿吃了。好胃口也许不能传递,好心情是一定可以传递的。女儿享受美食的好心情满分传给了我。</p><p>在看女儿吃的过程中,当然不会忘记打趣她了:出来之前还捧着脸问我是不是长胖了,现在这脑袋大的鱼子福袋吃了一个又一个,你让我怎么回答你呢?</p><p>在我刚做妈妈的时候,我暗暗升起一种愿望:我希望我和我的女儿之间,像朋友,像知己,而不像两代人。虽然我们一起旅行,一起读书,一起嬉笑。但我越来越看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每次女儿请我偿她那为之心醉的汉堡,鸡翅等食物时,我总是说我不能轻易改变我的饮食习惯。就像今天,在三伏天室内十几度的空调里,你吃得笑靥如花,满天大汗,我吃得如同结了冰的冰雪女王,饥肠辘辘。</p><p>也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差异,看到了你的青春,我,便坦然,安然,释然地面对我的季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