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1977年初,炮二师迎来了史上首个女新兵连,100多号女兵的队伍堪称蔚为壮观。</p><p> 年龄跨度有十几岁,高矮胖瘦,音声高低,普语方言,五湖四海,可想而知,热闹,肯定是不缺的。</p><p> 我们一共三个排,我所在的三排有33人,30个郑州的,3个北京的。因为腾不出更大的地方我们被临时安排在部队大礼堂的二楼睡地铺。</p><p> </p><p> </p><p> </p><p> </p> <p> 初来乍到,大家出操训练还矜持着点儿,可没出三天就原形毕露了。</p><p> 那天晚饭后回到住处,一帮人来劲了,没人管,开始自娱自乐寻开心。</p><p> 先是大连来的吕晓波跳将出来,自告奋勇给大家唱歌。晓波热情豪爽,泼辣能干,是我们排的活跃份子,她唱的是纪念周总理的歌儿。</p><p> 她一开口,震了!标准的女中音,声音哇哇的。她还用手在耳朵后面罩着,自己听自己的歌唱效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情活跃的吕晓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左到右:彭卓霞 刘平 吕晓波</p><p><br></p> <p> 当时在我们眼里,她是相当有范儿的。我们都说她肯定要被宣传队挑走的,她的歌声,她感情的投入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一曲唱完,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晓波</p><p><br></p> <p> 热烈的气氛鼓励了有表演才华的人。</p><p> 有一个女孩憋不住了,也要亮一手儿。后来知道她叫孟瑾。她更逗,说单口相声,马季和唐杰忠的《友谊颂》,连“逗”带“捧”她一人全担了,她身材修长,脖子也长,伸着,眼睛也不看她的观众,只瞪着天花板,“啊嗨里里,啊嗨里里(非洲斯瓦希里语‘再见’的意思)。大家全笑翻了,东倒西歪的。</p><p> 大家越笑她越来神儿,说完一个不拉倒,又来了一段山东快书,没快板儿,完全靠她自己“当哩咯当,当哩咯当”------。我也是笑的眼泪乱流,倒仰在地铺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左二是爱逗乐的孟瑾</p><p><br></p> <p> 郑州的热闹完了,北京的吴晓玲也被哄了起来,她属于那种声音弱弱的蔫儿逗的人,特幽默,她“平静”地报幕,唱个毛主席语录歌《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p><p> 话音一落,就有人想笑,因为那时已经没人唱语录歌了,好多人都忘了怎么唱,结果她一开口,又是把人笑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晓玲</p><p><br></p> <p> 疯过一轮,大家意犹未尽,还想再挖掘点儿什么项目。忽然,有人想起我们大屋的尽头还有一个套间,里边住着6个从湖北襄樊特招的文艺小兵。</p><p> 于是,这边的就隔门叫阵:襄樊的来一个,来一个襄樊的!</p><p> 果然,襄樊的不怵,派出了实力战将李喜萍,她笑嘻嘻的出来唱了首《绣金匾》,那声音,不由得让人感叹,到底是特招的呀!她后来在炮二师宣传队当了歌唱演员兼报幕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喜萍</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喜萍近照</p><p><br></p> <p> 多少年过去了,仍然记得,熄灯号响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收了场。</p><p><br></p> <p> 巧的是后来我和喜萍成了师电影队的队友。</p><p> 上图从左到右:王荣榕 黄跃陵 李喜萍 王颖(作者)</p><p> 后来我们四人一起在电影队度过了四年的难忘时光。</p> <p> 值此八一建军节,向首长和战友们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