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今天,在这个灰蒙蒙的周末,开启了我们百官小学五(2)班太阳花分队的研学之旅。我们着校服,带着百小学子的朝气,来到了丁宅的大通农场。 <p> 到了大通农场,教官和滨江小学博文校区的同学们已经等着我们了。在我们拍完集体照后,教官为两支队伍整队,并告诉我们今天他带我们领略农场的风光。我们两支队伍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第一站葡萄长廊下。站在葡萄棚下,抬头就能望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馋涎欲滴。教官给我们介绍了葡萄的品种,产地,功效等,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葡萄。</p><p><br></p> <p> 随后,我们跟着教官来到了火龙果种植基地,我们都很好奇的看着,发现原来火龙果是这么长的,它的躯干有点像仙人掌。</p> <p> 看完火龙果,我们来到了水蜜桃种植基地,教官给我们科普了水蜜桃外面那层毛的作用,原来水蜜桃外面的这层毛是用来阻挡雨水的,因为水蜜桃比较害怕雨水,经过长年累月优胜劣汰后,长了这层毛来自我保护。</p><p> 教官带我们环农场一圈游之后,又回到了葡萄长廊下。葡萄棚下吹来的习习凉风,和头顶的那一抹绿,给这炎炎夏日送来了清凉。在听完教官的讲解,实地看过水果的生长环境后,教官让我们两队进行了关于水果知识的PK赛,小伙伴们踊跃参加,不分胜负。通过这种游戏环节,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了各种水果的生长季节、生长环境等。接下来,教官教了我们一段简单易学的拍拍操,同学们跳的不亦乐乎,稚嫩的笑声不断从葡萄棚下传出。</p><p><br></p> <p> 跳完操后,教官给我们介绍了农耕文化,让我们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官给我们介绍了农耕用具及作用及使用方法,有箩筐 、簸箕、 吹谷机、锄头、铁耙 、喷洒农药的用喷雾器等,我们认真的听着,记着,思考着-----</p> 听完理论知识,该轮到我们上场实践的时候了,我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把手举的老高,希望尽快体验一把。看,小伙伴们用起农具来还真有模有样的呢! <p> 看着挺容易的,其实做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大热天长时间的田间劳作,脸被晒得通红,汗水不断顺着脸颊流下来。这使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学龄前就接触过的那首《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我们亲身体验过后方才明白那一粒粒白白的饱满的粮食中蕴含了农民伯伯多少的汗水,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p><p>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午餐的时间,也许是同学们相聚比较开心,也许是上午的劳作比较辛苦,也许是我们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劳,总之我们午饭吃的特别香,马上把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席卷一空。</p> <p> 吃饱喝足之后,我们来到了下一站----瓷源文化小镇,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瓷器原来是这么制作的,瓷器原来有这么久远的历史了,瓷器原来我们也可以自己做。</p> <p> 我们跟着老师一边走,一边看,目光所到之处,无不新鲜好奇:原来瓷器是用这种原料做的啊。</p> 在了解了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下面就是我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只见我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大有能轻松搞定眼前那块泥的信心。 <p> 可事实并非如此,泥在我们手中并不那么乖巧听话,底盘运转,泥也乱转了,后来老师和我们说,底盘和手不能都动,底盘动的情况下要保持手不动,这样才能成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好像慢慢掌握了点技巧,貌似做的还有点样子。</p> <p> 虽然如今的科技很发达,很多手工劳动,手工制作被机器取代。农耕的用具已经很少用到,瓷器也很少有手工制作,但古代劳动人民碰到困难不放弃,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代世界格局纷繁复杂,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故我辈当自强不息,继承先辈的不断开拓创新精神,等将来长大后,为科技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