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此文系山水田园通过微信采访杜玉川,根据微信聊天记录整理编辑,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p> <p>我叫杜玉川,今年85周岁, 70年前因听到一个校园广播,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当时扎着两根辫子青涩稚嫩的我刚刚15岁,在前途的选择上,我毅然放弃了念书上大学,决定投笔从戎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剪去了秀发穿上了军装,告别父母和亲朋,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熟悉和眷恋的家乡走入军营,经过军队院校短期军事训练和业务培训,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向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亲历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反细菌战。</p> <p>第一次穿上军装,第一次剪了短发。</p> <p>那是1950年10月下旬的一天早晨,寒冷的松江省(现黑龙江省的一部分)已经飘起了雪花,省立第二中学(在巴彦县)校园里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和粉笔板书的沙沙声,紧急通知,广播站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广播打破了校园往日的宁静,“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并将战火引到了鸭绿江畔,严重地威胁我国境内安全,共青团员们,广大青年朋友们要踊跃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把美国鬼子赶回老家去。”,听到广播,思想进步担任团干部的我热血沸腾,撕下一张作业纸,奋笔写下入伍申请书,报名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 <p>入伍通知书很快发了下来,紧接着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送别大会,我代表7名应征入伍参军的同学慷慨激昂地讲话表决心,那天送行的人很多,有老师、有同学、有社会各界人士,在茫茫人海中我寻找亲人的身影,远远地看见父母领着兄嫂弟妹追赶着送行的卡车,从父亲呆呆地目光中我读懂了他对女儿的担心和牵挂,母亲一边跑一边擦泪对我说“孩子,子弹不长眼,小心点,早点回来,妈妈想你”,我顿时感到鼻子酸酸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从小到大我还没离开过爸爸妈妈,没离开过巴彦县城,这次出国作战上前线生死未卜,愿爸爸妈妈的祝福保佑我平安回家。</p><p><br></p> <p>我和学校7名参军的同学,在哈尔滨与其他学校参军的学生汇合一起,登上铁皮闷罐子军用专列,一路向西到达通化市二道江,在第七陆军医院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部队组织上根据我们这些少年学生兵年龄小有文化有激情的特点,专门安排到东北军区卫生干部训练大队化验班学习,学习三防知识,防核、防化、防生物,以备战争可能遇到的不测。学习班的少年学生兵大的17岁,小的只有14岁,都是血气方刚有志气有抱负的少男少女,为保家卫国,投笔从戎,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参军到部队,大家写血书表决心,申请到炮火纷飞的最前线,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作战,训练队领导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本领,有你们上前线立功表现的机会。</p> <p><b>夜过鸭绿江,目的地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大洞里。</b></p><p>1951年10月下旬,我们在军校化验班毕业,根据上级指示化验班全体学员奔赴朝鲜战场,充实志愿军卫勤保障力量。少年学员们分别从瓢儿屯和二道江向安东市(今丹东市)集结,在市政府门前装载物资,集合队伍整理行装,趁着黑夜乘车向鸭绿江对岸朝鲜方向挺近,出发的那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我们的车队在黑暗中开上雄伟的鸭绿江大桥,出发前队长宣布了行军纪律,保持肃静,注意空袭,上桥的那一刻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默默地唱起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十月的江风已有些寒意,湍急的江水卷着浪花撞击着桥墩,形成了一个个的漩涡,又奔腾向鸭绿江的下游流去,车队摸黑在鸭绿江大桥上行驶,敌特的照明弹划破漆黑的夜空,敌机在空中盘旋着寻找目标,远处炸弹的爆炸声打破夜晚的宁静,入朝第一天我们就感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闻到了战场硝烟的味道。</p> <p>为防备敌机轰炸,车队一过鸭绿江大桥就拉开车距一路向东前行,天蒙蒙亮的时候,我清晰地看见了战争给朝鲜大地带来的创伤,到处弹痕累累,房屋残垣断壁,路过的村庄没有人烟,可能是敌机轰炸频繁,村里的乡亲们都躲避战火去了。太阳已经爬的很高了,远处传来飞机轰鸣的马达声,我们的车队好像被敌机发现了,敌机俯冲追着卡车猛烈扫射投弹,司机熟练地急刹车快起步与敌机周旋,密集的敌机机枪子弹还是打穿了我们乘坐的车厢板,弹头与地面的石头摩擦出一串串刺眼的火花,由于卡车目标太大,再往前走空袭会更加频繁,领队研究决定大家下车,白天休息,夜晚行军。队员们带上防疫器材和行装开始了入朝后的第一次夜行军赶往目的地。我们少年防疫队员穿梭在朝鲜风景秀美的大山里,累了在林中休息或在被炸毁的房屋废墟中宿营,饿了吃块压缩饼干,渴了喝口军壶里的凉水,三天的急行军我们终于达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县)大洞里(村),这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卫生部防疫大队所在地。</p> <p>被炸毁的鸭绿江大桥。</p> <p>检验大队全体工作人员,在反细菌战大队基地石头房工作室前合影,中间是专家领导。</p> <p>大洞里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山村,背靠香枫山,面向大同江,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流过,汇入村外的大同江,大洞里的春天山坡上绽放着粉红色的金达莱,夏天溪水旁的桑树上挂满了熟透的紫红桑葚,秋天的栗子压弯了树枝,冬天的白雪映衬着青松翠柏,志愿军后勤防疫大队就驻扎在这个如水墨丹青画卷一样的小山村,防疫大队的化验室设置在山村的小石屋,我们就住在山洞中。</p> <p>1952年8月,在大同江的大黑石上合影。</p><p>前排:1张司药,2郑翠屏,3陈振铎(指导员),4杨立森。</p><p>后排:1许顺日,2杜玉川,3李连玉,4金淑子,5李青春。</p> <p>由于大批防疫队员来到了大洞里,人员突然增多,村民出入频繁,小山村的异常变化引起了美军侦察机和敌特的注意,1952年8月的一天,“黑寡妇(我们给敌机起的外号)”从大洞里南山偷偷飞了过来,没有像往日一样盘旋几圈侦查锁定目标,直接俯冲将第一枚凝固汽油弹准确地投向了大队部,大队部顿时火光冲天,“黑寡妇”张开魔爪肆虐着,对着小山村疯狂投弹扫射,美丽的山村瞬间被炸成火海,部分防疫器材被炸毁,这次轰炸是敌机有目的在特务指示目标导航下,奔着反细菌战技术力量基地来的,30多分钟的狂轰乱炸,军民死伤72人,防疫队有7名战友在轰炸中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朝鲜大地,年轻的生命定格终止在1952年8月,他们的身躯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p> <p>左起:1曾祥容,2杜玉川,3郑翠屏,4趙金泳,5孟宪珠。</p> <p>黑龙江省滨江县入伍17岁的女战士张静为保护文件和反细菌战材料,进山洞躲避敌机晚了一步被敌机炸倒了,军装被鲜血染成深红色,弹片炸开了她的腹部,炸碎了肝脏,肠子都流出来了,协理员跑到张静身边将她抱起,她艰难地抬手将怀里带有血迹保存完好的文件资料递交给协理员,就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张静就这样牺牲了,战友们找了几块木板,做了一副棺材,含泪为张静洗去脸上的尘土和血迹,用军装改做了枕头,枕旁放着张静心爱的钢笔和刚发下来的三元津贴费,战友们用泪水和着泥沙,将张静安葬在香枫山山坡上两颗松树之间,棺木朝着祖国的方向安葬。这次轰炸牺牲的还有17岁黑龙江东县中学应征入伍的女战士金莲花(朝鲜族),莲花姐是一个美丽漂亮,皮肤白白有着一双大眼睛,爱说爱笑的朝鲜族姑娘,我俩是同班战友,敌机轰炸时莲花姐为山上战友送开水,在出门不远的小路上没有及时躲开敌机,一块罪恶的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前额右侧被炸开拳头大的血洞,弹片深深地嵌入她的头骨,她美丽漂亮的脸蛋也被弹片划开长长的口子,战友们小心翼翼的修整她脸部被炸开的伤口,捋着她清秀的头发遮盖弹片炸开头部的血洞,将莲花姐的棺木挨着静姐安葬,让这对牺牲的女兵在那边不孤单,大家手捧湿润的泥土一把一把地撒在棺木上,哭喊着莲花安息吧,你是最漂亮的志愿军女兵,哭喊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莲花姐牺牲那天我含着眼泪跳着痛骂黑寡妇。轰炸中牺牲的还有大队炊事员朱子坤正在为队员们准备伙食,遇上了敌机轰炸被炸掉右腿,失血过多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队员们找回了他的右腿,让他肢体完整的下葬。还有四位不知名的战友,在敌机轰炸中牺牲,他们同张静和莲花一起安葬在香枫山上,停战后战友们把七名烈士的遗体移入了成川郡志愿军烈士陵园。</p> <p>左起:1杜玉川,2郑淑珍,3王金丽,4郑翠屏,5曾祥容。</p> <p>这次空袭让我看到了血腥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战士随时面临牺牲。特别是两个好姐姐的离去,就像两把锋利的匕首插进了我的心脏,让我疼痛难过至今,我和静姐莲花姐一同入伍,一同学习,一同工作朝夕相处,总感觉静姐没有牺牲,她怎么能舍得扔下我这个小妹妹自己走了呢,记得乘车过江桥时我晕车吐的厉害,静姐拿出干净的手帕为我擦嘴,卡车停下躲避敌机轰炸,静姐没有自顾自己跑,而是将个子不高的我扶下车,拉着我的手一起跑向森林躲避,入朝的路上我俩结下了生死的友谊,相约在硝烟弥漫的烽火路上携手奔向前方,可是静姐就这么静静的走了,每当想起静姐就想起她的寡母,这样的打击她该如何承受,然而我知道中国的母亲都是坚强的。静姐带着她的梦想带着她的思念长眠在朝鲜大地上。还有漂亮的莲花姐,她从国内出差回来给我买了牙粉和笔记本,二月的早晨天很冷,莲花姐绕过大同江爬过一座小山来到我们驻地,专程给我送来战争年代紧俏的牙粉和笔记本,我和莲花姐妹情深,没想到她走的那么惨,老天呀为什么让这样一个有志向漂亮的女兵过早离开人世?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只怨那可恶的美国鬼子,正是他们入侵朝鲜,我们这群少年为保家卫国才跨过鸭绿江,在三千里江山的朝鲜战场同美军及其16国联军作战。</p> <p>曾祥容和杜玉川。</p> <p>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我熟悉的同班战友刘宏利,防疫大队派他回国学习专业新技术,那时军车很少,他徒步行军中遇到了空袭,被敌机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股动脉牺牲在归国途中。还有姚庆祥烈士,开城停战谈判时,负责谈判代表团安全的警卫排长姚庆祥没有等来停战和平,却等来了敌特的暗杀。在朝鲜我时常挂念牺牲的战友,经常采摘鲜花摆放在牺牲战友的坟前,去开城执行任务我还专门到姚庆祥烈士墓前祭奠,回国后我常常梦见静姐和莲花姐,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行军,在朝鲜老乡家帮阿媽妮推磨碾米,我们这群少年防疫女兵天真浪漫,快乐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p> <p>去开城执行任务我还专门到姚庆祥烈士墓前祭奠,并在善竹桥留影。</p> <p>1950年末,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遭到了中朝军队的重创,为迟滞我军的进攻,开始尝试使用细菌武器,并把日本731部队罪恶头子石井四郎、若松次郎、北野政次等战争罪犯,编入美军代号为“J2C406”的美军陆军特种部队。1952年1月28日,美军飞机在朝鲜金谷里、龙召洞、龙水洞等地,投撒了大量含有细菌病毒的苍蝇、跳蚤、蜘蛛等昆虫和老鼠,至此美军对朝鲜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2月底至3月初,美国将细菌战的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地区,随着这些细菌弹的落地,朝鲜历史上早已绝迹的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又发生了,回归热、天花、伤寒也开始流行,朝鲜百姓和我作战部队战士相继感染传染病。美军研制的耐寒病菌和媒介,苍蝇在零下可产卵,跳蚤在零下可活泼乱跳。美军投撒的带菌媒介除各种昆虫和老鼠外,还把病毒涂在了树叶、鸡毛、豆杆豆荚和棉花上,媒介五花八门,其目的就是麻痹迷惑人。</p> <p>立白色衣杜玉川,</p><p>后排:右1吴兴权,右2王吉立。</p><p>前排:1鲍真坤,2金淑子,3李连玉,4王金丽。</p> <p>针对朝鲜战场突发疫情,志愿军总部立即抽调各类专家组成的反细菌战防疫大队,应对敌人的细菌战攻势。1952年2月一个夜晚,防疫大队接到紧急任务,派我和7名防疫队员到新幕天下第一军驻地,在阵地前沿采集敌机投撒的病毒细菌标本。回国后经常有人问我美军在战地前沿投撒细菌弹,他们不会感染吗?其实美军早有准备,我们在抓获的俘虏身上搜查出疫苗注射登记证,据俘虏交代每人注射六种疫苗,登记证上记录四种,另外两种由于是军事秘密不登记。我第一次去战地前沿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从我军控制区一侧山坡爬山,快到山顶的时候走战壕通道,我个子小走在战壕里只露个小脑袋,东张西望的到处看,这时一个小石子打在了我的小腿上,仔细一看是我军一名身着伪装的狙击手向我示意猫着腰,我加快了步伐走到狙击手身边,他小声地说鬼子就在山坡下,说着递给我望远镜,望远镜里我清晰地看见了蓝眼睛大鼻子的鬼子,第一次看见黑人鬼子,顿时心里一阵紧张,感觉敌我双方近在咫尺,心想要不是志愿军狙击手提醒,我就成了活靶子肯定吃冷枪,通过了长长的战壕到了坑道,在坑道里我为志愿军战士做检疫,在离开时我回望战壕里的志愿军战士,他们面对敌人随时战斗随时会有牺牲,他们是用生命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母亲。在朝鲜我随着防疫大队奔赴每一个敌机投放细菌弹的战场,敌机在哪里投放细菌弹,我们少年防疫队员就出现在哪里,对细菌弹投放地区实施严格的疫学监视和细菌昆虫的消杀灭,采集异物进行病菌病毒检验分类和防疫治疗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细菌战带来的战斗减员,消灭美国的细菌战是我们的任务。</p> <p>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防疫队是志愿军的特种部队,少年防疫队员是反细菌战战场上的特殊战士,我们没有像现在防新冠病毒那样包裹严实防护到位的专业防护服,而是穿着简易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纱布口罩,身上背的喷雾器和手中提的检验器材是我们的战斗武器,任务是喷撒杀虫剂、消毒剂、收集毒物。虽然不直接与美国鬼子真枪实弹作战,但我们消灭的是美军投放的苍蝇蚊虫,老鼠虱子跳蚤等带菌媒介,我们防疫检验队员时刻面临着危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的带菌媒介处理不好就会被病毒感染。志愿军某部9连卫生员葛权书带领战士扑杀带菌跳蚤和老鼠时不幸感染鼠疫,从发病到牺牲一周时间,年仅21岁。志愿军第15军炮9团女卫生员程纯阳,在扑杀带菌苍蝇时感染,病情发展迅速,脖子肿胀与脑袋一样粗,程纯阳在病毒细菌的痛苦折磨中牺牲。我们防疫队女队员在反细菌战时困难更加突出,弱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防疫检验器材和药品,翻山越岭趟河过沟,女兵上厕都成了难题,有时候执行任务住宿在老乡家,男兵女兵挤在一个炕上,大家笑着说战争时期没有性别区分。我们这支鲜为人知活跃在朝鲜战场上英雄的少年反细菌战防疫部队,控制了疫情暴发和传染病的扩散,让美帝细菌战削弱我军战斗力的阴谋没有得逞,志愿军首长常说,少年防疫队员参加的反细菌战对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p> <p>《防疫大队之歌》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战斗生活:</p><p>我们是志愿军防疫队员,</p><p>肩负重任赴朝参战。</p><p>防病保健是我们的使命, </p><p>接种检疫是我们的手段。</p><p>我们防治了传染病,</p><p>最终粉碎了细菌战!</p><p>我们防治了传染病,</p><p>最终粉碎了细菌战!</p><p><br></p><p>我们是志愿军防疫队员,</p><p>肩负重任赴朝参战。</p><p>东西海岸有我们的身影,</p><p>前沿兵站有我们的血汗。</p><p>踏遍朝鲜的山山水水,</p><p>为战胜美帝奋勇向前!</p><p>踏遍朝鲜的山山水水,</p><p>为战胜美帝奋勇向前!</p> <p>1952年4月,中国反细菌战罪行调查团来到大洞里防疫检验大队驻地了解情况,团长是冯玉祥将军的夫人卫生部长李德全,李部长在防疫检验大队驻地看见我和惠兆环,就与我俩打招呼,你们这么小的同志,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有热情敢想敢干,你们的工作很重要,但要注意安全,安全才能完成工作任务,临走时拉着我和惠兆环合影,可惜的是在一次执行完任务后没让我们返回原驻地,照片和我平时写的两本日记还有一些随行物品永远留在了朝鲜的防空洞(后来称为小石屋)。1952年8月,国际反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到了平壤,调查细菌战事实的国际科学委员会国际报告签字仪式在平壤举行。公布了美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使用了反人类的细菌武器,发动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美军发动细菌战不仅在军事上没有达到目的,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同样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下场。</p> 在大洞里,我见到了彭总司令 <p>1952年4月5日,令美军闻风丧胆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来到了大洞里的石头房看望专家教授和我们防疫大队全体人员,彭总司令亲切地与我们每个队员握手,彭总司令走过我身边的时候用手拍拍我的头,问我小鬼多大了?我说不到17岁,他笑着问我想家吗?我说想然后又摇了摇头,彭总司令说你这么小就上前线了是好样的,你们的工作很重要,虽然在战场上没有直接杀鬼子,用你们手中的防疫武器杀苍蝇、蚊子、跳蚤和老鼠,直接保证了志愿军战士的健康和战斗力,反细菌战关系着朝鲜战局,关系着祖国的安危,关系着与美国这场战争的胜负。</p> 祖国慰问团和艺术大师来到驻地 <p>上图裙袜,发下来后我一直舍不得穿,保存至今。下图1、丝巾手绢,2、搪瓷缸子,3、毛巾。</p> <p>初冬时节,祖国慰问团带着亲人的问候来到了朝鲜,到了我们的驻地大洞里,带来了各种补品和药品,带来了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手绢和毛巾,带来了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搪瓷缸子,带来了梅兰芳、程砚秋、常香玉等艺术大师的文艺节目,我当时年龄小虽然不能真正欣赏这些大师的文艺演出节目,但他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得艺术大师们走进我们工作的山洞,梅兰芳在山洞里看见正在工作的我只穿了一件白衬衣外穿白大褂时,关心地问我冷不冷,山洞里阴冷潮湿别感冒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注意爱护,我激动地点点头,现在想起好像就在眼前。</p> 两次遇险,我上了死亡名单 <p>我和郑素珍在朝鲜。</p> <p>1952年2月敌机在前沿部队驻地投放了细菌弹,防疫大队接到通知,立刻派出防疫小分队。汽车在盘山雪路上遇到了敌机轰炸,我当时感到一阵眩晕就昏过去了,原来司机在躲避黑寡妇轰炸时急打方向,卡车滚下了山坡扣在了厚厚的积雪上,车上的战士都被甩出车外,有的骨折,有的脸上划伤手上有血,我刚清醒就听到领队清点人数喊我的名字,我说在这呢,大家见我扣在卡车车厢里急忙施救,正巧遇上过路的志愿军一起将卡车掀起扶正,把夹在两个箱子中间被棉大衣裹着缩成了一团的我拉了出来,领队急切地问伤着没有?我说啥事没有啊。第二次遇险是在大洞里山洞外的石屋工作室遇到敌机轰炸,在炸弹爆炸的一瞬间,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马铁华老大哥像老母鸡护仔似的将我和郑素珍紧紧抱进怀里,用他那宽阔的身躯和臂膀为我俩遮挡炸弹。时间不长刚刚飞走的黑寡妇又折了回来,它似乎盯上了我们的工作室,一连串的炸弹又扔了下来,已有防空经验的我俩迅速卧倒,爆炸掀起来的尘土把我俩厚厚的埋上了,躲过敌机轰炸我俩起身拍打身上的尘土,跳起脚冲着拉黑烟的黑寡妇说,炸不死我俩气死你,我和素珍姐手拉手一蹦一跳地唱着歌返回了驻地,那天驻地也遭到了轰炸,队里清点人员时不见我俩,以为光荣了呢,就把死亡名单送到了战勤处,多年以后在国内遇见老同学,问我“你不是光荣了吗?”,我笑着说这不是活的好好的吗?</p> 高烧40.5℃仍在帐篷坚持工作 <p>1954年8月,我在开城46军进行检疫工作,闷热的帐篷让我感到心慌,我一步一晃地走出帐篷,恰巧遇见卫生连的副连长,见到满脸通红的我问怎么了?我说太热了,他拿出体温计给我测温,他一看体温40.5C°,说你烧的都快把体温计顶破了不要命了?发高烧的我惊动了407团团长,他马上安排汽车送我去卫生营治疗。经过几天的治疗烧退了,感到身体很轻松,我想走,医生说病还没查清不能走,我就琢磨怎么才能早点回到407团呢?恰巧一辆吉普车在卫生营刚办完事要走,我跑过去问司机经过407团吗?司机说经过,能否捎我一段路?司机说没问题,归队心切的我急速跑回山坡上的木棚病房,拿起挎包装上牙具,没和卫生营任何人打招呼,回到了407团驻地,因为擅自离队,我犯了不大不小的错误,挨了领导批评。</p> 血染的军帽 <p>前排:右2杜玉川,3韩玉凤。</p><p>中排:1张司药,2金淑子。</p><p>后排:左2隋德林,3王保祥,4于秉义</p><p><br></p> <p>1952年夏天,我去战地医院采集标本,战地医院由几十顶绿色的军用帐篷组成,护士们有的奔跑接转前线送来的伤员,有的为伤员清洗伤口涂药换药,医生们一台又一台手术紧张忙碌着,我穿梭在轻重伤员之间采集标本,这时帐篷角落一个头缠着绷带的战士用微弱的声音说,请帮我洗掉军帽上的血迹,我走上前问你伤哪了?他说脑袋,我问医生看过了吗?他说脑袋里面有弹片需要手术,这时我感到一阵心疼,我对受伤战士说你等着我给你洗军帽,我拿着他的军帽跑到小河边洗掉血迹,向帽子里吹气,把气球一样的军帽晾晒在树枝上,下午我拿着干净的军帽给战士送去的时候,他闭着眼睛躺在帐篷的角落,我说你醒醒军帽洗干净了,这时医生说别叫了他醒不过来了,我心里一阵难过,才18岁就这么走了,他再也回不到祖国,再也看不到亲人。这战士爱惜军帽胜过生命,他不愿意军帽上有一丝尘土和血迹,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战士啊。我含着泪把干净的军帽戴在了牺牲战士缠满绷带的头上,举起右手向这位战士敬个标准的军礼。</p> 朝鲜辣白菜 <p>1953年在执行任务时路过定平郡的一个山村,住在了当地老乡家,房东阿妈妮见到身穿志愿军服装的我们非常亲切,晚饭时我们把带的干魚唐山大咸菜拿给房东吃,房东阿妈妮端出她腌制的白里透红的辣白菜让我们品尝,辣白菜脆脆的酸甜可口真是太好吃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朝鲜辣白菜,就问阿妈妮这辣白菜怎么这么好吃呢?阿妈妮说这辣白菜里有辣椒、萝卜、姜蒜、苹果和梨,有条件的还放些牛肉汤,用缸盛装放在窖里腌制,能不好吃吗?我记下了阿妈妮腌制辣白菜的过程和步骤,记住那个至今难忘的味道,回国后我有时在秋冬时节都做一些辣白菜,我爱吃辣白菜至今。</p> 我穿上了朝鲜民族裙装 <p>1953年春天,我与防疫队员去执行任务,过河躲避敌机轰炸时脚踩到了一块带有青苔的石头,身子一歪跌倒河里,春季冰冷的河水一下子浸湿了我的衣服,寒冷让我浑身颤抖,我们进村子时身边经过的一位阿妈妮关心地问,这姑娘衣服怎么湿成这个样子别冻病了,队长说掉进河里了,阿妈妮说快到我家换换吧,阿妈妮把我领进屋,开柜拿出两件朝鲜族衣裙让我换上,我穿上了朝鲜族特色的裙装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走出房门,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大笑起来,说我变成了朝鲜小丫。</p> <p>曾祥容和杜玉川。</p> 香喷喷的朝鲜冷面 <p>1953年9月12日,我和战友李连玉(朝鲜族姑娘),跟随队里的张管理员一起出公差,这是停战后我们第一次进城,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街上冷面店的阿妈妮在招喊“高毛臊”(吃冷面),张管理员说咱们就到这家,请你俩吃冷面,一会阿妈妮就做好了冷面,三碗大冷面端上来的时候太诱人了,冷面上有辣白菜、鸡蛋、狗肉汤,酸甜辣的汤里泡着筋道的冷面,我们三个大口的吃着,最后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我舔了一下嘴唇说,谢谢张管理员,这顿饭彻底满足了我肚子里的馋虫。</p> 山洞里的独立团长 <p>大洞里是山区,我们住的是防空洞,冬季非常寒冷,志愿军防疫大队的战士每人只有一床薄薄的被子,瘦小的我一到晚上睡觉时总是缩成一团,大家叫我独立团长,被冻醒时我就起来运动一会再睡,战友张秀兰长得又白又壮,对我说别当团长了,过来咱俩睡一个被窝吧,我高兴痛快地掀开她的被子钻了进去,顿时感到她胖胖身体带来的热量暖呼呼的,虽然秀兰姐挤的我不能翻身,但这天晚上我睡的很踏实也很香,身体舒展着不再抱团,从那以后我每天每晚上都挤在天然暖宝宝秀兰姐的被窝里美美地睡觉,一直睡到回国。</p> 蓝眼睛的美军飞行员 <p>被俘获的美军飞行员。</p> <p>一次去前沿战地医院采集标本,在医院绿色的帐篷病房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高鼻梁蓝眼睛的人在等着换药,什么怪人?怎么跟我们长得不一样?好信的我一打听是被我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顿时怒火中烧,眼前浮现了黑寡妇俯冲投弹,静姐和莲花姐牺牲的画面,我攥紧拳头要找飞行员报仇,旁边的战友悄悄拉了我一下,用眼神告诉我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冷静下来,心想你们的罪行人民会公判的。</p> 快乐的防疫队员 <p>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这一天开始“黑寡妇”不再光临我们防疫大队驻地,没有了空袭轰炸,大队驻地防疫队员个个兴高采烈,琴声歌声在山谷中回荡。防疫大队队员人才济济多才多艺,老战友王吉力酷爱唱歌,每当小分队外出执行任务行军途中感到疲劳时,这位山东男高音唱完《松花江上》又唱《志愿军战歌》,活跃行军气氛。李希鲁、隋德林、徐铁良会摄影,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美帝投撒细菌弹的罪恶证据,也拍了很多少年防疫队员的工作场面。韩福林能画画,好多反细菌弹宣传画出自他手。崔洪凡和唐述先爱写诗,驻地宣传板经常发表他们的作品。孙诚助理员擅长二胡,教会了不少徒弟。我们大队还有一把红色的手风琴,那是郭教授回国后特意买来几经辗转捎给我们的,手风琴到来让大队少年兵掀起了学习乐器的热情,大家争着抢着你学手风琴,我学拉二胡,没过多久队员们都能用手风琴和二胡拉上几首曲子。有一天大家在洞外休息,我拉的二胡曲《志愿军战歌》引得战友们的夸赞,其实我就这首曲子拉的熟练。</p> <p>行军途中合影</p><p>前排:左1李青春,2张玉山,3王保祥,4张树清。</p><p>中排:左1杜玉川,2韩玉风,3金淑子4XXX,5XXX</p><p>后排:左1张司药,2XXX,3郭队长,4于秉义。</p> <p>前排:右起:1杜玉川,2苏科主任,3曾祥容,4苏所长,5郑翠屏,6苏所长,7翻译。</p><p>后排:右起:王保祥,2XXX,3苏检验员,4王文友,5苏检验员,6张玉山,7海军检验员。</p> <p>1955年3月6日,我和9名防疫队检验员奉命回国到旅顺口接收苏军移交工作, 3月8日我们到达旅顺,从那时起我们与苏军老大哥一起工作,当时中苏关系是同志加兄弟,他们知道我们是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都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也了解到他们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乌兹别克。移交工作时苏联专家传授我们医疗检验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移交工作一直到10月,相处中我们与苏军结下了友谊,送别时我还写了一封欢送信,让翻译译成俄文交给了他们,他们高兴地说“哈拉少”,送他们上车时我们高喊着“大娃雷司,道司维达尼西”(同志,再见了)。65年过去了,这些往事好像就在昨天。</p> <p>左起,杜玉川、曾祥容、郑翠屏,向苏军检验所献旗和风景画。</p> <p> 1969 年 3 月<b>2</b>日,在珍宝岛发生了中苏武装冲突,中国被迫进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一时间中苏关系相当紧张。 1970 年 3 月 7 日,我随着驻军 229 医院奔赴大兴安岭地区,配属铁道兵修建中苏边境铁路的卫勤保障工作,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修建这条铁路关系着我军的后勤保障,铁路穿过无人区,穿过原始森林,我们医疗保障小分队也巡医在铁道兵各个驻地之间,为筑路官兵做好卫勤保障工作,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夜晚,我曾带三名卫生员穿越原始森林执行紧急保障任务。</p> <p>1970年冬铁道兵22团卫生连合影,前左1南医生,2杜玉川,4连长。</p> <p>在铁道兵12团卫生连。</p> <p>前排:右1王吉力,</p><p>中排:右1孟駿,2邹铁夫,3金淑子,4惠兆环。</p><p>后排:左1王金丽,2郑翠屏,3杜玉川,4曾祥容,5郑淑珍,6包真坤。</p> <p>我15岁入伍参军, 61岁退休告别军营。 47年的军旅生涯,我去过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参与苏军旅顺口移交工作,去过东北边防大兴安岭,也做了日常平凡的医院检验工作。立过功受过奖,评过五好战士,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一生当兵终身不悔。我对军营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浓浓的军旅情缘,我的另一半是在部队医院工作中结识的战友(主任军医、副院长)工作到退休。我们的大儿子征难和爱人秀芬是陆军,二儿子云飞和爱人义芝是海军,我家六个军人,是真正的军人之家。</p> <p>我保留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胸章,八十年代的三等功奖章。</p> <p>后排:左1郭队长,2隋德林,</p><p>前排:左1XXX、2XXX(记不清了)3杜玉川,4XXX(记不清了)</p> <p>多年来,我时刻想念着在朝鲜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的少年防疫大队的战友,幸存的回国后天各一方,我到处打听他们的消息,查找可能联系上战友的线索,经常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防疫队员的联谊活动,与战友之间保持着书信往来,QQ和微信联系,传递战友之情,分享现在美好生活和快乐。为纪念抗美援朝反细菌战,我80岁那年写了《千里赴戎机》一书,这本书被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p> <p>2014年我写的《千里赴戎机》一书被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2015年我写的《我的军旅生涯》送给防疫大队的战友,回国后一起工作的同事阅读。</p> <p>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写下此文让现在年轻人了解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了解我们这些热血少年防疫队员,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参加抗美援朝反细菌战,让世人知道在这场朝鲜战争中,美帝使用了反人类的细菌弹,警示国人现在的美国穷兵黩武,为遏制中国的发展崛起,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会使用,我们的祖国要强大,就必须有一个强大过硬的人民军队。</p><p><br></p><p> 2020年10月1日</p> <p>1953年在成川郡驻地。</p> <p>1953年在成川郡驻地山上。</p> <p>1952年12月春节前,全体检验大队在大洞里驻地合影。</p> <p>停战后可以进城了,杜玉川和曾祥容在成川郡县城里,吃爆米花。</p> <p>1954年在朝鲜成川郡驻地。左起:杜玉川、曾祥容、郑素珍。</p> <p>前排:左1松月,2郑翠屏,3李队长,4杜玉川,5小王。</p><p>后排:1XXX,2隋德林,3王益寿,4XXX,5徐铁良,6吕寿和,7鲍真坤。</p> <p>在朝鲜行军途中。</p> <p>1953年7月,在大洞里山中驻地。</p><p>左起:1班长张树清,2杜玉川,3队长李福怀。</p> <p>1952年杜玉川和金淑子在驻地山中合影。</p> <p>1951年8月,在通化市二道江第七陸军医院门前,实习完回抚顺训练大队合影。</p> <p>1952年在成川山上。</p> <p>左起曾祥容、杜玉川、李连玉、金淑子在炊事班帮厨。</p> <p>行军途中合影</p><p>前排:左1李青春,2张玉山,3王保祥,4张树清。</p><p>中排:左1杜玉川,2韩玉风,3金淑子4XXX,5XXX</p><p>后排:左1张司药,2XXX,3郭队长,4于秉义。</p> <p>1953年2月,去西海岸途中,扫灭疫情,为大部队进驻备战,防艾森豪威尔在西海岸发动春季攻势,我在前排背挎包的。</p> <p>1954年6月,我在善竹桥上。</p> <p>1952 年夏,1杜玉川,2金淑子,3韩玉凤。</p> <p>1953年7月,停战时留影。</p><p>前排:左1杜玉川,2曾祥容,3王保生,4躏文谭。</p><p>后排:左1小朱战友,2鲍真坤,3XXX(记不清了)</p> <p>1952年在驻地</p><p>前排:1马铁华,2何主任</p><p>后排:左1孟骏,2李青春,3邹铁夫,4惠兆环,5郑翠屏,6杜玉川。</p><p>中排:1鲍真坤,2郑素珍,3金淑子,4曾祥容。</p> <p>我站在郊外眺望远方。</p> <p>1953年7月,我和朝鲜族小妹妹合影。</p> <p>1952年,杜玉川,志愿军后勤卫生部政委,曾祥容。</p> <p>1953年,王吉力、杜玉川、洪静婉在朝鲜二分部山上。</p> <p>前于秉义,杜玉川,曾祥容,于1953年夏季合影。</p> <p>前排:左1李青春,2吴兴全,3张玉山,4何亦祥,5王保祥,6王吉力。</p><p>中排:左1王金丽,2郑翠屏,3杜玉川,4惠兆环,5金淑子,6邹铁夫,7孟骏。</p><p>后排:左1曾祥容,2于秉义,3鲍真坤。</p> <p>前排:杜玉川、金淑子</p><p>后排:吴金发(检验班班长),周俊庆,张玉山</p> <p>左起:杜玉川、班长、鲍班长</p> <p>检验工作中。</p> <p>我和战友姜国琴。</p> <p>我和战友董秀英。</p> <p>一次出差去丹东,我再次登上鸭绿江大桥,站在桥上回忆起当年夜过鸭绿江的情景,感慨万千。</p> <p>在断桥上留影纪念。</p> <p>在我的工作单位沈阳军区第二疗养院。</p> <p>大连第二军休中心召开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志愿军老兵座谈会。</p> <p>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就是对我军旅生涯最好的评价。</p> <p>如今的老年生活。</p> <p>鸭绿江断桥。</p> <p>抗美援朝塑像群雕。</p> <p>鸭绿江大桥夜景。</p> <p>俯瞰鸭绿江大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