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官寺凤凰山寻游

太阳公公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官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王士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色斜阳下,来过古瓦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勇如骠骑少,痴似虎头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梵响流空寂,松声覆殿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逍遥能解否,试问道林看。</p> <p>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已经脱离队伍很久了,直到本周女儿在电话警示中,我才意识到是该改一改不良生活习惯了,寻访古瓦官寺就算是我改正不良作息习惯的开始吧!</p> <p>7月25日晨,从集庆门汽车站下车后,按手机步行导航提示,沿凤游寺路行走百米左右左拐,看到有去瓦官寺醒目提示的“花露北岗”陡坡小巷,一座黄色围墙小院坐落在陡坡顶,“古瓦官寺”到了。</p> <p>爬上陡坡就是花露岗顶,也就是六朝时的凤凰山又称风台山。</p> 看到熟悉的道友,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你看老王、人生如梦……..都来了,当然对于我这个老态龙钟的糟老头只能是对他们招招手问候一声,不让对方生厌就好了。 对于很多不认识的道友来说,我已经算是新人或陌生的潜水者了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南春 唐:杜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div> <p>南朝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朝代,但是正是杜牧的小诗让南朝的寺庙闻名于古今。诗人将寺庙与烟雨并论,给神秘的寺庙一丝朦胧的美感,让寺庙给人一种美感,让人去亲近,去欣赏, 让人不觉神往其中。</p> <p><br></p><p>南京古有佛教圣地之美誉。繁盛时,南京佛寺数量竟达700多座,数量超乎人们想象。瓦官寺就是其中的一座。</p> 瓦官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集庆路南侧,历史记载,瓦官寺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东晋时,有一法师名释慧力,来到陶官旧地,深感此地环境幽僻,逐奏请朝庭,请求在此建寺。 <p>晋帝诏令赐陶官旧地以建,因寺址原为官府管理陶业机构,故寺名“瓦官”。 慧力法师为开山祖师,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名列中国五山十刹,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寺院。</p><p><br></p> <p>三十年后,瓦官寺为大火所焚,晋孝武帝认为此乃“国不详之相”,遂敕令修复。修葺后的瓦官寺不但规模更盛,还供奉有戴逵(著名画家、雕塑家)所铸五方铜佛、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所献白玉如来,以及顾恺之所绘壁画《维摩诘像》,时称“瓦官三绝”。</p> <p>一座寺庙就有如此众多绝品,真正是绝无仅有,瓦官寺也因这三件稀世珍品名扬天下。一时间,众僧云集,香客不绝。至东晋末年,拥有僧众千余人。关于建瓦官寺建寺还有一段“点睛之笔”的故事。</p> <p>南京要建瓦官寺,僧侣向京城士大夫募款,但回响不太热烈,眼见修建计划无疾而终,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画鼻祖之一、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却慷慨地认捐一百万钱。</p> <p>寺庙一天天建起来,但顾恺之的钱却一分也没捐过来。寺里高僧急了,问顾恺之怎么办?顾恺之说:“没关系,你们照建,留给我一面白墙就好”。 墙弄好,顾恺之每天都在里面作画,闭门创作一个多月,画了一幅病容蔫蔫的“维摩诘像”,画作大体完成,只差眼珠没点。</p> <p>就在准备点睛当天,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寺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随意乐捐。</p> <p>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灵活现。很快,一百万钱便凑足了。 瓦官寺因顾恺之画维摩诘像而成名,留下了点睛之笔的成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杜甫赞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p><p><br></p> <p>画圣顾恺之的点睛之笔维摩诘像壁画在美术史上是非常闻名的,那也是顾恺之的成名作,如今早已没有了。现在,全世界留下来的顾恺之古画只有12幅,因为顾恺之的画大多是壁画,壁画是很难保存的。</p> <p>南朝入梁后,在瓦官寺兴建了瓦官阁,阁高二百四十尺(约合60米),高耸入云,大江环前,三山在侧,是当时国都建康登高远眺的绝好去处,唐人有诗云“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 极言此阁之雄伟壮观。诗仙李白的《横江词》中,更有“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之名句。 </p> <p>三山在侧:相传,南京城南古有三山,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建明故宫时,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现今,原城南“三山”与李白诗中的“三山”是否是同一个三山只能供后人暇想。</p> <p>瓦官寺和其它很多寺庙一样,屡废屡建,屡建屡废。庙不在小,有佛则灵,人不在多,有香火则生。拜佛进香的人群,历代不绝,生生不息。</p> <p>步入古刹殿堂中殿,是五方佛殿,再往后是玉佛殿、祖师纪念堂,佛院中玉佛殿前有铁铸九层佛香塔一座,高耸入云,蔚为壮观。西边三厢是念佛堂和一些生活配殿,整座寺庙占地面积紧凑,活动空间很小。</p> <p>过去,古瓦官寺规模到底有多大?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僧圆梓在原瓦官寺故地上重兴殿字,取名“上瓦官寺”,改积庆庵为“下瓦官寺”至清时,上瓦官寺已具相当规模,占地约四十亩,还辟有放生池近十亩。后来多次被毁,多次复建。</p> <p>太平天国时期,上、下瓦官寺彻底毁于兵火,乱后虽有复建,但规模已远不如前。清朝时,又行复建,并在上瓦官寺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妙悟庵。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肆虐八年,上下瓦官寺“殿宇齐倾、荒凉满目”。</p> <p>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庙宇改为学校,有的改建为工厂,瓦官寺不复存在。2003年在佛教界的努力下,当地政府又在原妙悟庵的基础上,重新复建古瓦官寺。</p> <p>瓦官寺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位佛界智者大师在瓦官寺讲经说法八年,后来成为佛教天台派的经典,因而瓦官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p> <p>瓦官寺在世界佛教界,盛名远播,在日本、韩国久负盛名,斯里兰卡晋代就相往来。日本、韩国的天台宗发源于瓦官寺,现如今,天台宗盛行的日本、韩国等佛界人士常来南京寻根问祖,寻访古瓦官寺。</p> <p>瓦官寺和凤凰台一带也是南京文脉之地,六朝风物俯拾皆是。吸引了历代许多诗人墨客来此凭吊吟诵,李白、杜甫、陆游、刘克庄、周邦彦、王世祯等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特别是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和杜甫的“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等名句,已成为传颂千古之绝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白 《登瓦官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p><p><br></p> <p>凤凰台的由来与古瓦官寺有着直接的缘缘。相传,“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当时有异鸟三只飞集瓦官寺,朝庭认为是凤凰栖息的瑞相,乃在瓦官寺旁置凤凰台,山称凤凰山。”这才有了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p><p><br></p> <p>老胡在花露岗顶即兴吟诵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篇</p> <p>  南京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p> <p>清人所著《江南通志》中,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江宁即南京,城内之西南隅,就是明城墙内的西南一角,也就是今天的门西。门西的山只有凤凰山,而凤凰山曾经的名字就是花露岗。</p> <p>现如今花露岗上除了瓦官寺外,只有瓦官寺对面的第四十三中学,很多文保专家称凤凰台就在学校旗杆处。</p> <p>为了实考凤凰台旧址。我的好友南京资深文考专家老胡带我亲临现场说:这里就是凤凰山,现花露岗的最顶端,虽然凤凰台距今已过千年,经历了历代沧桑变迁,明代后地理地貌变了,长江也由宽变窄远离城区,看不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但史料不会变,这里就是凤凰台遗址。</p> <p>南京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再现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并反复论证,最终选址于具有“三山烟霞,二水奔流”之诗境的江心洲洲头建立了新凤凰台。</p> <p>新凤凰台景区占地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凤凰楼高25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远望则巍峨壮观,近观则雕梁彩绘。登高远眺,东接河西新区,西枕长江浪波,南抱三山葱茏,北临万家灯火,大江风貌尽收眼底,确实是一处叹为观止的胜地。再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留下的优美绝唱,凤凰台也因此而闻名遐迩。</p> <p>世事变迁,古凤凰台早已难寻其迹,遗址在什么地方,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有诗无台一直是千古憾事,因此还有待南京的文保专家们进一步发现与考证。</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山上寻址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阳 2020.7.2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山上寻址游,有台无凤无阁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居民搬迁早已去,凤凰山顶满荒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山已填燕雀湖,二水退至江心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台阁成往事,唯有诗篇永不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