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岁月

飘逸

<p class="ql-block"> 一、报名参军</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13军39师116团的征兵军官来到了我们家乡,公社号召适龄青年报名参军。</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积极报名参兵的目的,是想去部吃碗饱饭,因为在农村经常饿肚子。由于太想去部队吃饱饭了,报名时我作了假,少报了一岁多,亦就是还不到18岁的参军年龄。可万幸的是竟没人去核查,我蒙混过了关。</p><p class="ql-block"> 报名后的第三天,公社通知我去泼机区公所体检。我们公社一起去体检的有7个人,除我之外还有申时勇、申庆双、申庆雄、吴学贤、高秀昌、黄训尧,他们都是我小学、初中的同学。给我们体检的军医姓黄叫黄云富,胖胖的,很帅气。体检很简单:量身高、称体重、量血压、考视力、跑步。</p><p class="ql-block"> 体检完了我们就回家了,不知道是否合格,一直不安地等待着,生怕去不成。</p> <p> 二、应征入伍</p><p> 一个星期以后,庆幸,我们报名的7个人都得到了入伍通知书。那一刻,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情不自禁地高喊着:“我当兵了!我当兵了!”。</p><p> 得到通知书的第二天,公社通知我们上午9点以前在公社集中。这天一早,我就迫不急待地在父母、哥嫂的护送下,赶到了公社。待我们7人全都到齐了以后,公社革委会主任王建国、副主任李正华,在操场上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仪式。我们7人横着站成一排,公社文艺宣传队女队员胡庆香、高大英、吴正端、申时芝、李正端、王万福为我们每人戴上了一朵大红花。</p><p> 仪式完毕,王建国、李正华护送我们步行到县城武装部报到。县城离我们公社25公里左右,一半是山路,一半是公路。一路上我们兴致很高,胸前的大红花一直戴着没取,很得意的那个样子,沿路的村民见了都出来围观,指指点点,又说又笑的,跟着我们一起开心。</p> <p> 三、换上军装</p><p> 大约下午三点左右,我们赶到了县城武装部正式注了册。我们7个人都被编在新兵三连一排,指导员叫谢培林,61年的重庆兵;排长叫李子能,65年的四川合江兵。连长记不起了。</p><p> 注册结束后,我们被安排在县城二小住宿。住宿安排好后,立刻换装,发了两套军装,两双鞋袜,一条一被子,一条床单,一个小包袱皮,一个水壶,一个挂包,一根腰带,一条背包绳。换装完毕,排长李子能就教大家如何打背包。</p><p> 学会了打背包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晚饭是在武装部的食堂吃的,白白的大米饭,还有肉,饭不限量,可以放开肚子吃。我们长期吃的是包谷饭,还常吃不饱,肉就别说了,除了过年吃过一小点,其余时间都见不到。因此,大家都放开肚子,狠起的吃,可以说是出生以来吃得最多、最好的一顿饭。</p><p> 饭后,别人我不知,但我心里很乐,心想从此以后天天都能这样吃了,当兵值了!</p> <p> 四、奔向军营</p><p> 第二天一早,亦就是1968年的4月24日,吃了早点,我们就整装上车,正式踏上了奔赴军营的征程。</p><p> 这次我县应征了700多人,由昭通汽车运输总站的解放牌汽车运送。我们排乘坐的车编号为9号,司机是一个30来岁的中年人,长得很文静,脸上始终带着甜甜的微笑,让人感到放心和安全。</p><p> 汽车从县城出发,沿镇——毕公路行驶。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乘坐汽车,兴奋得很,总觉得是突然一步登了天似的。以前在家没去过哪里,山外以外的地方有多大是个什么样子?这些都是一个未知的谜。这次,终于有幸坐着汽车到山外以外的地方去看一个究竟了,你说怎么不让人兴奋呢!</p><p> 汽车在高山峻岭间时快时慢地前行,各种山形、风景、村落……不断展现在眼前,一切都是新的不重复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长了见识。当晚,我们到了第一个宿营地——威宁,住在效外的一个小学校里。最让我 极为兴奋的是这里有一个全国出名的“草海”,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起过,想不到真的到了这里,可惜不让我们去看。第二天出发后,我们的车沿“草海”岸边前行,“草海”全景出现在了们眼前,啊!好大的一个海呀!真是见了世面了!当天晚上住宿云南的宣威,这里的“宣威火腿”天下闻名,可惜只是听说而没有看到和吃到。第三天,我们住宿昆明郊外的“凉风凹”兵站。昆明城市大,而且四季如春,全世界闻名,能到此真是三生有幸,可惜不准我们入城,不过这已经很满足了。</p> <p> 五、当了步兵</p><p> 在“凉风凹”休整一天后,我们换乘军队的军车前行。这军车是我们39师炮团的车子。换乘之后,我的心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觉得进一步融入了军人,心绪在飞扬,笑得更甜蜜了!</p><p> 从昆明出发,两天经玉溪、娥山、墨江、元江等地,于4月28日到达了最终目的地——思茅。一进思茅城我们就下了车,一看,那里已有很多军人在那里等候了。我们在一个坝子里列队站好后,就开始点名分兵。</p><p> 我们一起去的7个人,高秀昌分到师汽车连,申时勇、申庆雄分到116团三营营部,我和吴学贤、申庆双分到116团三营7连,黄训尧分在116团三营炮连。这个分配结果让我有点不爽,按文化程度,我应分得好些。</p><p> 到了7连,我具体分到一排三班,排长叫黄金坤,61年的重庆兵;班长冯光富,64年的四川双流兵;副班长彭留成,64年四川双流兵,班里还有邓虎书、腊国强、李正辉等战友。</p> <p> 六、人生感叹</p><p> 一弹指,时光已过了50多年,我们一起参军的7个人都有了自已最终的结果:高秀昌、申时勇和我在部队提了干,同时参加了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最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申庆雄退伍后去陕西一个军队的被服厂直到退休;吴学贤去了昆明冶金测绘直到退休;申庆双退伍后去了昆明中建直到退休;黄训尧退伍后回到了农村。</p><p> 而今,我们7个人,高秀昌己于今年走了,其余6人都健在,全都过了古稀之年。</p><p> 这些结果,都不是我们当年参军时想的、要的和设计的,但结果就是这样。人生命运天注定,一切随缘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