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往事

初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 初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 初雪</span></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的九月一日,我在秋季中踏进了曹江中学。这一天,我的心情是紧张的,忐忑不安的。从小学一下子进入中学,从熟悉的面孔再度变回陌生的面孔,从熟识的校园变为陌生的校园,从亲切的老师变为陌生的老师,一切来得那么伧促,一切来得那么突然。我小学幼稚的心灵来不及升级,就要匆匆上路了。转瞬,我就要走向成熟。我从心底拒绝它,另一面我又不得不面对它。带着满身伤痕,带着满身憧憬,带着好奇,我进入了校园。</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曹中给我的印象是,黄泥的山,黄泥的路,黄泥的球场。除了绿化是绿色,就连空气也是黄色的。一句话就是粗糙,简陋,整个校园除了山头,平房,还是山头,平房。简单地说,曹中是建在山坡上,东面一个山头,由南往北,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好几幢平房。西边一个山头,由南往北,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好几幢平房。东面和西面的正中是一个山谷地,山谷后面紧靠一个山岭,山岭地势最高,山顶平整成椭圆形的运动场,站在这里,不仅可眺望整个校园,还可以极目校园远处。</p><p class="ql-block"> 如果用数字来表达,就是三座山头,一个山谷,一座平房的饭堂。</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公社的公办初中,学校从头到脚都没有围墙。不是学校不想设围墙,而是那时没钱做围墙。没有围墙的曹中,学生出入自然方便,但校园管理必定增加难度。不过,那时严厉的校规也是堵堵无形的围墙。有时,校规比真实的围墙还管用。尽管有少量的懒散学生违规攀爬山头斜坡出入学校,但整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循规度矩的,都从正门进出。有没有围墙,影响不大。</p><p class="ql-block"> 从小学踏进曹中,和大多数同学一样,这个年龄的我,身体和心智都未成熟,就要接受残酷的劳动考验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曹中,是李广严校长年代。单看他名字,你就知道这个校长是讲严立威的。这个还不要紧,我们还赶上一个学农结合年代。什么是学农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学习自不必说,农业劳动就是每周都有固定的劳动课。劳动课不是形式,是实打实的带动。劳动包括到曹江河担沙回学校,从家里带蕉苗回学校种。除了担沙,栽蕉,还要平整球场,路面。这杂七杂八的劳动项目,也是够多够烦的。我曾经不解的问上帝,这是我们的初中吗?初中的校园难道需要我们这样参加建设吗?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劳动为主?这繁重的体力劳动,是我们的年龄承受的吗?</p><p class="ql-block"> 从农村过来的学生,担沙是小菜一碟,算不上什么劳动,但对于那些非农家庭不干过农活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命了。从曹中到前面曹江河,大概六百多米,一担沙,又湿又重,感觉有七,八十斤。非农家庭的我,没干过农活,未担过东西,一担沙不知怎样放,担起来感觉很重,总是要放下休息。人还未到学校,担的沙也掉了一半。回到学校刚松一口气,一望到还要上岭头,我的心又惊又怕。不知休息了多少回,只记得用尽了奶力,才将这沙担上岭头。上到岭头,肩上的皮起泡了,磨出血了,汗水夹杂着泪水流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若问学生担那么多沙干啥?担沙主要是为了山顶的运动场服务。跳高跳远的沙池要沙,跑道是泥加沙,特别是校园泥路,经常要防滑铺沙,山谷的平地球场也要用沙。可是一场大雨下来,铺上的沙便被雨水冲走,下一次又只能叫学生担沙了。</p><p class="ql-block"> 除了担沙,还要栽蕉,栽木。蕉苗全是学生提供,不管你家是农业的,非农的,也不管你家有蕉苗,还是没蕉苗,你都要向学校提供。蕉苗选择在岭头斜坡栽种,学生负责淋水,施肥,学校负责收获,果实和收益当然归校方。树木选择在山谷,山头斜坡和山顶球场边栽种。树苗由学校提供,种苗都是台湾双思木,桉木。栽的时候是密密麻麻,见缝插针,日后自然是密不透风了。</p><p class="ql-block"> 校园的道路是黄泥路,学生们在劳动课经常要用锄头平整。黄泥路经不起暴风雨,往往一场大风雨过后,原来平整的泥路被雨水侵蚀,道路变形,变得坑坑洼洼,水土流失,甚至有崩塌出现。如不及时回填泥土,平整路面,行走就极不方便。雨天,黄泥路路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学生们的裤腿经常会被泥浆弄脏,所穿的白鞋会被弄成黄鞋。所以劳动课多,经常有修路,这也是无奈之举。</p><p class="ql-block"> 学校有一个只管农业的副校长。这个副校长喜欢干农活,经常叫学生从家里带蕉苗来学校种。他还喜欢集队喊口令,往往列队喊完口令,他还要讲上一番劳动话题才能让别人转上正题。有一次,这个副校长不知为啥与饭堂总务主任发生口角纠纷,吵吵下,俩个人打了起来。副校长是当过兵,去过抗美援朝的,出手太恨,竟把主任打得牙齿都出血了。</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宿舍连着课室,都是平房。住平房没关系,关键是宿舍人多,床多,舍窄,泥地面又潮又湿,空气不流通,环境卫生差劣,个人卫生极不讲究。木质上下床潮湿易发狗虱,狗虱咬人好痒,但还不至成问题,问题还有更大的。同一个宿舍,这个喊痒,那个也说身痒,你传染给我,我传染给他,很快全宿舍都齐了,就不知是啥病,老师和校领导一点也不重视。当时民间土话叫礼渣,医名实为疥疮。其实当时曹中学生宿舍已流行大面积的传染病,就是疥疮了。这个病不好办,当时还没有特效药。除了硫磺,再也没第二样,但是硫磺也不十分有用。这东西手尾极长,只要遇上,就缠住你不放。为治好这病,母亲花了不少心机,帮我找药,才治好这病。</p><p class="ql-block"> 校园广播里,放的歌曲还是民俗歌曲最多,通俗歌曲也有不少,港台流行歌曲难得出现。《军港之夜》,《望星空》在师生中经常传唱,《我的中国心》是流行歌曲的代表作,这首歌让学生们知道了香港的张明敏。不过,校长还是紧抓意识形态不放,会上经常强调不能听港台的靡靡之音。特别是台湾的邓丽君,她的靡靡之音充满堕落,媚态,会使人丧失斗志,迷失方向。我没听过邓丽君的歌,也不知邓丽君长啥样,我对这个女歌星不感兴趣。不过,事过境迁,今天我还是喜欢邓丽君的歌的。校长还经常提醒不能看《少女之心》等黄色手抄本,还说缴过某学生的手抄本《少女之心》。这手抄本是什么?我也不懂,也没看过,至于《少女之心》内容是什么,我也不知,被校长一说,我反而觉得愈发神秘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班里头的男生突然秘密传看一份小报。这份小报好像很受欢迎,题目是什么《青松》报,内容全是黄色的涉性描写,插图也是女性裸体的。小报来自公社的圩上某铺头,听讲这报让铺头老板卖到绝货,大赚一笔。这件事,自始至终没有被老师和校领导发现,想来也是奇迹。</p><p class="ql-block"> 学校那时没有什么娱乐,看校园篮球比赛就是一种高级享受。那时,经常有校外的单位到曹校约战篮球,有时,曹中也有篮球队到公社篮球场参赛。无论曹中篮球队到哪里,学生就跟到那里。那种狂热,追风,一点不亚于现在CBA赛场上的粉丝。说到曹中篮球,不能不说到体育老师林炽坤。他是主角,生得高大威猛,说不上英俊,但他出色的球技却赢得无数粉丝的心,曹中篮球在这一代人的努力下确实辉煌过。</p><p class="ql-block"> 那时电影还没有机会进入校园,想看场电影,也是望眼欲穿,非要等到学校和公社电影院安排到影期才能看。这样的机会不多,一学期下来,一般一次,最多两次,有时甚至没有。所以,能到公社电影院看场电影,也绝非易事。至于电视,那是少量有钱人才有的东西。学校没有电视,想看电视,那是校园外的事情,校内想都不敢想。可幸的是,那时公社搬运站居然有一台黑白电视。受天线接收影响,信号不好,画面质量时好时坏,极不清晰。但就是这样一台破电视,我们不上自修的星期天,还把它当作宝贝,把它围得密不透风。与其说在看电视,还不如说在看热闹。最热闹的便是开播港片《霍元甲》,追剧从学校追到了公社圩上。学生们疯狂的围看《霍元甲》,那种热情,那种渴望,那种等待,只有那个时代出现。之后,此情此景不再。</p><p class="ql-block"> 那时社会流行一股新潮,穿奇装异服,社会青年喜欢穿喇叭裤,着人字拖。喇叭越大越好,裤腿越长越好。很多青年无论肥瘦,无论高矮,都是裤脚到地,大腿一边摇喇叭,一边扫街巷,就算是白喇叭裤,也照扫无误。受这影响,校园的喇叭裤,人字拖也出现了。他们的标配是白色大喇叭裤,长头发,人字拖。着标配的学生都有懒散,无心向学,打打闹闹的倾向。能着得起标配的,大多是家境好的,也有家境贫穷,打肿脸充胖子的。校园虽没禁标配,但还是排斥标配的。在那个年代,标配确实分了同学们的心,扰乱了校园的管理秩序,混淆了一部分同学的审美观,也伤害了一部分老师同学的心,给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带来巨大冲击。</p><p class="ql-block"> 下自修的曹中是热闹的,是燥动的,也是谗人的。总有一个不法奸商像偷鸡摸狗似的,带着一担竹箩不知从哪里爬入学校,可能是从没围墙的岭头斜坡爬上的。没有围墙的曹中不设防,他还是做得好隐蔽,鬼鬼祟祟的,生怕被值日老师和领导发现。那一担竹箩里装的是面包,粉皮。同学们用家里带来做伙食的大米换奸商的粉皮,面包做夜宵,奸商再用同学们的大米拿回去做粉皮。如此循环,往复,同学们乐此不疲,是因为那时太饿,总是食不知饱的缘故。这偷摸摸的夜市交易也成为曹中一大风景。</p><p class="ql-block"> 班中有个叫刘越的女同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目标是长坡水库。大家各自骑自行车,一路骑行,一路谈笑风生,一路观赏风景,好不爽快,一路极为顺利。看完长坡水库下来,我遇到了麻烦。我明知我的车制动不好,还坚持从坝顶骑车滑行下坡。结果,想刹也刹不住。车速越来越快,我吓得六神无主。刘越早已发现问题,紧跟住我,一边大喊我减速,刹制,又喊靠边,叫我往障碍物靠。经她提醒,急中生智,我将车滑上了路坎斜坡,对住一条树便撞去。刘越赶到,用手死死拖住我车尾。车停了,人没事,我已吓得面色青白。这事,若不是刘越帮忙,后果真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说起同学,不能不提到L女同学。那时同学之间只是纯粹的同学情,其它份外的事不仅没有,也不会多想。有一天周未回家,天空下着小雨,我一个人从校门口赶远路回家。途经简垌路段,班中高挑的女同学L骑自行车赶上来了。我想回避她,她却主动上前问我:“下雨了,上我车,我搭你吧?”,我说:“不用,我行路得了”。L停下车,极力要我上车,我不好意思的坐上她车,我让一个不敢同她讲话的女同学搭了。L是热情,我却又惊又喜。途中,我不敢同L说过一句话。车到根竹山路段,她停车,说她的屋快到了,让我下车。我怕被其它同学看见惹事生非,赶快下车,连谢一句也不说就走了。现在想来,这L对人真好,不多谢她,那时也太没礼貌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曹中的老师,不能不说到蔡伟红。曹中的女老师不多,教音乐的女老师更是少见。蔡老师人长得不高,但身材极为苗条,说话细声细气,和气温柔,她的五官也极为精致。别以为她柔弱得不禁风,这人上起火来也极为不留情面的。有一次上音乐课,我和同位在下面开小灶讲话,蔡老师极为不满,马上叫我俩起立,罚唱歌,。我俩一开口,又自个儿笑了,蔡老师严厉警告,重唱。我们又重唱,刚唱几句,又不熟了,俩人又是笑。蔡老师又叫重唱。就这样,重来重去,我们被她磨得服服贴贴,满脸通红。既不敢开小差,也不敢讲话,更不敢笑了。那一刻,我终于看到蔡老师的柔中带刚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英语老师何其芳更是独特,他总是斜着眼睛看人。不了解的还以为他有意不正眼看人,可实际上他是先天性这样的。平时他极为严肃,喜欢钻研业务,空闲总是在宿舍听英语教学录音带。他一边看书,一边静静的听,有时也摇头晃脑跟着读,可见这人对教学是多么专注,投入。不要以为他斜眼就是弱者,这人厉害多了。有一次上他的英语课,我迟到了,在课室门口我提心吊胆的报到,他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大声叫我回宿舍。我又羞又愧,无地自容,在全班同学的目光注视下,悻悻走回宿舍。此后他的课我再也不敢迟到,也不会迟到。事后我曾经厌恨过何其芳老师,可是,厌恨过后,今天我们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已很多年没细看过曹中了。二O二O年的七月十九日,借中考的机会,我进入了曹江中学。在历时四天的中考中,我细细的看了一遍校园,这一看,也勾起了我的昨天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曹中,旧貌已换作新颜。原来的平房已变作楼房,原来的山谷已平整为标准化篮球场和综合楼,原来的山谷顶部已平整做起一幢教学大楼,原来的黄泥路已变作水泥路,原来的校门早已做过,学校围墙已全部围起,除了山顶运动场,饭堂格局不变, 曹中,确实变了。</p><p class="ql-block"> 曹中三年,若问我是否有情,有。若问我是否情深,也不觉得。至于厌恨,也有,但不是很深,时间冲淡了一切,在平平淡淡中,我不想忘却,但却快要忘却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西面山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中部后山顶运动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中部山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饭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东面山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曹中中部后山腰教学大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