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当年,1956年北京四中高中毕业的这些年青人,意气风发,一生为祖国学习奋斗,学业、事业有成。如今,2016年已到耄耋之年的这些老知识份子、各行各业的老专家,闲赋在家安度晚年。为了庆祝从四中毕业60週年这个不平凡的日子,大家相约在北大,纪念过去一个甲子的人生。<br />这次欢聚,对于他们来说真是非同小可呀!</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老同学,你好啊!<br />相互热情地问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瞧瞧,他们在一起多么亲切,签名时多么地认真。</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今日参加聚会的在京的十八位老同学,留下了珍贵的签名。</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仔细看看这些老者,欢乐的脸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岁月的苍桑。这些“30后”的一代人,刻苦、勤劳、认真、节俭、本份、诚实,加上理想主义,是他们的特征。60年经历的风雨,他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伏和转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经历中有苦难,最终还是迎来了幸运。<br />恐怕以后再难有30后特征的人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今日相聚的这些“老四中”,大多是在1950年考入四中的。从初中读起至高中毕业,同窗6载,相识至今已66年了。真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为共和国学习、服务;又与共和国一起历经风风雨雨的磨难和锻练。今日重聚首,友情之深难以言表。如今他们的胃口已对餐桌上的佳肴美馔力不从心了,但是思维情感却十分丰富。抚今 思昔,谈论人生,追忆友情,还谈养生,话是说不完的。<br />谈到他们的友谊、友情,举二个事例吧。</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张继国毕业于人大新闻系。中学时是班上的小画家,一生练就了深厚的书法和手工美术功底,成为他的业余爱好。但他深恶书法界的一些沽名钓誉者的轻浮,他自我珍重,清高又朴实。每每大伙聚会,尤其来了多年不见的外地同学时,他一定会献上自已的墨宝。</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他还为过生日的同学送一个他制作的香牌。</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这可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他会选择各种纯真的香料组合,自制模具,压制成型。带上他制作的香牌,真是香气四溢,经久不散。他的墨宝和香牌为大家所珍爱。</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再说一例。这是一张摄于1956年8月的十分珍贵的照片。在北京火车站的露天站台上,班上的同学来送别去哈尔滨的5位同学。前靣蹲着的5个人将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5个人英姿飒爽地参了军。60年以后的今天,5人中的3人在这次棸会后再小聚,並且带上了自己的老伴。照片上的二个6和一个66,意味深长!当你看到三位年老的夫人,可以想象她们曾经陪同自己的丈夫,为了工作的需要而展转一生。面对她们慈祥的形象,你能不心生感动之情吗?</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抚今追昔。<br />这是我们班1956年毕业时,在颐和园与班主任孙荫柏老师全家的一张珍贵的合影。老先生如今仍健在,己近百岁。抗日时期,他就读于西南联大,曾为陈纳德的飞虎队当翻译。他一生为国家默默地工作,桃李满天下。为人乐观、平和、朴实,为大家所尊重。这样的人岂能不长寿!</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这是当年孙老师的学生去西山郊游的照片。高考结束了,即将踏进高校大门的同学,那时是这样的情景。</font></b></h1> <h1><font color="#010101">时代发展了,从他们的衣着可以看到,那时的物质条件和今天是不能相比的。也正是那种稚朴的环境,滋长、培育了他们之间的纯真友情,並能长久保持,一生不忘。</font></h1> <h1><b><font color="#010101">在此后的漫长时期,大家忙于学习,工作,成家立业,彼此的联系少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陸续退休为止。此后,牢固的友情,使他们恢复了联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1997年大部分同学都退休了,这次聚会是高中毕业后的一次大集合,而且选在了四中的教室中。与41年前相比,一切都变了,国家变好了,我们也都变老了,从忙碌中解脱,开始了休闲的养老生活。</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2007年四中建校100周年,是我们聚会的又一次机会和高潮。</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大家都以自己是百年名校四中的学子而自豪。</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远在美国的李鸿程和朱金祥,也回来参加活动。他们表示,2017年要藉四中110週年校庆之机,再回来和大伙团聚。</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在北京的这些老同学,每年都要聚会多次。大家都已习惯将聚会视做自已养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了。</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我们北京的这些同学,会找到各种理由,不放弃任何机会,在一起聚会。远在沈阳的同学徐建沅来北京,谢文伯高兴地把大家请到他家,准备丰盛的家宴,为徐建沅夫妇接风。</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聚会气氛热烈,亲切。徐建沅思絮万千,很感概呀!</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这天是陈兰卷的生日,大家聚会,为他庆祝生日。</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在北海公园中游园。</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在这近20年的、大家团聚的时光中,何煦眧作用非常,令人难忘。这位一生从事新闻工作,非常有造诣的老同学,热心关爱人,平易近人,主动担当大伙的联络人,主动充当和四中校友会的联系人,为每次聚会不辞辛劳。</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几十年了,大家更爱称他“保尔”,比喻为心目中的、前苏联英雄奥斯托洛夫斯基。<br />2014年他因病不幸离世。时至今日,在我们纪念毕业60週年的时候,无法忘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同学。他依然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保尔!</font></b></h1> <h1><b><font color="#010101">在我们高中毕业,离开四中60年以后的今天,回顾我们的友情,心情激荡。这里汇集了这次与会的18位同学的感言。</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color="#39b54a">衷心祝愿老同学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逸享晚年!<br /><br />友谊长存,万年青!</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