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福清 年龄:73岁军衔:中校正团</p><p> 在张福清看来,军队是一个大学校,既能学习知识,还能学习技能和体能。入伍的22年,他从思想上、行动上、知识上、体能上经历了全面的磨炼。</p><p> 他说:22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养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习惯,我觉得这就是军队赐予我最宝贵的财富。聊起当兵那些年的故事,我就觉得幸福。我1947年出生,1968年2月加入北京军区,成了一名工程兵。</p><p> 1966年,我高中毕业。因为不能继续考大学,我也在思考有什么办法才能继续学习。就在这时,国家发出“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学习解放军”的号召,我茅塞顿开。总听老师说“军队就是一个大学校,既能学习知识,还能学习技能锻炼体能”,对我来说,军队绝对是个可以继续学习的好地方。于是,我萌生了加入解放军队伍的愿望。</p><p> 那年国家没有征兵,直到1967年年底才开始。收到学校鼓励毕业班学生参军的消息,我特别兴奋,觉得那个机会就是为我准备的。于是,我都没顾上和家人商量,就赶紧跑去报了名。那次,我们班有十几名同学报名,但是经过体检和政审,最终通过的只有6人,我幸运地成了其中之一。</p><p> 入伍的22年,我从思想上、行动上、知识上、体能上经历了全面的磨炼。</p><p> 如今,虽然我已经退伍,但我已经习惯了用军人的标准衡量自己。我当志愿者、参加社团,用另一种方式为祖国奉献。因为我觉得奉献能带给我一种从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快乐。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军队,经过训练后,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更强大,而且,有了这种体验,你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从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快乐。 晨报记者 乔静涛</p> <p>《生活晨报》7月29日刊登</p> <p>老三届同学欢送我参军</p> <p>部分高中同学欢送</p> <p>井冈山同学欢送</p> <p>128部分同学欢送</p> <p>青春奉献,无怨无悔</p><p>张福清</p><p>回顾当兵二二年,</p><p>终身无悔为国捐。</p><p>青春献给强军梦,</p><p>壮志书成战斗篇。</p><p>2020.7.27</p> <p> 我1968年2月当兵,在北京军区工程兵六工区,从事深挖洞任务,在河北徐水山上挖洞。后到了河北武安车辋口村山上挖洞。</p><p> 1969年10月北上内蒙古丰镇170仓库,编为69军206师,调师机关政治部宣传科。1971年部队调到山西大同周士庄。</p><p> 1980年,我被调到大同市69军机关从事纪检工作。</p><p> 当兵22年来,当兵时担任过给养员、连部文书、战士报导员。1970年入党,1971年提为军队干部。</p><p> 当军队干部期间,担任过见习新闻干事,新闻干事,组织干事,组织科副科长,秘书科科长,军政治部副团职纪检干事,28集团军纪检办公室主任(以副顶正),守备一旅山阴农场正团职政治委员。</p><p> .1989年10月转业。部队工作22年,尽管我沒有上过战场,但经过了七次紧急战备。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得激烈,但我们在北部边疆也不轻松,时刻防止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犯。我对军旅生涯的奉献,无怨无悔。</p><p><br></p> <p>我当兵时的物件</p> <p>1968年2月当兵后,三点红时的照片</p> <p>1984年我在石家庄军队高级陆校时唯一的一张军人彩照</p> <p>三点红换装后的照片</p> <p>授予中校正团时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