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两谷坨

江山松

<p>  两谷坨位于晋豫交界的白水河与丹河汇流的地方!青天河景区所站的地方好多就属两谷坨!为了防止河南进一步蚕食晋城的旅游资源,两谷坨村委在白水河与丹河的汇流处竖起一块界牌,明确了这里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两谷坨的人文景观!</p><p> 前几年与纵宇车行那里时看到界牌,下边落款是我同学张工撰文!</p><p> 总想再去那里走走,无奈路途遥远,这不红枫队里组了骑行两谷坨,我便把山地车收拾一番,在城边转了一圈,觉得还行!便于2020.7.25早八点出发奔上骑行的路!</p> <p><br></p><p><br></p><p> 集合点早早有队友等候啦!</p> <p>  在东禅房的山顶上,俯瞰两谷坨和孔庄河谷,看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勾起我想走一回的冲动!</p> <p>  这在山上边拍的一张全景图,山谷里的美景让人陶醉!</p> <p>下边那弯弯绕绕的山路,此时一直绕在我心头,这回不走一趟,以后还有机会吗?</p> <p>  骑友们在忙着观景呢!</p> <p>  这不还有站到大石头上秀一把呢!嘿嘿😁下边可是万丈深渊呀!</p> <p>  两谷坨村北的庙</p> <p>大队部,现在是村委所在地</p> <p>  炉火正红</p> <p>  面条熟了!自己动手吧!</p> <p>  这是在大平村,做饭的老乡家院子里,有一棵 鬼见愁 树!</p><p> 记得在东禅房村那里也有一棵树,但很小!这棵有十五公分粗,主干光滑,不是那种四棱形!</p><p> 上边接了好多果实!</p> <p>  树上的果子</p> <p>红彤彤的炉火,烧出了希望!</p> <p>  晋豫界牌,位于白水河与丹河汇流处!</p><p>省界的土地纠纷近来多有,总归是利益使然呀!</p> <p>  济济一堂的红枫队友!有这么一帮热爱生活的队友,大家一起出行,其乐融融,真是缘分啊!</p> <p>  两谷坨村牌子,由此向左上山,走晋庙铺返回!直接北去,可走254或东坡,洞头返回!我选择了后者。</p> <p>俯视白水河谷</p> <p>回眸东禅房山顶!</p> <p>远眺对面的孔庄村</p> <p>大概是 小草峪的房子?</p> <p>看见对岸的254处招待所</p> <p>横渡白水河,</p> <p>眺望五松顶</p> <p>横渡白水河</p> <p>  五松顶,这是一个标志点,过去坐火车下山到孔庄,回望一下五松顶,那个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你看那如驼峰样的山峰是不是在嘱咐你的漫漫长路可要当心呢?</p> <p>高团等五人横渡白水河,与我在三岔口汇合!</p> <p>  这三岔口我迷路了!因路边立了一块牌子,说是到啥高铁工地指挥部七公里!我怀疑不是去254处的?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手机没有信号!</p><p> 焦急时哈哈高团老李老绪他们来啦!东旺说254处内部修路,不通!那就走城群返回吧!这条路的弯弯绕可多,一个湾三公里,又绕回原处!</p> <p>迷路的位置</p> <p>  城群至高落坪,一段弯弯绕绕的路,</p> <p>这下边是高落坪村!旁边是白水河上的高落坪水库!</p><p> 村子位于晋焦铁路旁边!山包上有个小山神庙,过去每每乘火车路过都要看上一眼,特别亲切!出去时这是和家乡告别的最后地方!由山下返回至此,感觉就是到家了!</p> <p>在城群骑上李珍宏的电动助力车,嘿嘿好轻巧,等老李过来吧!换着骑吧!别让人家累着了!谢谢啦老李!</p> <p>高团计划由双窑爬坡至贺洼返回!也是,只要爬升三百米,就一路顺风回城了!</p><p> 这时候一辆大吊车过来了!队友帮我拦下!</p><p>司机师傅还真给方便!在过白水河时我们见过,在路边我为他让道,他见我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受罪,所以这时又想帮一把!谢谢你师傅!</p><p>这一路亏有队友帮助,骑行才能顺利结束!</p><p><br></p> <p>小张帮我上车</p> <p>搭乘一段大吊车在双窑和队友分别</p> <p>站在大吊车上俯视白河湾湾,真是美不胜收!可惜这条路几年来我们走过多次,十年前还是碎石满地,后来修了水泥路面我们走了一回去高落坪,可最近由于高铁施工把路面破坏了!坑坑洼洼,一路颠簸,双手牢牢抓住,也没法把这美景和大家分享了!</p><p> 大吊车是回东坡工地呢!车行至高铁与白水河的交叉口,司机停下 ,接我下车,并一再嘱咐我道路!谢谢啦!小师傅!只是连长照片和姓名都没有留下,真对不起!</p> <p>干司,看那厚厚的黄土</p> <p>东坡门楼</p> <p>仰视老翁山,不知道由老翁山返回的队友到了哪里!</p> <p>河谷里的羊群</p> <p>荒芜的土地</p> <p>  回到洞头,在瀑布下边欣赏这哗哗流淌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 <p>看着洞头瀑布这潺潺的流水,心里敞亮多啦!今天虽然很累,可还是顺利结束了!纵然有点滴不快也让它随这哗哗流淌的瀑布远去吧!</p> <p>  现在你终于可以见到这哗哗流淌的瀑布了!七十年代时,在上游拦了一道水坝,把水顺山洞引到下游,发电啦!这里成了干涸的河道!后来习主席来洞头视察十周年纪念,为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又把河道恢复了!</p><p> 下边援引了网友关于洞头《琵琶泓》的叙述,你们可以看看!这里还真有名堂呢!</p> <p>琵琶泓,在洞头村西边的白水河道,距村30米,因白水河的长期冲涮,形成了一泓碧潭的天然景致。潭的四周有如瓮形,当地人称此潭为瓮底,即大瓮潭一样盛水的地方。至于为什么叫琵琶泓,熟知历史典故者说,是瓮壁上的水珠滴入潭中时,发出的声音犹如琵琶弹奏的声音,就像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的那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以被古代文人雅士冠以“琵琶泓”的美称!</p> <p>《凤台县志山川》中记载:“(白水经琵琶寺)又南经清风壁,水入石罅,下注一泓,为琵琶泓。”又言,“晋城山水佳境颇多,琵琶泓盖其最盛者。”《泽州府志》也称琵琶泓为“唐宋盛游之地”。说明1500年前的唐代开始,这里就是一个旅游胜地,呈现出一个“官员庶民争相前往,游人逸士迭出其间”的热闹景象。</p><p>但同样是《凤台县志》,则又有另外一种记载:“乾河又微南,迳武匠村西,悬崖陡断,飞流下注,汇为圣字泓。唐人石壁诗序云:水中‘圣’字了了可见”。 《泽州府志》也记载:“县东南十五里,下临琵琶泓,一名圣字泓”。唐权澈的七言古诗中,也有“潭中圣字看沥沥”之句。</p><p>那么,为什么要把琵琶泓又叫作圣字泓呢?民间也有着不同的说法。</p><p>有的说,是某朝皇帝为琵琶泓题过字,皇帝的旨意为圣意,所以才叫作圣字泓。但从已知的史料中,没有见到过有哪个皇帝为琵琶泓题字的记载,所以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也有的说,“圣”的繁体字是耳口王,组合起来就是“聖”,这个字只可能在古代出现。莫不是哪个年代有人曾在石壁上写过此字,以感叹琵琶泓的神圣。在水流平缓、河水清澈时,此字被倒映在水中,正好被人们看到 ,才有了圣字泓一说?这也只能是一种猜测。还有人说,琵琶泓上面的“清风壁”三字,是宋代泽州郡守王元所书,而王元书写时,是宋绍圣三年。莫非人们就依此将琵琶泓叫为圣字泓?这也只是一家之言。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于继续追根溯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