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军旅情,怀念老首长。—-追忆张秋元副参谋长

天马

<p>  2020年春节伊始一大早,突然手机发出一阵微信响声,是首长的手机!一个微信不明字符闪现在眼前,首长从来不玩智能手机,就是发微信也是由首长的夫人李芝萍老师代发,自从李老师两年前突发疾病不幸走后,这个手机几乎就是个摆设,这时候发信息一定有事情,我匆匆赶到首长的家中,保姆说是痴呆不认识人了,看着首长毫无表情的面神,我急呼:首长,您认识我吗?您茫然的看了我好一会,终于说出了“你是小陈”。我从水果袋里拿出一个香蕉剥开送到您的手上,看着您还能正常自如的吞咽,便陪着您在房间里走了一会,并与您合下这张挂在胸前的建国70周年纪念章的珍贵照片。我静静的坐在您身边,心情沉重的看着您吃完了晚饭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您,岂知这一离竟成永别!</p><p><br></p> <p>  首长入院时正值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之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您度过了漫漫长夜,没有亲人的陪伴,不能为您守护,甚至看不上您一眼,几乎与世隔绝。 还是去年建国70周年,您获得国家颁发的最高荣誉纪念章,那是党和政府对您革命生涯的褒奖和肯定,它陪伴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您生得平凡,走得风光。</p><p> 弥留之际,您留下:不通知亲朋战友及部下,不留遗像遗物、不搞遗体告别的遗愿,秉持的是疫情期间不给国家添乱,不让亲友们麻烦,丧事新办的理念。您保存的解放奖章、军功章无数,但您最爱和不舍的是两件东西:一个是长期陪伴在您床头上的无线电军用发报机的键盘,一个是每天挂在您胸前的建国70周年荣誉纪念章,因为它们是您一生为此奋斗终身最神圣的信仰和追求的象征,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魂!</p> <p>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建国70周年颁发的荣誉纪念章</p> <p>  在前年的一次战友聚会上,我和您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陪同您一直到聚会结束送您回到家中,那天我们约定:“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保重身体活到一百岁”。美好的愿景总是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替代!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可逆转,只有顺应,做到活有质量,走有尊严。李老师走后,我曾几次请您到我家换换环境住几天,都被您以身体不好为由而挽言谢绝,我知道您这样做是怕给我增添麻烦和不便,这是您生来的个性和人格魅力。近几年来身边的亲人都相继离世,而您—-我仅存唯一的一位最尊敬的首长、长辈和亲人,也匆匆的离开了,走得太急、太急!</p> <p>  时间推移到四十六年前的1974年未,分区平叛前线指挥部剿匪大捷回师康定军分区。在一次战备拉练中,我担负了首长的随身警卫员任务。很早就听说您是电台报务员出生,是业务首长,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拉练中让我真正切身体会到了:除了行军中紧随您身边外,日常生活起居、端水洗衣全都自己完成,把警卫员一半的工作全减免了。您关心部下的成长进步,把陪养造就军队技术人才当作使命和责任。</p><p> 在此次拉练中,首长给了我人生道路与价值追求的启迪和教诲,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开阔,奋斗更有方向。一次战备拉练,一次与首长的巧遇,改写了我的警卫员历程,您以锐利的目光确定了我的发展方向,走业务的道路。</p> <p>1974年甘孜拉练担任警卫员时的留影</p> <p>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知识被认为是反动,批邓运动正在蓬勃开展,您敢讲真话,公开提出业务强军的理论,注重能力,反对空谈,大力提倡“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我被安排在分区警通连发射台工作后,您把自己在沈阳通讯兵学院学习的专业书籍:无线电军用机,无线电天线、电工原理等业务教材送到我的手中,嘱咐我认真学习,树立长期干的思想;您爱兵如子,不仅在业务上注重培养,在政治上也无微不至,常常笑容可鞠的和战士谈心拉家常,把自己完成融入一个普通战士之中。当您知道我在平叛连队入党手续迟迟没有转移下来时,敦促抓紧办理;当我回家探亲时,您拿出珍藏的贝母让我带给父母;当我想家的时候,您让我去您家品尝热腾腾的水饺......。您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约上几个通信参谋散步来到一里以外的军分区发射台看望大家,问寒问暖,关怀备至。</p> <p>1951年在军分区报训队的首长(前排左一)与李芝萍(前排右一)的集体合影</p> <p>  <img src="//:0"><img src="//:0">首长出生于山西左权县一个农民的家庭,1946年15岁就参加了革命,先后任晋冀鲁 豫军区通信学校学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司令部电话区队报务员、西康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康定军分区司令部治安勤务科参谋、军分区通信科长、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在平叛战斗中多次负伤,是革命的功臣。</p><p> 说起首长的爱人李芝萍,还有段传奇的故事,李芝萍原名叫邱秀泽。</p><p> 早在1950年,15岁的她报名参军,因年龄太小未获批准,但一个巧合却圆了她的参军梦,并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大她两岁的亲戚女儿李芝萍拿到入伍录取表后放弃了参军,邱秀泽接过入伍录取通知表冒名顶替调了包,顺利获得通过,并就此改名换姓变成了李芝萍至今。参军后随部队西进雅安,在军区电信学校完成了报务员学习训练,被分配到了康定军分区。 </p><p> 首长与李芝萍既是同行,又是战友,他们的结合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浪漫爱情佳话:根据当时藏区匪情严重的状况,报务员被分配到了各个战场,以保证通讯的畅通,战时频繁紧张的电台通讯联络把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从一次次电键上的打打闹闹,到工作,业务技术上的相互关心,感情的电波成为他们的红娘,共同的追求成为他们的纽带,战友的情谊使他们走到一起,最终成为革命伴侣,相依相爱从未分离。他们把个人及家庭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里,而把大爱奉献给了部队建设和自己的事业,为国家的通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p> <p>1958年在康定合影的革命伴侣</p> <p>李芝萍1955年在康定军分区时的照片</p> <p>1962年在山西左权县老家的合影</p> <p>1965年在康定的合影</p> <p>1981年在成都的全家福</p> <p>2013年首长与李老师的合影</p> <p>  1976年,为了响应军委精简整编的号召,首长主动让贤,率先申请提前转业。没有万贯家产,只有一些简单家俱和行囊,一辆解放牌军车完成了举家大迁移。首长没有给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希望由我全程护送至四川省邮电长途线务总站的一个陌生的新居:一个三层楼几十平米的旧房。在成都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一起合下了三张珍贵的照片。</p><p> 一晃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再相见时,我们都变了,但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精神,是情感,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当我们有时间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我们相聚的时日却是不多。</p><p> 我们年年都共同度过了军人最崇高神圣的“八.一”建军节,而在今天的“八.一”军节来临之际,您却缺席了,我们天各一方,留下永远的痛。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是回忆,最悲痛的是分离,但我们更多的是要敢于面对。在硝烟炮火中,我们敢于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在面对众亲分离时,我们敢于擦干眼泪,砥砺前行,让精神永在,军魂永存,让“八.一”军旗永远飘扬,这就是对首长最好的怀念!</p><p><br></p> <p>1976年首长转业时在成都南郊公园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