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金庸

青山依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老师不让读武侠小说,说那是封建迷信,后来文化革命,说那是封资修,更望而生畏,至今对武侠小说没有兴趣。大学毕业实习,在洛阳龙门石窟遇到了一位香港游客,那时境外游客还很少,我好奇的和他攀谈后,那人好意的送给我一本香港出版的武侠小说,繁体字竖排版。因对这类天马行空神神叨叨的书,感觉太小儿科,有那功夫还不如再去看西游记,所以看了几页后就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实习结束回校后,被刚从部队转业来的系总支李书记在班会上不点名的批评了一顿,无非是要站稳立场云云,不要随便和不熟悉的外人接触。我猜可能是哪位同学向上反映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革结束后,现代武侠小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连一些文史学者也对武侠小说开展了研究。我也听过专家的讲座,尤其对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及金庸的个人背景都有详尽的分析。有一次参加全国性的经济专业方面的学术讨论会,一位来自国家社科院的专家讲课之余,说他也喜欢读武侠小说,我还很诧异,这么高素质的专家也爱看武侠小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金庸,报纸头条作了报道,说他也喜欢读武侠小说,此后我便改变了对武侠小说的固有观念,因为这也是一种文学形式,对金庸有了点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24年生于当地大户人家。自明清以来,家族出了多少举人秀才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血淋淋的数字:清雍正年间(雍正年间的文字狱在历史上臭名昭著),姓查的家族因文字狱被判凌迟处死的就有18人,这可是只有文化人才能获得的罪名。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钱学森是表姐夫。西南联大的查校长是族兄。父亲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曾捐献家乡一千亩水田作义田,1951年被从山东来的兵以不法地主罪枪毙了,八十年代平反昭雪。金庸1948年受大公报指派驻香港,80多岁到英国剑桥学习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曾回大陆报考外交部,因家庭背景复杂未被录取。后来金庸说幸亏没有录用,否则五七年反右和六六年文革都在劫难逃,不会有后来的武侠小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多题材来源于历史,但是又不能当作历史书来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边写边在报纸上发表。我认为,感受金庸小说里面的快意恩仇可以,但把里面有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当成史料,那是不可以的,虽然沾点边。</span></p> <p>戚继光</p> <p>南海弥勒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