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内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的一段街道,因为在这条街上回族聚居而闻名,亦因为在这条街上拥有牛街礼拜寺而闻名于世。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明正统七年(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修,近年又有修缮装饰。寺院面积不大,但建筑集中、对称。许多建筑都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穹顶。</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牛街这个名称的历史远远没有这条街悠久,明朝嘉靖年间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无牛街的记载,只有一条名叫“礼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变中较为安定,慈禧太后曾经颁诏将其改名为“太平街”,但始终未获民间认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北京城唯一以牛为名的大街。街东有北宋至道二年(996年)修建的礼拜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全寺主体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历史上这里是唐幽州城和辽南京、金中都城的中心,过去曾名“东湖柳村”;因地势比较高,又叫“冈上”。明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礼拜寺”街,清代称牛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牛街街道的形成,史料记载自建成辽南京城垣开始至金中都城建成,(指今右安门内大街、牛街、长椿街至闹市口一线)已是主要南北通道,此时是牛街形成街道的前身,从此柳河村遗迹逐渐消失,今存有吴家桥地名可考证。</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牛街清真寺,位于广安门内牛街。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于明清时期修筑,是采用汉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牛街地名来源于穆斯林先民喜种植枣树和石榴树,于是逐渐把东西走向的两条长街称枣林前街和枣林后街,把南北走向的街叫“榴街”。久而久之,人们说起“榴街”不如“牛街”顺口,又因回民多从事养牛、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业者,所以习惯上把“榴街”说成牛街了。</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过去,牛街很窄,环境也差,老百姓住房拥挤破旧,“吃不愁,穿不愁,提起住房愁上愁”。近年来,政府实施了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工程,牛街彻底变了样,街道宽了,环境好了,住房大了。</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的牛街居住着回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