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是家中的哥哥姐姐,承担着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成年了,我们是家中的一根顶梁柱,担当起养活自己和帮助家庭的责任;长大后,我们是父母、叔婶、儿女,还要承担起照顾长辈和晚辈的义务。在那个国家最困难的年代,我们天生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也很爱为家庭操心。无论中年还是年老时,我们上惦念着父母,下惦记着子女,总是无法使自己拥有一颗惬意的心,常常是一个疲惫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也像上面说的那群人里的一个,那么你可能是“50”或者“60”后,已经是爷爷奶奶了,正面临着一件艰难的抉择。</p> <p class="ql-block"> 或许你曾经是多么的意气奋发,如日中天,财务自由,豪宅香车,以为独自一人也能完成自己的精彩。鲜衣怒马年少时,最无惧的就是岁月,最不怕的就是时光的流逝,可时光经不起蹉跎,青春经不起挥霍,不经意的弹指一挥间,有一天你从镜子中赫然发现,一缕白发染了鬓角,几条皱纹牢牢紧贴在眼角,曾经红润的脸庞没有了往日的光泽,时不时还有了惆然若失的感觉,有时难以入睡夜半早已醒过,时常忘记上一秒说了一句什么,甚至有时觉到了孤独,终于意识到了自已的人生开始走向了暮年,原来自己也已悄悄老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如白驹,时光如流水,小时候笑着笑着就长大了,长大了活着活着就活老了,岁月太无情,对谁都不会厚此薄彼,从来不会因为你挣的钱多还是他贫困一世、认识你还是不知道你是谁而有所停滞,那些老去的岁月往往不知不觉就在你的身上留下了痕迹。变老,是一个谁都避不开的话题,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或晚而已。</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不过百年的光景,在这一生中,我们总是不断地与人遇见,然后又不断地与人别离,有些人陪你走过的路会长一些,有些人陪你走的路会短一截,过六奔七的人,人生的三大离别已悄然开始……</p> <p class="ql-block"> 和老去的父母渐渐走向离别。</p><p class="ql-block"> 出生到长大,父母陪伴我们成长,但我们长大了,父母却已经在慢慢 老去,终究会比我们先走。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长大,在他们眼里,不管你多大多老,都还是个孩子,有家,父母在,这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幸福。当父母与我们渐行渐远,慢慢地在我们的生命里消失,没有了父母的保护,就再也没有依靠的港湾了,自己也慢慢变成了最孤独的人,直面生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 和舍不得撒手的孩子渐渐分离。</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场与父母短暂离别的旅途。当初那个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长成了“千山万水不必相送”的大人,或手握一张金榜题名的通知书,或放手一博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追寻想要的诗和远方,他们独立了,高飞了,意味着余生与父母渐行渐远,彼此走向河的两岸,隔着遥远的距离,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从此不见父母老去,父母慢慢地就活成了家乡的一个背影,变成了故乡夕阳里傍门远望的那一抺淡淡的云彩;家乡,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只剩寒暑,再无春秋,有的只是回忆。时光流转,我们渐渐老去的同时,孩子们在悄然成长、成家立业,我们和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对所经历的生活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儿女和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从一开始的依偎不舍、有事没事喊“爸爸”“妈妈”,到后来的几乎没有共同话题,曾是父母最疼爱的儿子最终活成了远方眺望的彼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渐渐地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忽然想起读过的一段话:“你少时离家,父母尝是壮年,你一路狂奔不问归期,毕业、工作、成家,人世间酸甜苦辣都已尝遍。少年已老,父母迟暮,城已不是那个城,人也不再是那个身轻如燕的少年了。”小时候,我们踩着父母的肩膀去远行,长大后,我们又活成了孩子的肩膀,有一天也会含泪放他们高飞,纵使这分离万般难舍,最终父母也得放手,让他们远去,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却注定背离这片有养育之恩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爱是牵挂,千山万水也想呼唤你回去,有些爱是放手,送你远行然后含泪盼望。父母就是这样,纵使万般不舍,也始终不愿成为儿女与诗和远方之间的那堵墙,他们默默无声,只是守在那里,等侍着你偶尔的一次回头。</p> <p class="ql-block"> 和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渐渐离别。</p><p class="ql-block"> 年少时意气奋发,青年如马,潇潇洒洒,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进入暮年,年轮增加了你的年龄,磨平了你的棱角,一路的成长和一路的改变,使你面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有了不同的态度,坚持的不是莽撞前行,而是懂得取舍,及时放弃。老年如水,静水流深,顺着正确的河道缓缓远去。</p> <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慕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情;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印脸上的皱纹……”我想,凡听过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英文蔚唱的这首《当你老了》的歌的老人,大多在那一刻老泪盈盈淌满眼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开始,就明白终有一天自己也会老去,因为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其实,人怕老不怕老都不由已,时间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公平的,最后的结果似乎又不那么公平,有的人其乐融融的被儿女捧在手心里,久久舍不得放手离去;有的人孤单一人被弃为敝履,度日如年,白天漫长过昼夜,所以,多数老人怕的其实是老无所依,因为这件事是无法预料的,不信你去现实生活中看一看,听一听,有儿有女但晚年生活凄凉的老人并不在少数一一儿女不孝顺,“依靠”两个字就成了一句逛语,由此,“养老”这个现实问题,就成了缠绕在每个老人心头抹不去的一缕愁丝……</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说“养儿防老”,这曾经是中国数千年来代代传承、深深扎根在国人心中的优良传统和约定俗成的世风家训,于是,为了防老养老,生儿育女就成了我们成就自己、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乃至年轻时拼命包揽儿女的一切,老了还在为儿女无条件的付出,以保自己晚年、尤其患病卧床时,能够有人守候在身旁,端茶倒水,照顾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社会和风气不断地发生变化,时至今日,肩扛的生活压力与往日不可同比,物欲的肆虐使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同往日,真正到老了的这一天才知道,儿女固然会孝敬,但人到中年的他们正是家庭、事业上拼博的支柱,他们不可能抛弃自己家庭生活和事业不顾而长期与老人陪伴在一起,不是孩子们不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即便儿女们再孝顺,终将无法割舍自己的利益,使他们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养儿防老就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懂了“孝顺”这个词的含义后,一路走来所听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最残酷的现实,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有贫穷人家的还有富裕无虞的权贵和暴富者……</p> <p class="ql-block"> 一对乡村夫妻含辛如苦,熬尽毕生心血,供儿子上了大学、走进了大城市、住上了高楼、娶上了韶华四溢的儿媳,满心欢喜能在步履蹒跚时去跟儿子一家团聚,在享受天伦之乐中,了无遗憾的走完人生尽头的路。而当看到儿子媳妇背着沉重的房贷、支付着高昂的让老俩口惊愕不已的小孙女择校费、培训费时,老俩口再也不忍与小俩口挤在这80平米的高楼里了,与疼爱的儿子儿媳孙女挥手告别,绝然回到了满是乡愁的乡下,耕地种菜,养羊养鸡,十块八毛的积攒着收入,实在太想孙女一家了,轮流着去一个人,带着大袋的土特产看看儿子儿媳,逗逗舍不得的孙女,临走再悄悄把手头积攒的积蓄放在儿子的卧室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没有哪个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愿意拖累儿女,除非迫不得意。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当子女连养活自己的小家都深感精疲力竭时,哪有精力去顾及父母,说白了,并不一定是儿女们不孝顺,更多情况下是真的孝顺不起,有时想谴责他们的不孝顺,似乎又感觉很无力。</p>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从圣人孔子推广儒家文化起,孝道更是被拔高到了极推崇的高度,汉朝察举制很重要的主要科目为孝廉,对长辈孝敬与否,成为晋升的重要考察指标。中国王朝不断更迭,但子女对父母尽孝的这种责任一直代代相承,形成了“养儿防老”的一种传统价值观念,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地域间的人口流动和传统的居住方式有很大的关系,70年代前,乡村到城镇、城市与城市之间大规横人口流动如一潭死水,生在哪儿就在哪儿苦劳到死,平稳的生活和地域上难出赡养父母的问题;一个大家庭、大家族在同一屋檐下居住的方式,在亲密了几代人关系的同时,也传承和稳固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观念与美德。改革开放拉大了大城市与小城镇、偏远乡村之间寻求发展机遇的差距,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便捷带来了年轻一代跨地域流动的便捷,无数怀揣着不同梦想的70后……得以从各自的乡村、城镇走向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大城市寻找工作,打拼奋斗,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在追逐梦想的转变中除了实现梦想的喜悦,也有了对孝道的困扰,即使交通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主观上的地域距离,客观上的距离仍像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隔在家乡与故乡之间,使飘泊在外的游子无力做到每日守在父母膝下尽孝道,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受阻,成了年轻一代处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更是追求梦想和自由的70、80后的痛处,这一无奈、困扰和痛处,至今不断拷问着无数现代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前这里的人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民风很纯朴。我影响最深的是邻居李奶奶,60多岁了,高大个,一双受旧时代风俗裹小的脚走起路来“腾腾腾”的,60多岁的人了很精神,性格开朗,与人见面还没说话早已笑得哈哈哈,和左邻右舍的人缘很融和。老人生有5男3女,老大因病早逝,老二老三老实巴交的在家种地,老四在镜铁山铁矿当工人,小儿子在二姐夫的帮助下干养路工。儿女们成家另过后,老人就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一块生活,花光了勤劳节俭的所有积蓄,给小儿子娶上了媳妇,但好景不长,随着老伴的逝去,李奶奶开始了心酸悲凄的暮年生活,儿媳妇“老不死的”骂声隔三差五的从家里传的很远很远,更可气的是小儿子从未说过一句媳妇的不是。我参加工作后回家碰见她,老人再没了昔日慈善的笑脸,一说话满眼的泪花。听庄邻说,有时候小儿媳不但不给老人饭吃,还不让进家门,老人悲忿地喊“我养八儿不嫌多,八儿嫌我吃得多。”据说其它几个儿女们看不下去,曾去派出所请求处罚小儿俩口子,但被老人给拦住了:“好歹他是娘身上的肉啊!”就这样熬了一年多,在一个秋熟寒近的季节,李奶奶闭上了泪水盈盈的昏花老眼,带着满腔的悲伤去了另一个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管缘深情浅,下辈子都不会再见,可有些儿女的做法,着实让人心寒,是什么膨胀了人性的恶、抺杀了人性的至善至美?</p> <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我国民众自古以来对“孝道”看得极其郑重,《礼记》里写的“孝”有三重理想要求,一是孝养,二是孝敬,三是孝顺,“有饭先尽爹娘用,有衣先尽爹娘穿。”“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受不良思潮与风气的侵蚀和现实条件的束傅,要让“孝”之薪火代代相传,经久不灭,却有太多的艰辛和不易。有好多人已怱略了孝道,大部份人从心底里还认可对父母的孝是责任,但盘踞在脑海里的利己主义又让其觉得赡养老人是累赘,妨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自然而然的对责任选择逃避,只顾过好自已的生活,尽孝这件事,不是所有的儿女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很多老人尽管子女多,仍然无法得到儿女们应有的照顾,不得已只好自己一个人孤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人们的吃喝拉撒、衣行住所,还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人们尤其新生一代中传承、宏扬的不尽人意,真、善、美的品行竟然显得有点稀奇,类似李奶奶的悲伤故事已不是个例……</p> <p class="ql-block"> 生命是一场轮回,爱是一场辜负,人生的意义,大概就是这样一场周而复始。父母的爱之所以动人、伟大,是因为他奋力托举你的未来,送你远行,又在余生中宁愿在思念与牵挂中孤独度日,也不愿连累你分厘。正因为如此,每一次陪伴,才更难得,每一回天伦,才更显珍贵,更要懂得加倍珍惜。</p> <p class="ql-block"> 有人挪揄:70后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子女拋弃的第一代。对此,我不完全苟同,确切地说,这应该是50、60后更真实的写照,但很有警醒世人之理,50、60后的成长是伴随着贫穷与落后、传统与苛责与乃至鞭打的,对父母基本上言听计从,成家后要极尽赡养之责,若是让父母独自在家生活无人陪伴,会受到左邻右舍的非议和娘舅家的问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成家立业如今步入人生尾声的50、60后,在为子女婚嫁、住房、教育操劳的同时,仍需要守候在父母身旁,尽着自己的孝道,不敢有任何差池。当50、60后尽心竭力赡养父母时,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同样能够善待自己,可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50、60乃至70后的儿女们处在一个思想和体制深刻变革的时代,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传统责任意识与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冲突、传统家庭关系与外来思潮的碰撞,对他们和他们的父辈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极大影响,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最艰难的一代,为了融入诱惑力十足的城市生活,他们不得不四处奔波,人生路上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的琐事、生活的压力、无法实现的梦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让他们感到心力憔悴、一地鸡毛,在融入现代新生活的同时,寻求孝道的最优解,成了新时代很多人面对的一个难题。</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我应邀去小“挑担”家,恭贺他小儿结婚的喜事,看到面貌一新的村庄旁有一间孤零零的小屋,见小姨子端着一小盆肉菜进去,我好奇的探问那间房子的屋主,才得知屋里近80岁的老奶奶生有4儿,现在除一儿在新疆工作外,三个儿子就在村里,且都当上了爷爷。老奶奶去哪个儿子家都不让住,是也已60多岁的老奶奶女婿看不下去,掏钱给老岳母盖了这间房子,让老人有个藏身避雨的住所;三个儿子家轮着给耄耋的老母每天送两碗饭,早上只能饿着,倒是村上的邻居热心,你家端去一盘馒头,我家送去一碗热菜,更有善良的妇人在寒天去为老奶奶烧热土炕,为心如冰窖的老人煨起一炕温暖,人性的恶与善,在老奶奶晚年的生活里,演泽着令人感慨不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性本善。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孩子爱父母是人性,当看到大学生弑母案的新闻时,谁能不为人性的恶感到惊悚!所谓亲情,也不过是您把我养大,我陪您终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所谓孝道,不仅在于养父母,更是敬畏父母,给予他们足够的尊严与爱,丧失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那与养“犬马”有何区别?有时我就想,父母有毅力和耐心一把屎一把尿地抚育儿女,同样的爱,为什么到了年迈的父母那里就打折扣了呢?</p> <p class="ql-block"> 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一生为儿女倾其所有,儿女们往往认为是天经地义;儿女的家,却不一定是父母的家,父母想把晚年的幸福生活寄托在儿女身上,真的很难说。过去老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似乎有了这两个保障,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遇到困难时,都会得到相应的照应,人的一生就有了依靠。说实话,在家靠父母是真的,父母什么时候都是无私的给儿女以温暖和关怀,但是等父母老了的时候才体会到,人活一世,在很多事情上是无依无靠的,除了父母,想靠谁都是不确定的,不要说靠“朋友”了,包括自己含辛茹苦抚育长大的儿女,都不一定靠得住。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说不定就是个错误,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是没良心的,但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抱着老了靠子女的想法过活,养老真的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体,靠自己内心的充盈。</p> <p class="ql-block"> 家在城市、兜里有退休金的王姨,相比农村手无分文的老人,无疑幸福满满。王姨的两儿一女,大儿定居北京,小儿身在上海,小女最有出息,早已移居国外,王姨老两口留在原地。别人羡慕王姨是多么幸福的老太太,王姨也以儿女的优秀自豪。王姨没退休前,大儿常打电话让父母去住住,王姨知道大儿一家4口人住86平米两居屋,所以她没有去;小儿在上海成家时,王姨夫妇花尽了手头的所有积蓄帮儿子买房,结婚生孩子后亲家主动上门带孙子,尽管小儿子也经常喊父母去上海住,但王姨至今不知道小儿房子的门朝东还是朝西一一她懂亲家住那里的意思。王姨退休后、尤其丈夫去世后,却再没听到过两个儿子喊她去住,她倒也理解儿子们的处境,不能为了自己而让儿子夹在中间受委屈;身在国外的女儿打电话让她去,可王姨一辈子连本省都没出去过,就别说外国了,去了仅是说话都能让王姨愁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姨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女儿远隔重洋没有回来,两儿子回来时,王姨已在邻居的帮助下去医院做完了手术,大儿侍候了几天后说单位上事特忙,他必须赶紧回去,王姨忙说工作要紧你回吧,我没事;过了几天老二媳妇打电话说孩子病了,小儿子也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等儿女们有了自己的家庭,真的会把所有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很多事情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还要考虑到伴侣的意见和态度,你考虑你的父母,她考虑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因为不想和另一半吵架,只能委屈自己的父母,无奈在多少成家了的儿女身上都已是常态;再者,当人的生活质量上去了,就再也下不来了,如果硬要被你拉下来,不管你是谁,不满、怨言和意见总是避免不了的。当生活真的走到某一步时,儿女对于父母的孝顺就不是看有没有这份心了,还要看有没有能力和精力,有时候能做出的选择,往往是违背良心伦理的,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思考,父母能把自己照顾上,无疑也是在给儿女减轻压力。所以,人老了,要给自己留好后路,其实这也是为儿女好,不给他们添麻烦,也不让他们为难。</p> <p class="ql-block"> 原本血浓于水的亲人,因为距离、时间和利益,可以形同陌路;原本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因为守望和陪伴,可以亲如一家。在所谓血缘和亲情面前,陪伴才是最珍贵的存在。《朗读者》中有这样一句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人们常以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但对老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生活、高大上的名头,只是温情的陪伴。他们怕的是没人陪,没人记得,没人关心。蒋勋说过:在心灵荒凉的时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搂搂他的肩膀,跟他撒撒娇。对上一辈如此,对下一辈亦是。多少老人,一辈子都没能再等到儿女的一个拥抱、一个嬉笑,儿女们离乡背井,追求着自己的功成名就,只留下老人远在家乡,老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顺,终究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可遇不可求。有,则乐享天伦,无,亦两不相欺,不怨不嗔,泰然处之。</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更沉重和颇有感触的话题: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高龄老人的护理着实是个难题。不少家庭90高龄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其子女也已步入老年且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需要有人照顾,60多岁的老人长年护理八、九十岁的父母,艰难可想而知,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这长久的折磨,岂是一个人能忍受得了的?一个看穿生死的老人,此刻最需要的不再是花里胡哨的外物,而是最简单、最真诚的陪伴,但又能靠谁来满足他们的这个期望很低又很艰难的要求呢?想像一下,想靠一对年轻的孙辈照顾两代人,先不说靠不靠得住,单说要让2个人侍候4个或6个甚至8个老人,压力不是山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高寿本是好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是多少儿女对老人的祝福,但侍候高寿老人,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份孝,给子女的沉重太多……。当你老了,你才知道什么叫苦,你会发现除了生死,从前觉得很苦的事都是小事,有时手握很多钱,面对难题也会无奈和无助,这时候才知道谁是你的依靠,才深切感受到长寿应该是以生活自理为基础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才是最大的福,经历了风雨和坎坷,能够让自己平静和平淡的生活,才是最踏实的养老。</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还在感叹人生不顺利时,岂不知有些人的生命却即将凋零,让人感叹!同样都是岁月,同样都有坎坷,但有人走着走着,半路丢失,让人惋惜,而有人则延年益寿平安度过,收获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才深深地感受到,我的父亲母亲是有“福”的,苦了一辈子,到老了没有在病床上躺过,他们还把这种“福气”护佑到了每个儿女,让儿女们在为父母养老的路上,不但走得一身轻松不说,还免受“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口舌之苦,否则,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晚年最苦莫过于老伴和爱人的离去。的确,青春不再,爱人远去,没人陪伴的日子,少了许多的人间温情和烟火气息,生活上更没有了互相帮衬、相互照顾,精神上缺失了交流与沟通,那份痛苦和凄凉是难以言说的,我能深深体会到那种伤心和绝望一一我的两位同学一个至交,学识不浅,事业有成,子女争气,家庭幸福,正是享受孙儿绕膝的天伦之乐时,先后都失去了正需要依靠的老伴儿,陷入了 “无人陪你立黄昏,无人问你粥可温 ”的孤独境地,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似乎还能闻着老伴的气息、还能看见老伴的音容笑貌,时不时就出现一种幻觉;夜越黑,心越静,静的能听到心在汩汩的流泪,那种孤单和寂寞,是很久很久都排遣不了的,留下的只有日复一日地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夜越黑,那种旧梦醒来的凄婉,那种孤寂的哀伤,让人动容,惹人泪目,作为旁观者的我,都觉得有一种揪心的难过。</p> <p class="ql-block"> 自古,别离总是伤情的,在人的一生中,最感到伤感和遗憾的就是别离,要不,李白怎会悲叹“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柳咏那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纳兰性德恸泣“一树斜阳蝉更咽,曾馆灞……”?每一个人都想和自己的另一半白头到老,从青丝走到白发,是最幸福的经历和感受,但现实从来没有想像中美好,“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月同日死”,只是对爱的一种表白,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对方又多么爱你,都无法保证相互能够长久在一起,也许你牵着手的另一半,一路还没走完就去另一个世界了,想留也留不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被丢下的你只能心如刀绞。面对自己深爱的人离去,不舍和依恋总是难免的,毕竟,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相互陪伴过,彼此温暖过,共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面对过风雨的考验,一旦对方有一天突然离开了自己,没有了对方的存在,那种失落感与无助感,是可想而知和难以言说的。</p> <p class="ql-block">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虽然我们都不愿意面对,但是谁都无法逃脱。人老了,都害怕对方先走,但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的,而留下来的难免要忍受失去老伴的孤苦。到了一定年龄后,人会突然明白很多东西,有些亊情,只有夫妻之间可以倾诉和交流,随着夫妻一方的离世,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依靠,还有自己的信念。生离死别,给人最大的折磨,并不仅仅是在离别的那一刻,真正让人感到悲痛的,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天回到空荡荡的家没个说话的伴儿,好多好多的想法无人倾诉,太多太多的现实无人安慰,那些微小的瞬间,那些不经意的偶然,还有共同生活过的痕迹,它们就像钩子一样,扯出久远又鲜活的记忆,让人突然想起过往,然后心里的一角仿佛突然崩塌,悲伤再也无处支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止不住泪流满面地悲戚一一因为孤独,所以想念,因为想念,所以痛苦。再坚強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爱人的离去,正是每个人心上最软的那根肋骨。</p> <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所有的离别,并非全是我情你愿他想,也不是每个人能左右了的,就如麦谷成熟了要离开土地、鲜果熟透了要跌落枝头,遵循着自然规律,不管你愿不愿意、多不多情。如果说人生是一列疾驰的客车,离别就是那早已设定好了的站点,每到一站,列车都注定要停下来,每停一站,都会有我们熟悉的人和熟悉我们的人、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一个个下车离去,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独自座到了终点,完成人生必须的这一场孤独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活的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体验苦与乐、爱与恨、喜与悲、生与死的过程。因为生活,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被现实和钱财捆绑,被执念和不甘束缚,从脚步匆匆到步履蹒跚,从喧嚣不止到身心疲惫,最终用遗憾的目光回望依然如故的这个世界。其实,每个人百年之后终归尘土,“拥有时已经尽力,逝去谢又何苦挂碍。”人活着,不为其它,就为了好好活着,心平气和的去感受时光清浅,豁达从容的去体验岁月静好,旦到暮年、生命尽头,回忆一生,无悔来过,就足矣。</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生命,就是一次渐行渐远的孤旅。人生天地间,有说不尽的离合聚散,有话不完的悲欣交错,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相遇相伴走过一段的路程,接下来可能随时走向离别,一生攒住的许多宝贵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般的从你手中滑落,体能,希望,美梦,理想,信念,意义……一样接着一样,一人接着一人,从你身旁悄然消失。在所有的情爱当中,亲情是跟随我们一辈子的,相比于其它的情,亲情是最稳固、最温暖、最依恋的,只是,生命太脆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是父母还是其它的亲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情说着说着就没了,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谁都无法保证陪你走完一辈子的路,谁都会有面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刻,总有一段人生的路,需要你独自走过。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除了痛苦,还有更多的悔恨和遗憾一直存在于心里,想要弥补却再无可能,想要再见到他们,只有在念念不忘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个没有回头、且不断行走的过程,既然没有归程,那么就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吧,与其耿耿于怀于昨日的忧伤里,莫如带上你的阳光,把握今天,为以后的路种满芬芳的花朵。很多人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人生没有永远的痛,没有过不去的坎,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不过是生命里的一粒尘埃,漫漫人生路,安然行走,何须沉缅,有些疙瘩解不开,那就暂时放弃,既然悲伤的活着是一种痛苦,何必不快乐的活着着呢?脚步放开走,回忆也可以有,即使有些回忆带有刺骨的痛,那也是你生命的见证,时间一定会给你最满意的答案,解开你心中曾经迷茫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人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静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日子就幸福了。所以,生命的最高境界,便是哭着来笑着走,即使生活坎坷,也要微笑面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生很短,匆匆如白驹过隙,仿佛只有一朵花开的时间,却也难免朝来寒风晚来雨;生命的沧海桑田中,失去与拥有每天都在交替,挫折和坎坷一直在路上。离别似乎是种漫长而悠远的情思,亲人们离开,会让我们经常想念,特别是那些美好和温暖,再也无法重现和弥补,想的越多,内心就越难割舍掉这份情义。当我们咬紧牙关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很想放声大哭,更想找个人帮自己一同走过这难捱的时光,但谁都有一些难言的苦楚,谁都有藏在内心深处的故事,不是所有的这些委屈,都可以向别人诉说,别看那些脸上一直保持微笑的人,背后大多也有说不出的心酸一一难过了没有人懂,学会了自我坚强;少了一个依靠,学会了勇于承受孤独。如果眼泪有用,我们都会遇事便哭,不会咬破嘴唇硬撑;如果哭能解决问题,泪能抚平伤痛,我们就不会努力挤出笑容一一因为我们明白,只有忍住了眼泪,我们才能变得无畏;只有咽下了泪水,才能让心逐渐強硬。如果我们永远指望别人帮我们擦掉眼泪,那我们会永远伤心不异。既然离别之后,我们总要回到日常生活的轨道,那么因为畏惧离别,从而丢掉了余生的快乐,就变成一件非常不值得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人生无常,生命就是轮回,告别才是常态,你只要知道,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要继续活着才是,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也没有那么多的遂愿,当你不幸时,想想那些比你更加不幸的人,他们没有你优越的生活条件,可是依然的快乐阳光,依然坚持着初心,或许自此你的观念就有了一种转变:人生本身就是单人的旅程,和他人共度一段时光自然值得高兴,但真到了离别之时,也不必太过惋惜,因为我们只不过是回到了原本独自存在的状态,相聚的时候,就享受相聚的欢乐,分别之后,就享受独自的时光,没有过不去的曾经,只有走不出的自己,如是而已。所以,每一次的分别,都不要念念不忘种种的遗憾,要笑着说“等你回来”,相信己故的亲人也希望你在往后的日子里,活得好好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好物大都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享受了美好,就要坦然地接受它有破碎的那一刻,这也是很公平的事。生活里说到底,世间还有那么多的痛苦,能够自然的分开、自然的离别,也算已经很幸运的了,是不是?</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本就虚无缥缈,在来来去去的路上,总有数不尽的喜怒哀乐、道不完的酸甜苦辣,你所执着的,不一定有最好的结果,你想拥有的,不一定能长久留着。人生的境遇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日月经年,世事无常,天意常在,人生如月,盈亏有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看透了,不过是过眼烟云,随风一片。我们无法拉住时光匆匆的脚步,也无法预测前路的阴晴雨雪,能接受的就是坦然接纳,安然面对,去留随缘,顺其自然,无需悲哀,无需叹息,默默地让心宁静,轻轻地让情沉淀,若没人在乎,就把自己善待,若没人关心,就把自己疼爱,自不被烦恼牵着走,一份自在和快乐,宛如明月轻风,不劳寻觅,自然显现,毕竟,让心灵戴着枷锁前行,太重,也太痛!</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一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是条孤独的路,虽然身边来来往往很多人,可孤独始终存在。人老了后,总习惯性地把生活与孤独挂钩,朋友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漠,陪在身边的人逐渐远去,身体精力快速衰老,年轻时的一个动作现在去做都是一种煎熬,愈是走向晚年,越难免有一段路要避开喧嚣的人群,过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日子。事实上,感受过喧嚣与陪伴过后,孤独感会更強烈,总有一段路,是要一个人独行,把山寒风瘦的风景看透,他人无同感受,无法替你负行,儿女不行,老伴也做不到,一个人到了晚年,最能依靠的还是自己,没有谁可以陪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结,哪怕是老伴也有先走的一个,不管这过程有多少人走过你的身边,有多少人陪你走了一程抑或一世,只不过是在告诉你,和你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孤独地前行,最终你都得一个人去面对未知的那段路。有的人确实很爱你,可这份爱不足以支撑你走完此生,分离的时间到了,你还是要回归到一个人的行列,只有自己陪着自己,直到彻底离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受的磨难,任何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样的风霜雨雪,述说起来无一不是曲折蜿蜒的故亊。</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深层次的感受,而不是形态,百转千回的红尘里,没有人能够无恙的走过似水年华,有人远走天涯,流离异乡,尝尽风霜苦楚;也有人富贵加身,一生荣华,却心怀忧虑,只愿做人间惆怅客,既就是高官达人,不时也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我们庶民百姓,与孤独为伍早已不是罕见的事。或许有人庆幸身边还有爱人在,还有人陪伴,殊不知在老去的路上,爱人也只是陪一段时间,没有谁能永远陪伴谁,总有一段路要一个人走,总有一份苦只能一个人承受,最终我们的内心仍然只是孑然一身,孤独感来临时,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们去承受。然而,曾经多少次,就在我们以为再无前路时,却又豁然开朗地遇见山开;曾经多少次,就在我们感到绝望时,却又看到彼岸的灯火。所以,不要拒绝孤独,幸福生活是勉强不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寻找那一缕阳光,因为那是困境中的唯一出路,只要心中有执念,洒脱地继续那仿佛没有尽头的生活,总能走向新的境界,最后,当我们回首看来路,原来既无风雨也无晴,既无前因也无果。</p> <p class="ql-block">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者。每个人都希望悲伤有人陪,孤单有人围,落魄有人随,可现实却是:重担,自己扛;风雨,自己挡;苦难,自己撑;悲伤,自己懂一一这个社会谁都难,谁都不知谁多苦。有人说:能说出口的苦不算苦,能说出口的事都不是事。是的,这世间最苦的莫过于是那些无法言说的痛,它隐藏在心底最深的角落,虽然无法说出口,但内心深处其实仍然渴望有人能懂,有人理解,有人能够抚摸到它、触摸到它。爱人远去的路怎么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放下,学会淡然,学会看透人间的悲欢离别,有人陪,纵然很好,无人陪,其实也不赖,在拥有时好好珍惜,失去了了无遗憾,不管我们遇到多大痛苦,不管我们遇到的生活是多么艰难,今天过好今天的日子,将对爱人的思念化作一种生活的动力,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适应孤独,享受孤独,窗外的阳光始终会温暖地照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感觉活着并不都是在黑暗里前行,只要我们笑对岁月的沧桑,便会有一路的阳光相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只有和自己和解,灵魂才能不孤独,即便身边空无一人,依然可以活得足够丰盈。</p> <p class="ql-block"> 孤独是内心深处的呐喊,渴望冲破牢笼,却又无能为力;孤独是深埋心里的苍凉,渴望汲取温暖,却又无人能暖。没有人愿意孤独,可孤独就存在着,你只能适应; 没有谁愿意一个人独行,可有一段路,只能你一个人硬着头皮走去。我们不喜欢孤独,是因为渴望被爱,总觉得有人待在身边,爱才能温暖自己的心,其实真正带来孤独的就是爱,习惯了爱与被爱,突然失去了,孤独感就更強,内心就更痛。人生有很长一段路都是一个人在走,没有人能陪你,没有人能帮到你,生活给人制造了很多磨难,但寂寞和孤独只是这些磨难中最小的一个,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将孤独封闭起来的,人生不是只有热闹这一条路可走,你在热闹中得不到满足,那就换一条安静的路,也许会走得舒畅一些。有人说,与孤独作伴、与寂寞为伍的人,都是狠角色,的确,很难想像一个人能将孤独化作动力,在寂寞中蛰伏,在孤独中成长,在孤寂中创造出辉煌,关键在于你是勇敢面对还是畏难退缩,不要说做不到,不试一试,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挑战艰难困苦的极限呢?余生的路还有一大截,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顺利,也可能艰难,若你连孤独都不怕了,那往后所要遭受的一切,就都不可怕了。</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一壶酒, 一口入喉,有辛辣也有甘甜醇厚。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哭着来的,在父母的呵护下,由稚嫩的婴儿到朦懂的幼儿,一步一步成长为有完全独立思考能力、有自我决断力的青年,继而娶妻生子、嫁为人妻、孝敬父母、爱戴儿女,如此循环,然后,流着泪告别,在苦熬的这段旅途中,没有人可以永远陪在你的身边,也没有人感同身受你的孤独。有的时候,熬过了这些苦,也就懂得了做人的更多道理,那我希望,你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最后笑着和亲人道别,圆满一生,从容淡定的转身离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种责任,既然活 着,就应担起生命的职责, 不是因为执着,而是因为值得。流过泪水不算丢人,心里痛过不要留痕,遭遇不幸不要气馁,没享富贵不要自卑,走过了人生的崎岖坎坷,方知脚下的路不平坦;擦去了眼角的泪水,方知生活的琴弦难调音律;尝遍了酸甜苦辣,方知只有努力才有幸福。既然退无可退,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不论经历了什么,请撑下去,只要情感面前不脆弱、命运面前不低头,扛住了所有苦,熬过了所有的孤独,咽下了所有的心酸,希望就在心头,光明就在前头。</p> <p class="ql-block"> 回顾世间种种, 好像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有不公,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却成长在贫困家庭;有的人一路顺风顺水,有的人却要历经万千磨难;有的人可以享受一生的繁华,而有多少人又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尝尽人间的冷暖而自知,挥洒汗血过完这一生。有些人抱怨这个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自己就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其实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排除意外因素,有一件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那就是生老病死,无论是平民庶人,还是达贵权势,都难逃老去这一宿命。年青时你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年老了你才发现,一切弥足可贵,直到你把一切都看得淡如清水的时候,那些你爱过的,或者恨过的,也就慢慢地释怀了,因为你陪伴过,他们便成了你永恒的记忆,等到老的时候,打开那一串串记忆的闸门,细细地品味,因为爱过、恨过,便感无憾,便觉足矣。</p> <p class="ql-block"> 即然生活这样选择了你,你也只能这样成就自己,别无选择。有些苦,只能自己一个人熬过去,在愁云散开之前,要看谁能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初心、忍受得住生活的磨难而熬得住,这场“熬”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坚信一切的不顺心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就有转机,正如有句话说得那样: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人生的路弯弯曲曲,已经走成了这样,无字碑已经在写,或许就要与孤独为伍,但依然不歇追求的脚步:路,自己走;苦,自己吃;泪,自己擦;闷,自己解;哭得时候没有人哄,就学会坚強;怕的时候没有人陪,要学会勇敢;烦的时候没有人问,学会独自承受;累的时候没有依靠,学会自主自力;难过了悄悄走一走,伤心了默默转一转……让内心的不屈,渐渐成为一种信念,成为自己余生的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想快乐的生活,就要学会一切随缘,不强求不可得,不留恋已失去的,淡定悠然,随遇而安。烦恼好比心中的黑暗,只有点亮随缘的心灯,才能驱散阴霾,照亮余生的路。</p> <p class="ql-block">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是生活总是喜忧参半、福祸相依;是人生有高峰就有低谷,有柳暗自然也有花明。太阳每一天东升西落忙忙碌碌,每个人看到了它的澎湃热烈,而很少看到它每天跋山涉水走过草原、跑过沙漠、跨过山岗、过海漂洋,从年轻的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也曾走成了己过中年、即将进入生命暮年的夕阳模样,但夕阳有着历经千山万水的厚重,而不是仅仅沉迷于失去的过去;夕阳有着佛性的普渡众生的慈爱,而不是对不公和苦难的愤怒,它出离愤怒,不悲不喜,缕缕余晖都是情爱泪滴,折射出忧伤的美丽,在度过沉寂的黑夜后,又从沸腾的海水里一跃而起,依然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老年的生活虽很复杂,但并不妨碍我们也可以把它删繁就简,看透不说透,该吃就吃,能喝就喝,淡定从容走过每一步,迎接每一天,热情地活下去,谁又不说这便是功德圆满呢?</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相随,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相伴,总有一些困难、一些痛苦,需要我们去经受、去承担,不该面对的还得面对,该扛起的时候,就得扛起,不论什么原因,一定要让自己面带微笑,从容自若地去面对生活。我们不是智者,悟不透全部人生哲学,我们不是禅者不可能释然尘世一切,但我们可以做到,不管下一段路是平整还是泥泞,踏着生活的琐碎,捡拾快乐的碎屑,踩着人生的烦恼,预览未来的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里,人只有学会适时调整自己,学会随时改变认知,学会即时转换角色,才能在百态的心境里看到百变的风景。一些人,一些事,改变不了,就学会妥协;纠结难受,就试着释怀;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自然快乐。行走在世,频频回头,细数流年,忍受、坚持,才是我们的选择,过往的千回百转,到最后都会化成了风轻云淡的想念,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化作你脚下的路,长些短些,全凭自己。</p> <p class="ql-block"> 没有谁注定幸福,也没有谁注定不幸,如果心不向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那春天来了,也像是在过冬;如果眼睛只盯着伤疤,就会一直感觉疼痛在身,整天沉湎于过去的痛苦与遗憾,一直沉浸在一份失落与感伤里不能自拔,郁郁寡欢,是不会快乐的。人生就是由大悲伤和小欢喜构成的,我们要学会放大欢喜、缩小悲伤,微笑着看远方,也许就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余生很短,我们要珍惜所剩下的日子,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余生很长,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全部浪费在过去的思念里,要学会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和通透的眼界,来看待一份感情的去留,把对爱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重新面对余生的每一天,让自己一如既往的活得自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这一生,无论是自己踽踽独行,还是俩个人搀扶而行,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快乐的心境和精神的充实,再糟糕的境遇,再大的烦恼,笑一笑,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中的太多烦恼,不过是因为执念太重,如若受了一次伤害,会不停地回想受伤的场景,总是盯着结果不放,想的越多,顾虑就越多,怕的越多,困难就越多,不断的自我伤害。世间的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成的,哪能样样顺心、事事如意,如你所愿的圆满。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一半要争取,一半要随顺,一半要放下,有舍才有得。聪明的人,总会顺着命运的发展方向顺水推舟,如能得到,好好珍惜,如若失去,也别执着,着眼现实和将来,不念过往,不惧将来,人生就走得愈加辽远了。在老去的路上,有人历经艰辛,依然微笑面对,努力生活,也有人得过且过,等待终点的到来。每个人都有倦累的时候,累了,就停一停,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的过去;倦了,就缓一缓,给期望一个期望,活在当下,活出幸福,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凡事皆努力,结果由它去,唯有如此,才能遇见更多生命中的美好,才能在老了的时候,坦然地对自己说一句,不遗憾,不后悔!</p> <p class="ql-block"> 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我们总喜欢把别人表面的幸福和我们隐藏的痛苦做比较,结果我们的痛苦指数,在不当的对比中又创增加了一大截子。”我们羡慕鸟儿的翅膀能飞,鸟儿又何尝不嫉妒我们的双腿能走呢?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不要紧,只要你心里公平,老天没有宠你不要紧,只要你心里安宁。如果上天真的注定是你一个人过,那你再怎么抗争也是沒有用的,只会是不停地折腾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与其用别人的幸福惩罚自己,还不如坦然接受,用自己的痛苦鞭策自己,用心过好每一天,让自己快快乐乐的走完余生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累了,就自动停息了;云累了,就自动躲开了;雨累了,就停止哭泣了;花累了,就悄悄凋谢了;草累了,就渐渐消失了;树累了,就叶落归根了……它们不是在逝去,而是在涅槃重生,春天到了,不是又蓝天白云、青草碧翠,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么?</p> <p class="ql-block"> 人活到最后,真正想要的,莫过于一份真真切切的安稳和踏实、身安和心安。我们都是凡人,没有改天换日的超常能力,但我们拥有时间,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它是治疗心灵伤痛的最好的良药,会带走我们所在乎的东西。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总要给你打开一扇窗,想要走下去,只有“熬”下去,握一抹阳光,携一缕明媚,向着阳光的方向,微笑而坚毅地前行:“要把所有的夜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在一地鸡毛中,活出属于自己的日月。</p> <p class="ql-block"> 学会接受独处。学会独处,是爱自己的开始。爱人走了后,曾经喧嚣的屋子顿时冷清的如冰窖一般,你想找个人在家吵架都成了一种奢望,这时许多家庭的做法都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陪着孤独的老人说话,带着孤独的老人到处转游,这本是好意,但亲朋好友总会回家的,等到孤独寂寞的浪潮奔涌而来之时,留给老人的是更加绝望的的痛苦折磨。 一个失去爱人的人,需要的是与孤独签定一份协议:好好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一一关门大哭一场也好,酩酊大醉一次也罢,哪怕指着亡人的照片大骂一通也行,情绪宣泄了,心里就会好受很多。因此,学会如何抵御孤独,是孤独老人每日免不了的必修课。学会独处,可以让你冷静地思考当下,你会知道今天要做些什么,明天要怎么做;学会独处,至少让你不再伤害自己,特别是没有做好接受独自一人生活的人,它是你最好的保护伞:想想自己那些半途而废的追求或爱好,重新捡起来,完成曾经的心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满足遗留的缺憾;在只有自己的日子里,慢慢的思索前半生的得失,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愉快的心生欢喜,不愉快的也跟自己达成和解,让心情渐渐的平静下来,日子就从阴影里慢慢的走出来了。</p> <p> 独处,并不是灵魂的孤寂,而是一个人的精神狂欢一一开辟一个安静的角落,读几本心仪的好书,写些过往的回忆,品一盏茗茶听一曲琴音,就是一抺情怀;打太极,逛公园,练字画,学习修身养性,就是一段明媚的光阴;会会朋友,看看亲人,游山玩水,就是一种生活的寄托。过去的并非无法挽回,让自己的生活踏起“华尔兹”的漫步,缓解心理上的紧张感,消除身上的那些不适,简单的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心灵感受到“宁静”的真正意义,不负时光不负此生,重新找回生活的惬意。</p><p><br></p><p> 真正领悟了“独处”的奧义就会懂得,其实人生的意义,不完全在于吃喝玩乐,更在乎心灵的净化与沉淀以及那种安静的享受,不再为心累烦恼,不用再去争什么,不用羡慕别人的幸福,不会再与别人无为的辩论鸡毛狗屁的小事,远离看不顺眼的事物,“宠辱不惊,闲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时间的静静流逝中,让心灵得到放松和休憇,还自己一个安宁祥和的氛围,身体与心灵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你会发现时光变得曼妙起来,太阳更美,花儿更艳,生活依然那样有味,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似的,这时候,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独处”也是长寿的养生方式。</p> <p> 或许,我们这一生无论走多远,心底里总渴望能回到最初的地方,无论年轻的时候在城市混得多好,年老时内心最牵挂的地方,一定是家乡。很多时候,孩子大了,城里的房子住了十年八年可能就换一处,像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临时住所,而农村的宅子是我们的“根”,圈住的是亲情,留下的是情感,是记忆,是一种乡愁的情节,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它都在那里等我们回去,那么,不妨去乡下住住吧,闻一闻那遥远小山村清香的花,喝一捧甘冽的山泉,在田间的小路上散步,与三五邻居坐在门前喝茶晒太阳,回忆儿时所有的记忆,叙叙人间的烟火,或者种一畦青菜或一院花草,养几只鸡或一只奶羊……情感有了归属,整个人的精神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老年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p>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这样说:“静听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边雁去雁回。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在纷扰喧嚣的红尘,亦能简单明约,空静安然地享受生命与生活。”静下心来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我们原本都可以舍弃,可又正因为我们是七情六欲的人,人世繁华,想要的东西太多,所以又不得不全盘接受来自这个世界上的压力,或者别人就是这么活着,我们又如何能独善其身。生活原本没有烦恼,当欲望之火被点燃之后,烦恼就会来敲你的心门了;生活原本没有痛苦,当开始计较得失贪欲更多时,痛苦就来缠身了。学会“独处”,却能让我们获得片刻的欢愉,这就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处是一种唯我的享受,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是一种肉体与灵魂的纠缠,是意志与自卑的抗争,也是情感与欲望的涅槃。孤独也很公平,你接受了它,它一定会拥抱你,你与它和谐共处,过好眼下的生活,才可以去期盼余生的日子。岁月静好,愿每一位老人都能领悟“独处”带给自己的舒心,把对岁月的担心收起,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平心静气地做好手头的事,安心走过每一天,在静心中把苍老过成夕阳美,就是晚年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如此,就好。</p> <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孤独。人活一世,孤独其实是如影随形的,你可能看不到它的身影,却能感受到它的力量。相遇与分离,是人生的永恒课题,漫漫人生路,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有人能陪你一程,但没人会陪你一世,父母会先你一步而走,就算无微不至的呵护你,你也无法让他们留下来陪你;爱人是陪你最久的,可不曾参与你的过去,未来也不见得能携手同行;所有出现在你身边的人,最后都会离开你,留给你的,只有无限蔓延的孤寂,让你一个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公里”。每一次分离,你的孤寂就会增加几分,到最后,你只有与孤寂做伴、与孤独为伍,能够在有限的一生里拥有一个陪伴自己到老的人,是属于你的幸福,如若没有遇到,一个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人生的低谷,都有过突如其来的绝望,只有不停地向前,不懈地努力,才能走出绝望,找到自己,但到有一天,你会坦然地说起那曾经的绝望,你会讲故事般的说起那曾经不能面对的痛,你会平静地向他们展示你的伤痕……流年无风,时间不老,无论我们走过多少坎坷,我们终会无恙的送走余生的风雨,当我们站在岁月的尽头,再去细看生命流年所有演绎的不舍与难忘时,那些走过红尘的光阴故事,都应是一种美得让人落泪的值得。</p> <p> 要学会铭记。人到孤独要明白,活着的人,是为了铭记。死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终点,真正的终点是被遗忘。面对爱人的远去,不必强迫自己去忘记,忘,是忘不掉的,你要是忘记了失去的她(他),也就没人记得你了一一你活了下来,不止要自己生活,更是要把他(她)的那一份活出来。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也许生活是冰冷的,人却可以给它增加温度,好好的活在当下,铭记那个人的存在,带着爱人的记忆生活下去,一个人过俩个人的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这才是人最后、最真实的生活,这样,你也没多少空余时间去想悲痛绝望的事,你会发现,人老了其实活着也没那么困苦。</p><p><br></p><p> 有人为了逃避孤独,会匆忙给自己找一个伴侣,这也未尝不可,但这无疑也是恋爱的重生路,要找对了人确实不容易,现实往往不会那么尽如人意,倘若新的另一半有许多地方让你不适应,又会让你时不时的记起前任,做有意无意的去对比,无形中又会增添你的孤独,又会从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俩个人的孤独,心里而更难过。</p> <p class="ql-block">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只有两件事:生和死。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着来,笑着走。当初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现在一件事早已做完了,另一件你还急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场修的是一颗心,心若通透,看万事从容,心若从容,得一世轻松;心若通透,人生处处皆是圆满,心路通了,走到哪儿都是风景。心安是活着的最美,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你就开怀大笑;如果哭能减压,那就让泪流下来;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如果错过了,就学会忘记。已经过去的,无论成败都无需留恋,尚未到来的,再美好也不急于去奉迎。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会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会改变,你容得下世界,世界才会接纳你,愿我们今天的修行,都能达到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残酷的现实在等着你,现实中老人晚年的所见所闻,仅仅是老人群体中的沧海一粟。人生的每分每秒,都是现在进行时,永远只会往前,每一场生离死别,都要用眼泪来封印,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没有绝对的无所顾忌,无论于父母还是于子女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大千世界中,谁都经历过不堪回首的过去,谁都接受过生活的打击又默默爬起来,继续前行。当你觉得人生太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去医院看一看吧,看到别人在lcu抢救时,才明白自己是多么幸运,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当看到别人在昂贵的医药费面前望而却步,才发现自己还能在一日三餐外吃到美食是多么幸福……生活再苦再难,至少我们有生活下去的底气。</p> <p> 人到晚年,苍老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患病卧床的那一刻。我的一个老舅参加工作早,大半辈子奔波在公社、乡镇的基层,家在山村的妻子照顾年老体弱的婆婆,抚养年幼懵撞的孩子,老舅很感激妻子辛苦的付出,母亲去世后把妻儿接进了城里。后来,妻子不幸摔断了腿,手术后也再沒有站起来,退休了的老舅精心侍候,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每天早上、下午都要把老伴抱进轮椅里,推着她走遍大街小巷,让她享受生活的蓝天阳光和新鲜气息,多年如一日始终如一,得到左邻右舍的赞誉。不料老舅有一天推着轮椅陪老伴逛街回家后,突然撒手人寰,把老伴甩给了儿女,5个儿女商定,每人一天轮流值班侍候已有点痴呆的老母。初开始每个人都很尽心,一年后渐渐的就有了怠慢之意一一轮到下一个值班侍候的稍迟一点接班,上一个值班的催促电话就接二连三,买菜做饭的事就有了推三托四……就这样过了二年多,老人就糊涂的走了,而不管是儿女还是亲朋邻居,都觉得老人走了对谁都是一种解脱……</p> <p> “旧病床前无孝子”,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亲情有时候在现实面前真得不堪一击。“养儿防老”一一得场大病你就明白了,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失能老人拖垮了多少年轻儿女?一位家在农村的85后说,父母患了老年痴呆,现在根本没钱治了,只能是耐一天算一天的拖日子,不是他不孝,而是他真得没有这个能力,人生这么多关口,谁都在一关一关地渡己,之后才有余力关注别人,哪怕他们是自已的父母。以前没有计划生育,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一大家子,到了为老人“送终”的那一天,远处的寄几个钱了事,身边的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亲为亲力?</p><p><br></p><p>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活一世,除了父母谁都靠不住。同时又在提醒老人,“寿多则辱,路暗且长”,在遭遇无法治愈的疾病面前,应该重新审视生死观念,小病从医,大病从自己,千万不要“好死不如赖活着”,不必浪费儿女的精力过度医治,生命更应该顺其自然,心无旁骛,活得有质量、有意义,才能少受痛苦。很多时候,没有质量的活着,不如接受正常的生老病死,也许体面的离去,还真的就是一种解脱。</p> <p class="ql-block"> 人生苦短人易老,挥手之间夕阳到。当我们老了之后,总感觉无法与时代接轨,不知道该怎么去干些什么,此时最简单的希望,就是能够与儿女子孙享受人们所说的天伦之乐。但是,儿女有自己的小家和生活,各自忙碌无法顾全老人,无法永远相伴,况且现在的年轻人挣钱养家的成本很高,儿女孝顺你,他们得有孝顺你的本事,还要看儿媳或女婿的态度,往往使老人的期望不能如愿以偿,未必谁都能“老有所依”。老人们现在所遭遇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以后要直面的现实和困境。“人无远虑,则有近忧”,如何“老去”,或者也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思考和筹划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孩子对你孝顺,是福分,若孩子不够孝顺,我们也強求不来,要想晚年活得好,真正能依靠的不一定是子孙儿女,最好提前做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打算,切记要做好七件事:</p> <p class="ql-block"> 第一、养护好健康的身体。从前,少年意气壮虹霓,豪迈不入时人目,仗着年轻的身体,总有源源不断的精力,即使干再重的活,熬再深的夜,感觉再累,只要好好睡一觉,就能恢复神力,可现在一旦有个腰酸背痛,往往没有个把月是恢复不过来的。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自己的烦恼,人生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换取自己制造的麻烦,失去了健康,你赢得了世界又如何?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美妻成群,你得有命陪;世上风光无限,你得能走动;遍地金山银山,你得有力气拿。人到晚年,黄金不足贵,健康值千斤,身体健康,生活才能有质量,生命才会寿长,虽说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垄沟里刨食的是汉子,病床上数钱的是傻瓜,身体健康叫资产,没了健康叫遗产,人的一生中,唯有健康以耗尽它的能量始终不离不弃陪伴、拼命呵护你的生命,伴你走完人生的路,不管你有多少个孩子,都置换不了你生命的去处。所以,对健康要有敬畏,不要到躺在最贵的病床上,再祈求上天给你重来的机会,要把这唯一属于你的东西看作无价之宝,爱护它,满足它的一切需求,锻炼、营养、作息、防病治病、讲究卫生、心情舒畅、不受伤害等等一切保护性措施一一跟上,有了生命就拥有了一切,只要健康的活一天,就是你最大的福气,就该珍惜。</p> <p> 生命里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爱人是你的吗?不是,你们虽然风雨同舟、快乐同享、身体交融、情感交汇,但总有一天要分手,同生有可能,但共死决不会,白头到老只是美好的愿望;子女是你的吗?不是,你们虽然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有着难舍难分的骨肉亲情,那也只能有团聚、孝道、看望、互相关怀等天伦之乐,倘若你要到另一个世界,他们也只是为你送行,却没能把你又重新接回人间的能力;金钱是你的吗?不是,虽然你拼命的赚钱,但又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即便是银行有再多的存款,那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房子和车是你的吗?不是,虽然你住着温馨、舒服的大房子,但当你离开的那一天,就什么都不是了。这世间,最好的不是钱财,也不是名利,更不是房产,而是生命!我们一辈子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生,一旦闭眼,就是永远,活着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只要生命闭眼了,就再也没有醒来的机会了。</p><p><br></p> <p class="ql-block"> 人到晚年,儿女成家立业了,他们有了自己的责任,要按部就班的工作,要爱丈夫、妻子、孩子,要照顾好自己的那个家,最心怯的就是听到父母病了或是孩子不舒服,无论老人还是子女,都害怕“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苦落在自己身上一一父母突然卧病不起,扰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无法上班赚钱,照顾不到自己的家和家人,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徒增各种压力。老人拥有一副好的身体,才能拥有好的生活,老伴双双身体好,相依相伴好关照,活得身体无病疾,不用别人推轮椅,尽管穷人的时间很廉价,富贵人的健康也高贵不到哪里去,有句俗语:“有病的皇帝,不如无病的乞丐”,虽然我们没有存满金山银山的卡折,但有一个健康硬朗的体魄,就是对儿女最大的支持,也是子女在外最大的底气,才是晚年生活静好的最美写照。</p> <p class="ql-block"> 第二、留有一些积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年代,不要高估了人情、低估了人性,兜里有钱你就是宝,兜里无钱你就是草;有钱,身在深山有远亲,穷光蛋,身在闹市无人问,钱,是人的底气,是人老了的胆,是老人晚年的安全感。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的难处钱为首,生活的规划和安排也都是在钱的基础上才可行,想过自己的生活,要先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想在生活上依赖任何一个人都不现实。老话说得好,娘有爷有不如自己有,手有余粮心不慌,有钱,才不会在最需要的时候捉襟见肘,心酸泪流,才能在受到生活刁难时有反击之力;有钱,也不至于在遇事的时候搓手顿足,无能为力,无可耐何。老人为子女存钱,或许会养成子女依赖老人生活的现象,留钱给自己养老,又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生疏,可若不存钱老了靠子女,既会增加子女的负担,也增加了自己晚年养老的风险。最好在精力还好的时候,尽可能积累点财富,给自己备下足够的养老钱,到时不用事事向儿女伸手,不用看儿女们的脸色。人性经不起考量,钱只有在自己手里,用起来才方便,也不至于没有话语权,用钱的时候也少了很多撕扯,毕竟老了的时候,儿女未必还需要我们,也未必愿意陪伴我们,故尔未雨绸缪,才能幸福自如。</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友告诉我的:病房里一直住着一位退休老干部,和老人聊天才知全家人都要他活着,住院费国家全报销,活着每月有8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一年就给家人挣10万的收入,但他说还是感谢儿女们,不然就算手里钱再多,等你真正住院了,也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为你跑上跑下的忙。听了老人的话,我思考了很久: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是何种关系,你的实力就是你的底气,只要涉及到仰人鼻息,就会低人一等;只要你手里有钱,一切可能会变得简单的多。如果退休后身价高,只要你活一天挣得比花的多,那肯定有人愿意侍候你,和是不是亲生儿女没有多大关系,但你要是花得比挣的多,这个时候才考验人性,但历史证明,很多人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晚年有病了,有时候钱真的可以买来寿命和亲情,子女们看到身后的利益,也会敬孝心;如果手里没多少钱,儿女们生活也比较艰难,他们自己的生活都照应不过来,哪个又愿意拿出金钱和精力,花费在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身上呢?那时,自己躺在床上除了痛苦,也就只剩绝望了。</p> <p> 自己留有积蓄,也是在为子女减负。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限的,但是却不会对子女有多少期待,尤其是当子女都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重担时,为了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压力,在自己还能继续工作时努力挣钱,或者有养老金要记得不做月光族,手里有积蓄,在生活中或身体出现了难题时,就不用去向子女要钱,为难儿女。</p><p><br></p><p> 自己留有积蓄也好以防万一。人老了身体会出现很多毛病,需要三天两头的去医院,会有不少的花钱之处,选择留一点私房钱,就为了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自己可以尽量解决,不用听儿女们困难的诉苦;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子女爱父母是人性,当子女指望不上的时候,或者当子女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让自己受委屈的时候,自己有钱也就有能力自足。自己留有积蓄也心安,手里有钱生活就有了底气,想要什么也敢买了,挣钱和存钱带来了生活上的自由和安心,熟悉的生活方式会安抚老了时的心理敏感和身心脆弱。</p> <p> 现在有不少的人、尤其年轻人都喜欢在“京东”“淘宝”“拼多多”上“剁手”,起因还是钱不足。如果没有富爸爸阔妈妈、好老公富老婆、暴发户的儿女包你吃喝玩乐无忧,那还是老实一点守护好自己的钱包吧,因为人活在世上,需要钱去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一一“富几代”、“官几代”的除外,我羡慕但不妒忌。每个人的出生环境、家庭背景、奋斗结果不一样,我们不能因此埋怨父母或者是子女,自卑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过力所能及的生活,并没有多么的卑微下贱,不必低下高贵的头颅。</p> <p class="ql-block"> 或许,这次疫情让无数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人长大自立后,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一位网友说,疫情四个月,她没有在淘宝花过一分钱,不是优衣库不好看,也不是不想好吃的,而是因为她没有收入没有钱,这次疫情让她明白了,超前消费就是个大骗局。老了,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做好储蓄才能应对风险,看看新闻想一想,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人疫情不愿封闭,“人权自由”就是个狗屁,他们超前消费无储蓄,在家蹲上一个月,全家人靠什么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即使没有疫情,我也从来不敢超前消费,因为自己不是有钱人,家里没有公司、没有可以挖的“矿”,因此,每一天的生活都要精打细算。当然,我也不愿做一个守财奴,只是生活的重担只能由自己扛,留点钱,衣食住行都方便;存点款,老年生活才心安一一毕竟老了无法如年轻一般去赚钱,心有余而力不足。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全都给孩子,给自己留一点不是自私,而是睿智,何尝又不是爱孩子的表现?孩子将来各自会遇到各自的难处,我们留点钱不全部指望他们,等到他们应急时还能给他们一点资助,何尝不是爱孩子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第三、有个相知相惜相守的老伴。人终究要老的,父母会走在前面,儿女们会长大远去,谁都无法陪你一辈子,走到这一步最怕的是什么?我想,多数人都会回答两个字:“孤独”,这确是老人很难抵抗的一种情绪。年轻的时候,婚姻有爱情有激情有浪漫,到了中年,婚姻更多的是亲情,到了老年,婚姻便成了陪伴,少年夫妻老来伴,是真理。“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个世界陪伴我们时间最久的人,不是儿女也不是父母,更不是亲朋好友,而是我们的伴侣。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个“伴”不仅仅是陪伴,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依靠。现在的子女,大多工作在“五海四海”,囿于工作所迫,很难侍奉在父母身边,最终你指望的,只有和你关系最密切的伴侣,这时有不离不弃牵手相伴的老伴守在身边,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相守相扶,相知相依,做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无疑给晚年生活增添了一层保障,也会给儿女减少很多麻烦,这是每个老人都感到最美好的事。尤其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身边没个人照顾,是很凄凉的,倘若有病在床和住院、乃至走到生命的尽头,能有一个人与你手牵手陪在床前,耐心呵护你的情绪,无怨无悔地体贴你照顾你,这该是多大的福气,这就是美好婚姻的原本意义。</p> <p> 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份缘,珍惜眼前的人,执手温暖后半生。为了铭记她(他)的付出,我们要懂得为彼此着想,不要让辛苦一生的两个老人为钱发愁,无家可归,疼你所爱,惜你所惜,不要给自己留下捶胸顿足的追悔莫及……</p> <p> 第四、有一间安身立命的房子。年少轻狂,以四海为家,倚马仗剑走天涯,只为看一看人世间的繁华,拥有一定阅厉后,才知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是多么的重要。房子,不只是钢筋混凝土做的建筑,它是自己的窝,是停止飘荡的归宿,是老有所居的根本,是安享晚年的依靠。年轻人的安全,是房子给的,老人养老的体面,也是房子给的,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至于在风雨来袭的时候,没有遮风挡雨的茅檐;有自己的窝,不至于在儿女不待见的时候,只能忍气吞声的蜗居,不用看它人的脸色,自己想怎么住就怎么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没人能辱你分毫。自己的房子,哪怕是茅舍瓦屋,也是自己的家,有它,和老伴一起过晚年生活心里也踏实。有自己的家,孩子想来看看,就做桌好菜共乐,孩子不来打扰,我们就独立,偶尔见见面,也不至于难过;有自己的家,孩子想让我们去住就搬过去,自己的窝租出去也有一份收入。房子有多大、地段有多好,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老伴一份心安,一份可以独自生活的底气。有自己的家,临了了留给儿女,也是爱他们的心意,他们是亲骨肉,无论怎样对我们,都是我们教育的结果,不必过分怪那怪这。</p> <p class="ql-block"> 第五、发挥“余热”要力所能区。人过六十,已经替孩子操心了一辈子,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希翼,有自己要走的路,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自己要学会力所能及的去解决。人过六十身体大不如从前,也没有了挣钱的能力,有养老金的还好,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在晚年的经济状况很窘迫,所以,为了防止老无所依,在步入老年前不要把自己的老底掏空,千万不要提前把自己的房子、积蓄全给了孩子,而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养老钱,要给自己留好立锥之地,儿女孝顺,你不给他钱照样赡养你,儿女不孝,你给他们再多、你为他们付出一切都没用,留足自己的少靠儿女,矛盾会少很多,自己心里也舒坦。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儿女,接受了要为儿女做的事,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抱怨,不喊苦,尽心尽力,能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不強求,合适就好,学会在苦中寻求快乐。</p> <p> 第六、树立“养儿防老”的新观念。现在一讲“孝为先”的传统教育,列举的那些“孝子”大都是老古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国家过去是农业国,人们除了种地就是回家侍候父母。现在是一个生存压力大、挣钱难的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农村已养活不了一家人,你住在城市打工,一天找不到工做就没饭吃,成家有了孩子又顾小的又顾老的,说不定你还是租房住,年轻人不堪重负,确实没有精力侍候老人,生而为人,不是哪个儿女不愿意孝顺老人,而是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对小年轻上面四个,上上面还说不定顶着两三个呢,他养得起吗?“养儿防老”不能找理由道德绑架,社会保障才是最重要的。老人遇到难处了,比如得病时,儿女能够送去医院医治,或者接回他们的小家侍候一段时间,就应该感恩生活了,千万别想着“同一屋檐下其乐融融”,抛弃“孝道”的老观念树立新观念,心里对儿女的怨念就会少很多。</p> <p> 第七、交往一个有爱心的邻居。人过六、七十,如果是独居,左邻右舍是不可少的依靠,不管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里,你要相信“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不喜欢和邻居打招呼,甚至有一种戒备心理,事实上,邻居之间只要没有利益冲突,平时多交往一下,互相多帮助,关键时刻起码可以给你的儿女打个电话,或者打电话求救助,现实中,很多老人生病了或遭遇意外,还是邻居发现送医的,如果老人主动和邻居交往,遇到急事也许会得到及时的相助。如果你的邻居不好相处,可以和小区里投缘的打成一片,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也是不错的选择。老年人自己有朋友,常常和朋友相聚,在一起吃顿饭、打打牌、聊聊天、散散步都可以,甚至可以在好邻居家或好朋友处给自己留一把备用钥匙,都一把年纪了,心放宽一些,谁也别算计谁,儿女在远方,这班老朋友也许你能靠得住。</p>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奈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有很多规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青春已逝的老者,走到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余生如何经受更沉重的压力,在人生的下半场走的更长久、更精彩,全仰仗于退休后的20年。每个人,不管年轻的时候身体多么健康,到了一定年纪,不得不面对与儿女们住一起“养老”、还是去养老院的问题,需要一家人规划、共同努力,才能不亏待老不拖累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生活能基本自理,孩子觉得也有时间照顾老人,选择和子女住一起,这是大多数老人的选择,一来老人的生活起居有人照看,二来可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可谓是两全其美,这正是每个老人晚年企盼的幸福;老人有退休金请得起保姆,和孩子们商量,找一位可靠的保姆照顾老人,大概是现在最能让人接受的,只是,以眼下的市场行情,如果父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要找个能长期做下去的保姆也不容易,高工资也常常留不住人。老人不要轻言有钱就可以雇保姆,保姆是为钱来做工,家人是为照顾老人花钱雇保姆,后面没有子女的撑腰,有几个保姆会真心待人。当然,每个老人都期望孝顺的子女,有钱没钱,亲人在身边到底好些。</p> <p class="ql-block"> 子女赡养老人天经地义,但也别忘了人与人之间任何关系都是相互的,包括父母和孩子也不例外,老了如果改变不了一些落后观念和不好的习惯,是不适合和儿女住一起养老的,住在一起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别固执的坚持“老思想”不放。所谓生活,就是由一些细碎的琐事组成起来的,柴米油盐自然是最重要的,可单单就由它可能在两代人之间衍生出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年轻人喜欢吃清淡些的青菜,一些老年人习惯炒菜多放油盐;有些老人炒菜要多些吃不完下顿吃,年轻人习惯吃多少做多少喜欢吃新鲜的,单一件做饭的事,就容易让两代人僵持不下互相生气;再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做家务活没有明确的男女分工,一些父母却看不惯儿子做涮锅、洗衣这些事,认为应该是女人做的……作为老人要学会接受新观念,不要用旧观念去束缚年轻人,只有当我们的行为、习惯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与他们的思想保持一致,才能和他们住到一起去,否则的话,不如自己过。更不要动辙插手子女的生活,言多必失,亲友之间也是如此,说的多了,谁都会厌烦。我们教了子女几十年,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我们老了也要学会独立生活。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紧随时代的脚步,我们或许与时代脱轨了,思想可能会落伍,很多事情我们已经看不太懂,所以少管闲事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2、改变不了不好的卫生习惯。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老人,更容易和儿女住到一快去,而那些邋里邋遢、不讲卫生、不愿意收拾家务的老年人,是难与儿女住到一起的。老年人要深刻地明白一点:年轻人的观念和我们不一样,很多东西我们不讲究,但他们讲究,倘若住到一起我们还不讲究,就容易让年轻人厌烦和嫌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脾气性格过分倔犟。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做事情的方法、态度也不一样,同一屋檐下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倘若老人是个急性子暴脾气,或者被儿女说两句就很敏感,或者待人做事心眼小,又或者老人习惯在家“作主”,动辙数落儿女,对年轻人的做事习惯性的指指点点,就算儿女们再包容,日子长了也难免觉得痛苦。人老了,很多事力不从心了,要学会收敛自己的粗爆脾气,该改的就改,否则和孩子们住一起,两代人都会觉得闹心,搁不到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和儿女们住一起。人这一辈子,除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可以不考虑钱和生计的事情,其它年龄段则不可能不考虑,老人有退休金或积蓄,可以为家人买这购那,想外出旅行或走亲访友,可以潇洒的说走就走,没有经济基础的老人,可能会很憋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较于城市老人有社保医保,让人可怜和心酸的还是人数众多的农村耄耋老者,他们没有退休一说,收入微薄,身无积蓄,身体成了养老的最大本钱,“老境颓唐”,安享晚年似乎很遥远,自食其力是无奈的首要选择;其次才是依靠子女赡养,吃他们的,喝他们的,因了这便免不了遭受儿女的诸多白眼和冷言冷语;最后靠国家给的一点高龄补贴,不饿着冻着。然而,如果连子女都挣扎在生存边缘,还要顾家养孩子,他是没有心情和心力理会父母的养老的,有的甚至只管老人的死不管老人的活,等老人哪天咽气了才会前去操办入土,好在这样的还只是少数。但愿在下一个世纪,我们的老人都能看见“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依”的盛世天日。</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今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子女工作、生活的繁重已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父母独处时间的拉长也同样是难免的,从前每日有子女承欢膝下的欢乐时光,已像空中楼阁可望难可及,这对于年迈的老人的确残酷,也许一时间难以从传统方式中转变过来,而刚开始的寂寞孤独也是难以避免的,或许中国的父母可以慢慢借鉴国外的养老方式,旅游、度假、喝咖啡……是国外步入人生最后一段路的父母的生活常态,中国人的经济、生活水平无法一模一样的复制国外人的方式,但这种乐观的、追求自我生活的心态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打牌、太极、喝茶……同样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心态上的转变,带来的将是两代人温馨相处的美好画面。而追逐梦想的儿女们,在奔波的同时,也应“常回家看看”,记得时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过节了给父母发条短信,带妻儿“常回家看看”……趁时光还未老,趁岁月还静好,对父母多一点陪伴,多一点耐心。父母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儿女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感动,哪怕和他们相聚吃顿饭,他们都会欢喜好几天。也许,这种双方的“妥协”才是解决两代人孝道问题的最好出路。</p> <p>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也无暇顾及,又请不到保姆照顾,去养老院养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个产业现在还处在野蛮发展阶段,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也有监管薄弱的环节,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找到称心如意、让人放心的养老院,也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养老院的这笔支出。去养老院是无奈之举,去不去养老院,一定要慎重考虑,住养老院虽然省心,老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但儿女因为工作忙,平时不来探望,媳妇也不主动带孩子来看爷爷奶奶,最终没有家的感觉,精神上是空虚的,老人想得到的照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与满足,看着别人家儿女子孙一个个轮流来看望老人,嘘寒问暖,疼爱的孙子孙女绕膝嬉戏,你就别提有多羡慕了,看见入住老人眼望窗外企盼着亲人的眼神和情景,谁不为之唏嘘!</p><p><br></p><p> 对老人来说,他们渴望的是在晚年的时候,儿孙能承欢膝下,在儿女们的陪伴下慢慢变老,住养老院意味着被儿女们遗忘。护工虽然能提供一定的照顾,但是代替不了老人对儿女们的感情,老人是特别想念儿女和子孙的,老人为儿女辛苦了一辈子,养老院并不是最好的归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才是老人最期望的养老方式。</p> <p> 很多父母对于晚年生活非常硬气,动不动会说一句“大不了我去养老院”,觉得养老院吃穿有人伺候,既自由又有同龄人一块活动、唠嗑,住进去不招儿女当面烦,保持了家庭的和睦,虽说这种想法是为了儿女的生活做出的取舍,也是老人保持的一丝硬气,但说这话容易,真去养老院住住就知道了,养老院虽然有专人伺候,但不是家庭,老人有那么多,就必须统一管理,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晒太阳……多数时候是在过着宿舍生活,老人想要的自由自在有太多的限制;养老院的护工少老人多,难免照顾不周,就算是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也很难给予精神上的关照,尤其进了养老院没人去看望,心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特别难过。在医院见过太多的老人,儿女们上班没时间照顾,请的护工负责的胜似亲人,不负责的敷衍了事,何况是不能自理的,只能无尊严的活着。再者,直白点说,毕竟有孩子自己去养老院多少有点对孩子的不尊重,进去时容易回来时难,进养老院对子女来说是减轻了负担,如果再接出来,就意味着负担重新上肩,对老人来说,主动进去又要求回来,心理上好像自己就是个拖累。因此,教育子女时轻易不要嘴贱,免得寒了儿女的心。</p> <p> 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社区型养老,养老社区各种设施和服务措施齐备,日常有什么需要,一个电话社区养老中心立刻上门援助,值得期待。社会上还有抱团养老的尝试,归根还是能自理、条件相近的老人联络在一起自己照顾自己的集体生活,不能自理了还得靠子女和进养老院;还有多种商业养老方式在尝试,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关键是这个养老费用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起。我更期望的是在未来长期护理类的商业保险能更快发展起来,社保中目前可以报销一些长期护理费用了,但相比高昂的长期护理支出,这还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有商业保险能弥补这部分空缺,就有更多保障,无论是对老人自己,还是对子女的后来都是比较有利的。不管哪种养老方式,适合老人就是最好的,年轻人要尊重老人的意见,让他们的晚年过的舒心和自在。</p> <p class="ql-block">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被铭记在心的美德。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就是父母,作为子女,理应对父母的恩情心存感激,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的付出,当他老了,希望做儿女的不要嫌弃,现在他们需要你的照顾,就如你小的时候,他照顾你那样,请对他多一些耐心:当他老了,手发抖吃饭常把菜汤洒在衣服上或房间里,请别嫌弃,就如你小时候经常把饭菜汤汁弄洒一样,他不厌其烦的为你弄得干干净净,现在的他也需要你去那样做;当他老了,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却想天天晒晒太阳,就如你小时候他用小车推着你游遍大街小巷一样;当他老了,说了前边话忘了后边语,一句话重来复去,希望你不要打断他的思路,就像你小时候要听故事,他耐心的一遍一遍讲给你……毕淑敏说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时间的残酷和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会先来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在父母身上造成的缺憾,会成为你余生都无法释怀的痛楚。</p> <p class="ql-block"> 《孝经》有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道是德之根本,所以大孝之人必是大德之人。想家了给父母打个电话,孝顺父母,就是给自己积福报,为人生攒好运,一个人对父母越好,你的人生也会越顺畅。如果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那么,即使你的事业再成功,也终有一天会功亏一篑,如《地藏经》所云:“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终有一死,孝顺的儿女不会在父母的坟前悲声恸哭,因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当你为老人做了应该做的一切,从此就没有多少遗憾的了。</p> <p>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变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命运,当社会飞速向前发展时,我们也应该停下来,看看那些可能被忽视的人,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情感的支撑或许更加重要。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真正发达,老年人的幸福感也是重要指标。关注老年人,其实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希望中国的儿女们,无论走的多远,都不要忘记在家乡的父母,不要忘记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记得心底的那一份孝,在尚有机会的时候,好好报答父母。希望在未来,孤独不再是老年人的普遍现象,希望活在“新型压力”下的老人,在送走了父母、照顾大了孙辈之后,晚年能得到儿女们的善待,不枉辛苦一辈子。</p><p><br></p><p> 余生不长,愿你我不再孤单、泪湿衣衫,愿你我心情灿烂、满眼星空飞扬,愿余生顺遂,不再起波澜,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人共悲欢,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知道自己要慢慢地老去,人生中的一切的一切,比如财富、地位都如生命一样,既然生命是一树一树的花开,那么花开之日不就是开始走向凋谢之时么?身体里的一切的一切,比如健康、智慧、美丽从产生之日,不就是开始走向失去之时么?但我们知道我的眼里含满了半个世纪的灿烂阳光,而且我的心里永驻着一个永远靓丽、永远年轻的那片干净清爽的白月光;我知道我们无法拒绝老去,就像是太阳无法拒绝自己最终变成夕阳,但是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天的彩、冬天的雪,丰富了我们的灵魂,纯粹了我们的人格,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多少人间情,多少心中爱,化作夕阳红,就让我们与夕阳长久的凝视、深情的对望,夕阳看着我,我也望向夕阳,夕阳用它的余晖叙说着对人世间人的恋恋不舍,我用人虽已老至、心依然年轻的身心,去爱每一个今生注定走进我生命里的、爱过我的、我所爱的人。经历了就是幸福,品味了就是快乐,得到了是命运的恩赐,失去了是人生的缺憾,也许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但还有机会优雅的老去,只记欢喜,不言忧伤!</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所有的遇见,都是我们一生中最美的相遇,所有失去的都是本该失去的,所有得到的即是幸福。半因半果,半得半失,未来之事多两半,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让给人世。很多事情放下了也就无所谓了,就算一个人此生一事无成,只要他曾经努力地活过,灿烂的奋斗过,也不枉费来这人间一趟,以他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这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说:人的命,天注定,不管此刻你拥有什么样的命运,手握什么样的底牌,请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也不要逢人诉说生活的残酷,更大的一部分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来这人间一趟,就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好好的旅行一番,看够了一路的风景,也就值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与今天老去,心如止水,花开花谢不用细数,美好时光不去留恋,昨天的英俊潇洒,昨天的花容月貌,昨天那个黑发少年,昨天那个豆蒄少女,过去了就让他们潇潇洒洒的过去,我会淡然一笑,珍惜现在的现在,呵护好明天的明天。生命不过是一粒尘埃,历史的这段时空,只是来过,纵然有万般不舍,也终将会有一天要离开这充满爱、充满阳光、又带着苦痛与伤悲的五彩世界,去往另一个不知去向的星空,去开启新的生活。即然青春成了过去,昨天的优秀昨天的荣耀,昨天的风霜雨雪,只当是人生的一次旅行,放下的,放不下的,我都会坦然地放下。前方的路还有多长,不必思考,不想计较,只想尽心尽力的过好每一天。也许那一天会突然降临,我会依依不舍这个可爱的世界,但我不会责备老天的绝情,这个世界曾经有我,这个世界从此无我,那时,我会欣慰的对自己说,这个世界,我曾激情澎湃过,我曾花开花谢过,我也曾爱过恨过、哭过笑过、错过悔过,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我曾经路过这个多彩的世界,足矣。</p> <p>(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衷心感谢原创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