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之恋(九)——画里宏村

苇叶

<h1><font color="#b06fbb">皖南之恋(九)——画里宏村<br>苇 叶</font><br><br></h1><h3>宏村与西递是我走马皖南的高潮。<br>宏村被称为“画里乡村”,西递被称为“桃源人家”。宏村的如画之美,除了经典的古街巷、古民居以及背倚的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景色殊美外,宏村区别于其它古村落,或者说举世无双的特色,便是她的水景、水脉。可以说,正是“水”成就了“中国画里乡村”的美名,老早就被评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水,是宏村的“画魂”。</h3> <h1><font color="#b06fbb">九曲水圳</font></h1><div><br></div><h3>宏村自古就有口皆碑,被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为“牛头”,山上苍郁葱翠的古树为“牛角”,碧波荡漾的月沼、南湖为“牛胃”、“牛肚”,盘桓南湖边上的长堤为“牛尾”,而整个村落里鳞次栉比的老房子则组成了“牛身”。不过这只是导游传播专家的说法,我倒没看出这哪里像头牛,况且“牛肚”就是“牛胃”!是不是专家不是屠夫,搞不清肚、胃无别,才这样瞎掰?不过也不必较真,“牛”就“牛”吧,老实说这个系列比喻还是蛮高明的。不过这只是头静卧的牛,能让这头卧牛新陈代谢“活”起来的,则是穿堂绕户、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这自然成了“牛肠”。</h3> 这么一处得风得水的“风水天堂”,可说是天工为“母”,人工为“孕”。宏村始祖始于南宋绍兴年间,据说是为避战乱而迁居于此。老祖宗眼光真毒:依雷岗山和西溪而聚,四围群山叠嶂,茂林修竹,地势高爽,朝向良好,无山洪冲击之虞,有仰观山色、俯听林泉之乐。但美中不足的是河低村高,用水不便,所以后世遭过火灾。到了明永乐年间,便有了系统而庞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引西溪水以凿圳,引水入村建池塘。所以徜徉村中,我最惊奇的就是那“网”一样随处可见的渠塘水系。 一条水圳从村西引水入村,经九曲十弯,贯入村舍,中段甚至穿过几户人家的厨房,再过村中月塘,流入南湖,湖水再浇灌村南良田,最后回归西溪。所以最让我感叹的是,蜿蜒于街巷和门户下面的水圳是那样地精巧而如意。水圳宽处三尺,窄处二尺。以周遭建筑之需,有的渠段覆以石板,有的直接露天,或明或暗,泉水琮琮,触手可汲。沿途多用鹅卵石镶边垒底,圳旁塘畔建有水园民宅,设庭院水榭,置花墙漏窗。池沼设有石栅活水道,长年流水不腐。门前布设下圳踏步,洗菜浣衣极为方便。一圳建成,满村清凉,水绕屋,楼傍水,飞珠溅玉,绿树摇曳,光影交织,一庭一院,无不匠心独运。 面对着这六百余年的迤逦水圳和幽幽古弄、斑驳粉墙,怎不让人暝思遐想,逸兴湍飞:这一渠碧水孕育了多少代水灵灵的姑娘小伙,一泓清泉浇灌了多少绿油油的稻菽果木。老嫂在青石板上叮咚捶衣,阿叔劳作归来拂面洗涤。一串晶莹的浪花,漾起多少欢歌笑语! <h1><font color="#b06fbb">半个月亮</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前年中央两会期间网友悬赏30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之事,虽为谑谈,实为讽刺。今之环境恶劣境界少为天灾,多为人祸。比之宏村先祖,吾侪何人不羞赧!<br>宏村的风水不仅拜于天工所赐,更靠人力巧为。九曲水圳无疑是天工与人力的完美杰作,而村中的月沼、村外的南湖更是智慧与力量的结晶。<br>我们冒着霏霏细雨,随着美女导游,蜿蜒曲折地来到村子中央,只见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半月型湖面倏然拥于胸前。这便是月沼,又称月塘。<br>望着冬雨静静地落在湖面,我赶紧脱去碍事的透明雨衣,打开相机。导游满脸骄傲地说,这片月塘拍过《苏乞儿》、《大祠堂》、《武林外传》、《小花》、《菊豆》、《风月》等二十多部影视剧呢,最有名的便是《藏龙卧虎》。这片水面便是周润发和章子仪玩蜻蜓点水飞向竹海的地方。 我望着平整如镜的湖面,想像着当年发哥与仪妹妹演绎的那段动人故事,不禁感叹,也只有这一方天地才衬得起至纯至爱的英雄人物。<br>这确是整整半个月亮。南侧弓部为石板铺就,塘沿麻石镶嵌。北侧弦部塘沿栏杆上竖立着十三根尺许望柱,导游说那象征着护卫村落的“十三太保”。虽时近冬至,但水量充沛,几与岸平。水面并无莲花、菱角和水草之类,是一泓纯纯的、净净的湖水,纯净而深邃,纯净得像一则童话,深邃得如一段哲理。 据说水下有一窟泉,元代时宏村先辈就想扩为池塘,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老汪家出了个官至山西运粟主簿的汪思齐,他遵照先祖遗言,聘请风水名师,“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定扩建以窟泉为中心,包括水圳、月塘在内的村落水系蓝图。更为感人的是,思齐公长年在外,水系工程实际由夫人胡重娘主持。至于为何池塘建成半圆,专家解释是因为徽商们信奉“花盛则衰,月盈则亏”,我以为这其中却也暗暗蕴涵着女主持胡重娘等徽州女人的美丽心事——老家留守的半个月亮在日夜期盼,期盼着在外做官经商的夫君们早早归来,花好月圆,共享鱼水之欢、天伦之乐。如今,胡重娘正端坐在月塘北侧正中的汪氏宗祠乐叙堂里。面对着墙上的画像,我想在那么一个封建年代,那么一个封闭幽静的地方,能走出这么一位泽被后世的巾帼英雄,她该经过多少风雨,走过多少艰难坎坷啊! 胡重娘太有才了。美丽又有才,就更加可钦可敬,可亲可慕了。<br>“半个月亮”就这样落到了村中。天上一个月亮,村中半个月亮,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亮。只是年年天水相映,岁岁星月共辉;水园景观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粉墙黛瓦与层楼叠院相亲相融;鹅舞红掌,鸭弄清波;老人聊天,村童嬉戏。尤其是女人们,她们在岸边浆洗,在水边倾诉,在埠头垂泪,思念远方的亲人,叹息似水的年华,在无奈的镜花水月中寄托着无尽的相思……就这样,月塘实际成了村中的水广场,百姓的共享空间,自发的聚会中心,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h1><font color="#b06fbb">南湖烟水</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宏村山水景观中最壮美的当然要数南湖。然而南湖建成则是水圳、月沼建成150年之后的事了。<br>到了明万历年间,由于人口增多,月沼之南及左右都已建宅垒院,可谓“烟火千家”,又兼村南山岭红土似火,需用旺水镇之,故胡重娘遗言“村南山朝不利,将来当凿湖堵水制之”。实际上村南田高河低缺水灌溉,水圳、月沼储水已无法满足村人需要。因此,汪氏家族决定开凿南湖。 说来十分有趣,据史料载,当时凿湖实行的是股份制,“有田以田作价,无田者出银兴工”。这不仅是徽商发轫、怕也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了。南湖工程浩大,仅凿通的洞、泉、窟、滩就达近百处,占地百余亩,整体呈弓形,凿深数丈,湖堤分上下层,湖面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弓弦处铺石板建楼阁,鳞次栉比;弓背部筑堤岸植杨柳,花木掩映,郁郁葱葱。<br>事实上,一踏入宏村景点入口,第一眼看到那么大一片湖面,我就惊呆了,及至转完大半个村落,最后经南湖书院,再跨过湖心长堤、画桥时,我是流连再三,不忍离去。最让我深感陶醉的是那份清醇、清雅、清新、清静。整个湖面浮光倒影,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虽时值冬日,叶枯荷残,但岸边枝条柔美,水中府第赛过天堂。整个南湖,活脱脱一幅皖南山水画,情景互生,动静相宜。<br>有文人罗列了南湖四景:春季杨柳含颦桃带笑,夏日白莲盛开风飘香,中秋水宁如镜月当空,冬雪一把银弓落玉盘。呵呵,俗,俗,南湖最美的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那份烟水氤氲的空灵。<br>其实,南湖之美是无以言表的。 <h1><font color="#b06fbb">南湖书院</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南湖风景固然优美,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北岸傍湖而筑的“南湖书院”,尽管我在院内逗留很短,而且与我经历的岳麓、东林书院相比名气尤小,但那份浓浓的书卷气却一直萦绕心间。<br>宏村一向有尊师重文之风。南湖建成后,在村南沿、湖北畔陆续办了六所私塾,称为“倚湖六院”。但到了清嘉庆年间,村中乡绅在浙江名儒指点下,决定盘活资源,将六院合并,倡议筹建规模宏敞的新学堂。于是举村响应,富者捐资,贫者出力。由于汪以文奔波指导,贡献最大,便公议将学堂又名之为“以文家塾”。可惜原题牌匾在150余年后的“文革”中被毁,看来我在木栅栏门楼下看到的“南湖书院”和“以文家塾”上下两决牌匾,无疑是拨乱反正后的新作了。 南湖书院占地十余亩,门前紧拥着一湖碧水,里面有玲珑的假山和参天古柏。书院是一组典型的徽派建筑,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是先生讲学之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是文人墨客以文会友、诵读诗书之地;“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所;祗园则为花园内苑。<br>南湖书院宽梁粗柱,大厅巍峨壮观,屋顶翼角起翘,梁柱斗拱穿插榫合,结构严密,且大多为整根巨木。这也是徽州一带古建的共性。常以为南方人小气,但在构筑宅第、布设厅堂方面,却极尽奢华大气。又讲求风水、环境,尤其这南湖书院,前临浩渺烟水,后依连栋楼舍,远接绿陂苍山,粉墙黛瓦,碧水蓝天;更有那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简直活写了杜甫“窗含”、“门泊”诗句的如仙化境,直催人拾级而上,登高眺远、把酒临风,览尽湖光山色,沐浴儒雅文风。呵呵,那一刻,我傻呆呆地驻足书院门前,真想手捧书卷,临窗痴读,寄情山水,一辈子也愿离开呢。 宏村人把村中最美的地方用来建造学校,足见其重教敦儒风浓。徽商一向把读书和做官、经商融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贾而好儒”是徽商传统。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清朝徽州一府六县科举之盛位居全国第二,仅一个休宁县历史上就先后出了13名状元。徽州各地流传不少科第佳话,如“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等,以致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而明清两朝,宏村、西递读书做官者高达296名。 有人说,这一切皆因徽州风水好,我以为锦山秀水有利于滋民育人,但最重要的是徽州重商敦儒的好风气,正如书院内志道堂对联所云:<br>读圣贤书行仁义事,<br>立修高志存忠孝心。<br>另有西递民宅厅堂对联更道尽了徽人读书修身的追求:<br>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br>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南湖书院是老汪家的免费学堂,确是培育了不少英才。曾任光绪内阁中书的汪康年,民国初期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汪大燮,以及许多科学家、文学家、学者、诗人等,均在此受过启蒙教育。清末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会试的举子,联名向光绪皇帝“公车上书”,其中宏村、西递的举子就占了四名。<br>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直至1994年南湖书院还承担着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来为了旅游需要才迁走学校。眼下虽空余课桌,不见学子,但暮色雨帘中分明有阵阵琅琅的书声隐约地传入我的耳畔:<br>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br>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宏村值得一书的还有众多富丽堂皇的徽商民宅和祠堂。如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宅第“承志堂”、雕饰精美的汪氏总祠乐叙堂、金带环抱的务本堂、小家碧玉的得义堂,其它如承德堂、怀德堂、树人堂、松鹤堂、敦厚堂等等,不下二十余个,更有水圳源头、野趣盎然的“碧园”,只是纸短情长,无以尽数,在此撰联一副,聊以为感:<br>沼以濯缨,湖以叠翠,烟水尽含千岭秀;<br>贾而好儒,富而德风,诗书乐递万家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