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末双休,适逢利民镇一年一度的儿女山文化旅游节召开。友人相邀,欣然前往。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也是利民镇流传久远的传统庙会第六天。</p> <p> 雨后初霁,清新的空气夹杂淡淡的泥土芳香和羊粪骚味儿😊,这是我熟悉的地方。</p> <p> 庙会,源于宗教活动,多表达人民群众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已是区域性的商品和物资交流大会,也是休闲娱乐的团聚大会。唱戏作为传统项目,被完整地保留下来。</p> <p> 我看到,受疫情影响 ,尽管商贩、食摊、游乐项目较往年少了些许,或许有些冷清。但衣物布锦、床上用品、水果蔬菜、街头杂耍等仍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的甚至来自遥远的周边县区,不由令人感慨:就业真是民生之重啊。</p> <p> 街头张贴的鼓楼洞维修捐款名单,全部来自在外工作或留守的村民。古有“晨钟暮鼓”之说 ,钟鼓楼曾是利民堡内两处重要的报时设施。如今盛世重获维修,实乃幸事一桩。</p> <p> 位于鼓楼东北侧的旧戏台,隐匿于闹市一隅。繁华落尽,略显孤寂。这或许正是村民集资维修的下一个计划目标😛?利民乡亲对乡土文化的拳拳爱心令我敬佩不已。</p> <p> 街头文化墙,展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二十四孝故事,倡导尊老孝道。有些故事,正是传统戏曲演唱的经典剧目,令人耳目一新。《王祥卧冰》、《涌泉跃鲤》的图片栩栩如生,仿佛听到优美的大秧歌旋律萦绕耳畔😊。</p> <p> 天色尚早,离夜戏开场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徜徉在乡间小道,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变化。</p> <p> 省民政厅统一监制的地名标志,整齐划一。街上粉刷一新的墙体设计与原汁原味的古老院落和谐共处,使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妙处。</p> <p> 入夜时分,繁星点点,舞台传来晋剧《走雪山》的旋律。一老一少相拥搀扶、踉跄行走在冰天雪地。这是神池县卜方道情剧团在大戏前加演的单出戏。道情剧团演晋剧,这究竟是改革创新、精益求精,还是偏离主业、谄媚市场?值得深思。</p> <p> 前曲散尽,道情版《梁祝生死恋》开幕,剧名《英台抗婚》。台上梁祝时而相拥啜泣、时而挥手道别,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慷慨激昂。伴随着道情“九腔七十二调”的婉转旋律,营造出浓厚的悲情气氛。台下观众如醉如痴、亦梦亦幻、泪雨纷飞。</p> <p> 几个戴眼镜的青年男女,在人群中窃窃私语。甲说:“以前大秧歌剧团每年都给免费唱,今年人家《寻梦桑园》,顾不下了”。乙道:“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文化就上不了档次”。一对恋人模样的小年轻:“我真想在奶奶干净的窑洞里住上一晚,可惜多年没人,太瘆了”。在他们身后,是几部时髦的小轿车。显然,这是利民村已经离乡创业成功的第二代,他们利用周末回村看戏过会,晚场后甚至来不及住上一晚,直接驱车回城了。旁边一位打工模样的男子,一个胳膊夹着一块玻璃,另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紧盯舞台,脸上挂着纯朴的微笑。孩子身披雨衣坐在自行车上,看得全神灌注。天空不知何时飘来濛濛细雨,父子两竟全然不知……</p> <p> 听着看着,我被这温馨的一幕深深感动,思绪良多。文化其实不分贫贱富贵,它只是人们心灵的追求。住豪宅、坐名车,若为富不仁、粗俗浅薄 ,也与文化无缘;同样,居陋室、穿破衣,但自食其力、朴实平凡,仍能享受文化带给内心的充实与宁静。事实上 ,利民从来就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它曾经贫穷,但乡规民约一直号召人们遵纪守法、慈善孝悌、爱国爱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利民人不忘乡情、反哺家乡,以藜麦、小杂粮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走进北京 ,组建儿女山旅游文化促进会,轰轰烈烈地唱响振兴家乡的大合唱。</p> <p> 夜已深沉,大戏还在向高潮演进,一对翩翩彩蝶呼之欲出。优美的旋律穿透苍穹,冲向远山,辽阔久远。我相信,这部正能量的传统大戏,就像振兴利民的团结大戏一样,一定会韵味深长、传的久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