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小巷中的男生

正式读研前,准备阅读一些名著,为自己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打好一定的基础。《给教师的建议》是我第一本阅读的教育类书籍,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想法和感悟。<br> 《给教师的建议》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初试备考的过程中,就了解到他的教育思想,即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如今,我带着兴趣和好奇来阅读他的书籍。<br> <font color="#ed2308">学校教育</font><br> 在学校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围绕着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校教育。没有教师,学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指导,可见对于培养人,教师的劳动是十分地重要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他的劳动,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要长期不断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这也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那么为了培养好学生,我在书中学习到作者对如何去培养教师教育工作才能的一些措施:首先,教师是要去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其次,他需理解和感觉到,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最后,他能够将自己的心分给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同时要学会情绪控制,切忌不可将自己的冲动带进课堂而影响受教育者。<br> 书中出现的一个内容“关于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对此我比较感兴趣,困难学生,也即后进生,这一类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而言,学习知识或记忆知识比较缓慢,即使记住了,也往往出现不牢固、不持久的现象。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曾言:对于不同的弟子,要发现他们的优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能够加速人才的成长。在这里,作者也是提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观点,另外他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方式。例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有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对于困难学生而言,如果把学习仅限于必须记牢的材料,那是特备有害的,会养成死读书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这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会促使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因此,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br> <font color="#ed2308">家庭教育</font><br>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一个“改造”孩子的雕塑家,那么家庭教育便是另外一个“改造”孩子的雕塑家,它们两者并肩工作,有着相同的理想理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假如一名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那么他就不可能用心灵去认识世界和接受教师的话,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十分地重要。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好比儿童前进的开拓者,母亲好比儿童前进的督促者,如果父亲把自己的义务仅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要,而母亲又没有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中心,那么,这种孩子就会处在精神空虚、贫乏的气氛中。<br> 在这本书中,提及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又继续去学习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换言之,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如何做好对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父母时不时应学习关于如何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知识,这是一切行动的理论基础;其次,父母作为孩子的引路人,不仅要带领儿童学习如何做人,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正如班杜拉所说: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性行为,这种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就是观察学习。儿童无论做出正确的行为,还是错误的行为,都在提醒着家长是不是得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儿童带来的一定的影响,即儿童便成为了我们的“教育者”。最后,家庭教育必须要与学校教育联动起来,两股力量的统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例如,家庭中对儿童一些缺失的教育,可以由学校教育去弥补,反之,学校教育对儿童缺少的教育,同样也可以由家庭教育去补充。<br> <font color="#ed2308">集体主义教育</font><br>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集体,在学校里更为如此,班集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是在班级学生和班主任,有着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个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斗争和劳动中产生和巩固起来的。我学到过一个班集体,它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书中提及到:在一个班集体中,一名学生今天在另外一名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昨天没有发现的东西,这便是发现别人,如果后者是一个鲜明的榜样,那么前者在其影响下,认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产生了渴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榜样境界的愿望。另外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同样明确阐述出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br> <font color="#ed2308">劳动教育</font><br> 没有劳动,人就会退化,变成卑鄙可恶的生物。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劳动,不仅能够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还能够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集体主义教育,在劳动中感受到一个集体的力量。书中提到,劳动的欢乐,就是在劳动中的自我表现,就是那样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既惊奇感叹地看到了自己双手的创造物,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也看到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及单调、平凡无奇的劳动时间。可想而知,劳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多么地重要啊!<br> 以上4点便是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br>

教育

学生

教师

儿童

家庭教育

劳动

自己

学习

学校

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