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五日 阴有雨 成都——康定 行340公里<div><br> 终于如愿踏上了川藏线。<br> 雅安果然是“天漏之城”,出成都就开始下雨,愈往西走,似乎愈接近雨区中心。看着那些徒步、骑行、摩行进藏的英雄们,在瓢泼大雨中苦不堪言,感觉他们才是真正的心灵之旅、朝圣之旅。</div> 十点五十分,过飞仙关大桥。此时雨止,青衣江面薄雾笼罩,两岸青山白云缭绕。山、人家、绿野、吊桥。。。。。。都倒映在似水似雾的江中,氤氲蕴藉,恍如仙境。 过青衣江,山势陡然高峻。国道318像一条白丝带,在高山峡谷间恣意地飘舞。 随着行程深入,眼前的景色愈益雄浑和壮丽。茂密葱绿的大山,重峦叠翠,云雾缱绻。峡谷底部,大渡河激流滚滚,汹涌澎湃…… <br> 下午三点半,过二郎山隧道。<div> “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二郎山虽然海拔只有3437米,却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据说,当年修建该路段时,每一公里就有七名军人献出生命。<br>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这是我还在襁褓中就已熟悉的曲调和歌词,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首歌,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也常常地在我心中响起。。。。。。</div><div> 我的眼泪止不住了。</div> 下午五点,至泸定桥。晚七时,抵康定。 九月六日 阴有雨 康定——雅江 行145公里<div><br> 昨晚宿康定,店主旺姆推荐我们去木格措,说“甚至比稻城亚丁还好”。好友野鹤也提醒我:“不可错过”。思忖再三,还是放弃了:毕竟体力有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二者相较,还是亚丁吧。<br> 在小饭店早餐时,邂逅四川大学王方老师。聊起来,我们俩居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亦难得之缘分,惜行色匆匆,不及细聊,相识即相别。<br> 八点半出发,大雾弥漫,冷雨嗖嗖,打开双闪,小心前行。</div><div> 过折多塘,浓雾渐退。带着期待和一点儿兴奋,开始攀越折多山。</div> 在海拔4298米的垭口呆了大约十分钟,感觉有点儿不大对了,腿脚沉,说话无力,提不上气——“反了”!遂赶紧下山。 折多山下的木雅村,如诗如画,可惜没精神看风景了。 到新都桥,吃中饭。按计划,下午要翻海拔更高的高尔寺山。犹豫中,饭店老板告诉我们:放心走吧!隧道已经修好,不用再翻那个4412的垭口了。 下午四时许,抵雅江,海拔2530米。入住酒店,房间窗外便是雅砻江,波涛汹涌,匉訇有声。 九月七日 晴偶有小雨 雅江<div><br> 为谨慎计,在雅江逗留了一天。<br> 雅江县城,矗立在雅砻江畔陡峭的山坡上。街道狭窄曲折,基本上全是陡坡。<br> 梯子巷,全是石阶,正面看去,像一架立起的梯子。</div> <br> 居民、行人,多半为藏族。男人黑面长发,粗犷彪悍;女人服饰艳丽,步态婀娜。<br> 高原的阳光,灼人肌肤;高原的风,清凉如水。雅江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天之内晴雨变幻不定。<br> 时间充裕,从容地品尝了松茸炖土鸡和清炖雅鱼。感觉:真应该在动筷之前在胸前划划十字。 九月八日 晴 雅江——稻城 行285公里<div><br> 今天翻越四座4000米以上的大山,分别为: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和理塘到稻城途中的兔儿山和海子山。事实证明,雅江休整实属必要,否则,今天不知会是个什么鬼样子。<br> 雅江出发至天路十八弯,仍为高山峡谷景色。两侧深碧的松柏林沐浴在乳白色的雨雾中,苍翠欲滴。溪流一路欢歌,冲折跳跃,飞珠溅玉。青青的草坪上,盛开的格桑花随风摇摆,白色的帐篷,黑色的牦牛群,远远看去,像撒落一地的黑色玛瑙……车行其间,感觉像在童话世界里遨游。</div><div> </div> 过剪子弯山现在有一个选择,可以仍去走四千四百多米的垭口,也可以像我们这样经天路十八弯走剪子弯隧道,但海拔也在四千左右。 出了隧道,基本上就都在四千米以上了。眼前的景色也变得雄浑,苍凉,充满了野性。 <br> 在4718米的卡子拉垭口,感觉需要一口烟儿提提神。点不着火,原来是打火机也“反了”。向烟友求助,方知还有高原打火机一说。<br> 理塘转省道217向稻城亚丁方向。兔儿山和海子山不在318线上,事前几无所知。但其景恍如月球表面,蛮荒,狂野,夺人魂魄。 <br> 除了这两个垭口,这一路,近观:草原牧场、湿地花海、藏寨民居……远望:云与山的恋歌,缠绵而悠长。 原打算今天宿日瓦乡,那里海拔低些,2700米。但行至稻城,天色已晚,也真走不动了。 <br>九月九日 晴 稻城——日瓦乡——俄初山——日瓦 乡 行140公里<div><br> 从稻城到日瓦乡(即香格里拉镇)78公里。沿途,赤土河谷风光迷人,让人流连。</div> <br> 十二点,至日瓦镇,入住酒店。午饭后,没有直接进亚丁景区,而是被酒店老板娘忽悠,去了趟俄初山。<br> 这也是去卡斯地狱谷和云南中甸的路,出日瓦,一路向西攀升,虽然也是油路,但破损失修得厉害。路边山体,岩石破碎,一路上滑坡、落石、塌方。。。。。。险情不断。 路的右侧,是深谷,深得望不见底。藏族的民居、村寨,往往就在山谷对面高高的、陡峭的山坡上,望去如悬半空中。 行约三十公里,到了海拔4518米的俄初山顶。对面的仙乃日神峰,隐身于茫茫云海中,其他,似并无景观可看。<br> 有自驾来此者大呼不值。我则释然:自驾,虽然目标也是景点,但乐趣,大半在路上。 <br>九月十日 时晴时雨 日瓦——亚丁——日瓦<div><br> 今日游亚丁景区。我们选择了消耗体力最小的方案,说白了,也就是在仙乃日下的珍珠海和洛绒牛场两处分别逗留了一会儿。<br>……</div> 仙乃日法相庄严。尽管云雾轻掩,但其冰清玉洁的面容,仍透出一种圣洁与凛然。清碧的珍珠海,像是菩萨轻揽胸前的一面镜子,时时将自己的美丽映射其上。<br> 今天的仙乃日似乎是在使小性儿,忽而明媚皓齿,忽而愁眉微顰,忽而又怒而掩容……让游人们爱恨不是,走留难定。<br>…… 洛绒牛场是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位于三座神山的中央。南面是央迈勇神峰,东北向是夏诺多吉神峰,西北向是仙乃日神峰。<br> 仲秋时节,丰茂的草场黄绿过渡。清澈见底的河流蜿蜒流淌。神骏一般的马儿快乐地甩着尾巴…… 时间还很充裕,我们坐在河边的栈道上。三座神山周边围护。阳光和雨露交替地洒落着……<br> 我真诚地相信:这儿就是上帝的伊甸园。 九月十一日 晴 日瓦镇——巴塘 行399公里<div><br> 从稻城到理塘的一百五十公里,地图上没有景观标识,以为就是走路。往返之后,方信:在川西,没有哪条路不是美景不断的。<br> 从稻城过来,除桑堆红草滩和被称为“最美的”藏民居外,至少还有下面几处值得驻车观赏:</div> 石头河公园; 海子山和兔儿山之间的高原湿地草甸; 汉戈村牦牛牧场,现已开发出大片花海; 无量河河谷风光。 回到理塘,转入318,顿生“拥挤”之感。骑行者前后相望,各种土豪越野,成群结队,呼啸而过。318不但是经济大动脉,现在,实实在在是一条旅游专线。 赶上旅游大行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有福了。<br> 在毛垭大草原,在海子山姐妹海,看着各种年龄的“美女”“酷男”,青紫着嘴唇,在镜头面前努力摆出种种姿势,忽然觉得,这些人都好可爱! 姐妹海,川藏线上的明星景点。一列斑驳的雪峰之下,两爿圆镜似的海子紧挨在一起,泛着天光,也被称为眼镜海,而海子向下流出的小河,就像那细细的眼镜腿儿。 下海子山,经德达村、列衣乡,进入峡谷地段。两侧巉岩绝壁,谷底,雪山融水,奔腾咆哮。 九月十二日 晴 巴塘——左贡 行260公里<div><br> 西藏的道路,比起四川,差得可真不是一点儿两点儿!巴塘到左贡260公里,走得比昨天的400公里要辛苦多了!<br> 出巴塘,金沙江行峡谷间,宽阔、浩荡、气度从容。</div> 行30公里,至作为川藏界的金沙江竹巴笼大桥。 <br> 过桥后,就是海通沟80公里的大修路段。路面烂,且多处单向交通管制。走走停停,尤其是在与大货车会车时,那真叫一个提心吊胆!车身都是倾斜着,一车紧檫着山崖,另一车则紧压着外侧的路边,路基下面,江流滚滚。。。。。。对着老伴儿,我还得故作轻松:这下,才算找到自驾川藏线应该有的感觉了。 过了芒康,不再修路,但那路其实也真该修,时有翻浆路面不说,路面上的坑坑洼洼让你防不胜防。<br> 路走得费劲儿,看风景的心思就淡了。但风景就是风景,你看与不看,她就在那儿,就在你眼前。 <br> 澜沧江,峡谷深切,大山峻拔,江水浑浊如红土色,在狭窄的绝壁间激荡奔流。 觉巴山,垭口四眺,千山万壑,恢弘壮丽。 东达山,这是川藏南线海拔最高的垭口,5130米。岩石风化破碎,满目贫瘠荒凉。 夕阳即将下沉的时分,进入左贡县。<br> 在左贡大酒店住下后,出去找饭。大小饭店,那菜单上的数字,都令人嘬舌!关键是,与这一路上相比,它明显缺乏合理性。<br> 在雅江,那位小饭馆的老板娘给我说过她的经历:<div> “我从四川乡下出来,最早是去左贡开小吃店。高原反应哟!脑瓜傻掉了!最简单的煮个面条,我都不知怎么做了,生意亏得一塌糊涂。后来适应了,半年的时间,我赚了三十万!”</div><div> 今天看来,那妇人还真不是吹牛。<br> 不再码字了!左贡海拔3877米,且真的累了。各位!晚安!</div> 九月十三日 晴 左贡——东坝——邦达 行153公里<div><br> 出左贡,318沿玉曲西行。河谷风光,旖旎动人。<br> 蓝天高远,云朵儿白得耀眼。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河畔山坡上飘荡着炊烟的藏寨,洒落在远近金黄色的麦田里。</div> 青稞麦已经成熟了,不少藏民在地里劳作着。是丰收的喜悦?还是天性使然?他们无不对端着“长枪短炮”的游人,报以友善的耐心的微笑。一位年轻的母亲,羞涩地,向地头襁褓里的婴儿投去怜爱的目光…… 空气清新凉爽,伴合着浓郁的麦子香气,沁人肺腑。<br> ……<br> 大自然,该有多美!生活着,该有多美!” 行约六十公里,在一个叫田妥的地方,路左侧出现一上山的岔道,路标为“东坝乡 27公里”。这个地名记得在哪个攻略上见到过,是怒江边上的一个古村落。于是,方向盘一打,上山!<br> 事后方知,这一把方向,把我们带上了一条探访秘境之路。<br> 山路攀升约十公里,到达一处垭口,海拔估计在4000多米。站在垭口南望,蓝天下,密密丛丛,一片崇山峻岭,别无所见。随后,一路陡坡而下。狭窄的道路,如麻花般纠结,如羊肠般盘曲。不知转过了多少道拐,坡陡弯急,曲折回环,走得提心吊胆。 这样又行约十公里,能够看出点眉目了。重山叠岭中,凸现一巨大的金字塔状山峰,山壁迎立,几近垂直,又何止万仞!铁褐色的山体,肌理纷披,如同天然壁画。往下看,山壁根脚处,一弯浊黄的江流,是怒江。江畔一片平坝,形如琵琶,葱茏翠润,应该就是要去的东坝乡了。<div> 猛然醒悟东坝命名由来:怒江东岸之坝子也!</div> <br> 继续下行,终于来到这个江边的村落。望着几近45度向下倾斜的进村道路,我未敢贸然下去,而是把车停在道路转折的一小角平地上,然后轻身而入。 村中最惹眼的是藏民居,夯土式建筑,高大方正,坚固如碉楼。 檐楣、窗户、门楼,无不雕镂彩画,既精工繁复,又光鲜艳丽。 从门缝偷眼望进去,房间内的墙壁、屋梁,也都画着色彩同样艳丽的壁画。 土墙夹持的小巷也多是倾斜的,两侧院落里种植着高大茂密的核桃、梨、苹果等果树,累累果枝探出墙外,在小巷中投下斑驳的荫影。家家门户紧闭,巷子空无一人,静谧中透着一种莫名的神秘感。 村中有一家云南人在此租房开设的小商店,小小一间门脸,但可供餐。吃饭的时候,老板告诉我们,东坝乡有四个自然村,我们所在的这个叫格瓦村,也是乡政府驻地,除他们一家是外来的纳西族,其他都是藏民。另外的三个自然村,都建在悬崖峭壁间,交通十分困难。近年来政府为脱贫解困,有意将他们迁出到山外去,但这些藏民头脑简单且执拗,每户赔偿三百万也不肯搬家。<br> 问村中还有什么可看的,老板说,村中心有座苯教寺庙,寺庙往前,有一处当年茶马古道留下来的古宅子。<div> 依指点而去,寺庙虽院门轻掩,未便擅入。从院墙上方望去,其神殿高大华丽,自非村中其他建筑可比。</div> 寺庙斜对面,有一处“西绕家族”的古宅,正在维修。再往前几十米,便是老板说的那处古宅。<br> 忐忑中敲响了大门,一位面容憔悴的藏族老阿妈开门迎进了我们。<div> 和村中其他建筑相仿,这也是一幢三层的碉楼。墙壁上的保护标识牌为:“建于清末民初,集藏、汉、纳西族建筑风格于一体。”如此说来,这幢房子不但是当年茶马古道交通贸易的见证,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div> 在得到女主人同意后,我们进屋上楼参观。从内部看,它基本上是全木结构,用料粗大,古老而坚固。 <br> 三层也是房顶,短墙围护,像是又一个小小院落,主要功能应该是晒坝吧。<div> 四面望去,都是光秃秃的、如刀斩斧剁般的大山。微风轻拂,隐约带来谷底怒江的轰鸣声。。。。。。</div> <br> 从318线过来的道路是近年才打通的,真难以想象,在这样的大山之间,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度过的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岁月。 我们再下到二楼客厅时,藏族阿妈已经烧好了酥油茶,用很精致的木碗端了上来。阿妈不会汉语,只是微笑。酥油茶滚烫而浓香。<div> 男主人此刻也睡眼惺忪地走了出来。他能说汉语,虽然也不是很顺畅,但聊聊家常足够了。</div> 他叫丁吉平措,52岁。这栋百年老宅是其祖上留下来的,因为坚持不肯出手,前两年政府出钱帮他修缮了一次。他们有三个孩子,两女一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有两亩多地、四头牦牛、两头黄牛,还有,就是院子里的果树。。。。。。说起这些,他脸上洋溢着知足的笑容。 不好白白打扰,我想给他留点儿钱,但他连连摆手,坚辞不受,于是提出送他点儿茶叶,他高兴地接受了,并说,自己骑摩托到村口我停车的地方去取。<br> 告辞后,我们尽快地回到了村口,可等了许久他也没有过来,按照他留给我的电话打过去,无人接听。没有办法,海拔2700米,我只好提着一盒“正山小种”再下到村里送过去。老远就看到,他在门前的小巷里,正带着小孙子玩儿。看见我,他不好意思了,憨憨的笑着,指了指背上的孩子。。。。。。 这一天,我们夫妇应该是唯一进入这个村落的外人,在往返近60公里的路途中,也没有遇到过任何其它的车辆。<br> 原计划今天到然乌,至少到八宿。但由于刚才这样一等一来回,耽搁了不少时间,到邦达已是六点多,遂住下。 <br>九月十四日 晴 邦达——然乌 行197公里<div><br> 早晨,邦达镇央措茶馆,一位身着汉装的女孩子热心地为我们做翻译。得知我们昨天去了东坝,她便很恳切地问我们对东坝的观感,以及对开发东坝旅游有什么建议。<br> 观其谈吐举止和随从人员情状,我心中判断她应该是一位回乡的大学生、现任左贡县一级的领导干部,于是,也很坦诚地向她谈了三点自己的想法:<br> 一、 景区大门一定得建在318线上。一来东坝平地金贵,建不出大型停车场;二来,那样的道路,如果允许自驾进去,一年不知会发生多少起交通事故!<br> 二、 东坝风光是独特的,但更具魅力的是东坝藏文化。自然和人文,一定要并重。<br> 三、 尽量保持古村落原貌,一定不要加进现代的、汉化的元素。譬如旅游接待,可利用藏民居,万不可建大型星级酒店。我这样说,是因为昨天看到,在村中唯一一块较为宽敞的平地上,一幢长方形盒子样的砖混结构房屋已大体落成,就差贴瓷砖了,和周边藏民房子极不搭调,很煞风景!<br> 说到这儿,她们等的车子来了,于是,相互感谢、道别。</div> <br> 喝足了热热的酥油茶,快乐出发。<br> 业拉山 怒江七十二拐是川藏线一大名胜。其实,凡山路必曲折,这儿不过是有一个好的视角,得以全景式展现更显壮观而已。论险峻程度,它比去俄初山、东坝乡的路,要小多了。 横断山脉三江并流,是造物主绝妙创造,稀世美景。这几天一路走来,看尽了高山大河。金沙江之雍容大度,澜沧江之峡谷深切,怒江之裸岩绝壁,各有特色。而真正的并流,只有在地图上或飞机上才可看到吧。 <br> 下午六时,抵然乌镇。<br> 同喀纳斯湖一样,然乌湖名为湖,其实也是河流的一段。<br> 安排好酒店后,我们沿着然乌湖,向上游察隅方向又走了大约十几公里。略带夸张地说,这十几公里,每一步都可视作观景台。 风景虽好,但天公不作美,凉风瑟瑟,彤云密布。眼前的然乌湖灰蒙蒙的,远不像网络上常见的图片那般惊艳。 回看手机上的照片,不免有点儿沮丧,但也就想开了:大师们让人中毒的片子,那是设备,技术,才情,耐心,……都凑齐了,且可遇而不可求。他们拍的是作品,而我,不过是“到此一游”的记录而已。<br> 欣赏别人的,珍惜自己的。 九月十五日 多云 然乌——仁龙巴冰川——然乌 行94公里<div><br> 想去来古村看冰川。酒店老板说,来古冰川和米堆冰川这个季节都无冰可看,去了也是白花金钱和体力。他建议我们去仁龙巴冰川,也在察隅方向,只比来古冰川多跑十几公里,还不收门票。<br> 仍然是沿着然乌湖南行。穿过一个很原生态的藏族村落后,右前方远远已可看到,雪峰之间,有巨大的白色冰舌垂下。冰舌的上端消融在白云间,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div> 路边一块东倒西歪的铁皮招牌,歪扭七八地写着:仁龙巴冰川。顺着箭头看去,辽阔的草甸上,一顶白色帐篷,几辆越野车。这儿,应该就是“景区大门”了。<br> 一位佩戴着金色耳钉的藏族小伙儿迎了上来:汽车只能停在这儿,前去冰舌要乘坐藏民的摩托车,往返十二公里,每人50元。<br> 无话可说,合理且没得选择。 摩托载着我们,在草甸、流水、石堆、灌木丛中疾驰。最后,停在又一座白色帐篷前。前面还有几百米,只能靠步行了。我问过那藏族小伙,停车处海拔4600多米,这儿4800多米。 腿沉,喘不上气。我们费力上行了百余米,对着冰舌拍了几张照片,便识相地下撤了。<div> 以我们的岁数,得到此处,也算是够份儿了。</div> 九月十六日 晴 然乌——波密——52K——波密 行192公里<div><br> 然乌至波密百三十公里,318沿帕隆藏布而行。</div> 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色,两侧岩壁陡峭,松杉耸立。谷底,帕隆藏布跳荡咆哮,奔腾不息。较前曾见峡谷更胜者,帕隆藏布随山势高低错落,曲折变化,跌宕有致。且时有瀑布如白练般从高山绝壁垂下,其声与江涛宏细相和,一路闻之,如聆天音。<br> 下午一时,抵波密。 <br> 墨脱,这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县城,藏身于同样神秘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br> 通往墨脱的道路,在人们的笔下如同炼狱:陡峭崎岖、雨雪冰雹不说,由于地质原因,一路上塌方、滑坡、落石、雪崩、泥石流,会随时发生;亚热带丛林中的飞蚂蝗、毒虫则让你防不胜防,甚至,还有门巴人下毒的惊悚传说。但墨脱那世人难得一窥的美丽、那些几近原始的民族村寨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还是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接踵而至的人们,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险途。<br> 墨脱是历尽千难万险、在全国最后一个修通公路的县城,但其实,也只能说它“曾经通”,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在哪一个下一秒,地质灾害或气候灾害就会突如其来地切断、吞噬这条命悬一线的公路。<br> 在波密吃午饭时向老板打听路况,老板说“120公里,现在是通着的,没问题。”于是,午后我们兴致勃勃地出发,随墨脱公路一头扎入高山密林间。 最初的道路,好得出人意料。黑色的柏油路面,平整、净洁。两侧山坡是原始森林,高大的的松树悬挂着松萝,轻柔、美丽,如同女人的纱巾。树杪间,鸟儿嘹亮的啼叫,让人仿佛置身在城市的小区公园。 行15公里,路面换成了粗粝的石条铺嵌,车行其上,颠簸的十分厉害。路边的灾害警示牌开始接连不断。再往前走,山体滑坡形成的乱石堆直涌到路边,让人惊心怵目,而路面,在碎石和流水之下,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路况越走越差,而车外的景象和气息,则隐隐透出一种莫名的诡异。远望,浓重的乌云吞噬了连绵雪山的峰顶;近处,太阳很大,却无端地落着雨。 路上几乎碰不到人和车辆,心中愈益忐忑没底。在穿过那个如同张开血盆大口一般的嘎隆拉隧道后,又提心吊胆地下了不知几道拐,谷底出现了几栋房子。这就是著名的52K,也是进入墨脱的边境检查站。 在小窗口办理登记时,武警、修车的师傅、从那边返回的司机,瞟一眼我们的本田CRV,都力劝我们不要过去,因为“ 正在修路,前面全是烂路,不是真正的越野车,走不过去的,除非,你拼着这车子不要了。” 虽然不免遗憾,在这个检查站流连了很长时间后,我们还是甘心情愿的折返了。毕竟,我们也只是旅游,而非科考或探险。 九月十七日 晴 波密——鲁朗 行161公里<div><br> 波密至古乡,一路有雪峰和帕隆藏布相伴。公路穿密林而过,两侧树木高大,多松杉杂树,枝干虬劲,样貌苍古。车行林荫道中,用成都话说:巴适得板!</div> 过了102道班,便是川藏线上曾经最为艰险的一段——通麦天险和排龙天险。<div> 和去墨脱的道路一样,这一段公路也因地质脆弱和山体疏松而灾害不断。在有关通麦和排龙的文字描述中,不是战战兢兢地通过塌方路段,就是提心吊胆地盯着山上的落石,再不就是突如其来的大滑坡或泥石流,在一片惊呼声中,把路过车辆连人加车一起推下谷底的滔滔江流中。。。。。。至于道路阻断,困守无时,在这儿更是家常便饭。<br> 不夸张地说,通麦、排龙,就是川藏线上的两道鬼门关,不知让多少人闻风丧胆!</div> 而这样的情况,现在是一去不复返了。近年来,通过修建两座特大桥和若干隧道,已将天险消弭于无形。我们通过的时候,这一段道路显得格外幽静而顺畅。望着路边的美景,已无从想象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了。 但若有心去看,新桥和老桥并列,隧道和老路交接,也都还有迹可循。还能见到有人面对着荒草淹没的老路,失魂落魄地,一站半天。。。。。。<br> 怀着既担心又期待的复杂心情而来,却平淡无奇地通过,多少让人有点儿若有所失。<div> “不险则不快,险极则快极。”这一美学的辩证法,在这一段路上得到了验证。</div> 鲁朗被誉为“东方瑞士”。这儿海拔较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温润,植被丰茂,酷似江南,但江南是没有雪山的。<br> 从东久桥到鲁朗镇约三十公里,风景尤美。先是,公路在林海中穿行。路旁山坡草木接天,谷底东久河白浪滔滔…… <br> 而到了扎日岗村,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蓝天白云与雪峰在天空中相辉映。深碧的森林下边,是青青的坡地草原。牦牛,马群,散落其上,如五彩色的玛瑙一般。清澈见底的河流欢快流淌。藏民的房舍皆饰以彩画与鲜花…… 眼前的这一切,既像一幅迷人的风景油画,又透着童话故事里的神秘意味儿。 九月十八日 晴 鲁朗——拉萨 行474公里<div><br> 翻越色季拉山的重头戏,是远眺南迦巴瓦峰。</div><div> 但在垭口上,凡宜于观赏和拍照的位置,都被商铺和广告板遮挡得严严实实——划作景区,卖票收费。刚上山时有一个观赏鲁朗田园风光的好位置,半山腰有一个观赏南迦巴瓦峰的绝佳位置,也都照此办理。</div> 我没打听票价,这不是钱的事儿。<br> 且不说风景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就说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西藏这么多年,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做出了贡献的。<br> 当地政府的这种做法,很不厚道,也显得很小家子气。 <br> 林芝午饭后,上拉林高速,距拉萨400余公里。<br> 这一路上,拉林高速和国道318,和碧波荡漾的尼洋河,交并缠绕,若即若离。高速跑得很爽,但代价是,因不便停车丧失了观赏沿途风光的机会。<br><br> 在米拉山脚,因长达5720米的隧道尚在维修,车辆被重新导入318。这样,得以领略川藏线最后一个高山垭口,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 下午六点钟,在经过二十一天、四千多公里的长途奔波后,我们终于进入了拉萨市。<br> 拉萨的阳光,灼人肌肤。拉萨的太阳,落得很晚。 <div><br></div><div> 下一篇:藏游日记(三、前后藏篇)</div>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div><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