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邱铁鑫 刁成林</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有一支特殊而神圣的铁路建设队伍是中华儿女永远不会遗忘的,即便这支队伍建制仅有35年,但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创造的伟大精神却始终激励着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他们就是感天动地的铁道兵。</span></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铁道兵精神的形成历程</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7月,为适应大规模作战需要,铁道兵应运而生。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鼓舞下,铁道兵坚决贯彻落实“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复到哪里”的战斗要求,胜利完成战时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为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南下、进军西北、解放全中国提供了铁路运输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这支部队先后参与了河西走廊的包兰铁路、高寒林区的嫩林铁路、穿越“地质博物馆”的成昆铁路、联接三线的襄渝铁路、穿越天山的南疆铁路、雪山高原的青藏铁路西格段等重要铁路干支线的建设,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1984年元旦,铁道兵服从改革大局,挥泪别军旗,并入铁道部,勇闯市场,自谋发展,实现了兵改工的伟大转变,铁道兵番号从此成为了历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建制的35年里,铁道兵部队在战时担负抢修、抢建铁路的战斗任务,是保障铁路运输畅通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除了参加新中国铁路建设工程外,还在国防工程、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引滦入津等特殊建设工程中建功立业。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在这段光辉的岁月里,铁道兵日以继夜地奋斗在崇山峻岭中,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缔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创造了具有深刻内涵的铁道兵精神。对此,叶剑英题词写道:“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二、铁道兵精神的深刻内涵</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爱国主义是铁道兵精神的内核</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铁道兵是一支在战火中诞生、筑路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津浦铁路抢修中,铁道兵战士以“多扛一根枕木,多打一颗道钉,就是多消灭一个敌人”为信念,夜以继日赶修线路,保障了渡江作战的兵员和物资的运输。在朝鲜战场上,铁道兵战士高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硬是用血肉之躯打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战士更是秉持“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穿梭于西南群山中、鏖战在巴山蜀水间、挥师入高寒禁区里,毫无怨言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这一系列伟大功绩将铁道兵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是铁道兵精神的表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艰苦奋斗是铁道兵精神的具体表征之一,也是铁道兵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承担什么样的工程任务,铁道兵战士都任劳任怨、勤奋工作;不管生活多么艰苦,他们都勇往直前、争创一流。周恩来曾赞扬道:铁道兵发扬解放军光荣传统,传承艰苦奋斗、勤俭修路的革命精神。志在四方是铁道兵战士心中崇高伟大的愿景,也是铁道兵精神的重要表征。面对艰巨而繁重的筑路任务,广大铁道兵战士胸怀“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志气,敢于挑战、勇挑重担,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在中国的版图上铺就出四通八达的钢铁“经纬线”。据统计,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铁道兵为国家建设铁路干支线52条,共计12593公里,约占这一时期全国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攻坚克难是铁道兵精神的底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攻坚克难是铁道兵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各项工程任务的精神底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物质匮乏、装备陈旧、技术落后等条件地制约,想要在幅员辽阔、地貌复杂的中国大地大规模修建铁路,其工程建设难度之大、挑战之多、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但铁道兵战士秉承攻坚克难品质,不畏艰难、砥砺前行,胜利完成了建设任务。在修建成昆铁路时,面对复杂艰巨的工程任务,铁道兵战士喊出了“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豪迈誓言,在所谓“不能修路”的西南“禁区”胜利地铺上了钢铁大道。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东北大小兴安岭到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云贵、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到处都留下了铁道兵战士的足迹,洒下了铁道兵战士的血汗。</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集体英雄主义是铁道兵精神的气概</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朱德曾指出:铁道兵部队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事业中,表现了伟大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在这支部队里涌现出了以“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以“杨连第连”“抗洪抢险模范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集体。这些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体现的就是英雄主义气概。此外,这支队伍还有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据不完全统计,35年里,“铁道兵共有8314名官兵在战斗、施工、工作中为国捐躯,还有59234名官兵负伤”,是和平年代中国牺牲较多的兵种之一。</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铁道兵精神的时代价值</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至今日,铁道兵虽然已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但铁道兵精神仍赓续绵延,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相继培育出了“大秦精神”“青藏铁路精神”“高铁工人精神”等,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弘扬铁道兵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铁道兵功勋卓著的35年历史中,广大铁道兵战士之所以能为了民主革命、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归根结底在于他们有着一颗深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习近平同志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每一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斗的铁道兵战士都是最好的教科书,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因此,弘扬铁道兵精神,能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重要素材。通过讲述铁道兵的感人故事,宣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大家向他们学习,把对祖国的爱融入日常、付诸行动,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最深层的爱国情怀。这不光是铁路行业的精神所需,更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需。</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艰苦奋斗作风</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铁道兵的历史就是一部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战争年代,铁道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胜利的完成了铁路抢修、抢建任务,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平时期,铁道兵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天当被、地当床,在新中国的铁路发展历程中不断建立新的功勋。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弘扬铁道兵精神,就是传承其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不仅能促进新时代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还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弘扬铁道兵精神,锤炼攻坚克难品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顾铁道兵的光辉历程,无论是移山填海修造鹰厦铁路的英雄赞歌,还是一里一忠魂筑成成昆铁路的悲壮史诗,亦或是三上高原奠基青藏铁路的伟大壮举,都充分彰显了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正如《铁道兵赋》所描绘的“敢忘热血浇枕木,筋骨锻钢轨,死生以之,长歌当哭;竞看钲鼓催鸣镝,兜鍪冲矢石,前仆后继,远望当归。”这正是新时代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弘扬铁道兵精神,锤炼攻坚克难的品质,既能助力诸如川藏铁路等“超级工程”的建设;又能为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实现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内在动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军旗不在,军魂长存。铁道兵在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立的历史功勋永不磨灭,形成的伟大精神永远流传!</span></p> <p><br></p><p>【作者简介】邱铁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刁成林,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文转载于铁道兵公众号。</span></p><p>【版权来自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