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4月初,接到学校通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月12日召开的昭通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玉溪市帮扶昭通市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教育工作,本学期需到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移民安置点(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支教,于是我就开始准备支教的事情了,但当时的我对于支教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否定: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这么大的经费开支所做的支教意义何在?那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吗?真能在我们这学到多少东西吗?当地教育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吗?而我们又能从中收获到什么呢?</p> 但作为红塔区支教教师的领队,我有职责、有义务带领支教师们认真完成好这项工作。5月7日我与来自红塔区、通海县的21位教师,一同来到全国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卯家湾,这是个来自鲁甸、巧家、永善、彝良、盐津5个县共有7570户3234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入住的地方。从玉溪到鲁甸,6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21人就这样跨越了半个云南来到昭通这个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的籍贯是昭通威信)。<br> 当汽车最终停在鲁甸县山师华清崇文中学,霎那间,我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地震撼了!这不仅仅是“山清水秀”所能形容得下的:远处黛青色的山包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绵延不断……学校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最妙的是学校门口正对着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听当地的教师说又叫太阳湖,或是朱(shú)提(shí)文化广场,广场内回廊曲折,最宜休闲娱乐;凸桥飞架,适合观景;浮雕华表,浮想联翩,百花斗艳,绿草争芳,古树冠盖,青松苍绿,奇石异状,碧水长流。长廊上刻着楹联,或赞美河山之壮丽,或记录历史之悠久。体育锻炼设施齐全,文艺展演舞台宽敞,雕塑逼真寓意深刻!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灯火辉煌,霓虹闪烁,音响悠扬,民歌高唱,视屏显像,新闻传播,喷泉梦幻,变化无穷。<br> <p>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南部,牛栏江北岸。居住着回、彝、苗等13种少数民族约8.9万人,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银、铅、铜、硫磺、煤、磷等矿藏,乐马厂银矿在境内。鲁甸县为中国蜡虫主产县,云南省核桃、优质烤烟主产县,云南省绵羊、生猪、黄牛基地。<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36, 136, 136);">清晨的卯家湾安置区,幸福宁静、充满希望。</span></p> <p>在建的卯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p> <p>由于学校正在建设中,卯家湾安置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暂时借用鲁甸县山师华清崇文中学的教学区上课,学校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学年中(4月)招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都不认识;上课点距离卯家湾安置点(移民新居)有5公里,每天由10辆公交车往返(上午6:00,下午4:10)接送。<br></p> <p>如何让搬迁户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学校教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两所学校行政、教师以身作责。教师们都早来晚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我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有着其他教师不具备的条件,我们就吃住在学校内,每天早上6:00,我第一个来到学校大门口,迎着初升的太阳,微笑着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下午6:00,傍着落山的夕阳,挥手送别每一个的孩子。</p> <p>因公交车接送需往返3趟,学生排队等候公交车时间较长(往返一趟需40分钟左右),我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生乘车时男女生分别乘坐不同车辆,对学生的安全供给了切实的保障。<br></p> <p>通过半年的支教,我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管理经验。在原学校我一直分管后勤和安全工作,到卯家湾安置点学校后,根据工作需要,负责学校教研工作,工作跨度大,在郑国军校长帮助支持下,配合崔正道副校长、马娇主任积极开展工作,筹备建立了学校教研组并积极开展工作。</p> <p>学校教研工作在鲁甸县教体局2020年6月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督查中获得好评;</p> <p>本次红塔区支教的李安元老师是玉溪市少先队副总辅导员。结合学校实际,李老师对安置点辅导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2020年6月1日筹备召开了学校少代会,填补了学校工作的空白;<br></p> <p>在鲁甸团县委的指导下学校团委成立了学生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学生自主管理。<br></p> <p>山师华清鲁甸崇文中学位于鲁甸县文屏镇(县政府所在地),学校占地270亩,规划建筑面积120412平方米,投资4亿多元,教育设施设备按云南省一级完中配备,全面引进山东师大附中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及理念,教学为主,德育先行,其育人理念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学的要旨在于“孝”、“礼”、“精”、“恒”,也是山师华清的校训。卯家湾的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p> <p>7月27日,乘坐两小时公交车到水磨九年一贯制学校参加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监考,感受了山区教师的工作艰苦及他们默默耕坛的奋斗精神。<br></p> 这半年积累的经验不管今后是否会用到,对我都是一笔财富。 <p>7月22日,安置点组织支教教师到2014年8月3日6.5级地震纪念馆(鲁甸县龙头山镇)参观,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5人死亡,3143人受伤。</p> <p>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p> <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治总理李克强急飞灾区,徒步深入震中,实地察看灾情,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p> 灾难来临时,大家都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选择积极勇敢面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消防战士和志愿者们纷纷出动,社会各界人士向省捐献物资,积极实施救援,积极重建家园。 <p>6年过去了,今天,鲁甸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头山也实现了浴火重生,一幢幢新房、一所所新校、一条条新路……</p><p>一个新生的小镇鲜灵灵地呈现在世人面前。</p> <p>6年后的今天,灾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通过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一致,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p> <p>参观完地震博物馆后,前往参观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拖姑清真寺。在该地被奉为祖寺。</p> 唤醒楼,即呼唤快来礼拜之意,是全寺最为奇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根根大圆木柱直立其中,挑起层层梁椽,乍一看去,恍如柱柱到顶,其实不然。内分五层,木柱层层递减。一、二层各二十八根,三、四各十根,到第五层只有六根了。这些圆柱和横梁交错连接,构成下矩形上六方形的骨架,支撑着主亭的三层筒瓦翘檐。令人叫绝的是,整座楼的建筑竟然没有用一根铁钉连接,充分体现了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巧。 <p>到鲁甸县支教半年,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半年的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它让我深深感到祖国的强盛与伟大,化解了我之前的疑虑,期待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架起玉溪和昭通交流沟通的友谊之桥,为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教育贡献自我的一点微薄之力量,也就不虚此行了!<br></p> 重温我的支教生活,尽管看似平淡无奇,却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它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能成为一名支教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灿烂我的教育生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