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呈现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一定是通过拍摄技术和艺术审美的综合体现。很多时候前期拍摄存在一定缺陷或者並不一定达到我们对一幅作品的审美要求,后期调整就显得很重要了。而后期思路是至关重要的,最近读到摄影师寺水关于风光照片后期思路的文字,作为摄影手记整理于此,学习分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全局到局部,从局部到全局,这是同一性中的两个方面,细节决定成败,核心在于审美的构建和重塑。审美和思路始终是构建作品的前提和底层逻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借鉴一种思考,打开思维空间,最终我们的审美决定品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施雨题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风光摄影最重要的就是“光”。前期拍摄时能遇到好的光线,恭喜你,已经成功了七成。这意味着你的作品已经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光线基底。而在后期上的光影重塑就是那最后加持的三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说安塞尔亚当斯的分区曝光法是胶片摄影的基石。那么,光影重塑则是现代数码后期的核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背景知识:什么是区域曝光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亚当斯的理论,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可以分为十一个“区域”,由零区域(相纸能够表现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区域(相纸的底色——白色)。第五区域是中等的灰度,它可以根据测光表的读数曝光而得出来;第三区域是有细节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区域则是有细节的强光部分。凭着区域系统,摄影者便可以预见到照片的最后影像,并使底片能够根据摄影者心目中的构思去曝光。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量度阴影部分的光量,为使这部分能够有更多细节,并将光圈增大两级;然后量度重要强光部分的光量,按照区域系统理论,强光部分比阴影部分亮了五级,如果明影部分是第三区域的话,强光部分便是第八区域。倘若这是摄影者的构思,便可以马上进行拍摄。要是想使强光部分有更多层次,摄影者可以缩短底片的显影时间来减低反差,使第八区域变为第七区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阴影部分有更多层次,而这部分又比较明亮部分暗了三级,显影时便可增加时间以增大照片的对比度,从而使强光部分变得更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张图片的后期处理,色彩的调整只是辅助,最重要的则是调整图片中每个局部的明暗,去重塑画面的光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摄影师拍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雨天。仔细看,还能发现中景有个撑着黄伞的人。摄影是需要注入光线这个灵魂。但对于瀑布丛林这类题材来説,阴雨天,至少还没那么糟糕。但阴天的全局漫反射光,依然会让景物变的非常平没有层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期不够,后期来凑” 我们可以通过后期的光影重塑亡羊补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摄影师调整完后的成片。其实也没那么糟糕了。阴雨天的水汽朦胧反而营造出一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静谧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再来看看原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雨天的原因,湿滑的树叶,石头很容易产生反光,这些讨厌的高光极大的干扰了视觉的重心,削弱了瀑布的主体感,让画面变的很杂乱。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后期的手段去重塑光影,化繁为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要对图片的光线状态进行分析,拍摄地是个山谷,虽然当天是阴雨天,但是山谷这个特殊的上开口的结构,让光线仅仅从上方进入,这其实在原图中就能看到一个轻微的明暗反差。在后期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强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构思一下这张图片最后呈现出来的视觉艺术效果。当初遇见这个瀑布时的场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青山隐隐,细雨渺渺。曲径通幽,深入崇山。未见其身,已闻其音。拨云见日,白练千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摄影师在潮湿泥泞的山林中循声摸索,当拨开树叶见到瀑布从天而降,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摄影师在构图时,也特意取了树叶作为前景,这种包裹式的画框构图更有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后期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构思是去压暗周围那些干扰的高光,将视觉中心引导至远方的瀑布,同时加强山谷上方的光感去强化瀑布的降临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图片也很类似,瀑布同样是在山谷中,光线的逻辑也是自上而下。压暗了周围杂乱的高光,强化了山谷上方的光感。下图是最后的成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Ps:</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拍摄这类离水源很近的图片,为了避免长曝光时溅射到镜片的水滴。摄影师不会用nd滤镜,通常会用高速快门多张堆栈的方法去模拟长曝光的效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也是一张光影非常杂乱的图片,森林中的树叶形成了很多凌乱的反光,让全图看起来非常散。当时拍摄时是大晴天,摄影师等到了太阳钻进云层后进行拍摄,此时的光线就由直射光变成了漫反射光,将反光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后期的难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拍摄地比较宽敞,没有山谷的遮挡,漫反射光线均匀的洒在全景,在原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全图几乎没有明暗的对比。这是一个劣势也是个优势。没有太多光线逻辑的束缚意味着我们可发挥的空间也更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将入射光线定在了左上角,顺着光源的方向和渐弱的趋势去塑造明暗的过渡和层次。提亮那些溢光的区域,压暗周边分散视觉的高光和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最终呈现出一个合理的明暗过渡和梦幻的气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图片又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图片拍摄于一个疾风骤雨的下午。太阳突然从云层里出来了一下,这也是摄影师一直等待的时机。因为太阳前面还是隔了层薄云,所以光线的亮度不够,照射在山体的明暗反差也很低(下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光线,都能够成为后期光影塑造的基础。摄影师根据原始光线的方向去强化光影。加强受光面石壁的亮度,压暗背光面,从而加强明暗对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基于对图片加深减淡的操作,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深减淡(D&B)技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面这组图片也是一样,根据山峰受光的方向,后期塑造了从右侧进入的光效,同时压暗周围,强化氛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拍摄于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区域,阳光突然刺透云层,前景的野花出现了迷人的轮廓光。这算是极佳的光线条件了,但是后期的塑造依然必不可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图片的第一个核心是前景的野花,所以我在后期光影重塑时的第一步还是按着原有的光线基底,对周边杂乱区域进行压暗,从而强化野花的光感(见下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个核心是远方的川口塔群峰,现在远方的山体显的很平,没有太多光影的层次,摄影师通过加深减淡(B&D)和颜色涂抹(light bleeding)渲染出山体的层次感,让远景更有戏剧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是光影塑造最困难的一张。当时拍摄的时候太阳被云挡住,前景只有微弱的光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摄影师通过后期的光影重塑将太阳设定在了山峰的边缘,营造出了阳光从山壁照射到前景的感觉。对前景花草受光面的提亮以及背光面压暗的流程很费时,需要极其细致的刻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光影重塑是风光摄影后期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两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判断光线的方向,根据合理的光线逻辑进行明暗塑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优秀的审美去引导你对图片进行适度的渲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示例图为摄影师寺水拍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扩展阅读:《风光后期的明,暗,冷,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来自极影AX摄影师---潘玮浩,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风光后期的重点思路</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多朋友在处理一张片子后期的影调和颜色时,多少可能感到困惑或者无从下手。到底这一块区域调整亮些还是暗些,这块区域的颜色到底偏暖调些还是冷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不少刚入门的风光摄影爱好者可能喜欢把所有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都调较高。而这恰恰是会使一张图片变得非常杂乱,颜色并不和谐,让观看的人不知道看哪好,缺失一个方向感和主体。希望这篇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到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都知道摄影是一门光的艺术,光在摄影中的地位非常高,而光也是决定了一张片子的明暗度和颜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光的角度决定了一个景物的立体感,哪里是暗,哪里是亮。在光线没那么刺眼的时候,暗的地方颜色自然稍微偏冷,亮的地方自然偏暖。一张片子从暗到亮,从冷到暖都有,就能为整个画面增添立体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风光摄影时机都选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关键词:明,暗,冷,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思路:根据想表达的感觉和主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亮的地方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暗的地方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冷调的地方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暖调的地方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下来我们看看不同颜色是怎么生成。同一种颜色可以在亮度和饱和度强弱程度影响下衍生出不同版本颜色。例如橙色里面有暗橙色和亮橙色;淡橙色和浓橙色。</span></p> <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上图里,我们可以看到颜色蛋糕切图,从蛋糕的底部往上方向轴是亮度对颜色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在蛋糕上面的颜色十分明亮而越往下越暗甚至完全黑色;另外从蛋糕中心点往外发散方向轴是饱和度对颜色的影响,越往中心方向颜色越淡越往外围颜色则越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这是因为在风光摄影后期处理中,我们能根据我们想表达的主题去控制这些色彩和影调怎么表现。颜色在高亮度和饱和度的时候能呈现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而颜色在低亮度和饱和度的时候则有令人觉得昏暗,模糊的感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到刚才前面所说的思路,通常在有直射光照到的地方能容纳比较高饱和度和亮度的颜色,其次是映射光的区域,而没有光照照到或者映射到的区域则颜色较低饱和度和比较暗。</span></p><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例如日落或日出时光线照耀到的云彩和太阳高光区域,这些都是能容纳高亮度和饱和度的颜色。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尤其得注意这一思路,每一个区域都根据光线的情况来控制颜色和明暗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观看起来比较自然,不会突兀。</span></p> <p>实例分析1</p><p>《Mountain Flowers Sea》</p><p>摄于加拿大Pacific Range</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这张图的后期处理思路。这张片子的光线是从画面右边的太阳照射过来,当时还有些云稍微挡住了太阳光的照射,所以前景的花并没有被直射光照射到,只有映射光。整张片子的主体是这花海还有背景太阳光照射下的雪山和冰川。在处理这张片子当时我马上就判断了背景的雪山和冰川肯定是拥有高饱和度和亮度的颜色因为被直射光照射到(直射光区域),其次是拥有映射光的前景花海(映射光区域),最后就是画面中没有被光照到的暗处(无光区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了这么一个分析在,我就可以调整整张片子各区域的颜色和明暗度了,根据从暗到明,冷到暖的原则。原图显得有点偏冷,我把整张图片的白平衡稍微调整回趋向暖调,因为花海加上暖调显得有生命力些和能把视线引导向背景雪山冰川。在这里提一下的是,我通常喜欢调整整个画面的颜色饱和度多于单纯调整局部的颜色饱和度,因为这样允许我看到整个画面根据光线角度而引起的颜色饱和度变化,从而避免单纯调整了某个区域而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画面效果影响。</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调整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的时候,记得注意看一下直方图,确认一下有没有使高光溢出。尽管我有时候为了效果会让某种颜色高光处有一点点溢出,但是让大范围的高光溢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span></p> <p>实例分析2</p><p>《Blue Dream》, 摄于华盛顿州雷尼尔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张片子的光线情况是大白天逆光,并且整张片子的主要颜色基调是蓝色。当处理一张只有一种颜色为主调的片子时,得特别注意主要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因为这主要颜色将决定整个画面的颜色和谐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里我们也同样按照光的方向,集中增强画面光亮处主要颜色的亮度和饱和度来突出主体。在这张片子里主体是蓝色的水流引导线和雪洞的蓝色,暗处区域是黑色或者深蓝色一直随着光线强度变到浅蓝和白色。我只是轻微把对比度和整个画面蓝色增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Photoshop处理后的色彩效果。另外为了加强逆光光线的效果,我让高光处过曝了些,并且通过模糊加强了Raw文件里的水雾效果。</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实例分析3</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Caldera Clearing》,摄于俄勒冈州火山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准备处理之前我们还是对画面各个区域的光线情况进行分析,这样能让我们对影调和颜色有一个排序,哪里要亮些哪里要暗些,哪里要增强色彩饱和度,哪里不需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张片子里,太阳已经快完全下去,而且太阳是在我的身后,这张片子的光线除了天空的云彩还有直射光射到,其余区域都是映射光和反射光或者完全没光。根据之前所说的思路: 有直射光照到的地方能容纳比较高饱和度和亮度的颜色,其次是映射光的区域,而没有光照照到或者映射到的区域则颜色较低饱和度和比较暗和偏冷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前景白色的雪有一定程度的映射光,所以这里处理成依稀有天空云彩的颜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湖中天空倒影色彩因其为反射光,色彩亮度和饱和度处理得自然比天空要低,这个是简单的物理常识和自然定律。而天空云彩因其为直射光,我们可以稍微加强对比度,色彩亮度和饱和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树以及其阴影处区域偏冷调并且颜色饱和度和亮度低,而因为树上盖有白雪,所以我稍微把亮度提升并添加冷色调。</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总结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张图片的色彩和影调非常重要,它们能使片子异常出彩,但如果处理不恰当的话,也能直接毁灭掉一张作品。建立起一双准确的眼睛和后期处理感觉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并且拍摄时需要对现场光线情况有一个深刻印象。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里学到一些有用知识和后期处理的思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还有涉及很多色彩理论,而这里无法全部统一归纳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一些关于色彩理论的书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欢迎来访!谢谢您的分享和鼓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