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残似乎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一提到自残人们总是会联想到“恐怖”“阴暗”“病态”甚至是“自杀”等等这些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词语,那么“自残者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首先向上文提出的那几个我都懒得再写一遍的词,持明确的否定态度,反之他们的内心可能更加“温柔”或是“善良”。</span></p> <p> 我常说一句话“遇到事件先想原因”而自残者伤害自己往往有以下几点原因:</p><p>1.镇定作用:当身体受到伤害时,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一种信息,而使大脑分泌一种物质,叫“脑啡肽(内啡肽)”这种物质是会对大脑以及神经起镇定作用的。这多是“自残者”持续所在压抑环境而做出的表现。简之:用身体疼痛缓解心理压抑。</p><p>2.攻击行为的表现,当心理压力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人总是会寻找发泄口,而“自残者”的发泄口就是自己。实际上有很多合理发泄的方法,我会在下文具体讲诉。</p><p>3.证明自己的强大,每一位自残者都有自卑和受伤的心,而通过“自残”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他们的内心想要表达自己的强大,强大到“敢拿刀子割破自己”,或是对“某一件事”坚毅到麻木,坚毅到自受伤都不会动摇,而我再次提及的是,这样的自伤者,仍然需要的是尊重与关爱,而不是听到耳朵可以生茧子的责骂,毕竟,“自伤”的最根本原因是那颗受伤的自卑的原始的心。</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自我否定,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不同就在于,对“所犯错误”的认知不同,认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举例证明:一个孩子被别人误解,而感到痛苦,且下意识的想到了“自伤”,此刻孩子的认知是“自伤可以使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而如果父母及时有效开导,孩子的认知就会转变为“即使自伤也不会得到理解”等等,开导他的人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父母,同学,朋友,老师,亲人。。。。(太多太多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相信看到这里的各位都很焦急,如果周围的人有“自残”行为,到底具体该怎么做呢。一位网友问过我,“自残的人”都是有攻击性的的人,是否应该远离,这类情况应分类讨论,“自伤者”若是自己亲人,应积极带他寻找心理医生,接受合理的疏导,“自伤者”若是同学,则可以选择性交流,避开敏感话题,而对方正直痛苦时期,应该怎么做呢,作为“亲历自残者”的视角,事前我更希望身处一个安静的环境(毕竟糟糕的样子不希望别人发现),当自己正处痛苦极致的时候也是不希望周围人打扰的,当事后,若自己自残了,可能悄悄递一张纸巾的人,会让我感到更高的好感,没有自残的话,可能会希望有一位与自己致亲的人默默处在身旁。(以上事理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酌情考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您是“自残者”的父母的话,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不表示您的孩子会就此变坏”,遇到事件,想原因,孩子为什么会自残(自残的原因我在第一段就写明了)不管怎样,我们要做的,更多是解决事情和“改变孩子的认知”这是一个明确是非而不掺杂任何武断的过程,每看到某位孩子有自伤行为,我就总是很心痛,在心理学上,“事件”所对应的不仅仅是“结果”,还有“认知”。 叫做,事件导出认知,认知改变结果,而并非“事件导致结果”,这就强调了“认知”的重要性(影响结果),我们把“事件,认知,结果”套入“自残”中,“压力积压”为事件,“自残”即是“结果”而影响结果的,就是“自残者”的“认知”,要从认知改变结果 ,就是让其明白“自残除了会伤害自己和爱自己的人其余别无用处”,再者就是“事件”~“压力”,是在哪方面有压力?学习?沟通?能力?成就感?物质生活?这是作为父母要了解的,也应同时明确态度,“我们永远爱你且无论什么事情都会站在你这一边”,我习惯称他为“安全感”与“信任感”的汲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还是想末尾祝福:每一位可怜的“自伤者”请让他们受到哪怕是最基础的理解与关怀,好了,如果本文有帮到您,我很荣信,点赞,收藏,是我创作的最大支持,谢谢各位!</span></p>